说课稿

时间:2022-11-30 06:46: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习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习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学习等学习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四方面:说学习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习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习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 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 下面谈一下本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条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掌握证明与举反例是判断一个数学命题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决问题: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严谨的书写表达,体会几何思维的真正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二、教法学法分析:

  鉴于教材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学生经历发现,说明,完善的过程,培养其操作说理、观察归纳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回顾交流,逆向思索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提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从旧知识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下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二)探索方法,发现新知

  ⒈ 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如下两组探索题

  探索一、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或用硬纸片),用小钉铰合在一起,做成四边形,如果等长的木条成对边,那么无论如何转动这四边形,它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

  探索二、 若将两根细木条中点用钉子钉合在一起,用像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两根木条,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懂学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我安排了坡度适中,题型多样的系列题组:

  例1、 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例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教师要及时查缺补漏,规范解题格式,让学生着重讲清判断的理由,起到及时巩固判别方法的作用。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机动)演练题: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设计意图:此题作为本课的机动题,时间允许就在课堂完成。本题要求学生不仅找出平行四边形判定,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让学生反复认识,学会分析,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P97“练习” 1.

  设计意图:题1的综合性,灵活性比较强,学生能够顺利解决,对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大有好处。

  (五) 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00 习题19.1 4,5, 2.选做 :P100 习题19.1 10,12

  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预习: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精神,“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作业时给出有梯度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通过题2的探究,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更多的判定方法。为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础。

  (六).评价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

说课稿 篇3

  一、走出困惑

  新课标的实施如春风般地吹遍全国大地,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也带来了困惑。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松弛度?许多制度的条框还是束缚着老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师生带来一个广阔的空间,成为课改的突破口。

  我们学校有幸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材的编写、参与探索这一学材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对每一个主题的选择与确定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选编的内容都必定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密切整合,每个主题几乎都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科学、人际交往等领域。如《老师,您好!》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的创造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我们在编写与使用中慢慢地清晰起来。

  同时,本着发扬“为了让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的新课标精神,根据本校的德育特色,结合新世纪德育创新,增强德育教育的体验性、实效性,我们拟编写一套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材,根据年级特点形成系列,并且融入家长学校的内容,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用的校本教材,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体验教育。

  下面,我校选取校本教材综合实践精品课《我的爸爸妈妈》作说课展示。此课是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老师,您好!》一课主题的延伸,同样通过情感体验,以情晓理、以情动人。

  二、《我的爸爸妈妈》设计总体思路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因此,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我的爸爸妈妈》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工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一) 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教师布置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跟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给父母。

  (二) 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积极参与,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

  1、利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2、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调查结果只有两个同学坚持)

  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3.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调查结果是父母全部都举手,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体验:了解出生日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要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4.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5.老师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体验: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每一个父母付出的程度都不同,我们应该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6.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孩子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7.赠送自己做的礼物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流下了热泪。)

  (三)平等交流,心灵对话

  在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把握好。要想学生产生共鸣,自然流露感情,老师必须以朋友的角色与他们平等、真心地交流。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抓住细节,在关键处适时点拨,师生的全情投入使实践课产生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1、在揭示课题时,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了整个主题。通过这样如做游戏般的交流,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畅所欲言,也为第一个环节打下基础。

  2、在讲故事时,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气,沉重的心情去演绎故事,让学生陷入沉思,感受父母的伟大,领悟孝道的内涵。老师还敢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与学生们分享,当她展示出自己孩子稚嫩的礼物时,学生们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当她讲到妈妈离去的遗憾,孩子们静静的。老师知道,他们之间的心是相通的。

  3、在学生送礼物的环节,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增加了感情的渲染,使活动达到高潮。

  这节课是在眼泪和感悟中结束的。下课后还有学生趴在书桌上哭,家长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个感人至深的场面至今仍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铭记于心。家长们很有感触地说:“这种课让学生增加了亲身体会,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并且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刚刚作文起步的三年级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语言亲切、感情真挚,读来感人肺腑。我们觉得,因为这个选题接近学生生活、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和亲身体会的,所以他们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来,没有口号、没有造作。

  通过活动,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体会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真情,懂得孝顺父母。而家长也在这过程中知道孩子的心声,更明白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由于执教者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有效的指导、真情的付出,使这节课取得显著的效果。

  注:此课在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广州实验区交流研讨会上作说课展示

说课稿 篇4

  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的讲授式、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教师角色由原来的讲述者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在实践中学习。下面我对在实践本节课中出现的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方法进行总结:

  (一)成功的地方

  1、 本节课让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起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接受率比较高,从而反映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2、 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3、 时间分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不足的地方:

  1、 学生在质疑问题上未做到全员参与,讨论比较集中。

  2、 问题考察具有局限性。

  3、 在有些问题引导上缺乏力度。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课堂中问题讨论应再多一些,力争达到全员参与。

  2、发散思维要更深、更透。

  3、尽量给学生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总之,要在教学方法上改进提高,达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 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主要为七年级地理教育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本章安排在第七章亚洲的后面,通过亚洲的学习,学生对亚洲区域地理的知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章在设计安排上试图体现强化区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加强联系性,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说明地理问题和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以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世界自然地理的特定空间特征和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引导读图与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得,以基本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为重点。加强读图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训练,加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提出地理学习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欧洲西部地区的学习,主要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归纳突出欧洲西部工业分布、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关系等问题。并通过动手设计旅游线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本节的教材内容结构

  本节共四部分,第一框题“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第三框题“传统的畜牧业”,第四框题“繁荣的旅游业”。

  3 本节内容的逻辑结构(或叫编排方法)

  第一课时介绍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本区经济发达来源于三大产业:工业、畜牧业、 旅游业。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重要产业,本课时重点介绍了其畜牧业。教材打破常规,采用倒叙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接 着教材活动内容,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简述了自然环境对人 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在本节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传统的畜牧业。

  2、能力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课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进而理解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能力目标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西部牧区面积广大,更有许多优良畜牧品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借鉴西欧经验,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献计献策。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描述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征;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欧洲畜牧业成为传统产业的原因。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

  (二)展开探究过程

  [活动二]欧洲西部牧场图。简单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畜牧业情况。

  [活动三]让学生读课本图8.23“欧洲西部地形图” 、欧洲西部地形轮廓板图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贴将“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轮廓图上。使学生明确本地区地形特点。

  [活动四]欧洲西部气候图

  分组讨论:1、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引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

  2、这种气候对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活动五]再读课本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从图中让学生读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三)深入探究过程

  [诗歌欣赏]《敕勒歌》

  (四)拓展与练习

  1、我国西部有哪些牧区?有什么优良牲畜品种?

  2、欧洲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牧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如可能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我自己板书。

  九、说问题设计

  依据“活动”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十、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视频资料及诗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

说课稿 篇6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选用教材: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华科大版一年级下。

  教材特点:专题编排为主。强调集团性、趣味性。

  本节教材整合了语文、美术等诸学科元素。在图像信息处理相关内容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word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教材处理:除保留图片的插入及其设置外,增补“文字绕排方式”及图文的美化协调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凸显主体说学情】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文字编辑及网络操作的基本能力。并且乐于动手操作。

  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兴趣指向离散度高。

  设计任务时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和激发兴趣的持续性。

  【三、更新理念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通过学习,了解剪贴画的知识。

  ⑵. 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及调整图片。

  ⑶. 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合理选用图片,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学习、以及想象、创造、观察和知识迁移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欣赏优秀的电子贺卡,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⑵.体会爱与被爱,享受人情的温馨。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⑶.培养版权意识。

  【四、依据理论说教法】

  1、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围绕给元旦佳节制作节日贺卡设计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讨论法、演示法。

  2、学法指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一、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勇于表达,大胆尝试;三、善于协作学习;四、能将知识迁移。

  【五、整合资源说准备】

  硬件准备、软件准备、素材准备等。

  【六、情感互动说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现实生活引出电子贺卡。给学生欣赏精美的`贺卡,并提出问题:贺卡中有什么(文字和图片)?学生看到贺卡的生动精妙之处激起他们的创作欲。从而自然引出课题——“节日贺卡自己做”。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老师介绍剪帖画的知识。演示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学生打开WORD贺词文件,进入----

  任务一:插入剪帖画,调整剪帖画的大小和位置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提出问题:1、如何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2、对插入图片的效果不满意,怎么才能把图片删除掉。

  对第一个问题,可请同学们回忆如何用鼠标调整WORD窗口、表格的,如何移动窗口,对话框、被选中的文字的。第二个问题,可请同学们注意我们对文档进行编辑的一个原则“先选中,再操作”。将原有知识迁移过来即可。

  任务完成必须有先有后,老师鼓励先完成的学生积极协作和指导后进者。

  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自主探索图片工具栏的使用和其它的调整图片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其它同学共享。

  全体学生完成后引导同学归纳插入及调整图片的一般操作步骤。

  任务二:分组设置不同的文字环绕方式。

  先请同学们单击图片工具栏的文字环绕按钮,了解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然后分组研究。

  全班分七个小组,分别研究七种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及其对图文混排效果的影响。

  小组活动期间倡导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融会集体智慧。

  活动后期各组将研究所得填入“研究结果报告表”,并推举代表将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作演示汇报。

  通过七个小组研究结果的相互交流、对比,得出如下结果:

  1、文字环绕有多种方式,效果各不相同。

  2、文字环绕方式应恰当,所选图片与文字内容要和谐合理搭配。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任务三: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此时应当提醒学生:当我们引用图片时,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注意图片版权。

  学生进一步修改美化元旦电子贺卡。完成后,每小组推选一幅作品。利用大屏幕展出,全班共同赏析。

  首先制作者自评,介绍设计思想、制作方法。再让其他同学评析。其间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敢于发表观点的同学应该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构成美的规律也是多样的。

  对参评作品,都要找出其优点,给予奖励。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就感,真正做到愉快学习,快乐创作。

  经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四、课后作业:

  很多软件都可以完成贺卡的制作。请同学们回家以后,可以试着使用不同的软件来完成作品,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把你制作的电子贺卡通过网络发送给其它同学。没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构思出好的贺卡方案,下节课来网络教室制作和发送。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识字3》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本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文章给孩子们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文章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万紫千红”、“鸟语花香”等,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感悟和积累。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我们学校这一届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基础存在差异及朗读训练较少的原因,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会认“雾、朝、”等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秀”、“香”二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反复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依据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出发,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

  二、说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学前识字能力薄弱等情况,本课我们主要采用设置情景教学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识字欲望,再结合课件直观演示和朗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们让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情景体验、图文识字、游戏活动等环节来激发我们云溪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实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我们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孩子们提前预习,安排一课时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

  我们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了五个大环节来进行,即: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学文识字、指导书写和课堂总结。接下来,我将对这五个环节一一说明: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关于自然风光的图片,用课件播放。接着,教师化身春姑娘带领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风光。通过设置情境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分钟)

  在孩子们感受了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后,教师再引出课文。出示全文,教师范读并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首“对子歌”。

  在他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后,让他们自由读课文,强调读书姿势,并提醒孩子们用铅笔圈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语。教师再指名分节朗读。(此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老师接下来的讲解做好铺垫。)

  (三)、学文识字(28分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因此,我们将“学文识字”环节分为四个小环节来实现:

  环节一、图文识字(15分钟)

  1、学习课文第1小节,教师提问:谁愿意读?教师挑选愿意读的孩子作为小老师进行带读。读完后教师再提问:“孩子们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

  2、教师提问“和风”、“细雨”是什么样的,孩子们举手回答。再提问如果去掉中间的“对”字,应该怎么读呢?孩子们再齐读一遍第1节。在总结了第一小节的方法之后,课文的第2、3小节就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

  3、通过声音游戏,朗读词语,积累词语。

  环节二:游戏识字(5分钟)

  课堂上,孩子们最喜欢做游戏了,让他们在愉快、活泼的氛围中对“图文识字”环节中认识了的生字进行巩固与拓展。在此,我们设计了汉字归类和猜字谜游戏。

  1、“送我回家吧”(汉字归类) “雨”房:雾、霜、霞 “禾”房:和、秀 “虫”房:蜂、蝶 “木”房:李、杨

  2、猜字谜

  十月十日的一个早上 (朝)

  多字少了一半 (夕)

  环节三:拍手读文(6分钟)

  经过以上环节,孩子们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而引导孩子们通过朗读课文来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感知大自然风光的秀美及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主要采取师生对歌,学生拍手读文的形式,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环节四:说对子,摘苹果(2分钟)

  课件出示“天地”、“欢歌笑语、“柳绿花红”等词语,以“对答歌”的形式呈现。此环节意在训练孩子们对知识的迁移以及拓展孩子们的发散思维。

  (四)、指导书写(4分钟)

  1、出示课后“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孩子们和生字宝宝打招呼,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一看”:孩子们仔细观察生字的特点和占位。

  “二写”:教师指导书写“秀”、“香”二字。

  “三展示”:让孩子们把自己写的生字展示给评委们看,进行点评。

  (五)、课堂总结(2分钟)

  教师把准备好了的对联卡片贴在黑板上完成板书设计部分,师生齐读。最后以音乐结束,让孩子们欢送今天的新朋友们。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以“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为主题展开。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生物)和无生命的(生物),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有反应等几个基本特征。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对“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清晰地概念。也为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问有生命的物体是什么样的,他们会说是“活的”。这是他们以往对有生命物体的认识积累。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探求学生对有生命物体的已有认知,另一方面把学生带到某一具体环境中去寻找他们认为有生命的物体,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语言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动手做”,我主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对有生命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就是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形成比较科学的识。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课的教法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法,启发引导等。本课的学法法主要包括观察思考、信息搜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

  五、教学准备

  科学课上要让学生探究科学、理解科学,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活动,怎样才能开展起像模像样的探究活动呢?重要的就是课前准备,因此,上科学课之前的准备是关乎小学生探究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1.教师选择一些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尺、放大镜等)。

  4.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5.投影仪及相关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图片,对比月球与地球的不同。

  2、导入:地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处处都有生命火花在闪烁,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有生命的物体,这节课我们就去校园里去寻找它们吧!

  第二部分:实践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准备部分

  1.小组为单位,选出记录员、安全员、小组长等。老师向学生讲清活动的任务。也就是说“你们要干什么去?”

  老师提醒学生寻找要细心,不要遗漏屋檐下、墙角里,提醒学生植物也有生命。

  【设计意图】室外寻找,室外观察活动是科学课中最难组织的一项工作,因为三年级学生年龄还小,自律能力较差,所以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我经常多给学生封“官”。如记录员、安全员、小组长等,使学生感到别人在管自己的同时,自己也在管着别人,同学间形成团结向上的精神,有利于室外活动的开展。

  2.发记录表,讲清如何记录,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

  【设计意图】填写记录表的目的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为突破难点打好基础。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植物或小动物的名称不清楚时,就会产生急躁心理,会跑着找老师问。为了避免打乱小组内的活动秩序,所以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

  3.观察记录时间15分钟,以老师的哨声为准。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搜寻效率。

  4.学生不要伤害小动物,不要破坏环境 ,更要注意安全。

  活动部分 学生分组寻找、观察,老师巡视、指导,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第三部分:交流、讨论

  1.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有意识的让那些用特殊形式记录的小组先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这些有特色的记录,能对学生记录的多样性起到鼓励的作用。及时对学生的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2.在此基础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提问:这些都是在校园里找到的,在其他地方,有没有见过有生命的物体呢?

  【设计意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引起学生对“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的思考。为后面小结有生命的物体的特征做好铺垫。

  4.小组讨论:为什么说这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师小结:生物体都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归为一类,称为生物,把没有生命的物体(课桌、书本、文具……)称为非生物。生物有动物、植物两大类。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

  下面这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吗?(见书13页)

  需要说明的是: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和水果因生命活动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可视为有生命的物体。

  第五部分:诗歌欣赏

  1.播放光碟:配乐朗诵“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一当我走进树林,眼前一片生机盎然……

  2.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首未写完的诗,请你们发挥想像力,模仿上面的诗句继续往下写。

  3. 学生写小诗,师巡视。展示、朗读小诗。

  【设计意图】把单元页的科学小诗挪到这节课的结尾进行教学,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课堂上,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续写的小诗,仿佛置身于诗中描写的意境中,感受生命世界的无限美丽。教师发自内心的感叹,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这种情景的熏陶下,学生热爱生命世界的真实情感被激发了,使该课的教学效果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动物:(苍蝇、蟾蜍、小鸟、蜗牛、蚯蚓、鱼、人类……)

  生 物

  植物:(花、草、树……)

  生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有反应……

  (设计意图:科学课也需要板书,这样设计有利于突出重点,对本课的知识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江苏国标版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是一种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节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个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都是先介绍 泉水的位置,再描绘泉水的特点。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②、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难点:体会趵突泉冒上的水像三堆白雪。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变序教学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复习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泉,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泉水不但多、而且美。最后让学生选学课文中详写的一处泉水,弄清这一处泉水的位置和特点,并练习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

  2、学法:启发式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济南泉城的哪些特点?

  济南72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探究新知

  过度:济南的泉水是这样的美丽和神奇,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变想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3)、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珍珠泉特点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看文中描写的画面。

  (4)、通过读和看你觉的珍珠泉怎么样?

  (5)、珍珠泉给大家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请同学们再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涌”是什么意思?

  (6)、如果现在你站在珍珠泉的岸边,注视着珍珠泉的美景,你想对珍珠泉说些什么?

  2、自学第3、4、5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第3、4两个自然段。

  ②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分别在什么地方?

  ③有什么特点?(用“——”画出主要词语)

  (2)学生自学。

  (3)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4)练习朗读。

  3、学习第6自然段

  三、小导游

  四、总结全文

说课稿 篇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龙兴中心校的教师赵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荒地》。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荒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五课,是一首充满乐趣的儿童诗。它把一个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生动的文字,以儿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诗中主要讲了几种小动物为在一块地上种什么争来争去,大家只说不做,结果那块地仍然荒着的事,告诉学生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几种小动物是学生常见的,因此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愿望。

  2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是学龄初期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可爱。但注意力不够集中,遗忘性较大。而这些小动物是他们常常见到的,接触到的,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习惯,但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3、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综合化,生活化和人文性的发展趋势,为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道德素养提升的有机结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1个新部件,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积累和运用新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明白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对低段阅读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本课的生字、书写生字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生应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为进一步深化落实“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教学活动我打算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在生字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等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表演朗读法:品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情,使学生的朗读更富感情色彩。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学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遗忘性较大,所以在学习时,让学生通过对生字的比较,利用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的方法记忆字形;品读课文时,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利用表演朗读法,入情入景的朗读。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优势,为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课前,我精心收集动物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作了如下准备:

  1、生字卡片 。

  2、多媒体课件。

  3、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他生活习性。

  四、说教学过程:

  新一论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交、共进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一)、观看情景图,激发兴趣,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开课,我就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荒地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解到荒地的含义,我以“想知道地为什么荒着吗?”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进入新课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新课标提出学生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课文阅读中识字,为此,我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以读准字音,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以激励的语言鼓励孩子们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同桌互相读一读,以“比一比谁最先和汉字娃娃交上好朋友”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等。根据一年级孩子遗忘性较大的特点,为了巩固孩子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生字直观的展示出来,以多种形式巩固字音。而字音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又是一个难点。我以“你想提醒小朋友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难点,师生一起解决。此时,我点出已经归类的汉字课件,师生一起突破难点;在字形的记忆上,学生已经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等多种方式来记忆生字。在同学们充分说的基础上让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充分的体现了合作学习;对字义的理解,以找好朋友、扩词扩句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字义。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首先,师配乐范读文,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找出有哪几种小动物,以促使学生听得认真、仔细、感知课文内容。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利用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首先,出示第一句话,围绕商量一词展开教学。“它们商量什么呢?”课件出示几种小动物的对话,分小组扮演各种小动物,读出商量的语气,“可是它们商量的结果不一样,它们怎么样了?”课件演示几种小动物争吵的情景,通过直观的情景演示,引导学生读出几种小动物争先恐后发表意见的语气。在此基础上,我请小朋友们戴上动物头饰,表演读,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想知道最后的结果吗?”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此时的心情读出遗憾的语气。根据小孩子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孩子们都有了想帮小动物们解决问题的想法,我让他们充分的讨论,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如何使这块地不荒,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看法的勇气。感悟光说不做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这节课的生字教学,我准备让学生写“兔”字,在这个字里有一个新部件角字头,这也是学生最易写错的一个字。写之前先请学生观察它们的笔画结构和占格特点。师先范写,生再书写。而点是学生最易遗漏的,我利用课件直观的展示一个错误的兔字,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加深记忆。

  五、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主要采用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背诵课文。

  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谢谢!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