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0-17 04:40: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5篇

说课稿 篇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该组教材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既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本篇课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学,所以这节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因为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在这一前提下,本课教学我试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难点:

  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力争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拓宽视野。

  说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导读、问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美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和探索能力。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风景图片,

  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小朋友,然后问学生:“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语“慌张”并做到理解。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过渡,适时板书 “天然的指南针”,告诉生是“天然的指南针”帮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学生对“天然的指南针指什么?”这一个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主导性问题的思考,接着顺势导入课文。

  2、自学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针、忠、盏、稠。强调“盏”字的读音。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给生字扩词。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3、展示朗读。

  (1)小组内读课文,想读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2)推荐小组组员,展示朗读,并说说推荐原因。

  (3)全班交流。(正音)

  4、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通过问题“你认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借着什么指南针的指引走出了森林?”为线索,带领学生学习“太阳”“大树”两小节。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另外两种指南针的结构都与第二小节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感知这两小节,引导学生结合图画交流读懂的内容和不不懂的疑问。主要解决“忠实的向导”指什么?太阳为什么就是忠实地向导?以及大树为什么长成南稠北稀的样子?这些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困难的问题。

  考虑到孩子们对小组学习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组学习的方法帮助,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另外两小节,主要学习思路是先读、再交流读懂的,然后讨论疑问。这样的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

  “积雪怎么辨别方向”是全文的难点。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没有在开始就直接带领学生用折叠的书方法演示,而是通过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的填空的形式,当学生对答案产生分歧的时候,让他们真正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找出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5、纵观全文、 了解结构

  诗歌的写作是很明显的总分总关系,通过单独朗读首尾两小节,让学生发现 两小节写作上的特点,初步感知这种常见的写作结构,为学生的背诵提供了帮助,也为他今后感知作品、亲自写作初步打下基础。

  6、书写生字

  7、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向导:太阳 北极星 大树 积雪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曲靖农业学校的选手,今天我说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必读课文《合欢树》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合欢树》是一篇回忆母亲的优秀散文,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通过本文的学习,主要是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在感受史铁生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的同时,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元总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能力目标:

  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目标:

  品味文中平淡朴实的语言,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三)教学重、难点

  《合欢树》是史铁生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歌。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我确定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体会母亲伟大的形象,感悟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四)课时安排

  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计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认识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基本思路。

  第二课时:把握母子亲情,感悟合欢树。

  (五)学情分析

  学习主体是一年级学生,优点是:活泼、好动,喜欢合作,善于思考,学习认真踏实,缺点是:大多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应让他们多读、多思、多动,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考虑到本文在单元的位置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把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前提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集体讨论法

  3.读书指导法

  4.任务驱动法

  (二)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根据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学法及能力培养是: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三、教学过程:

  本着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部流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从易到难,从浅入深,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感受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的同时,展示图片。同学,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2.有这样一位残疾人作家,在他最狂妄的年龄却残疾了双腿,是他母亲一直用浓浓的母爱支撑着他的世界,陪伴他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这就是史铁生。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为我们描写的母子深情。

  (二)走近作者,触摸文脉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21岁双腿瘫痪,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合欢树》作为史铁生歌颂伟大母爱的典型范文,文中深切的母爱,触发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秋天的怀念》所表达的情感和《合欢树》非常相似,有助于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所以,请先听《秋天的`怀念》朗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基础知识——前提

  (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圈点起来,让学生自己根据字典或语境推断。)

  生字:呛(qiàng) 逛(guàng) 诓(kuāng) 胯(kuà) 灸(ji?) 敷(fū) 生词:虔诚:恭敬而又有诚意。 惊惶:惊慌、害怕。 侥幸: 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 侍弄: 整治;料理

  2.朗读课文(采用各种形式)

  3.反复熟读课文,理清文章基本思路

  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6):追忆母亲;第二部分(7-12):思索合欢树

  (四)读中思考,随文感悟

  1.细读第一部分,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1)速读课文看作者写了人生哪几个年龄阶段的哪些事?

  明确: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先圈点出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再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细读,边读边思考。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2)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①在刻画母亲这一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举出实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②通过这些描写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本环节采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概括总结的形式完成。)

  儿子对母亲(怎样的一种情感变化):不理解母亲的苦心→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2.分析第二部分,感悟合欢树

  任务一:找一找,说一说

  (1)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2)根据提示,简要叙述合欢树的由来。为什么母亲会栽种这课合欢树?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朗读文本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整合材料,逐渐养成带着任务主动学习的习惯。)

  任务二:论一论,悟一悟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感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悟自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三:探一探,写一写

  作者说:“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作者为什么说“悲伤也成享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文章的细微动人之处,升华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背景音乐(满文军《懂你》),展示母爱图片。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呢?趁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快回家吧!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总结: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作业:史铁生用一棵合欢树,凝聚了他对母亲如此深沉浓厚的情感。想一想,我们自己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爱?

  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由文本到人生,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亲情,珍惜亲情,懂得感恩,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有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遗憾、不足之处,如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有些教学问题分析不深入等。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还要多钻研,多请教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丑小鸭》。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之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鸡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

  因此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来学习生字,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对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地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2、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一句汉语课程标准,我从三个方面设计了三维目标,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本课生字。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用朗读的方法来认识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善待人、互相尊重,对丑小鸭的命运遭遇产生同情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课时安排:

  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我把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分两大块,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材、教法。

  语文教学是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不仅应注重教学内容和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的确立和重难点的提示,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激发兴趣: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来掌握。

  2、兴趣朗读:用不同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本文的学法指导:

  对于学生学法的指导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文的教学我从以下两点教给学生们学习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词”的良好习惯及识字方法上下了功夫。让学生在学习识字方法的同时理解词语。

  其次,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故事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多种朗读方法来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丹童话作家麦安徒生故事改写的《丑小鸭》。板书:

  1、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示范读

  认字(出示本课生字词)

  暖烘烘卧在剩下裂开欺负讨厌孤单篱笆讥笑芦苇天鹅结冰冻僵幸亏蛋壳翅膀灰色啄人

  1、借助拼音读。

  这些生字去掉拼音看看谁能读准。

  2、去掉拼音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读不好可以求助于同桌。

  3、指名读。(检查生字)

  4、把生字带到文中正确读课文。

  5、刚出生的丑小鸭是怎样的?

  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6、最后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是怎样的?

  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7、丑小鸭为什么离开了家?

  请看屏幕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8、看看谁能把下面句子读好。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

  9、变成天鹅之前遇到了哪些困难?(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10、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

  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有不少的收获。这次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大家读读好吗?

  11、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验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的喜悦来结束本节课。

说课稿 篇4

  《谁更硬一些》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在认识了生活周围的物体由不同种类材料组成的基础上,开始具体探究材料的物理特性——硬度,并且学习通过刻划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这是本单元探究物体物理特性的开端,所以比较物体的硬度这个实验探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刻划法比较材料的硬度,第二课时是认识金属的特性。下面我主要说一下我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硬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学生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能通过自己的一些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软硬,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和方法和科学的标准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交流互动的`环节。如果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师和学生讨论的方式的话,参与讨论的学生是有限的,但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课通过让学生在BBS上畅所欲言的讨论、并互相指出方法上的不足,全班同学都参与这个讨论的过程,从而来认识更科学的刻划法。这也更充分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

  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用刻划和相互刻划的方法法检验材料的软硬。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用刻划和相互刻划的方法法检验材料的软硬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生活中各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请学生说说,这里有哪些材料?请学生给桌上的一些物品按照它们的材料分类。然后提出质疑,为什么锤子钉子钥匙等物品要用金属而不用纸来做?反过来,为什么我们的书本子要用纸做而不是金属呢?从而引出“软硬程度”是材料的基本特性之一,简称硬度。然后引出课题,这些材料的硬度相同吗?谁更硬一些?(板书课题)

  2、探究过程

  请学生猜测一下,给这四种材料按硬度进行排序,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测必须用实验来验证。接下来就请学生小组讨论,怎样比较材料的软硬。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用BBS来实现交互的过程,由于学生提出的方法可能比较多,而且对其他小组提出的方法会有不同意见,这时网络的实时交互的优势就体现了,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然后发现提出的方法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然后对学生用的划、撞击冲击、戳、扎等一类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理解利用材料硬不容易被破坏,材料软容易被破坏的道理,可以通过“破坏材料”来检测材料硬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几种“破坏”方法中,对材料破坏最少,最容易看出效果,最安全的方法,即刻划法。这部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讨论,学生才能得出最后科学的比较方法,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科学不久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最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科学的方法,所以这部分指导要细致。

  认识了刻划法比较材料后,就引导学生明确在刻划材料之前要先取样,明确比较要公平,即大小厚薄和形状等都一致。然后提出如何刻划的问题。第一步,提出选取铁钉来刻划这四种材料,怎样比较出硬度大小?刻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此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实验要求,特别注意刻划时的力度要基本一致,体现公平性,注意实验安全,并根据划痕大小深浅判断软硬程度。学生通过实验,能初步比较得出这四种材料的软硬程度。

  然后提出,如果没有钉,只有这四种材料,怎样比较刻划?提出相互刻划,依次选择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其他材料,能刻划出痕迹的说明,比它软,不能刻划出痕迹的说明比这种材料硬。教师再次强调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学生再次通过相互刻划的方法去实验比较得出这四种材料的软硬程度。

  然后揭示“软硬”的概念,就是物体硬度越大,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相反,物体越软,就越容易被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总结拓展:介绍工厂里面检测材料硬度的机器(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

  今天在我们比较的四种材料中,硬度最高的是金属,那么还有没有比金属更硬的物品呢?金属是不是都是那么坚硬呢?金属还有什么其他特性吗?(通过这些问题,不但将课堂不断深入,而且为第二课时认识金属作好准备)

  学生在本课,通过猜测到实验到验证的过程,认识硬度是材料的一种物理特性,通过刻划的方法能比较材料的软硬程度,为后面继续探究材料的其他物理特性打好基础。

说课稿 篇5

  一、活动目的

  情绪是小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总要对所接触的人和事物抱有一定的'态度,以获得某种主观体验,这便是小学生的情绪。小学生的情绪发展有以下特点:

  一、表现形式不断变化;

  二、表现内容不断丰富、深刻;

  三、稳定性不断增强;

  四、自控力不断增强。

  二、活动主题

  我的情绪我做主

  三、活动对象

  三、四年级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五、活动地点

  心理活动室

  六、活动流程

  (一)热身游戏。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请一位同学上台,从袋里抓出一个小球,如果是红球,小组得到两分;如果是绿球,小组的每个成员将受到一次惩罚,如进行十次蹲跳。

  师采访抓到不同颜色球的学生,请他们说心情。师小结。

  (二)出示活动,初识情绪。

  1、出示喜怒哀惧,请生猜并板书,明确“喜怒哀惧”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四种情绪。

  2、请同学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演4种基本情绪,请台下学生说出他们分别表演的是什么情绪。

  3、师小结。

  4、请学生看图并自由猜想在图中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是你遇到了这些事,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又会怎么做?

  5、师小结。

  (三)寻找应对情绪方法。

  通过生生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搜求多种应对不同情绪的方法,在交流筛选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四)体验情绪。

  学生学唱学跳《幸福拍手歌》。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