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作文汇总9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作文 篇1
时光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每个驿站,都是新旅途的开始,那么,我会面带微笑,与你告别。
这里,是我生活了三年的地方。你可知道?我也曾渴望过离开它,可真要到离别时,却又是那么舍不得。
因为回荡了三年欢声笑语的地方,记载着太多太难忘的回忆,七年级的打闹嬉戏,八年级的窃窃私语,再到九年级的步履匆匆,这里有我的.蜕变,更有我们的成长。
每次,迎着朝阳,我总能轻快地用脚步丈量学校大门与教室的距离;伴着星星,我总沿着楼梯右边,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下台阶。
我曾清楚地数过,是12阶,转个弯,又是12阶,所以后来的每次放学,我都会轻松地数着1、2……24……三年快过去了,再次踏上台阶,闭上眼,也不用担心踏空,因为它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但如今,我却要,与你告别。
风来了,有哗啦啦清脆的声音,是教学楼后的那片树林。你依然是那年初见的模样,三年的时光只是让你更加葱茏,枝条摇曳间送走了几个春夏秋冬。
我们呼吸着你输给我们的氧气,享受着你洒下的绿荫,你知道吗?也许在你的脚下,还有我曾经放飞的纸飞机,里面藏着少年的心事,藏着别样的青春。
也许你还记得我们得意时的喜悦兴奋,落寞时的无奈伤感,可此时你的静默是不是对我们的不舍?虽然步步回头,但终将无法回到过去。如今,我只能,与你告别。
记忆里,七年级教室的黑板上,曾定格了我们写下的青涩文字。初逢的同学们,在初中生活伊始,纷纷写下对未来的展望。还记得自己写的是:考上一中,allofyou。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三年来我一直在坚持着、奋斗着,教室里有我凝神听课的身影,操场上有我挥洒汗水的瞬间……等我拿到通知书的那天,一定会回来看你,告诉你,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但如今,我却要,与你告别。
来不及整理那满满一书包的离愁别绪,来不及收拾那三年的点滴美好,带着坚定的信念,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无论行程多远,曾经笑过哭过的三年初中时光,都会镌刻我心。即使离开,仍能带给我温暖和力量。
临别的日子,越来越近。虽然不舍,我却心怀美好。
初中作文 篇2
人的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史铁生
考研时落下的病根儿,让我一刻不学习就会感觉内心空落落的,就如同过惯了苦日子的人,一旦奢侈浪费便会于心不忍。
最近迷上了文字的东西,一闲下来就泡图书馆,品味字缝里散发出的纯净气息。每每躲在一个满是陌生人的角落,肆无忌惮地看书,摘录下每段每句让自己心灵震颤的话,幻想着哪天自己的只言片语也能变成铅字,都觉得生活过得特别踏实。
人的一生最多能活九百多个月,但至于最少,也许谁都无法给自己划定一个期限,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人的生命止于戛然。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过,让自己充满紧迫感,这样的人生或许是最充实、最有意义的。用生命去奔跑,趁着自己还年轻。
生活中往往这样,忙的要死的人,虽然会抱怨,但这抱怨中更多是带着幸福感的。忙活忙活,忙说明你还活着。如若整天无所事事,人便失去了存在感,毕竟活着不是为了糟蹋粮食。说自己忙的人,这都是在炫耀,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证明自己还有用。所以,忙人是快乐的,忙并快乐着。
有时忍不住会回忆那段二战考研的岁月,那段人生最低谷的日子。每天都在进行着最详实的准备,做着最坏的打算,早出晚归,争分夺秒。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注定是孤独的,有时与自己作伴的只有胸中不灭的梦想。
不知是从报纸或是杂志上剪下的一篇叫做《花开不败》的文章,让我每次看了都会精神振奋。“只要花开,就会不败”“有希望的,有希望的”种种字眼,虽然有些阿Q的自我安慰,但确实给了自己不竭的动力。
在那段每天三点一线埋头苦读的日子里,曾将一盆自己亲手扦插的长寿摆在阳台的窗台上,每天早上洗脸刷牙都能看上一眼,洒一点水,同时也从其顽强的生命中汲取一点正能量。
从初秋到深秋,渐渐地,天亮的越来越晚,黑得越发的早,厚厚的霜如雪一般盖在清晨的路上,凝结在长疯了的淡竹的叶上,还有那掉光叶子的锦带上。每天出去占座时,早得连凝霜的路上都未曾见到脚印,眼前还是灰蒙蒙的一片,但脚步却是坚定向前。晚上下自习时,经过那黄色钠灯照耀下的小路,身影越走越长,怀里抱着厚厚的一摞书,心里盘算着第二天的计划。每天强制自己按时睡觉,就像每天早上强制自己按时起床一样,生物钟设置成简单的单曲循环,完完全全成了学霸模式。
阳台上的长寿经历了寒秋的.洗礼,叶子变得如焰火般绚烂。骤然间长出的花蕾,也一样艳的要燃烧起来。没有空闲去研究为何长寿会突然含苞,那段时间似乎连呼吸消耗的时间都觉得奢侈。每天依旧是绷紧了一根弦,用虔诚的心,去弹拨出自己最美好的未来。
只要路是自己选的,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前行的路上,最怕的就是丧失动力,忘记了起点出发时的铮铮誓言。多年前的一位英语老师曾跟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愿望强烈了,也有方法了,也有效率了。”话虽朴实,却是至理真言。向上的道路总丛生着荆棘,始终铭记自己的目标,蹒跚前行,总会等来意想不到的峰回路转。
考研结束的当晚,连夜乘火车赶回泰安,想重新体会一下忙碌自习的滋味,想回忆一下那种大声唱着“我要飞得更高”下自习的日子。
整个冬季,天都短的让人无暇喘息,每天怀着忐忑的心苦苦等待。好在春节的喧闹让这种日子过得飞快,2月份考研成绩出来,平复了自己忐忑的心情,也算是对付出的回报。在那个天气渐暖的日子,长寿花开了,红红的一片,特喜庆。
人的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人的一生,或许会有弦断,但不能松掉生命之弦。
初中作文 篇3
20xx年的第一天,我和很多好朋友约好一起去杭州低碳馆。我们约定在地铁文泽站集合。
我们在买地铁票时刚好碰到了宋老师,宋老师也是去低碳馆。可是这时候涂腾还没有来,所以宋老师和她小孩及朋友先去了。我们大家全到齐后一起来到了低碳馆。我们一行七人像箭一样飞快冲进低碳馆,在一楼,我们看到了镜子迷宫、打水、会亮的圆点、给动画配音、看山洞、菜园子等,我用尽力气打水,一会儿就满了,真好玩。我多次进入迷宫,每次都成功了。然后我们到了二楼,我们进入的是全球变暖厅,九个人乘船感受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好好珍惜环境、保护环境,不要等到全破坏了再来后悔,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我们再是来到了三楼,我又玩了低碳设计卧室、客厅、厨房等,每次都有85分以上,好开心呀。我还玩了骑马、设计衣服、挖煤、和机器人打乒乓球等。后又欣赏了机器人跳舞,它真能干。中饭后,我们看了两场电影,一场是《冰雪世界》,看到北极和南极都在全球变暖下冰溶化的速度加快了很多。另一场是《鲨鱼》,各种鲨鱼,我们是3D,我好多次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抓,因为感觉就是在我眼前呀,当然抓不到。这二场电影都很好看。电影看完后我们又回到一楼,继续玩项目。
不知不觉下午四点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杭州低碳馆,回家了。现在科技真是发达,但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我们要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初中作文 篇4
人总是在衰老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熟,而我,还不衰老,所以不成熟也是应该的,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但是,直到现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我也许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对我的同行经常如是说:语文这行当力,颇让人有些手足无措的竟是作文的教学。我那样说着的时候只是一脸的坦诚和无助。
也许,写作就源于一种冲动吧,即是说激情是写作的动力。激情决定了学生能否进行写作,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摸索到了一些学习的诀窍,如果把它表述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至少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对自己方法的改进也不无裨益,可真正能这样做的仅是少数。又如我们的师父常说,老师在教授完一篇课文之后往往会又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探索,如果能把它写下来并坚持这么做的话,一定大又长进。听着他这般述说时,我竟又几分惊奇,因为于我说来,上课之前倒还有着某种激情的话,一节课两节课下来,除了偶尔瞬间的反思,大抵松弛÷懒散,所以一直以来我就如蜗牛的爬行。究其原因,不一定是他们不会写,不一定是我们不会写,而是没有意识倒自己需要去写,应该去写,即没有写作意识。没有意识,谈何写作的激情,写作的冲动呢?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种写作意识,或者说写作的激情。有写作愿望,但没有具体的生活作依托,这种激情也只是一种毫无现实根据的冲动,只有立足于现实,立足于生活,才可能产生除锦绣文章来。“文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一个人深入生活的`程度究决定了他是否会产生写作激情。如果鲁迅先生没有对旧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真切体验,没有对中国社会诸多矛盾÷弊病产生原因的苦苦探索,没有改变这种现状的迫切心情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是绝不会拿起笔来改造社会的。一切作家之所以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除了可以积累素材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感受生活的脉搏,让生活去碰撞,激发自己的写作激情。
我想倒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的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的语文老师历来推崇周记可以理解为是它的一种变式,我们似乎也需要这样的理论支撑。我始终认为周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一个平台:在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随意选用。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许多大文学家就都有写日札的习惯,不但增强了笔力,还以此为素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
哈佛有句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和督导学生不间断地写周记进行这种自由地写作,学生会养成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习惯,并将有利于他们去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可能引起思索或争议的事件。有话可说,就有了写作的冲动。刚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情达意时,也许不能很准确地把所想所说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种词不达意的现象只是因为对文字的陌生。坚持下去,待对文字熟悉了,驾轻就熟了,作文实在是一件小事。我们对作家的钦佩,很大以部分源于他们说出了或者说着我们想说的话。当表达成为一种需要,成为一种意识,如果我们学生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写作,一定也能弹奏出时代的强音。当然,这肯定需要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的蜕变,就像蛹化蝶一样,但我们应该去期盼那些美丽的蝶的出现,那将给我们一个缤纷的世界。
我在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道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这一点上我做的不够好,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弥补这一点。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城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同学生一起练笔,这样才能在思考中进步。
初中作文 篇5
再看到漾着微笑的你,
那个微笑还是很美丽,
但却永远的失去了以往的亲切,
就好似血液失去了奔流的动力,多了几分慌乱。
但我还是迎上去,挽住她的手臂,
一样的感觉,只是再也没有了那种安全感,
取而代之的是几分生疏。
看着她的眼睛,透过那深邃的眸子,
我看到了她瞳孔里,那无尽的忧伤。
于是,每天早晨来到班里,
还是会习惯性的'朝那里望一眼,
虽然明白,那里的你,已经不再属于我。
虽然明白,你代表的只是那一抹永远的美好,
虽然明白,那只是过去,只是回忆,
但是,
无法控制,因为,
那一抹永远无法抹煞的美好……
初中作文 篇6
信仰是指人们心中最崇高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那里长满青青的小草,绽放着的花朵不时招来拼命拍动翅膀的蜜蜂。那里生长着我们的灵魂。那里是我们不可剥夺的净土。
信仰如同浩渺星空中的北极星,众星围绕,是我们生命的方向;信仰是熊熊燃烧的烈火,不论何时,都给予我们战胜一切的.力量;信仰是清泉,不论我们如何狼狈不堪,他总能将我们的心灵净化。
铁蹄踏遍欧洲的拿破仑,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更让人敬畏的确实他麾下那一名名骁勇的士兵。一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道出了他们的信仰,信仰着在某一天,元帅的权杖会出现在自己的背包里,在沙场之上点兵拨将,奋勇抗敌。这是他们的信仰,使他们英勇无畏的源泉,是他们势不可挡的法宝。恐惧丝毫不敢侵袭他们,胜利女神自然也不肯离开这些英勇的将士们。()沙场之上,他们所向披靡,傲视全球。
信仰,是人们生命的支撑,是人们前进时拥有的坚强后盾,他不能像利剑那样刺入敌人的胸膛,却可以让你有力量去划破前方的一层层的围墙。拥有信仰,便如同点燃生命之火,活力不枯,勇气无竭。
马丁·路德金,这位黑人的英雄,全人类的领袖,引导我们来到和平平等的世界,引导我们去采摘和平的花朵去送给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却拥有共同信仰的同胞们信仰成为黑人战胜种族歧视,战胜一切不公的力量,不可遭到抑制,更不可被毁灭。正是凭着对信仰的执着,他们感染了更多人,号召了更多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有一个梦想》阐释了他们的信仰,更强壮了他们的信仰,相信平等会来临,相信信仰不会只驻留在精神中。
正是这股信仰,让我们感受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面,炙热的心包着神圣的信仰,皮囊可丢弃,信仰却不能容忍任何一点亵渎,如今,这股信仰也成为我们信仰的一部分,我们愿将他们作为我们最真诚的朋友,成为我们携手共同追求信仰的伙伴。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们可以在努力中失败,在黑暗中挣扎,但决不可让信仰的光芒受到抑制。
初中作文 篇7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文明之源,水是发展之源。
——题记
婺江起源于磐安龙乌尖,她穿过崇山峻岭,蜿蜒曲折,路向东。她干流长约195千米,流域面积约有6781平方千米。就是这婺江水见证了金华的发展历史,传承了金华灿烂的文明,孕育了金华代代儿女。
一方水土养方人
金华城又名婺州府,像个孩子依偎在婺江旁。清澈的婺江水,滋养着金华这方沃土,哺育了历代政治文化名人。如初唐四杰之骆宾王;词坛首创渔歌体的张志和;南宋被誉为“江南邹鲁”的吕祖谦和陈亮;元代名医朱丹溪创立了滋陰学说,名扬中外;明代宋濂为文质朴,作品广为流传;清代戏曲家李渔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近现代名人更是层出不穷:艾青、施光南、严济慈等都是世界名人。正是这涛涛的婺江水,创造了金华的人杰地灵。
婺江流域,森林繁茂,物产丰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的人们,任由婺江水承载着他们的生活梦想。婺江两岸的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满怀希望与期待,扬帆江面,用那粗糙的双手熟练地撒下渔网。撒下的是希望与汗水,拉上来的.是收获,条又条肥嫩无比、种类繁多的鱼儿,映入人们的眼帘。傲立在石头上的白鹭展翅高飞,在渔船的上方盘旋着,眼睛里透出兴奋的光芒。野鸭子“嘎、嘎嘎”地叫着,像是在给渔民报信:“小心啊!调皮的‘捣蛋鬼’要偷鱼吃喽!”渔民笑了笑,满脸的皱纹显得异常可爱,笑容中流露出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婺江水又轻轻地流进了田野,她看着农民伯伯挥舞着锄头,看着人们辛勤的劳动,她笑了。时间转眼间过去了,苗儿长成树了,树又结出果实了,果实对着农民伯伯调皮地笑着。农民笑了,婺江水也笑了。
发展中的伤痛
婺江水在流逝,她默默地奉献,金华儿女享受着她的恩惠,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座座高楼在婺江旁拔地而起;个个烟囱向空中冒着黑烟;条条排水管向婺江中排放着污水;辆辆车从江边飞驰而过,冒出阵阵黑烟……
婺江在痛苦地呻吟着,她变得千疮百孔,犹如片被虫子蛀了的树叶,无力地挂在树上。原本清澈的还 能看到鱼儿的婺江水,如今也浑浊了,她被污水污染了,被垃圾破坏了。
人们走在岸边,时而还 会闻到阵阵恶臭,仔细看着水中,总有那么几条死鱼漂浮在水面上。昔日成群结队的野鸭子哪去了?优雅美丽的白鹭哪里去了?水中无忧无虑的鱼儿哪去了?
亲爱的朋友们啊,我们在享受婺江水的时候,是否该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婺江呢?是否该对婺江多份崇敬,多份关爱呢?
婺水长歌
与梦同行,五水共治,政府启用了对婺江的治理方案。
政府关掉了各种污染企业,冒着黑烟的烟囱不见了,每个工厂中都有了污水处理器。人们的素质提高了,不会再往水中丢垃圾,还 有许多金华人,自发组织队伍,在江面上打捞垃圾,在岸边打扫卫生。库区移民,正本清源,座座水库通过条条小溪,向婺江输送清洁的水源。
渐渐,婺江水又焕发出青春的容颜,她又像以前那样活力四射。鱼儿开始在江水里嬉戏了,白鹭又站在孤石上、草丛中,悠闲地梳理它那美丽的羽毛,野鸭子成群结队地在水面上快乐地玩耍,这里又成了动物的天堂。每当月朗星稀的夜晚,人们聚集在江边的公园里,大妈们跳着广场舞,大爷们闲庭信步,年轻人则在小路上散步,江边片生机。
婺江水承载着金华人的梦想,奔腾向东,路唱着那动人的歌曲……
初中作文 篇8
又是一个清晨,再次与那久违的味道重逢。再见时,我嗅到了久违的暖暖爱意。
每逢过年,我们都要回奶奶家。而第二天,我总会与那份特殊的味道相偎相依。
回到老家的次日早上,略微有些油腻的气味夹杂着浓郁的菜的清香从厨房飘出,透过窗户的缝隙,弥漫在我的'卧室中。我早已被奶奶在厨房中忙和的声响吵醒,用鼻子嗅了嗅,便能闻出香喷喷的饸饹饼,即将在奶奶忙碌的过程中出锅了。于是我便匆忙下床,坐在餐桌前静静等候……( )
冬日里和煦的阳光在空气中沉淀下来,铺在窗边的餐桌上。每逢这时,奶奶总会不慌不忙地为我端来了刚出锅的饸饹饼,还有早上刚打来的鲜牛奶。而睡意朦胧的我先是愣了一会儿,等着从窗外吹来的寒风驱赶走残存的睡意,揉揉朦胧的双眼。渐渐清醒的思绪带动强烈的食欲,我便迫不及待用手抓着饼吃了起来,这味道,唤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也激起了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知不觉中桌上只剩下了空的盘子和杯子。
临走时,对这美好的味道说再见,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忽而转身回家,提来了满满的一袋饸饹饼和一整瓶鲜牛奶,放在我们的车里。顿时,车中又弥漫了浓浓的,早已烙在我心底的味道,那是爱的气息。
初中作文 篇9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我们要知法、懂法、守法,要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我爷爷家后面住着一个小姑娘,名叫陈晴晴,她今年14岁了,可才上四年级,为什么呢?原来,几年前,她和她弟弟随着她爸爸来到这里,当时因为钱不够,加上他们那边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她爸爸就只让她弟弟去上学了,而她只好呆在家里。每次我去爷爷家总会发现她在读一本小学二年级的书。去的次数多了,我和她便成了朋友。她把她的事情全部告诉了我,从她的话中可以听出她是那样渴望读书。
我当然十分支持她,就去对她爸爸讲让她去上学。可她爸爸不是说没有钱,就是说女娃读书有什么用,倒不如呆在家中帮大人做些事情。我听了她爸爸的话,十分气愤:都什么年代了,男女都平等,凭什么女娃就不能读书?
经过了几番深思,今年暑假里,我终于鼓起勇气对她爸爸说:“您应该让您的女儿去上学,不让她上学是违法的。”
她爸爸听了,先是一楞,继而说道:“我娃子,爱怎样就怎样,不关你事!”
“不对!”我大声说道,“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阻止,这是每个青少年应有的权利。如果有人阻止的话,那么他就违法了。”
她爸爸一听到不让孩子上学是违法的`,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说:“那让我想想吧。”
果然,在9月1日报名那天,我看见了她。她见了我,腼腆地对我说:“谢谢你让我又回到了学校。”我笑了笑,说:“要谢的不是我,要感谢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让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法治的社会里。”
是呀,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能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所以我们时刻要记住:法在我们身边,法在我们心中,要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