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1-28 08:47: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和学情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本单元的课文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礼赞。《新课标》中要求我们要通过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从而达到教育学生“把握生命,实现价值”的目的。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能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朗读教学要有示范,有指导,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4)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所以我采用情景创设法来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但对于七年级(4)班的同学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范读,齐读重点段落到最后再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逐步完成法。根据问题教学模式的要求,在中间环节我采取的是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相结合,可以让同学们既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能在交流探究中获得知识。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一)结合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以及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要求,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并体验代词、形容词对于情感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三)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尤其是代词、形容词对于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探究,感悟生命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辅助以多媒体课件。 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景法、朗诵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学生思考:作者由贝壳联想到那些事物,这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2) 体会贝壳之“小”

  引导同学重点品析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四、 板书设计: 贝壳

  贝壳: 小 坚硬 精致

  贝壳里的生命:脆弱 卑微 短暂 细小

  我的生命: 时间和空间更长更久

  哪怕生命卑微脆弱 也要活得精彩 事情做得更细致更精致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关尹子教射》这篇文言文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篇文章。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关于关尹子教列子学射箭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学好一种本领,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真正弄懂并遵循规律的道理。

  《关尹子教射》这篇文言文选自《列子·说符》,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全文不足一百字,却阐述了深刻的道理。本文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

  二、说学生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经过几年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几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凭借自己已有的基础读通课文。但毕竟是文言文,跟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又比较少接触文言文,因此,小学生学习文言文,还是有一定难度。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大概有三分之一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可能有部分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稍微有些吃力,有小部分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平时学习现代文就有困难,现在学习文言文就会难上加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学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让学生掌握借助注释读通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学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从以上的教学目标中可以得出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和和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中道理。

  2、教学难点:独立借助课后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四、说策略

  (一)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采取以读为本,即读式教学法。该方法是: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高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通过质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读懂课文内容。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环节:

  (二)说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1、警句激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出示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先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氛围,由此导入新课。

  2.读通文章,疏通文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适合于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因此我强调朗读文言文的方法:一是读文言文的速度要放慢,二要注意停顿。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出示该文应该停顿的地方。在学生掌握了每一句的正确读法之后,先让学生自由练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再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指名读、对读、范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强调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

  3.读懂文章,自悟句意。

  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中矣 不知所以中 退而习之

  三年 知所以中 守而勿失

  这样的板书整齐、美观,对比鲜明,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

  4.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注释弄通全文意思,同桌之间讨论互相补充,并把不懂的句子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与同学研讨。在全班交流时,我采用点拨教学法,适时加以点拨,重点点拨的是:让学生理解下列几个词的意思:“所以:表示......的原因”,“中:是指射中了靶子”,“者:相当于‘的’的意思”,“退而习之:列子告辞回去,继续学习射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适时点拨的.还有:课文后面给的译文是意译,即根据文言文的整体意思用现代汉语对文章内容进行的表述。它不是课文一词一句的古今对译,如果课文的前部分是一词一句的对译,会是这样: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子,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子吗?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能算学会射箭。”列子告辞回去学射箭。把这段话与课文后的译文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对译的语句欠连贯,甚至有些地方没说清楚。译文比较注重现代语言对古文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所以,加上一些译者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使译文更通顺、更连贯。

  5.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学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关键就是从古文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在这个教学环节,我结合本学期的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先让学生质疑,再出示两个问题:

  (1) 讨论: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谈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弄明白学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学生可能会说:学习本领要刻苦,要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也可能会说:关尹子教射箭非常认真,对列子要求非常严格,等等。处理第二个问题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学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师板书:

  (知道为什么) (遵循规律)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入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6.拓展课内外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补充了本文的结尾,原文结尾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先让学生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再出示这句话的解释:不但是射箭,而且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样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不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其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明白文中的道理适合于做任何事情。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完课文后,从《列子》这本书中选取《愚公移山》和《杞人忧天》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些文言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锻炼学生借助注释读通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读为本”的原则,通过以上6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独特的见解。在读懂课文内容和读书明理这两个环节的处理上,引入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整节课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明白了学习既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等道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这为以后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在最后的拓展环节中,补充了《列子》的另外两篇文言文故事,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又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可能会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明白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读通文言文的能力。

  附板书设计 26.关尹子教射

  中矣 不知所以中 退而习之

  三年 知所以中 守而勿失

  (知道为什么) (遵循规律)

  评论(0) | 阅读 (1450)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松坊溪的冬天〉〉是“二期课改”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的一篇教材。文本是一篇借景抒情、情文并茂的散文诗。作者满怀感情,描绘了自己曾经住过好些日子的一个高山地带的小小山村——松坊溪冬天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山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一首松坊溪的赞歌。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借用的三(1)班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看课外书籍,善于自主积累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个长处,引导学生将已内化的知识和本课新积累的词语灵活运用在课堂的说话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另外,该班经过二年多的小班化教学,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故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课文。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绒”等4个生字和“柳絮”等6个词语,尤其是“坊”读音,“覆”和“绒”的字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全文;

  3、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课文应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写得生动、形象的方法;

  4、积累文中描写雪的语句,仿照课文的方法,学说一段“雪景”:

  (1)学有余力的学生运用课内外积累的语句仿照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生动地描绘雪景;

  (2)学有困难的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语句,选择一个片段描绘雪景;

  5、教学重点,难点:

  仿照课文的方法,学说一段“雪景”;

  (二)过程与方法:

  1、应用媒体、自读、听写、合作、提示等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记词;

  2、借助音乐陪衬,通过自读、引读、赛读等方法,领会文本的诗情画意,培养颂读的感情;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品词品句,体会课文运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写得生动、形象方法,领略松坊溪满天飞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

  4、设计单项尝试,提供雪景场面,运用积累和内化的语言展开想象,说一段雪中的景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松坊溪冬天雪景之美,培养学生品味、欣赏祖国的语言文字之趣;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热爱自然之情;

  四、教法学法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由观点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受教育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结构、全新的教育方法和全新的教育设计开展教育活动”。

  根据“建构主义”的这一理论,我在本课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了以下“建构”平台:由感受→感知→感悟;由感悟→尝试→模仿;由模仿→拓展→生成。而这样的三个建构平台,又是以“读”这条主线来贯穿的:即:通读梳理,萌发学趣感受美;诵读品味,诱发情趣感知美;引读铺垫,激发理趣感悟美。学生的学习由学趣→情趣→理趣,逐步上升。有兴趣,就会参与;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最终使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不仅整堂课保持着旺盛的学习之趣、探究之情,而且引发理性的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应用什么方法把松坊溪冬天雪景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应当说,这就是学法的归纳和提炼,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一)通读梳理,萌发学趣感受美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生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比如,以音乐为背景,以媒体为“中介”,展开与学生的谈话,创设一个愉快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来引入课题,步入松坊溪。让学生通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讲一讲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这样做可谓是一举数得,既帮助学生读正了字音,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初步感受到松坊溪雪景的美,萌发了学趣。

  那么松坊溪雪景的美,又是如何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这样,很自然地引入到对文本的深入学习。

  (二)诵读品味,诱发情趣感知美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主人。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真正做到像叶澜教授所说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据此,我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文片段读一读,并讲一讲你喜欢的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情趣的诱发。让学生在媒体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品读、相互交流,发现、体味文本是应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松坊溪满天飞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从而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达到有滋有味的情感诵读。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一种感情的升华,而且是学会品味,体验学法的一种培育。

  对于朗读,特级教师张庆老师有个巧妙的比喻,他说学语文好象是“布云彩”,“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修订大纲明确要求:“要重视语言积累”。朗读是积累的前提,熟读才能成诵。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反复朗读,形象与声音最终以词的形式定格于大脑皮层中。因此在教学描写雪花,溪石,石桥的时候,先以品词品句着手让学生感悟言语的凝炼,诗的情致,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也来说说下雪时的

  (三)引读铺垫,激发理趣感悟美

  建构主义指出:教育组织者应当成为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在相应的教育预设、教育过程、乃至教育反思中,都必须强化“主导-主体”的对话、合作、沟通,强化生命的动态互动,以使教育活动符合青少年的实际,激起受教育者的`内需。

  这就是说,教师的适时引导、适当点拨,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重点的落实”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尤其重要的是:要在整堂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教学难点的突破,重点的落实”做铺垫、筑台阶。“预设”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有利于分段思考,有助与逐步达标,因此往往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解决“难点”——仿照课文的方法,学说一段“雪景”之前,我就采用了引读、想象、单项说话等方法,创设多种思维平台、语言实践平台,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铺路架桥”,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理性”地观察、思考,着眼于认知过程内在逻辑的呈现,使学生对文本的表达手法有所发现、有所领悟,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说话。

  四 练习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山一水,一词一句,只要审美主体加以想象,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自然地跳脱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大胆创新,拓展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应用。在教学完“下雪了”片断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见到下雪时的景色或雪花是怎样的?“雪止了”这是一个静中带动的雪世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见到的一道道风景,欣赏雪止后的银装素裹。

  五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溶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描绘出一个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使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为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的顺序,我设计了以文本脉络为主线的板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

  附板书:

  下雪了 雪花 白雪纷飞

  溪石 多姿多态

  石桥 洁白如玉

  雪止了 近处

  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远处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版8年级上册美术第四课《触摸美丽》。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它是与生活、自然紧密相关的课程。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平凡、朴实的物质材料,并从中发现由不同材质本身的肌理、质感产生的形式美,并利用材质的美感进行创作、制作装饰品。探索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一、说教材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初步体验材料的不同肌理和质感特征,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力目标:能选择运用自己喜欢的自然材质创作简单的.装饰作品。

  (3)、情感目标: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及同学之间友好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

  认识材料的肌理、质感特性、感受材质的形式美感,利用材质进行造型。

  4、教学任务:

  怎样运用材质的形式特征进行创作,并充分体现其装饰性与趣味性。

  二、说教法

  变“教师讲课”为“师生交流”,变“灌输”为“引导”,实行启发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直观教具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说学法

  本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突破传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由评述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通过分组游戏,合作完成作品,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并体验合作的效率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这一课我分为两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以体验和分析材质的不同质感为主;第二课时以动手制作为主。

  1、分组游戏:在事先分好的八个小组中各选代表一名参与游戏。把这几位同学的眼睛蒙上,让他们去触摸其它小组收集好的一些材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只凭触觉辨别出更多的物体。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再加上同学们的讨论活动,同学们得出了不同材质具有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脆、粗糙与光滑等特征。通过这个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出了课题。

  下面我就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2、展示:展示用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及利用多媒体展示材质的美感。让同学们充分体验不同材质带来的多方位的美联社,并惊叹,原来我们身边的一些普通物品,甚至一些“废品”经过艺术加工后可以创造出强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析:请各小组展示自己选择好的画,由小组长来向同学们分析自己的画应该利用什么材料,通过怎样的手段制作,才能达到装饰画的效果。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利用第二课时制作,并举办一个小展览,对优秀作品进行评析。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上海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学习难点:1、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以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3、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中,教师创设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在积极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找到了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

说课稿 篇6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六课的《吊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课内容,在二年级下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教学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美观的吊饰

  3、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吊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绘画知识和动手制作能力,现在的他们是最富有创新能力的时期,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说做就做,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特点,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

  难点: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出造型新颖美观的吊饰。

  二、说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呢?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心灵还没有被外界因素所束缚,在本课教学中,我没有依照常规由老师去讲解吊饰的结构和制作过程,而是把问题留给学生,由学生来解答制作步骤,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本课中。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布置黑板,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吊饰?进而理解揭示吊饰——就是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吊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吊饰的制作。

  (板书课题)

  这样的情境教学导入新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生活的关系。

  2、分步讲授新课

  首先讲解吊饰结构时,我出示一个范作,学生观察并说出吊饰结构,学生通过范作能直观了解吊饰由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装饰部分、悬挂部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吊饰基本结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吊饰制作方法奠定基础,突破了教学重点。

  接着讲解吊饰制作步骤,我将学生分成六个组,学生讨论并总结吊饰步骤。我最后做以总结并利用课件分步演示一遍制作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直观的了解吊饰的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

  然后欣赏课件中吊饰图片,学生边看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赏析学生作业目的是开阔学生创作的思路,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启发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学习合理利用材料的方法,创新思维,从而循序渐进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3、学生作业与展评

  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构思,然后分工创作一个造型新颖美观的吊饰。

  在学生作业时,我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指导:A、利用不同方法制作吊饰

  B、合理利用材料

  C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我设计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作业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个体和集体力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作业展评时,我要求学生设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业,如可以将吊饰装饰在黑板上,书包上,衣服上,等,并说出这样装饰的理由,最后,课堂小结中针对学生作业情况做出评比,优胜团队将得到蝴蝶卡的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样的作业展评方式目的是, 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评价一件好的作品,更能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力量大,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课后延伸里我利用课件出示利用废旧材料如饮料瓶、铁丝等制作的环保吊饰,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

  本节课中,我的板书中实现了字与画融于一体,将吊饰的结构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与吊饰步骤相对应,做到了和谐一致。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理念,还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难报三春晖》。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的内容。我将向大家介绍本课我是怎样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突出学科教学特色,通过情感体验等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我知我家》、《我爱我家》。本课既是前两框的教学落脚点,又为后面的“正确处理我与父母、我与他人的关系”做准备。意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和付出,进而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热爱自已的父母及长辈,厌恶不孝的行为;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感。

  (2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知识目标:明白子女应孝敬父母、长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否则要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追究,但反对盲目的愚孝。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重点:学会孝敬父母,并将“孝敬”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之中。

  难点:怎样将孝敬父母落到实处,从孝敬父母的实践中体验幸福快乐。

  二、学情分析

  今天生活在幸福和甜蜜之中的初中生,心理和智力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容易忽视父母的爱心,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因此,通过体验、感悟,帮助他们逐步理解父母的恩情,学会用心去回报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三、教法、学法

  (一)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音乐熏陶法:利用多媒体在一些环节设置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到父母深沉、伟大的爱。同时也能深化教学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活动体验法、情绪感染法:人为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和氛围,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得到升华。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

  1、活动探究法: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动手操作。

  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通过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逐步实现情感上的转变。

  四、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贯穿着爱的主旋律,紧紧把握“活动”和“情感”两条主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亲手算一算)

  1、假如你的妈妈每天早晨5:30分起床,晚上10:30分睡觉,在这17小时中,除去工作8小时及其它等一些时间,至少约有5小时奉献给了家庭。如果按照我国的平均工资每小时约10元钱、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当你长到18周岁时,母亲将会获得多少的报酬呢?(5×10×30×12×18=324000元)这至少30多万元的薪水又有多少子女支付过呢?原来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2、一个重约3500克的婴儿每天至少需要400毫升的乳汁。如果按哺乳期为6个月,每月30天计算(一升的纯净水约重1公斤),那么一位母亲养活一个婴儿至少需要多少公斤的奶水呢?(400×30×6÷1000=72升≈72公斤)这72公斤的重量通常可要比一位母亲的体重大得多。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母亲,这只有两个字的一个词,轻轻地读出来,却是如此的沉重!

  设计意图:这样的计算,让学生乃至我都感到非常震惊,真是母亲的恩情重如山!这是我们用一生都难以回报的。这样设计更容易打动学生,引发他们深思,便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感受爱

  活动一:【情深似海】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件最令自己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我是想利用真实的事件、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回忆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中,体会到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质朴、最无私的爱。

  活动二:【句子接龙】

  是父母教我们牙牙学语,是父母教我们走路,是父母教我们…

  设计意图:简单的说教,往往会让学生厌烦。因此通过小游戏,寓教于乐,以加深体会父母的关爱和付出。

  (三)理解爱

  活动一:【真情感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邝丹随打工的父母一起来深圳生活。请看其中的一个小小片断。(播放视频:《邝丹的秘密》片断)后面的内容是邝丹面对父爱所发出的一番肺腑之言。启发学生思考:从邝丹的秘密中你读懂了一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播放邝丹的故事,是想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是我们要学会体谅父母,珍惜现在拥有的,懂得感恩父母。

  活动二:【实话实说】

  在学生中搞个小调查:你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吗?你知道父母最爱吃什么吗?你知道父母近期的烦恼是什么吗?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如何吗?你经常顶撞父母吗?你能经常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如果父母做出了违反道德或法律的事,你知道怎么做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小调查,是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让他们学会为父母、长辈着想。知道孝敬父母、长辈应首先从了解、关爱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并且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不盲目地“愚孝”。

  (四)回报爱

  活动一:【爱的天平】

  在爱的天平上,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要远远超过我们为父母所做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加重爱的砝码呢?为什么要这样做?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懂得面对父母沉甸甸的爱,我们不能只知道索取,而是要学会报答父母的恩情,就是要学会孝敬父母、长辈。因为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的要求。帮助学生把孝敬父母、长辈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并且明确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该是精神上的关爱。这样有利于达成知识目标,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二、【爱的献礼】

  把《父亲》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如果让你为父母、长辈做一件事,你会选择什么呢?你将如何实施?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设计思考。”(可以是一封信、一件贴心的小礼物、或是其它爱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途径,使他们能把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心情小语(结束本课)

  先请学生做本课小结,然后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展示子女孝敬父母、长辈的图片。最后请每个学生写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回去送给父母。并请父母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感受,下节课带回来,大家互相交流。以此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我是本着从爱开始,用爱对待的教学理念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和父母的沟通中,感受到父母的愉悦,家庭的温馨,以增进亲子之情。也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板书设计:

  父母:行养育之恩 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难报三春晖 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子女:尽孝敬之天职 不要愚孝和盲从

  对父母的长辈尽孝心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结束语)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在学生过于重视物质享受、轻视情感回报、过于崇尚自我的今天,我们做为一线的教育实践者,有责任唤起学生感恩的心。使他们不光长有一双理性的眼睛,更要有感性的心灵。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