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2-11-28 10:27: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集锦三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小学说课稿集锦三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游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和跨越障碍的能力,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吃苦耐劳、果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若干个障碍的运动项目,指用跑、跨、爬、钻等方法通过各种障碍物,水平(三)教材安排了障碍跑内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教师由课前与学生一起围坐在草地上交流“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1周年”的.有关内容,从而直接过渡到课的主题上来,抛弃了传统那种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课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产生好奇、制造悬念,学生的注意力变得集中,为课的继续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学生扮演红军的角色,在“长征”的情境中,能获得练习的兴趣,产生内驱力。另一方面练习过程中体验前进的困难,更能激励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说教与学的调控(教学方法)

  教法: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同时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原则,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讨论、比较发现法等进行教学,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

  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尝试、对比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拓展、延伸,然后再进行对比、讨论、再练习,最后通过“个人练习”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促使课的目标达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说根据以上学习目标确定了三个教学环节:

  1、激发兴趣阶段: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喜欢体育课,通过韵律活动(准备操和蛙跳)达到动作和行为的协调统一与热身的目的。

  2、保持兴趣阶段:主要目的是学习并掌握障碍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全身的运动协调能力。围绕着目标选择了练习.演习.比赛三个阶段

  3、兴趣延伸阶段:通过音伴放松活动,使学生身心的到恢复与放松;课后小结,师生畅所欲言、共做主人、科学评价、体验成功。

  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主要采用了以下形式:①教师讲解各环节的学习目标与要求。②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按学习内容的要求在小组内互帮互学。③教师巡视指导。④各小组进行效果展示。⑤发现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正。⑥学生改进练习。⑦实践与应用。

  五、说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主要策略就是

  1、转变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互帮互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入练习的积极性。

  3、提供有利于合作交往的空间。

  4、帮助学生制定能够达成的目标。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设疑等,让学生来讨论、尝试、体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感情上、态度上积极发展,构成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技能和知识。

  二、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技巧动作,培养学生的时空感知能力。

  ⒉技能目标:学习鱼跃前滚翻的技巧动作,使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完成动作。

  ⒊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自尊、自信心和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材分析:

  鱼跃前滚翻是水平五的经典教材,掌握各种滚翻技术对适应生活和预防运动伤害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它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动作,鱼跃前滚翻在滚翻系列动作中最具观赏性,深受学生喜爱,这对教学时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上,除帮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外,还要注意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本课为新授课,第一课次。所采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南方版《体育与健康》。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职专一年级学生,该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已经成熟,对动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较强理解自学能力,身体素质也比初中生更全面,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滚翻动作技能,具备了学习鱼跃前滚翻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重点:蹬地鱼跃腾空

  难点:撑地缓冲的及时性。

  关键点:鱼跃和撑地的结合

  六、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⒈直观教学法 ⒉情景诱导法 ⒊讲解示范法 ⒋循序渐进法

  学习方法:⒈自主练习法 ⒉合作学习法 ⒊评价法

  七、教学特色

  以多维的教与学的评价创设出"激发兴趣点",充分利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练习,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课件、DV摄像、音乐)增强直观效果和感染力,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八、教学流程

  ⒈激发兴趣 (12分钟)

  ⑴课堂常规;⑵导课; ⑶队列练习(十字形,圆形,小圆圈),集中学生注意力;⑷双人操,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体作用;

  ⑸游戏:护旗,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热身的.目的,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准备。

  ⒉学习技能 (28分钟)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有意识去创设情境、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⑴主教材——鱼跃前滚翻,紧贴学生生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哪些滚翻动作?

  学生: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远撑前滚翻。

  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下来就将你们说的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的动作再体验一下好吗? 学生:好

  教师:同学们,你们回校上课都用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走路、骑自行车??

  教师:那你们有从车上摔下或绊倒过吗?

  学生:有,没有

  教师:若有,那你们有没有采取什么保护措施那?

  学生:没有;不知道怎么做;摔就摔了,怎么保护??教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学生:想

  教师:那好,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

  绊倒时 摔下时

  跳下时

  学生:议论,这是前滚翻?是跳起前滚翻?是鱼跃前滚翻???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鱼跃前滚翻

  通过问答,教师有目的的将学生逐渐引向本课的主教材鱼跃前滚翻。它贴近学生生活,激起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先体验一下鱼跃前滚翻的动作。

  然后思考:鱼跃前滚翻是单脚起跳还是双脚同时起跳?

  学生实践:两脚同时起跳

  教师:鱼跃腾空时,身体哪个部位先触垫?

  学生实践:两臂前伸,含胸,两手撑垫

  教师:两手撑垫后,身体应怎样?

  学生实践:屈臂、低头、团身,向前滚翻

  教师:想象鱼在跃出水面后又回到水中这段迹是怎样的?

  此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自己或有目的找学生做完整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观察、思考,从中找出动作要点,激发

  学生去探究,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同时,在小组练习中,对于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加强保护与帮助,或降低动作标准的难度,消除心理障碍,稍有进步,就给予掌声鼓励,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决心,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体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⑵辅助教材——螃蟹赛跑,锻炼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腿部力量,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

  ⒊恢复身心 (5分钟)

  ⑴让学生随着动感的音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放松身心,从而使学生带着良好的精神面貌投人到新的课堂中去。

  ⑵学生认真观看录像,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技术动作,教师总评。

  ⑶下课,师生再见,收还器材,让学生养成懂礼貌,爱护公物的习惯

  九、场地器材与运动负荷预计

  ⒈室内球场、电视机、录音机、体操垫若干块等。

  ⒉练习密度 37%左右

  ⒊平均心率:120-125次/分

  十、教学反思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的自律性有明显的提高,在协调方面也有长进,同学之间渐成互帮互助之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鱼跃前滚翻的完整动作,课中提供了各种练习手段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激发了学生练习积极性。但少数学生由于胆子较小,缺乏自信心,不敢跃起做练习,影响到动作质量。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1、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2、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

  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3、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