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烧云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的火烧云教案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火烧云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烧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有关火烧云的图片或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再设计及教学随笔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
板书课题,齐读新课。
谈话激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1、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
指明读,开火车读。
2、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
-语。
如:“高寿”、“凶猛”、“模糊”、“威武”、“镇静”等词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如:“靠着”、“跪着”、“一转眼”、“脖子”等词语可以作动作体会。
如:“葡萄灰”、“茄子紫”等可以利用图片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3、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识字,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们会知道课文写的火烧云上来时给地面上的事物改变了颜色;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形态变化极多……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交流。)
注:
A:火烧云为地面上的事物带来的颜色变化是因为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来的。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体会。
B:在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多时要抓住“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和“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鼓励学生想象天空中还会有什么颜色?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知道的成语来描绘,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等。在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时引导学生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体会。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最后指名学生随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再读课文。)
C:理解火烧云形状变化多时抓住书中所写的“马、狗、狮子”等,理解形状变化快时抓住“一会儿、忽然、接着、一转眼”等词语进行体会。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展开想象:天空中火烧云的其他形状,用一段话来描述。然后用成语来概括,如: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
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在读时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达,既丰满了文本内容,更深刻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教给了学生表达时应该做到的条理性、完整性、生动性、形象性及语言组织的科学性,为学生的奠定基础。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升华情感。
可以从感情上体会,也可以从过程中体会,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进行了中的指导。
四、拓展延伸
1、师: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附几小文仅供:
1.《故乡的云》
2.《黄昏的彩云》
3.《白云》
4.《观云》
2.积累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
培养学生乐于,乐于读书,善于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归类比较来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反思
火烧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笑盈盈、茄子、跪着、凶猛、庙门、蹲着、威武、镇静、
恍惚、揉眼睛、偏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文章,想画面。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朗读动画录音、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文:
你们见过火烧云吗?你能说说她给你的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
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四、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什么
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
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 出现时 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板书:霞光照耀“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电脑出示图片,配合图片理解火烧云的美。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书:红通通 像着火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板书:多、 快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电脑课件: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颜色 变化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板书:色彩斑斓
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电脑幻灯片: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
板书:形状 变化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①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图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马、狗、狮子。)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电脑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③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板书:形态万千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
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板书:奇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板书:留恋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
(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火烧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火烧云教案 篇4
一、导语激情,复习引入
师:天空中的彩虹是美丽的,大自然这位大魔术师带来的火烧云这一景象又使多少人陶醉其中。这节课我们跟着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那火烧云的瑰丽情景。(板书:火烧云)
1.什么叫“火烧云” 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学生朗读这句话。
师:评价小结: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3.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什么是恍恍惚惚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烧”让学生想象景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为展现火烧云美丽的景色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看火烧云的人们会恍恍惚惚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的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学生自由朗读三~六自然段。
2.学生交流。(板书:颜色、形状 多快)
3.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师:请你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
都有哪些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的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颜色进行归类?(三类)
师: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4.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是呀,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而快,形状同样如此。请你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自由读)
学生交流。
作者在描写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不过这次读老师有个要求,我们班很多同学的朗读非常好,我想请同学当配音演员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学生配音。全体配音(请大家深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师: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请同学来欣赏。(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你能不能也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学生练笔。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生1.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
2.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
3.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看、读、想、说、写。抓住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说“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就在人们揉揉眼睛,恍恍惚惚中火烧云下去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火烧云的强烈,变化之快,存在时间之短。)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设计意图:用赞美火烧云的话来检验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学习把想法完整的说出来,培养学生的敏捷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作业,妙在延伸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今天的作业是仿照火烧云的方法写一下秋天的早晨。
(设计意图:语文具有工具性,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此设计让学生趁有热情,进行写作练笔,对作文教学 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颜色多、快
13、火烧云 变化
形状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