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一统说课稿

时间:2022-08-06 13:24: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秦朝一统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朝一统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朝一统说课稿

秦朝一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的第四框题,承接前面讲述的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段历史,通过对秦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及巩固统一措施的介绍,向学生阐述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新的大一统”奠定了理论基础。汉朝基本承袭了秦朝奠定一统的各项制度。其中本课所在的第四单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而本课在第四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二、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各种媒体上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过有关秦始皇的一些史实,所以比较容易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这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客观的评价秦始皇,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对课标的了解,以及班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的原因和评价秦始皇的功过。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秦朝疆域的庞大和秦长城的宏伟,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秦朝统一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因为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因为年代久远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功过是众说纷纭的,所以我把对“秦始皇的评价”作为本课的难点来突破。

  五、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同时基于本框题的特点,在教法上我采取的是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讨论。

  六、说学法

  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宗旨下,这节课指导学生主要采取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七、课前准备

  在教学准备活动中,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我制作了课件。同时:

  1、把学生分为六个大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交通组),小组分别准备相关内容及其影响并制成课件来演示。同时李斯(一学生)负责准备演示秦的疆域图。

  2、全体同学收集资料,准备开展“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的辩论。

  八、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课标指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依据这一要求,我采取的是板块式教学,整节课设计了四大板块: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出示图片,猜猜我是谁?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可以很容易的讲出是秦始皇,,由此引入秦灭六国,开始这一节课的教学。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秦灭六国的全过程。(课件演示)

  学生观察先灭韩赵魏楚燕,公元前221年灭齐。

  六国灭亡了,一个新的、强大的秦朝建立起来了.那么秦为什么能灭六国统一全国呢?由此导入下个环节。导入为避免头重脚轻,我以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切入历史情景,起到了“凝神、点题”的作用。为下面重点内容的学习提供了时间的保证。有我来进行课件演示符合课标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便于承上启下。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前我会先播一段关于秦灭六国的视频。

  四人小组讨论,代表相继发言:1.商鞅变法;2.秦国地理位置好;3.秦始皇雄才大略;4.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历史潮流;5.六国软弱;6.秦国君臣一心;……

  学生会集思广益,说出他们各自的观点。接着由我来总结几条原因,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提问】秦王嬴政自称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

  (学生看书)请基础差点的学生回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回答直接过渡到下个环节。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目标明确些,为讨论提供素材。做到有的放矢。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质疑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精神。

  因为前面的讨论学生会很热闹,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稍做安静,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整理内容和思考。

  (三)角色扮演

  【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下一步会做什么?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进行角色扮演。

  六组学生分别派代表上台演示各自制作的课件,并作适当解释(特别是对货币,度量衡,驰道,文字,长城,灵渠作详细演示和解释包括各项措施的影响)。

  学生表演后由我打出表格进行总结。使内容更清晰。

  六组学生表演结束后,“李斯”上台一边操作课件,一边解说:采取了以上六条措施后,我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人口达二千多万!泱泱大国,何其雄哉!以上诏书,各地务必遵照执行

  教师讲授

  【教师】刚才,六组学生分别演绎了他们的治国方略,使我们感受到了秦始皇的威严和霸气,现在用掌声感谢他们的出色表演。

  那么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本环节我将通过学生的辩论来突破这个难点。本环节由我课前辅导角色学生来完成,因为初中学生毕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这也符合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这是本课的一个高潮,通过师生同台演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学高潮,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加深对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理解,同时学生在演示课件的过程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饿快乐。能够很好的突破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环节是我想通过李斯的总结来让学生知道秦的疆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秦疆域的辽阔,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简单的总结有利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下个环节做了铺垫。

  (四)唇枪舌战

  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等辩论后再做定论。

  【辩题】:

  正方观点:秦始皇是个“英雄”

  反方观点:秦始皇是个“暴君”

  并制定相应的规则。

  也许最后也没有结果。所以进行最后表决:全班同学举手表态。

  1、功大于过;

  2、过大于功;

  3、功过掺半。

  秦始皇功过掺半,既是千古一君,又是暴君。这一环节学生经过课前收集资料,可以说出秦始皇的功过.真理愈辩愈明.正方反方会很激烈,以前我曾经上过一节这个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课上时间有限不得不又在课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中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本环节指导学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人物,同时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通过本环节的激烈辩论可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正本清源进行课堂小结,课件播放秦始皇功过顺口溜诗,学生齐读。顺口溜诗学生读起来会朗朗上口的,让学生在自己声音中重新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

  九、说板书设计

  遵循板书实用性、直观性的原则,我以简洁的语言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方便学生记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总体结构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一、秦统一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4、文化

  5、交通

  6、军事

  十、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思维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巩固知识,我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作业,就是和秦始皇进行千年对话,题目为,秦始皇我很想对你说……

  十一、教学反思

  优点:教学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角色扮演和唇枪舌战使学生更清楚本课的重、难点。

  不足:本课涉及内容较多,课前学生的准备情况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加之学生活动较多,时间上难以把握。

  结束语:

  总的来说,这节课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符合初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秦朝一统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分析:

  《秦朝一统》是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的第四幕,“秦朝一统”承接“变革与争霸”和“百家争鸣”,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并天下是基于商鞅变法,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是法家思想的应用。教材从不同方面描述了秦朝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本课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分析:

  (1)本课要把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心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2)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把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把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熟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思考和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把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熟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心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3、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一个是中心集权制的概念,一个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把对“中心集权制”概念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考虑初中二年级学生对这一政治术语的学习和把握有一定的难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这个问题,则更属于政治学范畴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把这个比较艰深的问题转化为比较轻易理解的内容加以把握,也是个难点。

  二、教学策略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承前历史,战国七雄割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这样可以使学生知识梳理上具备连贯性,也易于理解为何秦能灭六国统一天下,而非他国。

  2、新授课内容分以下几部分讲授

  (1)关于“秦灭六国”的讲授。

  方法一: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方法二:教师可在导入本课时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教师可利用这个方位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一国,直到六国全被擦掉,只剩秦国。指出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2)关于“巩固统一的措施”内容的讲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理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角度———“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

  教师可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心集权"?"秦建立的中心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或出示幻灯片——秦中心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心集权"。

  ②经济角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

  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或模型、实物,与学生讨论国家统一后,货币、度量衡统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交通方面改革后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此举与巩固统一的关系,

  ③文化角度———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从商到秦的文字演化,用示意图表示出来(教师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注重提醒"篆"字的写法)

  至于"焚书坑儒"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讲明“焚书”、“坑儒”各自的时间、概念,指出此举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统一,加强中心集权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可。讲课时可配合使用幻灯片。同时,注意渗透对学生如何评价事物、如何看待一个问题的教学(辨证的看问题)。

  ④军事角度———边疆的管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地图上发现边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理解秦修长城,凿灵渠。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秦朝疆域图、秦长城起止点、灵渠连接的水系等。

  (3)关于“评价秦始皇”

  教师可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评价。其次,看他的功绩和过错,客观评价要看他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是否是功绩大于过错。对秦始皇这个颇负争议的人物一个客观的评价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体验,由能力目标来主导教学内容,在组织方式上呈现为“网络化”,在操作上呈现为“行为化”。整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共分为五个步骤,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自始至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