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总结

时间:2022-10-20 10:24:36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教学总结模板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学总结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美术教学总结模板5篇

美术教学总结 篇1

  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上学期就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新时期的小学生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认真备课,及时书写教后反思。一学期来,对于五年级的新教材,我加大了研究力度,备课时不但要被教材,还要备学生。对于三年级也同样和同课头老师备课,共同研讨,并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有时间还通过网上查询,外出听课,学习有关师德的书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美术教育》还订阅了《少儿画苑》,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了准备。

  (五)、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立足“用快乐贯彻课堂,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六)、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石岩公学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美术教学总结 篇2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一到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是顺利完成。作为一名顶岗支教的实习教师,我担负着学校及领导对我的信任,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边取长补短,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一年级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的新奇,同时,美术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原来只是在纸上随意的涂牙,可到了学校,经过学习发现原来画笔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事物来,学生也就特别的喜欢上美术课了。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例如当教师提出画一幅幻想画时,有的同学就会想到遨游太空画面。这是因为低年级同学想象力的火种是比较容易点燃的,他们经历的事情少,对世界的许多认识不得不靠想象来填补空白,在电视事业发达的今天,屏幕上各种形象更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再次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可以得用投影、电视大屏幕电脑播放图像,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可以播放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二年级

  一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 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 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年级

  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我课前充分准备认真上好课。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已初步接触过,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水平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又七位学生在县绘画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

  五、鼓励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的美术作品增添一份活力。

美术教学总结 篇3

  光阴飞逝,一个学期的工作业已结束,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担了我校一年级(3)班和一年级(4)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教育工作总结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现对半年来的美术教学进行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一年级的学生是没有什么美术学习功底的,这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并且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创造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的实践

  开学以来我就在思考:怎样上好美术课呢?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在思考的同时,我把自己学习到的理念放到课堂里,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实践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优美的音乐和大量图片和卡通影片资料,歌曲和图、影片结合的范例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实践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

  在国外,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学生还可以在作画时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我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结构形式,使教学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实践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坚持多重标准,多种形式,从而发现了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并积极表扬,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预期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一些课堂纪律较差的学生耐心不够,辅导上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在教学环节上没有细抠,没有精心设计,平时示范较少。因工作忙,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做得不够的地方却不少。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播种希望,收获快乐今后,我将为这门艺术上下求索,再辛苦亦无所怨悔,以上就是我一学期来的感想和体会,期盼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收获更多。

  刘德华

美术教学总结 篇4

  在小学美术单课程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节鉴赏课中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够创设一个理想的言谈情境,只有在对话情境中,才能促发学生的思维激荡,这种思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学生与作品、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了解艺术家或者艺术作品,或者在这种理想的言谈情境中,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又生成了新的理解,这个过程是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意外”收获。在去年的校青年教师岗位练兵中,我挑选了人美版美术第十册的鉴赏课《着衣母婴卧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体言谈情景的创设,允许并赞许课堂中可以出现不同的声音和意见,鼓励独立思考;欣赏过程比结论本身更重要,注重课堂生成;教学环节设计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并尽最大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并在结束时设计开放式作业,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做到首尾呼应。设计“我手写我心”环节,检验总的学习效果。在整节课完成之后,学生就作品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总结性的欣赏评述。包括与最初的认识相比较、怎样欣赏现代雕塑和理解亨利摩尔的创作、对母爱的新认识、是否解决了心中的疑惑等。根据 20xx版《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所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现象”,使学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欣赏领域还提出新的要求,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艺术作品创作手法的形成因素很多,来自传统和同时代艺术风格的影响、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艺术家的审美取向和创新能力都是影响作品的重要因素。因此欣赏和品鉴艺术作品需要加入创作背景相关知识,仅仅停留于学生粗浅的感受显然是不够的。同时鉴于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中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着衣母婴卧像》相关创作背景(这样学生认识必定不牢固,即便知道了答案也不一定真正理解),而是将这些有机地在渗透在各教学环节的学生活动中,在学生感受、体验的基础上来讨论和讲解,做到适时、有效。这样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知识的内化。美术鉴赏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结构、意涵和象征意义,并作出作品优劣的价值判断。是一种从图像阅读中获取意义的行为,是学生在感知图像或视觉符号的基础上,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师引导掌握图像意义的精神活动。美术鉴赏教学又不同于美术史的学习,美术史的学习往往是一种既定的事实,它向学生呈现的是知识的结果,而美术鉴赏教学更注重学生与作品的对话,以及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过程才是教学的意义所在,教师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课就成功了一半。美术鉴赏教学与艺术作品的理解与判断是密切相关的。而在艺术作品理解方面,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为理解艺术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途径:让我们了解在视觉影像的阅读过程和意义建构中,因为观者的文化经验与知识背景不同,将会呈现不同的理解。而在美术鉴赏课例中,教师丰富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对艺术作品的正确诠释。所以教师要博览群书,只有如此,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

  老师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不管采用哪种美术教学观念,都应体认教学过程中师、生、作品间均进行着不同的对话和沟通,所以每个人对老师、同学、作品也将产生个别化的理解,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作品往往只有一种绝对的独一无二的意义,鉴赏只能是鉴赏者对这种意义的单向的审美静观。在这种理论的驱使下,美术鉴赏教学的课堂完全变成了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去阅读。与之相反的阐释学,则是希望将鉴赏教学从习惯了的预设化、模式化而又狭小单一的阐释空间中解脱出来,在充分尊重知识的客观性与严肃性的前提下,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艺术作品本身是开放性的,不仅仅属于生成它的那个时代,不同时代的人必会对同一艺术作品有着不相同的审美理解。所以,应当鼓励学生走出作品意义的封闭圈,自由释放和表达个人阅读作品的体验。如此,学生不仅能提高鉴赏能力,而且也有助于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老师应体会理解是具有差异性的,尊重差异的他者,让教室内的对话、沟通具有多元的意义,这种尊重他者的原则,还要持续地存在教室环境中,不论上课与否,都应营造出这样的气氛,才能符合由学生自行建构、从多元的观点解读视觉图像作品的理念。

  在鉴赏教学中,要把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教师设计教学时,应有对象意识、人文意识,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更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他们发表感想的机会。学生之所以不爱上美术鉴赏教学,不是他们不喜欢鉴赏名作,而是因为他们感觉原本优美的美术作品,让教师分析得枯燥乏味。就以五年级上册《肖像艺术》为例,学生在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已经接触人物的外貌特征及神态,如若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如果再老调重弹,方法陈旧,学生的厌恶情绪可想而知了。教学中没有真理的创生,或者更确切地说,如果课堂不是寻求真理、发现真理、分享真理的首要地方,那么,教学就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所以,美术课程强调学生经验的生成,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经验,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因为在认知理解的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迁想妙得”,这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追求。

  鉴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不但应学会探究赏析作品,还要能够用语言来恰切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阐释学指出,在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作品意义的多向性,给鉴赏阅读者理解、表达与再创造,提供了一种空间与可能。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及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需要重视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美术鉴赏教学采取的对话法,将阅读鉴赏行为看作是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这个对话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地揭示美术作品的内蕴的过程是“对作品的.深刻内涵的阐释,或者说对作品的整个结构与形式,对浑然一体的诗的真谛的阐释”主张建立以学生为本体的活动体系,让学生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作品的意义,在对话教学中,学生的探究精神、主动性及情感价值观等得到发展。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学会怎样阅读鉴赏,怎样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怎样将自己的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作品。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四个美术鉴赏教学的步骤,认为任何人只要遵循这个方法和步骤,就能接近美术作品的原意。鉴赏教学应从学生切身的重大问题着手,让学生探索自己的意义,而不是被动接受课本或老师告诉他们的意义。重视学生自我意义的建构,而引导学生建构意义的观点则是多元的,但这些多元的观点都有助于学生解构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完成批判性解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反思批判性问题“你看到什么?——你所看到的,具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意义与你有何关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意义?——反思理解的适切性,批判、修正自己的理解。”这种反思批判性问题的提问方式,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摆脱学生前概念的压制。尤其是视觉文化的美术鉴赏教学教学,相当重视批判性解读,希望学生能具有反思批判的能力。促进教学反思批评的提问方式,也许是一个培养学生反思批判能力的有效做法。

美术教学总结 篇5

  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讲话一、取得的成绩

  这个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始终以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科教学新大纲、新教材为基础;以教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中用探索的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美术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美术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美术。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

  三、措施及努力方向

  1.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美术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2.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

  4.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美术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四年级为普及阶段,主张“自选项目,发展兴趣”。学生活动以班级为主,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充分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与和谐中求创新,为我校的艺术教育再做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