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说课稿

时间:2023-01-21 01:52: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江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江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江说课稿

长江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音乐鉴赏《长江之歌》,这是第二单元影视音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2、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1、《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比作为一位伟人,这样的比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颂长江,更是献给祖国母亲的颂歌。

  二、说教法

  本单元以鉴赏活动为主,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鼓励学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参与学习,采用比较法,练习法,启发联想,分段教学法。

  三、说学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参与学习,许多文字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怎样欣赏音乐的相关知识,可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对比中认识,在学习名人格言和本课导言中认识。并大胆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和体验下歌颂祖国的爱国豪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片段《龙的传人》(老师演唱),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长江之歌》。

  2、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的介绍).

  (3)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4)作品欣赏

  ①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②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③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5)知识点: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6)作品分析:

  ①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比变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②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A+B+A`+尾声的结构。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

  (7)学唱歌曲,本课的重点。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根据结构分段练习。

  (8)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鼓励同学大胆的演唱)。

  3、课堂小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我的说课完了,由于时间仓促,有不足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指出,

  并加以改进,谢谢!

长江说课稿2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中的第一课《长江我的家》。本单元的题目是母亲河,黄河与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黄河、长江留下了壮丽的诗篇或音乐、绘画作品,学习这一单元,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十分有益和有效的。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创作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通过孩子的口唱出了人民期盼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

  歌曲为两段体,采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把孩子急切想要回家和呼喊着要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旋律起伏跌宕,音程跨度大,节奏比较复杂,同音连线的使用更使歌曲具有流行音乐的特点。曲调优美抒情,加之歌词极富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极富童真童趣,看似复杂的歌曲唱起来却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并能用甜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难点: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知道长江的走势与歌曲旋律线的关系。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长江我的家》音乐,学生拍手进教室。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所熟悉,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二、激情导入:

  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提问: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母亲河,还了解了母亲河的重要意义,抛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欣赏歌曲:

  本环节我首先请学生欣赏大气磅礴的《长江之歌》,结合大屏幕的画面,不但使学生欣赏了长江两岸的秀美风光,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总体情绪。然后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教师加以补充,从而介绍长江的走势。告诉学生《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现长江的走势的。(出示旋律线)从黑板事先画好的第一句的旋律线上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学生通过与走势图的比对可以看出这一句正好和长江上游的水流走势相吻合。(出示地图)教师进一步哼唱歌曲中间的旋律,比如:(哼唱7125)学生感觉音乐比较平缓,从而总结出这又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势相吻合。教师总结这种用旋律线表现长江走势的特点,正是这首歌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出示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第一句旋律线,熟练后师生一起完成整首歌曲的旋律线。本来很抽象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讲解变得生动而易理解,学生在自己的总结中找到了成就感。《长江之歌》是一首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通过教师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热情,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的朗颂使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学唱歌曲:

  本环节我首先说: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和长江之歌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听完之后,让学生说出感受,通过歌词,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描写了港、奥、台同胞思念家乡的心声,达到以情促教的学习效果。此曲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就可以完成,教师可以纠正歌曲的难点,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进行乐句的比对,(出示歌谱1)比如:(唱)“长江是我的家”和“长江长江是我的家”两句的唱法,教师可以直接范唱的方式。(出示歌谱2)还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这一句在歌曲中出现了两次,可谓词同曲不同,教师可让学生从曲谱中找到不同点,再加上老师的范唱,基本可以掌握。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唱出亲切,温柔的感觉。还可以按照书上要求变换演唱形式,如:领唱与齐唱等。学生以情代唱,真正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对长江的依恋之情。

  通过对两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关于了长江的系列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和保护母亲河的思想意识。

  课堂小结:

  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共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百折不挠的历史,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现在正谱写着更加辉煌的新的历史篇章。让我们共同关注母亲河、爱护母亲河,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和不当之处请领导和老师予以指正。

长江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说课,我的理解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是教材地位。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教材在简单介绍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后,重点围绕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南北辐射作用和其它发展条件下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本节在整个区域地理中占重要地位。

  二是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长江沿岸优越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有深刻认识;能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关系;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二是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标: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是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长江沿江地带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的作用;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难点是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辐射作用。

  二、说教法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转变教师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同时,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首先,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四大人类文明发源地”。即:中国长江黄河流域、印度恒河流域、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这种导入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河流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第一部分内容《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时,首先,出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纬度、海陆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其次,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对地形、气候、资源和水运条件进行学习、讨论、分析,每组组长汇报结果。在汇报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的课件资料,对各组进行及时评价与肯定,并分别给出正确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教学第二部分内容《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时,首先,出示奉节长江大桥图片,让学生观察长江大桥与奉节南北两岸形成了一个什么字母,然后板书英文大写字母“H”。让学生讨论长江沿江地带在联结东、西部地区的作用,分析、总结得出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其次,通过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活动题,讲练结合,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对长江南北众多支流和其它交通干线周围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的辐射作用。

  在教学第三部分内容《沿江地带的城市,沿江地带的工业》时,首先,让学生列举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讨论分析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的关系。其次,出示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主要工业基地、钢铁汽车工业走廊。分组讨论工业基地的产业特点。

  在教学第四部分内容《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时,首先,播放98年抗洪救灾的图片,让学生谈感想。利用课文、资料、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其次,以课文中的活动为基础,小组讨论为主,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办法,得出环境治理比环境保护难的结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一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注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作业布置。

长江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滚滚长江”是“中国的河流”这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在学生了解了“中国河流---外流区为主”后,学习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本课时是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教学重点。长江这一课时的学习是学生深刻了解“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的典型教学案例之一,能够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课程标准理念。因此,本课题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

  ②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2)能力目标:

  ①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②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确定本课题的重难点。

  (1)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

  (2)难点: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防洪治理、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说学生。

  1、学情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世界第三,举世闻名。学生平时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上已学过《中国地理》的政区、地形等知识,以及前一节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学习河流的方法已有所认知。针对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热情较高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学生表现他们才智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法引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当前课堂教学重点要加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和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如下:

  (1)能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图等直观教学,说明源流概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学会利用相关信息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1、教法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要看它在何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根据学生的学情、学习方法及课程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情景,辅以启发诱导式、比较式的教学,分组分析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案例如下:

  (1)利用水文数据分析第一大河原因,通过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各河段特征,并探究长江落差最大、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

  (2)讨论长江洪水造成威胁最大的河段以及如何防洪治理,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会交流、倾听、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对知识目标的解读,通过适度的练习来体现,有利于学生课堂内消化掉所学知识。

  2、教学手段。

  为优化教学过程,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用音像及幻灯片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地图、图表”等应用于学习全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设计。

  1、教学设想。

  “滚滚长江”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章节,与以往注重知识点掌握的教学目标相比较,新课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知长江—爱长江-护长江”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思考、讨论最后形成对有关知识、事物的认知体系,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授课顺序按如下环节展开:

  “新课导入——源流概况——水能开发——黄金水道——反馈活动——归纳总结”

  2、课前准备(师生互补)。

  提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相关长江资料,课前互相交流阅读,增加对长江的知识理解;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长江相关地图、数据、图表、景观图片、视频资料等;

  (多媒体课件能将静态信息加工成图、色、形、声的动态信息,汇总大信息量。形象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激发学生兴奋点,吸引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授课过程。

  步骤及时间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

  新课导入

  4分钟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展示长江奔流及沿途风光;

  学生颂读赞美长江的古诗词,师将部分古诗词板书黑板上。 歌曲导入,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借助多媒体的动态信息,使学生自然萌发热爱长江的情感,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学习

  (一)长江源流概况

  (20分钟) 活动:读长江水系图(课件),并在课本P46水系图中描出长江干流。

  1、找出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结合歌词讲解)

  2、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动笔描绘长江水系干流图,让学生直观感受

  通过读图直观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地图及相关资料,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运用比较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推论综合长江各段开发治理措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认知和能力基础上得到发展。

  4、讨论: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与中国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比较;

  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水文特征比较;

  (以上均利用数据说明,课件展示)

  5、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

  (课件展示部分支流、湖泊景观图)

  6、找出长江不同河段名称(直接指导读图);

  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

  7、结合“长江干流纵剖面图”讨论上中下游河段特征(学生讨论),并找出长江落差最大河段;

  8、小结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游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9、“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如何治理)

  (二)上游水能丰富

  (8分钟) 10、结合地形分析水能丰富河段及原因:

  源头---宜宾:一、二阶梯交界

  长江三峡:二、三阶梯交界

  指出长江三峡位置(课件指示);

  指出葛洲坝、三峡水电站位置(展示图片)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探究,学会交流合作,突破难点。

  适时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人地和谐发展观。

  (三)黄金水道

  (4分钟) 11、想一想:为什么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课件展示)

  ①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______千米。

  ②长江货运量占国内河货运量的_____%。 直观数据,简单明了

  练习反馈活动

  (7分钟) 12、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及所学内容回答:

  ①长江发源于 高原的 山脉,注入 ,全长 千米。

  ②长江干流自 以上为上游, 以下为下游,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和第 级阶梯的交界地带。

  ③长江水能最集中的河段是( )

  A、三峡 B、中游河段

  C、宜宾至重庆 D、源头至宜宾

  ④位于长江入海口,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是 。

  ⑤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有

  。 提问学生及疑难解答;

  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了解学生掌握程度,达到反馈的目的;

  课件讲解,学生当场完成。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2分钟) 13、学习河流的一般思路:

  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流量、主要支流、河段划分、名称

  河流特征:上游、中游、下游

  人地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14、作业:填充图册—长江

  15、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结束新课。 理清思路,加强系统理解,为下节学生自主学习《黄河》作伏笔。

  歌曲首尾呼应,愉快结束,回味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地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能简洁概括本节课知识内容体系,有利于系统理解记忆。

  二、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市区、地形区

  2、长度6300千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3、主要支流,湖泊

  4、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5、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游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二)水能丰富河段——上游:源头----宜宾

  长江三峡: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

  (三)黄金水道: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货运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六、说设计心得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学习舞台,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内容主要的设计心得如下:

  (1)采用读图自主发现知识,小组讨论、分析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本节教学设计中,主要是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归纳,认知理解教学重点。

  (2)通过影音歌曲、探究讨论、练习反馈等活动,学习的学习兴致极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分析探究能力,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3)强调主体参与、主体探究,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强烈,课堂上教学方式多样,力求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激烈讨论,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将学会研究河流的基本方法,更将在热爱长江、开发长江、保护长江的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协调人地关系”等价值观上达到共识,优化传统教学效果,具有创新意义。

长江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有效的教学是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品德学科围绕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根据校本课程制定“让体验充盈课堂,在交流、沟通、活动中感悟”作为子课题,下面,就我今天执教的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向大家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同行给予指导!

  教材内容简析

  《好壮丽的一个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其中一个主题。本单元以中国这个“大家庭”为中心,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认识和热爱中国这个“家”,并在了解中国初步的人文、自然、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发展初步的国际意识。单元内容共有三个主题,分别是:主题一:好大的一个家、主题二:好壮丽的一个家、主题三:我们的家在哪里。本课《好壮丽的一个家》共有两个小主题,分别是:长江和黄河、名胜古迹多。目的是引导儿童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孕育中华文明的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初步了解黄河的源头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2、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和文化,能用多种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获得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美好体验。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的自然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乡,激发爱祖国和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以长江、黄河流域名胜古迹的资料,如:图片、诗歌、书刊、旅游纪念品等,准备绘画工具。

  根据确定的活动目标及本班学生的特点,这堂课我设计了四个版块的活动:

  第一版块的活动是“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活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这一活动中,我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歌曲《大中国》导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广大,知道中国有两条巨龙—黄河和长江。这样激发了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热情,因而有了进一步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欲望。

  接着播放黄河、长江及其流域名胜古迹的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黄河、长江及其流域名胜古迹的壮丽;跟着让学生们翻开书,认真看书中的图片,指画已认知的名胜古迹,为抢答环节做好铺垫。然后进行抢答题的环节,让学生看清楚题后举手进行抢答。这一方式,让学生了解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居世界第三位;黄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同时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广大壮丽和崇敬之情。适时板书:“好壮丽的一个家”。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

  第二版块的活动是“在活动中升华感情”。这一版块主要在孩子们有了前面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到过的有关黄河、长江及其流域名胜古迹。结合学生的讲述,教师适时出示一些黄河长江附近名胜古迹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这一活动的设计完全从他们的生活感知入手,让他们感悟到长江和黄河重要性。

  第三版块的活动是“拓展延伸,体验壮美”。这既是本次活动的升华,也是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所在。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及重要性,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造成的灾害,我设计了水资源图表和“夸一夸”活动,让学生观看书中的一个景点,四人小组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又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同时又提高了他们调查收集信息的能力。

  第四版块的活动是“才艺大比拼,深刻体会珠江的美”。结合2010年十一月广州将要举办亚运会这一盛事,通过让学生“争当小导游”环节,把广州的珠江展示出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进一步理解我们的珠江是很壮丽的,感受动脑筋有创意生活的乐趣。这样,学生在不由自主的状态下感受到创造活动的过程美。同时为下节课主题二《名胜古迹多》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本次活动孩子们通过“赛一赛、说一说、演一演、夸一夸”教学手段,对长江黄河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结合我们最为熟悉的母亲河—珠江的认识,教育孩子合理用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活动目标。希望这次的说课比赛,吸取他人的丰富课改经验,使“教”与“做”统一,以便能基本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谢谢大家!

长江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长江之歌》主题歌歌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

  单元爱国篇的第一课中的一首诗歌。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学习这首歌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全诗共有两小节。第一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彩多姿。第二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两个生字、新词,理解“尘埃”“荡涤”“灌溉”“臂膀”的意思。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怀。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包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尤其是领悟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操。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搜集有关长

  江的资料。在检查预习时,可以先指名分小结试读课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梳理出需要理解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精读品味做作好准备。在精读第一小节时,可以从探讨“走”与“奔”,“风采”与“气概”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入手,启发想象,练习句子。第二节让学生自己去领悟。 由于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而昭阳区地处长江上游,可以借助特殊的地理环境创设情境,增加具体直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了解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感受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以读助讲,导引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文章的感情调子,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

  的自我领悟为主,引导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主要从“走”与“奔“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不同来探究,同时,从“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理解其含义,联系上下文展开讨论,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反复、大量朗读,在朗读中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五、说教具准备

  昭阳区的地图和长江流域的地图,还有收音机。

  六、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新课导入阶段、学习阶段、评价阶段。

  1、新课导入阶段: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在音乐声中导入新课。(通过音乐的播放,达到

  对教材的熟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的气氛较为融洽。)

  2、简介:长江和黄河

  3、出示:课文《长江之歌》。指导朗读。

  4、学习阶段:

  (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金沙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转 载于: :长江之歌说课稿)以及金沙江和长江的交汇是哪儿。还有长江流经哪些省、市、自治区。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也让学生到地图前指一指长江流经哪些省、市自治区。(地图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江的印象,知道“母亲河”流经的地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入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流域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3)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正音:“乳”读作rǔ,“ 哺”读作bǔ, “埃”读作āi。涤荡:冲洗,清除。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尘埃:细小的尘土。臂膀:手臂,胳膊。指导书写:“灌溉”与水有关,部首都是三点水,注意把“溉”与“概”“慨”区别开。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的教学,主要探讨“走”与“奔”,“风采”与“气概”再是句中所表达意思入手,练读句子,在学生的脑海里展示出长江健美而奔放的的风姿。引导从“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去领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从“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中体会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推动着新时代的发展。体会“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从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彩多姿、巨大贡献等方面来体会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时,主要要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力求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效果。

  5、评价阶段:理解“我们赞美你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师总结: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眷恋、热爱之情。

  6、出示(课件):长江沿岸美景

  七、作业

  对于作业的布置主要考虑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完整的默写全诗,同时也要达到背诵的目的。

  1、搜集描写长江的诗句。

  2、默写全诗。

  八、板书

  长江之歌

  对长江的风采的描绘

长江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说课比赛,在这里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与鼓励。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 计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的第二课时, 前两节中国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 知识铺垫, 反过来这一课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 是接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 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长江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 人地思想。长江的功与过引发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江有一客观地认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环保意识。结合使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 可以说这节课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化知识为能力的平台。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好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 课的基础,意在图文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2、 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 “水 理解 能宝库” ;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通过有关 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图等地理辅助资料,从图入手,读取相关的地理知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学会绘制地图,新课标要求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图文结合这一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互评,重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拓宽思路,这是学好地理必要的手段,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学习时创设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化知识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可以达成对学生国情、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这一重点的解决是对前两节知识内容的具体实践与运用,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长江开发和治理的是什么?可以顺利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四)说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水文特征下的功与过,长江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治理的措施。难点的突破,可以树立学生大胆探索地理知识的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实现方法与过程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创造了有利的平台。

  二、说学情

  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的知识的八年级学生,可以做到联系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合作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已有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依教材绘图,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2.基础知识采取小组竞赛形式完成

  3.重难点采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和绘图,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课堂上我将时刻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学习时间,以正确的学法指导,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观察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综合分析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在互动中发散思维。

  4.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过渡: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下面我重点说说自己的教学程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时事问题导入、归纳长江源流概况、理解“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及长江的开发、探

  究长江的治理、小结、当堂训练六部分组成。

  整个课堂的活动是边讲边绘图,最终完成板书。

  五、说教学程序,教具准备:绘图稿纸、挂图、课件

  1、时事问题导入(2分钟)

  导入:“今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能不能经的住考验?”

  发问质疑,利用这一时事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引出学习的对象——长江。

  课件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上课主要任务。

  2、归纳长江源流概况(8分钟)

  利用前面学过外流河的相关内容,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指导学生先学、思考,小组合作完成简易图例,要求一目了然,看图就能归纳出长江源流概况。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展示,互评得出选出最佳绘图,并将其板书呈现,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读图2.34、提问补充说明四大支流及湘江、赣江通过湖泊注入长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提问: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长度呢?它的“大”

  体现在哪些方面?此问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教材从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明确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板书“三最”。

  3、理解“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的含义及长江的开发(10分钟)

  探究

  1、指导学生读“长江干流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继续补充绘图,并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产生的原因,理解“水能宝库”的含义。

  归纳明确: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这不仅为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何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引出三峡工程,电力事业、旅游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过渡:

  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阅读长江航运图,结合绘图分析中下游“黄金水道”形成的原因以及对黄金水道的开发,和上游“水能宝库”一脉相承,带动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如运输业、工农业等行业的发展。

  这又为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引子作用。

  (这一部分边讲边补充板书,主要有学生参与完成)

  4、探究:长江的治理(10分钟)

  明确长江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其进行开发和整治,如滩多流急的川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继续绘图,结合课后活动材料,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发现问题,创设“湖南老乡和环境管理局局长见面对话”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用本章前几节的内容分析问题,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出发分析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策,合作完成导学图表。

  提出问题

  问题出现的原因

  治理(解决问题)

  上中游

  下游

  学生反馈,并随机将其呈现在板书上。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体验不同角色对开发与治理长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出启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5、小结(5分钟)

  最后让学生看板书图例总结归纳本节内容,并说说学习一条河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联系家乡河流分析开都河的开发与治理,写一篇小论文。

  6、当堂训练(5分钟)

  做练习册课时达标,达成巩固练习。

  (此环节按时间分配灵活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设计重在学生参与绘图,将知识以简图呈现,有助于学生

  形象记忆,学会知识的归纳整合与应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长江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长江属于八下中国地理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里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河流总体概况及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第二课时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基本情况的介绍和对长江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整治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长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功与过。通过对长江的利与弊的分析,树立学生辩证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等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开发和治理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和治理状况。

  【教学难点】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和治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以板图绘图,指导学生自己动笔,培养绘图能力,加强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注重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四、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自制图片集《旅行纪念册》配以《长江之歌》,声音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授新知】

  分三大模块,漂流长江、寻宝长江、救险长江,分别对应长江的概况、长江的开发、长江的治理。

  (一)漂流长江:了解长江概况。

  1、长度、流域面积、水量。

  2、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

  3、长江的主要支流。

  4、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5、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对以上问题采取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方式,学生先自主学习,结合相关地图及资料找出答案,教师通过板图及幻灯片展示对重点问题、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本环节同时采取学生绘图本绘图环节,使学生能较为准确的了解长江的形状,源流状况,沿江重要城市,主要支流等问题。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小结长江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介绍各河段的名称和特点。

  (二)寻宝长江

  问题讨论:如果你是长江沿线某市市长,你会如何开发利用长江呢?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根据刚才了解到的'长江各个河段的水文特征,提出不同河段适合怎样的开发利用,培养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回答可多样,老师总结评价,最后重点突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水能宝库”中结合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及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水能宝库的地位:1、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2、长江干支流上建有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介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了解“黄金水道”的地位,长江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及思考讨论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自然方面:①流域地势平坦,水量大②无结冰期③通航里程长;人文方面:长江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三)救险长江

  结合课本活动题,思考:长江流域面临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水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理长江?

  1、植树种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2、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3、退耕还湖、退耕还林

  4、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图片,提取信息,了解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着怎样的问题,然后积极展开思考,提出治理长江的措施,小组内可相互讨论,选出最为合适的几条措施。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增强的忧患意识,同时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

  【总结练习】

  谈谈本节的收获,选做生活上的典型例题。

  六、教学反思

  以学为主,注重学生落实,注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效率较高,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高。

长江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长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三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拟订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及上、中、下游的主要特征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方面: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

  学法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2、传授新知: 展示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 阅读教材表2.1“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这些河流,并总结出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因此是我国第一大河。

  2、指导学生读图2.16,完成“读图1”,在图中找出长江发源地、入海口、上中游的'划分。分析“读图2”中“高山”的含义

  3、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 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 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 (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总结、扩展深化

  4、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 学生发言 (过渡) 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 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

  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 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 一 题) 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

  (过渡) 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展示思考问题

  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

  2、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 阅读课文P41页;看课文P41页图2.17;讨论交流互相纠正 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 展示动画 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 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 巩固落实 复习旧知识

  (过渡) 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学生一起回答。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 展示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指出各段落差多少 提示学生 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 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6000多米 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多急流、峡谷

  三峡指哪三峡?位置在哪儿?三峡大坝建在哪一峡? 学生做练习三中的第1题

  总结:上游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提示学生 中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展示:中游流经地形区全貌——中游平原;引导学生观察“荆江”的“九曲回肠”特点 提示学生 平原地形与曲流的形成有何关系?

  总结: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提示学生 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水文特征又会怎样呢?(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总结 下游水文特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过渡) 长江各河段各有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呢? 播放三峡建设、大江截流片段 为什么要斥巨资建三峡大坝?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抛砖引玉了解学生知道多少 展示问题 长江干支流上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哪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阅读课文P42-P43页;小组讨论交流见解; 自学结合互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闪现三峡位置、干支流上的水电站 二滩、三峡、葛洲坝、 做练习题三中的读图练习 巩固落实

  总结归纳 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展示思考问题 简述长江供水、灌溉功能 学生自发回答 教师总结 两岸生产、生活用水;南水北调;全流域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60% 展示思考问题 长江的奉献有三我们学习了“水能”、“供水”还有一大贡献“水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41-42页总结出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

  阅读课文归纳整理;小组交流;消化巩固 师生共同回顾长江的三大贡献; 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长江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过渡) 播放录相片段 长江近年特大洪水与解放军抗洪抢险场面 让学生知道洪水无情人有情了解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P43页-44页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 展示正确答案简要讲解 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洪水的来源:②长江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遭破坏③中游的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形成长江的“地上河”每到汛期河水排泄不畅水位抬高加剧了两岸的险情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的措施:①工程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许多水库;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河段疏浚长江航道;兴建三峡水利工程;②生物措施:建设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③疏浚航道的同时加强港口建设;④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带 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下面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课堂巩固练习]见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______ 长度_____ 流量______ 流域面积_____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长江的功与过 1、长江的奉献 水能 供水 水运 2、长江的水患 成因 治理

  五、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针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当堂效率还比较高的

  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各位老师的评议指导!

长江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重复吟唱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2句表达了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反复吟唱的艺术渲染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这2遍重复是感情的升华,语气第2次比第1次更强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只需对个别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乳(rǔ)、哺(bǔ)、涤(dí)等。对于词语理解,五年级学生已习得了不少方法,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而在课堂中就可以争对个别重点字词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琅琅上口的诗歌,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而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诗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对于这些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等句,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最终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仅仅是对诗句内容的肤浅理解,而更进一步落实到思维的训练,情感的升华。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

  能在阅读或预习中自主识字,并读准字音,如乳(rǔ)、哺(bǔ)、涤(dí)、赞(zàn)等;能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像低年级一样,会在课文后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就没有必要了。对于一些易读错、易写错的字,教师仍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而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师应结合语境,联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本诗歌原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诗词意境博大深邃,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节奏感强,极富感染力,读来琅琅上口,充满激情。而且《长江之歌》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雄壮宏伟,似长江般汹涌奔腾。这样的诗歌,学生们极易投入热情,他们也爱读、爱背、爱唱,通过学习诗歌,最后让学生们朗诵或演唱,不仅能使学生们油然而生豪迈的爱国热情,更能让学生体悟语境之美以及语言之精髓。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查找资料,特别是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这样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结合有关长江的发源、流域、资源以及长江的历史、文化等,让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在理解诗句“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时,就可以从长江的发源和流域谈起;理解“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时,就可以结合长江的历史(长江炎黄子孙的关系、长江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关系)来理解。这样,文章重点诗句的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江之歌》气势高昂,节奏鲜明,主题明确,全诗紧紧围绕母亲河──长江展开,歌颂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以及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全诗满溢着中华儿女对母亲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应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诗歌情感。所以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关键句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同桌合作朗读,经过反复朗读、背诵、朗诵之后,可以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高昂的歌词与激越的旋律相结合,势必带给学生刻骨铭心的感受。

  四、教学设计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学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在理解重点诗句,感悟内涵之后,学生们的思维深度被进一步拓展。这时,他们的情感与诗歌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产生情绪上的又一个高潮。这时,组织学生配乐朗诵诗歌、学唱歌曲,为他们澎湃的情感开拓一个突破口,营造出激情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长江说课稿11

  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江的诉说》,这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中《沿着江河走下来》主题下的第二个内容。

  《长江的诉说》作为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里的一课,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长江的诉说》我打算分三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了解长江概况以及了解长江上游流域的文化。第二课时:感受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繁荣、美丽、富饶。第三课时:懂得保护长江。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则是第一课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为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 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从而产生对长江的热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2、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尤其是三星堆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

  2、难点: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说教法、学法:

  课标中提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所有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对新鲜、好奇的事物愿意自己主动探究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想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资料调查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并制作(包括图像、音乐等),地图、投影仪等进行直观教学。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及全班交流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在交流、合作以及处理信息和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较之中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一些学习方法:如看地图、制作图表、绘制简易的地形地势图,尤其是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学习了黄河以后,学生对长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有趣拼图的比赛、快速记忆比赛等。而课前,也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三星堆,这样也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的视频,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告诉他们,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接着揭示本节课的课题《长江的诉说》。(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导入,其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展现长江的概貌,让学生先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长江的概况。

  《课标》里提到:“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 寻找长江的源头

  以一段录音开头:长江的述说。(也就是教科书62页内容),然后叫学生在小组里准备的地图上找出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并读出它的海拔高度。(通过《黄河东流水》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识图,并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需要查找的地理位置。)

  2、 长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在地图上查找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用蓝色的笔在地图上标明;再把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长江从西至东的流向进行排列,写在白纸上。(这一活动侧重于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合作性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学生反馈:请每组派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且边看图边说出流经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一活动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是锻炼学生大胆、大方地展现自己,学会向他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简单小结,并用多媒体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并记忆: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晥、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通过《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各省的名称及简称。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歌谣来帮助学生识图,并记住长江所流经的省份名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速记比赛”、拼图比赛以及课后采取绘图比赛等活动来巩固学习。)

  3、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

  教师讲授:长江全长6300千米,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

  (在《三级阶梯上的国土》中,学生已经知道中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而黄河、长江的流向都是从西至东流,这也是与中国的地势地貌有着密切关系的,为了巩固前面知识的学习,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因此,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会单一的讲授,而是会采用多媒体,用《长江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并将上中下游的文字资料与教科书60-65页插图相结合,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源远流长,地势上跨越了三级阶梯,再展示几张长江所到之处都是美丽、繁荣、富饶的图片。当学生欣赏完后,马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提升情感:长江多么美丽啊!从而感叹道:长江真不愧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三、感受长江流域的文化——蜀文化

  1、教师讲授:长江流域不仅物产富饶,而且水系发达,庞大的水系、丰富的物种,为远古先民们生息、发展和从事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2、接着出示旧石器文化、都江堰、金沙遗址、三星堆文化及四川风景名胜区的图片和资料。其中,重点学习三星堆遗址,因为三星堆的发掘不仅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向到5000年前,更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最具辉煌性的杰出代表。具体活动如下:

  (1)请去过三星堆的孩子将自己参观三星堆遗址的感受、拍摄的图片给大家讲一讲。(由学生的亲身体验为教学活动之一,更具有说服力。)

  (2)老师借用图片及资料,补充三星堆文化及它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学生的介绍毕竟不全面,老师的小结就是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课内的知识,更应该拓宽学生视野,点拨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对长江的热爱绝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由衷欣赏和赞美,更是对千百年来,长江对中华大地文化的滋润,对中华民族的母亲般的养育。因此,这一环节,我主要以图片的展示、教师的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看图片、看文字了解、感受到长江对中华大地文化的滋润。)

  四、感谢长江,热爱长江

  1、出示关于长江的一份资源表,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长江给我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产生感谢长江。

  淡水资源——近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七大江河之冠。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8亿千瓦;可开发量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

  水运资源——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

  农业资源——有耕地3.5亿亩,占全国的25%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

  淡水鱼资源——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

  矿产资源——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

  旅游资源——重庆、南京、南昌、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2、展示:长江流经的省市如今的繁荣、发展、美丽、富饶的图片。问学生,看到这一切,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升华情感,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五、歌唱《长江之歌》,总结全文。

  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歌唱《长江之歌》来表达此时此刻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热爱之情吧!

长江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长江之歌》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第三首歌,是一节鉴赏课;采用的是领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演唱;旋律出现琶音、大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歌颂,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长江”风貌简单的了解,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学情

  其次,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对教材了如指掌还是不够的,只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与交流。

  六、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采用视频导入方法,我会先播放“母亲河”黄河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够想象到什么场景?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与日常经验的总结,可以回答出:给人一种雄伟、壮丽、澎湃的感觉;想象到中华英雄儿女不畏艰险、勇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

  由此,引入到我国另一条历史长河“长江”的学习,感受一下“长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

  第二部分:探究学习,新课教授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

  初次聆听,我会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为热情、激动、亲切地;给人一种壮阔、震撼的感觉。

  再次聆听,我会顺势接着设置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我总结为:采用领唱合唱的方式,“一领众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从宏观的角度,对歌曲的整体风格特点初步了解,捕捉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活动二:学习歌曲

  首先,我会进行弹琴,组织学生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

  其次,我会与学生一起演唱歌谱,在演唱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又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我总结为:旋律中出现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坚定、跳跃的感觉,间接描绘长江水流的特点、以及感觉;旋律中出现大跳,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最后,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思考:歌曲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学生听过对歌词的研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回答出:歌曲通过对长江雄伟、壮丽的赞美与歌颂,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与爱国之情。

  通过这样具体、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歌曲,了解欣赏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活动三:演唱歌曲

  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通过将歌曲与情感的结合,可以回答出:用坚定有力、稍显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然后,我会请学生推荐代表进行领唱,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循序渐进的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发散思维与想象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听歌曲《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进行对比欣赏。

  这样做既能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

  我会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生针对歌曲,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并呼吁学生热爱生活与大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

  对于本节课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长江”的有关内容,下节课进行交流学习。

长江说课稿13

  一、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音乐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二、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几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们参与尝试与讨论,拓展思维,因此本节课力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试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发现式的学习,为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良好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程的关键,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歌唱课,这首歌曲主要是对于长江的歌唱,赞颂长江的波涛汹涌赞颂长江不育各族儿女赞颂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四、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要学会像长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逐步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连音线怎么去歌唱,并且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规律,以及大附点音符的节奏规律。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材重难点:

  重点:掌握弱起节奏以及连音线的歌唱方法方法。

  难点:区分小附点节奏和大附点节奏。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形象的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并且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弱起节奏过儿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六、教学教法

  伟大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科学的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并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我设计了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的教法和学法。

  七、教学过程

  围绕一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导入新授小结和作业

  导入:人好的导入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是同学们对于本节课产生了兴趣,而且对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欲望,故而本节课将采用兴趣激发引导式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会带着同学们做一个小小的律动,然后开始本节课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开始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请问说起我们的母亲河,他是哪一条河?那我们中国的第二长河有是哪一条河?此时同学们会回答长江。接着我会引导同学们走入今天的课题,长江之歌的学习,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八年级的学生,所以他们对于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是非常的牢固,所以由他们熟悉的知识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求知欲和兴趣。

  新授:首先我会播放音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长江之歌的节奏,速度和情感,在第一遍铃听完音乐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我们听到这首歌,他的节奏是几几拍它的速度是什么样子?那所有表达的情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其实同学们不难回答是四四拍的节奏,是稍微中速的速度,想要表达的情感,一种亲切的歌颂式的情感。在同学们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会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并让同学们带着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由于同学们之前都是学习过四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再次带着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又一次她们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律动魅力,以及体会歌词之美,在第二次聆听之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你们最喜欢的歌词是哪句歌词?然后同学们向我分享出他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接着我会带着同学们把歌词串着节奏进行朗读,在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引出本杰克的两个知识点,大附点音节奏和小附点节奏,在进行朗读完之后,我会对同学们进行一个趣味性的发声练习,练习完之后我会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用啦代替歌词进行跟唱,同学们,进行完一遍更唱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带着节奏,带着歌词去歌唱歌曲,同学们,完整的歌唱完一首歌曲之后,我会以游戏的模式对同学们展开一个课堂小活动,因校园好声音PK大赛的模式,让同学们分为两队,分别是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对唱歌曲结束之后,两队之间互相平分,在此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且还体现了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

  在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掌握之后,我会为同学们策划一场音乐会,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投身于本次音乐课程的兴趣之中,我会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他们所代表的组需要表演项目。在此阶段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

  最后我会请音乐课代表来带领着全班同学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最后留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同学们回家之后,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去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

长江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目标二:能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有关长江概况的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句的意思。

  目标三: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学习时隔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流程

  在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之后,我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激情氛围

  1。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长江都有哪些了解?

  2你们见过长江吗?好,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的美丽风光。(播放画片)

  是啊,长江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赞美她,作曲家还专门谱写了一首歌,想听吗?

  3。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检查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至于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检查预习更有必要,他可以提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查缺补漏。所以,让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交流释疑。

  (一)大家知道吗,刚才那美妙的歌曲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长江之歌

  本诗是《长江之歌》的歌词,歌颂了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长江。在引入时,播放长江江水奔腾入海的录像,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并利用地图,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学习。

  在初步了解长江,出示课题之后,播放《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旋律激越,加上激昂的歌词,将学生的情绪带入一个高潮,引出学生的激情,并使他们产生一种学习诗歌的迫切感,在感情上与诗歌达成初步统一。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学难点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又两小节,通过朗读,你发现这两小节在结构上又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屏幕出示后四行:读一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作者运用反复的写作方法,更能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3。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4。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静心默读这首诗,边读边将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并做批注。

  5、交流:(第1节)(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3)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4)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6)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7)指导朗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歌,需要了解“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等重点诗句,而这就需要对长江的发源、流域、历史、文化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学习本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在理解诗句之前,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行一定指导,难点诗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6、精读第2节。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3)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师引读: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环节是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交流赏析重点的句段,品味朗读,升华对长江气势磅礴、赞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始至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阅读伙伴,努力做到:真诚交流——与学生一起交流独特理解,分享阅读心得;有效组织——组织学生有序自信的开展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适时点拨——引领学生升华对长江的赞美。)

  拓展延伸:

  1。播放并让学生学唱《长江之歌》;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赞美长江的诗句?3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升华爱国情感

  本诗中心明确、气势昂扬、富有激情,是一篇难得的朗读佳作。适宜以读代讲,以读代悟。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与分析,将自己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注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实践中体会、感悟深刻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交流朗读方式。可以采用:自己朗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小组读,最后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学唱《长江之歌》收尾,将课堂带上一个高潮。

  对于《长江之歌》这样的佳作,五年级的学生通过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之后,对文章的内涵已经能够掌握。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同步,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爱国热情。从而营造出激情氛围,升华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雪山 远古

  长江之歌 奔 向 赞美

  东海 未来

长江说课稿15

  本次说课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2.教材内容及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节选自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四章介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然后介绍的黄河与长江,因此前一节的黄河已经学过了,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为学习长江奠定了基石。

  3.教学目标: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描绘长江干支流,培养学生学地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2、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形成独特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

  3、通过多媒体互动策略让学生学的轻松,并且影响深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的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目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江的源流概况和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学生想象空间事物的能力有限,读图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因此对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的分析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创设情景,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辅以讨论、探究、合作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的应用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动描绘长江干支流的简图,将复杂的知识简单明了的表现出来,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读图、绘图、填图,形成独特的地理教学模式,成为解决本节课重点、难点的主要手段之一。

  4、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超级互动性,让学生上来用鼠标指一些重要的地方,轻松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三、说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作了以下指导:

  1、读图法: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是学生从开始学习地理课以来就接触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中仍是解决重点的主要学习方法。

  2、绘图法:指导学生将自己读图得出的重要的信息简单明了的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之歌》歌唱视频,可带领学生共唱《长江之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从分析歌词入手,自然过渡到新课。

  2、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重点,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长度学生直接读长江水系图就可说出,并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展示世界5大河流的长度和流量的对比图,通过读图对比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世界地理中的知识,又学到了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和长江主要支流名称比较多,我是这样解决的: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解决本课的一个重点,利用超级互动性的FLASH作品,让学生上来搜索出相应的红点,从而达到了学会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在互动的同时描绘长江干支流达到了掌握重点的目的。

  第二部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我是这样解决的。

  1、展示幻灯片,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一起比较,提出问题:你知道长江干流都流经哪些地形区?学生读图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启发诱导法:教师提示河流的水文特征受到地形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长江各段流经的地形区的特点分析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第三部分“长江的三峡工程”

  1、幻灯片展示有关三峡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具体名称以及位置。

  2、然后展示FLASH介绍三峡工程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轻松一下。

  3、如果你是水利专家,你会把水电站建立在长江的什么位置?学生利用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分组讨论。

  4、播放课件,动画显示如何航行通过到三峡大坝。

  第四部分延伸拓展:学生观看“长江洪水”的录像,然后讨论,长江为何多洪涝灾害?如何治理长江?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说明人类要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活动给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且更加体现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复习巩固:(也可通过FLASH)

  1、可利用学生绘好的长江干支流简图,填注各支流及主要城市的名称。

  2、幻灯展示自己设计有关长江的题目,并做出答案。这一题是为适应会考形势和新课改要求所出题目。

  板书设计:(设计都是紧扣本课重点难点并加以拓展)

  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河湖众多。

  长江的功能作用

  1、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水运

  2、长江的水患

  自我评析:本课设计亮点主要在于利用大量的多媒体形式,如各种长江的图片,flash动画,歌曲等等,这样一来,可以在上课时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感到非常的轻松不枯燥。设计原则上根据“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