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高二春节作文汇总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春节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春节作文 篇1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寸寸土地寸寸风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民俗。三十六个省区,三十六种文化。每个地区的民风民俗都各具特色。现在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吃完腊八饭,就把年来过。”过年不是大年三十那天,而是一个时期。为了“年”,大家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让年味更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一切都是按着传统程序进行,所以这些日子家家户户都是家家飘香,户户欢腾。
到了腊月二十三,族长就会请漆匠来给菩萨贴金。漆匠在贴金前,要念经请菩萨退位,然后在菩萨全身刷上一层生漆,再把黄金贴上,菩萨焕然一新,漆匠在念经请菩萨归位。菩萨贴金后,族长将菩萨安置在木制轿内,然后放在祠堂前。从腊月二十四起,族里的`年轻人就抬菩萨满村游走。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早早起了床,女人们进厨房准备年夜饭,熬浆子贴对联是男人们干的活。贴对联要先贴正屋,先把横批贴个“福星高照”,还要注意上下联,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接着再贴各房门,还要贴些小签:“出门大利,抬头见喜”是贴正屋门上,“百无禁忌,万事如意”要贴正屋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贴谷仓和牛猪鸡圈的。过路人一看,大门都贴了新联,就知道这家要准备吃年夜饭了。
差不多八点就开始吃年夜饭了,鞭炮声陆续响起,此起彼伏,要持续2个多小时。一挂鞭炮中间不能熄火停响,炮声越急越密越响,来年就越兴旺。放了辞岁的鞭炮,还要奏上欢快的音乐,一家老小就开始吃团圆饭了。
高二春节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没有什么能比它更让我觉得快乐的了。
今年的除夕,人们还在最后的忙碌,有的剖鱼、有的杀鸡,有的宰羊。大街小巷早已披上了红色节日的盛装,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中国结;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了大大的福字,对联、窗花,把房子打扮得像一个个俏姑娘,祖国各地,沉浸在一遍喜庆之中。
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天蒙蒙亮,奶奶就开始忙着大扫除了,听奶奶说,除夕的“除”字,原意是除去,家家都要在今天大扫除,把所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家门。我急忙抢过奶奶手里的`抹布,把家里所有家具门窗抹得油光发亮,就像新的一样,地也被我扫得干干净净,祈福明年有个好运气。
吃过中饭要准备年夜饭了,我的老家是南通,年夜饭一定要吃团圆,寓意着团团圆圆。爷爷做团圆馅儿,爸爸揉米粉,我、妈妈、奶奶搓团圆。妈妈提议,我们三个来个搓团圆比赛,看谁搓得团圆又好又快,结果奶奶手艺最佳,圆子个个精神抖擞,而我做的团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扁扁的,我只好甘拜下风,妈妈说:“团圆里包个枣子吧,谁吃到今年就是最幸运的人,”说完她往团圆里包了个枣子,我心想希望吃到那一个的人是我。
到了晚上吃年夜饭了,爷爷这个特级大厨师早就做好了菜,一桌香喷喷的菜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个菜名都带着吉祥的名字“年年有鱼”“长寿粉丝”“步步糕”等可以说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吃团圆了,突然,我嘴里尝到一股甜枣味儿,我惊喜地叫了起来,“我吃到枣团圆了”,大家都用羡慕的目光望着我,妈妈说:“祝贺你,你是我们家幸运的人。”甭提我有多高兴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好玩的就是放炮仗,吃过年夜饭,南京城早已淹没在鞭炮声中,炮竹声,烟花声不绝于耳,密密麻麻的火光和一盏盏绚丽多姿霓虹灯,把南京城打扮成一副妖艳的画卷,照亮着夜空,我早已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赶紧拉着爸爸妈妈到我家旁边的空地上放焰火,爸爸从纸箱里拿出一个“飞毛腿导弹”放在离我们七八米远的地方,找出导火线,用烟头往上一点,只听“哧哧”2秒导火线就把火引入“飞毛腿导弹”,突然“嘣”一响,惊天动地,一发炮火射出了十几米高的空中,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啪”一朵朵金灿灿的“大金花”像一张张笑脸羞答答的盛开了,只见银白色的花瓣慢慢地向四周伸展,如同万条瀑布散下天边,渐渐地,花瓣由粗变细,魔幻般的变成了一支支垂落下来的柳条,好一个“万树垂下绿丝绦”的优美画面。我只觉得丝线离我越来越近,似乎伸手可及,我忍不住伸手想抓住它,可是它们就像狡猾的精灵,一转眼,变成俏皮的“金雨点”从半空中消失了。接着我们放了鞭炮、轰天雷、大雷公、开门炮等等,望着天上五颜六色的火树银花,心中不由得想起我学过的一首宋朝大诗人王安石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多美的一首诗啊!
要说过年,春节联欢晚会也是不可缺少的视觉盛宴,放过烟花,我们全家一边吃瓜子一边喝红枣茶,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受春节的快乐,郭冬临和牛莉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儿》,让晚会进入了高潮,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彼此起伏,全场沸腾了,刘谦的的魔术又一次让晚会进入高潮,太神奇了,接着王非美妙的歌声《传奇》在我心里荡漾,我陶醉了,心里流淌着浓浓的甜蜜。
大年初一,一次又一次的炮竹声唤醒了我,推开门,外面白茫茫的,仿佛一片雪海,“下雪啦!下雪啦!”我惊呼,雪下得很大,整个大地银装素裹,个个神采奕奕,粉妆玉砌,树枝盖满了一层毛茸茸软绵绵的雪末儿,像一根根弯曲的银条,而那些冬青树上的积雪像似挂满了一粒粒绿白相间的宝石,一棵棵树木,在洁白的雪花衬托下,好像一个个仙女下凡。风一吹,轻轻摇晃的枝条,犹如仙女舞动着的玉手,散下了颗颗珍珠,我不自主想起唐朝诗人岑参的一首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场大雪更增添春节的气氛,我从地上抓起一把雪向爸爸砸去,爸爸躲闪不及,“啪”正好打在背上,“哈哈”我顿时兴奋起来,又从地上抓起一把雪,扔了出去,击中妈妈的头上,满头都是雪花,我们三个打起了雪仗,虽然手被冻得通红,但心里很开心。
不知不觉七天很快过去了,春节的快乐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伴随着新年的渐渐远去,我又憧憬着新的希望,期盼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高二春节作文 篇3
饱经磨难与苦痛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中苦熬着一个个秋黄、春嫩、冬枯、夏荣。一岁之首的春节,乃是他们最为欢快与喜庆的日子,在波澜壮阔的春节习俗长河中,形成了这个民族健康向上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尚红、崇新、团圆、喜庆。
尚红。户外有高挂的红灯笼,朗照着青松白雪,十分高雅、喜庆,而传说灯笼杆又为民间传说中的`姜太公姜子牙所立,有“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说。此处诸神,乃是邪神,因有太公在,诸神不敢骚扰。门首及窗棂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等大红春联和斗大“福”字。“新年到,新年到,老头着新衣,小孩戴红帽”,又有满街秧歌红红绿绿,就连小儿买鞭炮,也以多挑拣红色为快事。笔者数载前曾于《长春日报》发拙文《春节尚红习俗》,红乃诸色中最为喜庆之色,红可避邪,代表兴旺发达,故有“红红火火”之谓。
崇新。春节习俗中家家都要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至少人人要买一双新袜子。要购置新碗筷,希望添丁进口。农家住房再旧,也要裱糊里外三新,宛若洞房。人与人交谈,往往要互道新一年的规划与打算。恰如新春联所写:“爆竹一声辞旧,桃符万象更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团圆。有一首歌唱得好,“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红灯照照出阖家幸福,红烛摇摇来好的运气……”无论海外赤子,还是天涯游人,千里万里都要赶归桑梓,赶赴父母身旁,投入亲人怀抱。正因为乡情、亲情、友情胜过人间无数,才有春日天南地北的人流涌动,才有铁路部门的所谓迎接“春运”高潮。团圆,显示了民族的凝聚力,团圆,是这个民族和谐、友好的象征。
喜庆。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喜庆,阖家欢聚庆丰年是喜庆,粘窗花,贴春联,放爆竹尤称喜庆。见人道喜,不闻脏语、粗语,尤显喜庆。有人戏称,喜庆之日,连小偷儿也放假五天,怕于喜庆之日,耽“损贼”之名。是时最忌“破损”。虽有古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一经碰坏碟子、碗之属,却也以为犯忌。而发福升财诸吉祥之语,则溶于衣食住行每个细节中。如是时吃花生,意为剥小人皮,有“欲想食其仁,必先剥其皮”之谓;是夕包饺子,乃为“捏小人嘴”等等。而张灯结彩,燃放爆竹,更是喜气冲天,要不一副春联怎如此这般去写:“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春节习俗象征意义
三元之日主一岁兴衰。中华先民有重视事物过程始终的观念,所以老百姓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又有一句:“万事开头难”,长期形成的民俗心理认为,春节过得好,才神鬼不惊,邪恶不侵,可得一岁乃至岁岁平安健康向上的民俗心理。俗话说,庄稼不得年年种。人们没有因天灾、人祸、命途多舛而颓唐、懈怠;相反,经艰难困苦打造的民族,却象春草萌发一样,顽强的生命力岁岁蓬勃,乞望今岁过得好,明年百丈高楼更上一层。
尚红、崇新、团圆、喜庆的关东年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史。
高二春节作文 篇4
春节里,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是除夕夜放烟火。
在除夕夜的前一天早上,我和爸爸来到招商场那里卖烟花的地方,买了一大堆烟花,我们吹着欢快地乐曲满载而归了!这天夜里,我兴奋得几乎睡不着觉,心里盼望着:除夕夜快点到来!除夕夜终于到了。晚上,我吃完团圆饭就和爸爸带着烟花兴高采烈地下楼了。爸爸先找了一块空地,接着把烟花“飞天火箭”轻轻地放在地上,最后用打火机点燃了引线,只听“嗖”地一声,飞天火箭冲向了天空,绽放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真美!这时爸爸笑着对我说:“力力,你自己来放吧!”我听了吓得连忙直摇头说:“我不敢,我不敢。”“男子汉大丈夫没什么可害怕的,只要你一点燃烟花离它远一点就行!”爸爸对我说。听了爸爸的话,我还是有点胆战心惊,“不要害怕,注意安全!”爸爸鼓励我说。听了爸爸的话,我鼓足了勇气学着爸爸的`样子用打火机点燃了烟花,然后飞快地躲到了爸爸的身后,只见烟花喷射出美丽的火花,一会儿象菊花开放,一会儿象流星,一会儿又象天女散花……啊!我成功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不再害怕,胆子也越来越大,一下子放了许多的烟花,真是太高兴了!
通过放烟花这件事,使我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意思了。
高二春节作文 篇5
前些年,也不知道是哪些“高明”专家煽风点火,建议并促使各大城市在春节期间禁放鞭炮烟花。“春节禁放”规定也由此像瘟疫一般从大城市迅速蔓延到中、小城市,就连一些人口不到十几万的小城也以树立新风、保护环境和保障安全为由,“冷面无情”的规定市民在春节期间不能放炮,流传于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春节风俗霎时间出现了人为的断痕。
今年的春节,却是异常的热闹,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率先解禁,允许市民在规定的城市区域内燃放鞭炮和烟花,一时间绝迹于这些大城市的鞭炮摊点大大方方的出现,市民领着孩子满心欢喜的采购鞭炮的场景不时在城市的各处可以看到。城市鞭炮解禁,立即得到了市民的叫好和认同,许多人认为这是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给中华民俗的传承接力开了“绿灯”。
在鞭炮烟花禁放的日子里,我曾看见许多人在春节期间纷纷回到乡下过年,因为那里放炮不受限制,因而年味很浓;我也曾听说在除夕日,一家子围坐在收音机前,全神贯注倾听电台广播里传出的鞭炮声;我也曾在网上看到,某厂家为了解除市民燃放鞭炮难的困扰,奇思异想的发明了“电子鞭炮”,总之,在春节喜庆的日子里,城市显得落寞冷清,破天慌也让人产生“城市不如农村”的想法。
现在好了,政府对鞭炮燃放的管理越来越松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能体验到春节期间燃放鞭炮和烟花的快乐。的确,春节就该有春节的样子,不然除夕晚上,一家人不声不响的吃一顿年夜饭,那与平时有何分别?鞭炮烟花虽小,但是它炸响升空,却给人们带来一种独有喜庆和一份固有情怀,如同烹饪时添加必要的作料,否则再好的食物也是淡而无味。
当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燃放鞭炮和烟花,存在许多意料不到的安全隐患,但是我们就能因为空难、车祸而放弃坐飞机、乘汽车么?答案肯定是不会,因噎废食,对人而言是坐以待毙,对政府来说只管理无能。显然,城市的管理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况且恢复春节的风俗是民众的一致期盼,只要管理有章有法,解禁鞭炮是城市的管理者在过年期间送给市民的最好礼物,这样的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话了说了回来,春节不放鞭炮,首先对于国人的情感是来说是难以认同的,因为这样的民间风俗已经根深蒂固的流传下来;其次,如果不放鞭炮,中国的春节与外国的那些洋节岂不“相貌一致”,难道让国人除夕晚上也一窝蜂的挤教堂、逛商场?最后,春节燃放鞭炮烟花,有利中华大家庭的团结和睦,吸引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寻根。
高二春节作文 篇6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放假才过了三天,就到小年了,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过小年就是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要吃饭了,家家户户就会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那声音真是让人震耳欲聋。据说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都是为了把一种叫“年”的怪兽赶走,不再来伤害人。
小年过完,大家就应该准备好新年要用到的鱼、肉、蔬菜……以及要吃的水果,巧克力,饼干等等和一些烟花爆竹什么的。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在除夕这天,大人们可忙坏了,要准备晚饭和正月里客人来时招待他们的菜盘子以及各种蔬菜而我们小孩子在这天的白天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大扫除,俗称“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我打扫自己的`书房和卧室,先把桌子上的杂物整理进垃圾桶,再把书本理齐放在书架上,然后把桌面和架子擦干净。书房整理好了,接下来就是卧室,我先把衣橱里的衣服都清出,把一些冬天里穿的衣服挂着,其他的都折好,放在抽屉和方块格子里。接着把被子折好,放在床头,把床上和床头柜子里的物品都理得整整齐齐。等我把房间收拾干净后就下楼帮爸爸挂灯笼,贴春联,贴红纸顺便帮妈妈择菜……
等到要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闭上耳朵,一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过后,我们一家人就上桌吃年夜饭了,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家人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吃饭。等到晚上,一家人一起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时针刚指向零点,夜空中顿时漫天烟火,绚丽多彩,我跟姐姐放的烟花也是漫天烟花中的一朵。
正月初一,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年味好像更加浓郁了。踏着满堂红,和着爆竹声,走亲访友去拜年,路上遇见了拱手作个揖,见面道声“新年好”,新的一年便在这满满的祝福和喜气洋洋中开始了。拜年后就需要去祭祖,和祖先一起共度佳节。午饭后我们就去观看“村晚”,晚会上有的人跳舞,有的人唱歌,还有的人比武。在场间的休息时间,增添了许多互动环节,有你演我猜和谁是卧底……在村晚结束后,我们又举行了许多比赛活动比如说:跳绳、登山、踢毽子比赛。一个下午的活动结束后,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身心疲惫,但心中还是非常愉快的。
正月初二,我和家人来到外婆家拜年。在外婆家,我就更兴奋了,拜完年后,我就坐在火炉旁嗑瓜子、看电视,正觉得无聊时,舅妈兴高采烈的跑过来说:“村里正在舞草龙,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妈妈说:“唔,草龙是我们这边的传统习俗,去看看也是不错的。”我爽快的答应了,我们一家就激动的跑了,过去答到地点以后,没过一会儿,突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条威猛的龙“飞”了出来。乍眼一看,那只草龙大约有十多米长,他的两颗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活灵活现。这周边都是围观的群众,他们一会儿尖叫,一会儿鼓掌,让我的心也燃烧了起来,在队员们的飞舞下草草飞快的盘旋着远远望去仿佛条真龙在腾云驾雾,这场面十分的热闹。
正月初四,家里来了好多客人,他们吃完饭就开始划拳了,我在边看着大人们抑扬顿挫地行着酒令,心中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就默默离去。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高二春节作文 篇7
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了,大年初一,鞭炮声噼里啪啦,此起彼伏,还有每家每户崭新的春联,都使春节显得热闹而又喜庆。
我们全家来到奶奶家,这里到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奶奶婶婶有说有笑地做着饭,伯伯叔叔兴致勃勃地打着麻将,我们孩子们你追我赶......
吃完饭,爷爷给我们讲起了"年"的故事: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村里吃人,人们掌握了"年"总是在农历十二月份最后一天晚上来吃人,搞得人心惶惶,有一次当"年"又来吃人时,刚好友人在烧竹子,不知道是噼里啪啦的声响还是火红的颜色吓跑了"年",从此放鞭炮和贴对联就这样流传下来,并且大家因赶走了年过上了安宁的生活,在大年初一都相互祝福新年好。这个故事使我们这些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
当我们来到公园时,这里人山人海,一个接一个的游乐场都挤满了人。让我感到有趣的是,过山车是红的,碰碰车是红的,就连小小的灯笼风车也是红的,当我告诉妈妈时,妈妈笑着说:"红色代表着日子红红火火,这表达了大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祝愿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走,让你们这些小孩们也感受一下节日的快乐。"在妈妈的鼓动下,我和哥哥坐上了过山车,那忽上忽下超速穿行的过山车使我不敢睁眼,那一刻,我想象这自己正飞向快乐星球......
今年的春节是个热闹、喜庆、火红而又快乐的春节。
高二春节作文 篇8
今年又放了不少的鞭炮。五彩缤纷的礼花,震耳欲聋的鞭炮,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们这些大人们的欢欣喜悦,都在放鞭炮的过程中洋溢着。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都禁放鞭炮,据说是为了为了安全,预防火灾。这一点尤其是在大城市里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乡村那是禁不绝的,也是徒劳无益的。其实,这里面也有中外文化碰撞的一种妥协。很多走出国门了望世界的人,总觉得我们自己祖宗的东西是陋习,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也就借着因为燃放鞭炮管理不善出现的安全问题,顺手牵羊的把表达中华民族传统喜庆气氛的燃放鞭炮习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扼杀在睡梦之中。但是,长期流传的.群众喜爱的东西那是不能禁止也是禁不住的。所以,即使在高压之下也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继续偷偷的燃放鞭炮。今年我们这里很多地方解除了禁止燃放鞭炮的禁令以后,许多家庭就跃跃欲试,买了很多鞭炮,在大年夜吃了水饺以后在春晚节目之前集中燃放。我也和孩子们一起燃放所有的鞭炮。
孩子们点燃一根长长的香烛,把二踢脚固定在地面上,慢慢凑近,一点一点的点燃火药捻子,然后迅速离开,只听砰的一声,二踢脚应声而起,升上高高的天空,短暂停留,随即发出响亮的声响,一朵火花在空中绽开。我就在一边提醒着孩子们注意安全。因为在小时候我曾经在燃放鞭炮的时候一不小心,它就钻到我的棉袄袖筒里去了,把我炸得够呛,疼了老半天,所以就很紧张的提醒孩子们。放完了二踢脚,就放礼花了。有的带着哨响,嗖的窜向天空,划出一道闪亮的弧形,消失在黑暗中。有的像繁盛的鲜花在大地上开放,有的清脆响亮在空中把自己全部的蕴含化作耀眼的花瓣,给我们带来春节繁华愉悦的享受。最让人感到振奋的就是那精品礼花弹。它由两部分组成:礼花弹和一个圆筒形的燃放工具。它的燃放如同迫击炮的发射一般:先把圆筒形燃放工具固定在地面上,点燃礼花蛋的引信,放入筒中,离开以后不久,一声闷响,礼花弹升入空中,随着巨大的响声,一朵朵鲜艳美丽的花朵在夜幕中绽放,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把春节的夜空妆点得分外美丽。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看着他们那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也好像回到了儿时燃放鞭炮的时代。那时候很穷,几乎买不起鞭炮,过年了能有几毛钱买十几个头儿的小鞭炮放就不错了。要是能买上一把(10个)爆竹甚至二踢脚什么的真的就是奢侈的享受了。就那十几头儿鞭炮也不舍得在春节一次性放完,总是把它拆开来,一个一个地慢慢放,差不多要放到出正月。但是,那时候也是感到很愉快的,算是苦中作乐吧,正如现在的孩子燃放很多鞭炮那样的兴奋和快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活法儿,要是放到我们那时候燃放这么多的鞭炮,那还不乐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