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高中作文

时间:2022-09-24 07:02:46 高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融合高中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融合高中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融合高中作文

融合高中作文1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世界便从一片混沌之中“苏醒”过来,天、地、树木、花草……一切的一切都随之清晰明朗起来,万物之间界限分明。但当身处现代的今天,我们似乎愈来愈难鉴别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那便是融合的力量。

  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融合”一词变得愈发热门。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电子技术、音乐、艺术甚至于最为严谨的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终究逃脱不了“融合”的影子,就以乔布斯的苹果为例,为何一个普通的56岁老头所创建的一个普通的电子公司能够受到当今如此挑剔的“80”“90”后们的疯狂崇拜呢?或许是其未将电子产品简单地以电子的标准来制造,而是将艺术,甚至于印度的佛教理念倾注于其中,使苹果成为了世界一流创新公司的代名词,这便是融合。

  那,如今的我们为何如此推崇融合呢?

  对于人类来说,融合不仅是能够给商人带来巨大利润的有力工具,更是一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驱动力。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的进程便有了个历史性的转折,各个地区由独立分割的小体渐渐融合成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球化”整体,为当今繁荣的“全球化”经济打下夯实的基础。由此再将时间往后推移200年,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融合古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的思想,开创了新时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开启了民智,辐射全球,从根本上瓦解了世界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传统,将人类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民主共和时代,由此,人类跨入了个新的文明纪元。我们可以说,融合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同时,融合还是民族文化强盛生命力的根本保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华夏儿女最为引以为傲的资本。虽在历史上几经风雨,文化前景数度堪忧,但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坚持了下来,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座高山。究其根本,是因中华文明历来有着融合的传统。从汉唐以来,中华文明就向世人展现这其包容万象、兼容并包的显著特点,极其注重中外、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吸取、学习各文化的精华,逐渐使中华文化的内蕴更加丰厚。

  放眼全球,便可发现凡是具有融合特征的文化,其生命力与影响力都不可小觑。以日本为例,其“合金文化”与其在历史上的两次崛起不无关系。“合金文化”顾名思义便是将外来精髓的文化全部吸收再与自己的传统文化相互结合,融合,使自己的文化像合金一般,更具有硬度与韧性。也许正因这个原因,日本才能在二战大败之后快速恢复起来,成为当今第二的经济大体。相反,孤立、不懂变革的文化往往是经不住历史的考验的。古埃及文明盛况令人艳羡,但辉煌的文明终究抵不过一成不变的摧残,在几千年中毫无转变的古埃及文明终究在阿拉伯人的铁骑下灰飞烟灭。

  不可否认,融合是文明“常保青春”的秘诀。

  融合,或许是当今平等民主思想影响下潜意识的体现。哲学中说:“意识,是人类行为的能动反映。”那么,在此影响下,我们可以说,融合是人类目前潜意识的表现。

  在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之风盛行的今天,人们都已抛弃了等级身份等诸多旧的思想观念,更多的是对个体的尊重与爱护。在此情况下,融合似乎更加容易实现,再者,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更是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实现了全球通讯,也正是如此,网络使得“融合”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使世界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融合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并且人们乐于融合、享受融合。

  曾经有人说,当人类说着同一个语言的时候,合作的力量异常强大,甚至于想要建造通天塔与神明交谈,神明都为此力量感到恐惧。如今,在融合渐渐渗透的今天,或许人类真的会重新建造出另一个通向崭新文明的通天塔,谁知道呢?

  时间在变,而融合却不变

融合高中作文2

  自古以来,谈及“书生”,就自然地让人想起“意气”,两者似乎早已融合在了一起,且看毛主席一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中华意气书生十万有八,名动一时者浩如星汉,最令人折服的非李白莫敢当。公元742年,22岁的李白作罢《大鹏赋》后一举冲天出蜀而去,不正是对书生与意气相融合的最好诠释么?

  即使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李隆基在飘然若仙的诗天子李白面前也不禁黯然失色。他一路高歌而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仕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甚至到了垂暮之年,他尚能把九天银河扯下人间,变成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他仗剑能“为君谈笑静胡沙”,执笔可“兴酣落笔摇五岳”,最后在当涂采石江上,扑向了那天水明月间。

  这不正是不羁的性格造就了这种的融合么?

  而今,喜欢苏东坡者甚众,问何以故?他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威武雄壮,风驰电掣,粗狂豪迈,气势沉雄,是豪迈交阔的经典之作。然而仅凭这些,他不过是一位大词客,使他能堪堪与李白相提并论的便是东坡身上所彰显的书生的豁达。

  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的苏轼来到黄州,亲友绝交,疾病连年,饥寒交迫,可他还在寂寞而痛苦地活着。在赤壁,清风明月中,洞箫如诉。看着黄州的那一弯江月,他彻悟人生,由此开始观眼前滔滔无尽的东逝之水。人都说:“苏轼比曹操、周瑜、诸葛亮更伟大。”他在遭贬谪,仕途不顺的情况下,振作精神,后以两篇《赤壁赋》,一首《怀古词》,永远地在中国文化的石碑上镌刻上自己的名字。他那份“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注入了中国书生的血脉之中,一路传承。

  中国书生的意气也就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相融合了。

  书生们不被名利的缰索所羁绊,而杜甫就是其中一个。他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人赏识,他没有“国家不兴诗家兴”这样的概念,更不曾想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相提并论,但那些人早已灰飞烟灭,成一把黄土,余蔓草荒烟,他们长满青苔的名字大概只有在史册中才能找到了。往日的炙手可热、气焰熏天,顶多只剩门前零落的石人石马冰寂了。这不知是读书人的幸还是不兴,在世时常与苦难作伴,而走后往往留名或名垂千世。

  中国书生的意气在政治抱负下相融合。

  天狼曜,西风卷,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辽、金、西夏吞并了汉人的大半江山,南宋有爱国良知的文臣武将无不夙夜忧叹,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他的爱国情怀是终其一生的。这种情感如涌浪飞花的河流,奔泻贯通了他的生命。国破家亡的沉痛,如此压在了他一介书生的肩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临终之时,陆游吟出了这句千百年来传唱的.绝笔之作《示儿》,他对于恢复中原仍怀坚定信念和殷切期望。而对于最心爱的女子唐婉,他不得不放弃,国家与儿女情长,他自是选择了国家。往事如烟,前尘如梦,只能盼来世与君同。

  书生的意气也就在国仇家恨中自然地融合了。

  卢梭在《瓦尔登湖》中提到:“不管你的生命多少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即使你在济贫院里,你还是拥有喜悦、开心、荣幸的时光,黄昏的霞光照到济贫院的窗户上,如同照到富人家的一样耀眼夺目,门前那早春的积雪正在消融……”这岂不是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同样地隐于山水之间,不再追名逐利,抛弃一切世俗的东西。无论是庐山脚下抑或是瓦尔登湖畔,我想,每位读书人心中都是有属于他的一方天地的,这来源于他心中的意气,来源于骨子中的意气。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融合就不在称之为融合,它来源于一个人本身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无需说什么。

  因此人们才会说:哪个书生非王侯。融合,融后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