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3-01-22 10:58: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三课时《秒的认识》。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对时、分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及几秒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习《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和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并分小组为学生准备了活动材料袋,同时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钟表。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的这些情况,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秒的长短的体验和联系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实验操作、游戏教学、体验感悟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和内化。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 设景激趣 .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春节晚会倒计时情景”,引出时间单位秒。

  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同时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录象,设置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 体验新知

  我打算分为5个小步骤来进行,在第一个小步骤认识秒针和1秒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认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时间,最后让学生介绍电子钟表上是怎样表示1秒的,及其他表示1秒方式的钟表,如:摆钟、卡通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秒针、听声音、模仿声音等一列多感官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接着出示课件介绍1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有的电脑 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啊!相机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表示1秒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同时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了1秒的价值,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第三个小步骤是认识、体验几秒 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1格就是1秒,那么春晚倒计时是从10开始,那它走了几格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几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如果不看钟表,怎样知道一件事经过几秒呢,让学生想出估算几秒的方法,如:数数、眨眼睛、拍手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跳绳20下,其他同学用估算时间的方法估算出跳绳用的时间以及做游戏扳一次手腕用的时间。[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估算用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估算中,充分体验了持续几秒的时间长短。]

  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1分=60秒。首先让学生听一段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估算这段音乐用了多少秒。学生已经有了上面估算的经验,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估算得比较接近,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猜想1分等于多少秒,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想。这个小步骤通过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情境中去估算、猜想、验证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1分=60秒的活动中来,再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三、第三个环节是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设计了三个层次性的练习,第一个是一个活动练习:首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秒种可以做一件什么事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根据材料袋里的要求完成一件事情,看看用了多少秒。通过这个练习的安排,让学生再次通过做和估加深了对秒的持续时间的估算和体验,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第二个练习是想想做做的第5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推理,同时,在这个练习里增加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个练习是想想做做的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在思考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时、分、秒这3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巩固对相邻时间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四、第四个环节是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去总结:说说如果回家让你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打算怎么介绍?我会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指名学生集体汇报。接着通过课件《秒娃娃的悄悄话》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介绍了有关秒和时间,以及时间应用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预测学生能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秒的时间认识能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理解和设想,希望领导和老师多提建议。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二、说教法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来咱们班做客谈话导入,并告诉学生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帮米老鼠贴耳朵的游戏中,即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没有按照例1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将教材进行了改动,用卡纸剪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小动物——蝴蝶、小鱼、七星瓢虫,这些动物都是典型的对称图形。在出示这些动物时,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猜一猜的环节,对这些动物对折出示,依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并引出对称轴,师先示范画,然后叫学生板演,最后全班完成书上做一做,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巩固练习时,我又设置了一系列智慧百宝箱的闯关游戏,并根据这些练习题的特点各起了一个象征性的名称,如“火眼金睛”,看谁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这些汉字和数字中找出对称图形。又如“是真是假”,让学生判断这些生活中的实物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再如“争先恐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的例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既巩固了本课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们爱动的天性;还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后,通过老师给孩子们送礼物,现场给学生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动手也剪一个对称图形,进行展示、互评、欣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揭示了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本节可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三、说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贴一贴、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四、说过程

  激趣趣导入

  1、今天我想邀请一位可爱的动画明星和咱们一同来上课,你们愿意吗?(愿意!)瞧,它是是谁呀?(米老鼠),对!是可爱的米老鼠。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现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请出来,大家欢迎一下。怎么,我的老朋友少了一只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谁愿意帮米老鼠把耳朵贴上。(生贴,生评)贴这行吗?(不行)为什么?贴这行吗?(行!)为什么?(因为左右两边的位置一样)。对,你说的真不错,咱们可以把左右两边耳朵的位置说成对称,(板书课题)。在这里你还能说什么是对称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对称的?(生找,并汇报,师评)

  讲授新课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有关对称的例子,咱们给自己一点掌声吧!看到你们这么棒,有三位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先来猜一猜他们是谁?(蝴蝶、小鱼、七星瓢虫)师边说边板贴。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右两边一样)我们把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就叫作对称图形,(补充板书图形)这些都是对称图形,(生边说,师边示范对折)

  3、使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老师用虚线把它表示出来,这条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知道?不知道的学生打开书第68页找一找。(对称轴,生说师板书)小鱼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请一名学生来画,其他学生观察)七星瓢虫的对称轴在哪里?谁来画?(生板演)(生评、师评)

  4、刚才咱们认识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现在也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之前先来判断一下这些图形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然后再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师巡视指导,点评。

  巩固练习

  1、瞧,老师给咱们班的同学带来一个宝盒,是什么呀?(智慧百宝盒)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想!)谁来开启百宝箱?(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闯关的题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争先恐后)这里有三个游戏,你们想先玩哪一个?(生选择,进入游戏环节。)

  2、刚才在游戏中表现了同学们聪明才智,现在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小手是否灵巧?赶快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依次折出它们的对称轴。在折圆形的对称轴时,师须加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无数条。(无论怎样折,我们发现圆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这样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吗?)

  3、冬天来了,有一个节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圣诞节,我准备了提前送给咱们班同学一棵圣诞树。现场剪圣诞树,师剪,生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动手剪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四人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挑选一件最满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大家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小结

  这节课,你上的满意吗?(生评价)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大家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赏的眼睛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的体验,让我继续杨帆,在课改中远航,每到一站,你都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整理、分析数据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以及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成功的喜悦。

  (2)将美育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具准备:

  答题卡、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放君山公园录像,学生观看录像。

  师:“刚才我看到小朋友的眼睛睁的大大的、亮亮的,看的可认真了,那你知道这美丽的风景是哪里吗?

  生:君山公园。

  师:是啊!“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君山是我们岳阳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么美丽的风景区想不想去玩?(想)

  师:那好,今天就去玩一玩,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也准备去呢。瞧!他们已经排好了整齐的队伍准备乘船出发。(课件出示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二(1)23人,二(2)31人,二(3)32人,二(4)39人

  师:二年级有四个班,你打算为他们安排几条船?

  生1:每个班一条船;生2:两个班一条船;

  生3:三个班一条船;生4:四个班一条船。

  师:能把你的安排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汇报:方案一:23+31= 32+39=

  方案二:23+32= 31+39=

  方案三:32+31= 23+39=

  。。。。。。

  师:你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乘船的方案,赶快看看为你们准备的大轮船,你们发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信息?(限乘68人)

  师:谁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艘船不能超过68个人。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出去游玩要注意安全,那你们想出的这么多办法,那种方案最合理呢?同学们分三个小组算一算,一小组算第一种方案,二小组算第二种方案,三小组算第三种方案,可以独立算,也可以同桌合作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找到算的最快的学生。

  A、一小组算的最快的学生汇报:刚才我看你算的最快,你是怎么算的呢?聪明的孩子一定会认真听别人的好办法。

  生:23+31=54,23+30=53 53+1=54

  师:你听懂他的意思吗?(指生重复说一次)

  谁有不同的方法?。。。。。。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32+39=怎么算呢?

  生:32+30=6262+9=71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B、汇报第二种方案。23+32= 31+39=

  C、汇报第三种方案,32+31= 23+39=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那种方案最合理?(第三种方案)

  通过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我们知道了第三种方案最合适,我们在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相加,个位满十要想十位进一。)

  二、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口算练习。

  师:安排好了乘船方案,现在我们出发去君山公园拉。公园到了,管理员阿姨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如果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的完成这些练习题,就将获得拥有这张优惠券的机会,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玩,想不想试试?

  课件出示口算题: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练习一的题,每人独立做4道,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但是不能帮忙做。

  集体订正。

  师:做对的学生请举手。恭喜你们获得了拥有优惠券的机会。

  做错的孩子请举手。你们真诚实!你们错的是那道题,现在能改正吗?管理员阿姨觉得你们既诚实又可爱,也把这张优惠券送给你们。

  2.选择游玩的'项目。

  课件出示:瞧!这就是管理员阿姨为大家准备的游玩项目,同桌商量选好项目后,算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将算式写在练习卡右边的横线上。

  项 目

  价格(元)

  猴 山

  15

  碰碰船

  24

  蹦蹦床

  10

  海盗船

  16

  蹦 极

  28

  学生合作安排自己的项目。

  (刚才在选项目时老师发现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能互相谦让,合作得非常愉快,值得大家学习!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选择。)

  投影订正。

  3.小小采购员。

  大家玩的很开心,不知不觉就要吃中饭了,这是一张调查表。

  班级

  面包(个)

  盒饭

  二(1)

  23

  二(2)

  18

  13

  二(3)

  17

  15

  二(4)

  39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在练习卡上用算式表示出来。

  A、指定学生汇报

  23+18+17=58

  13+15+39=67

  B、仔细观察这三个数,谁有更好的办法,能最快算出来?

  23+17+18=58

  13+15+40=68,68-1=67

  4.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游玩了君山岛,在游玩的过程中还学会了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就是数学书第90至91页的内容。

  (请打开书仔细阅读。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你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回家吧,回去的时候注意把自己的垃圾带走,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哦。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要讲的这部分教材是小学教材人教版二级上册乘法口诀部分的《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6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4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例7中,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没有给出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过你想让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

  让全班同学根据25的乘法口诀进行快速的'口算,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根据教材的主题画,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编制出6的乘法口诀。

  2、根据出示的金鱼图,说出每个图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4、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记口诀。

  (三)应用口诀,解决问题。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总结、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相加6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6=36六六三十六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16页《需要几个轮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借助摆三角形的活动编出3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学了5和2的乘法口诀,已经掌握了一些编口诀的诀窍,所以3的口诀可以由学生自己整理。较多的时间应用在熟练口诀和算式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小棒、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乘法转盘。

  学具准备:

  小棒,乘法转盘。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摆一摆、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性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

  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儿童三轮车)同学们,谁小时候骑过儿童三轮车?

  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

  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二、实践操作,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课件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2、说一说,写一写

  根据表格,一辆车有3个轮子,让学生说是1个3。并且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说一说编制乘法口诀注意的方面再编制乘法口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师生对口练

  一个“小”字有3笔,一三得三

  ,两个“小”字有6笔,二三得六。学生接着自己往下编。

  (2)乘法转盘

  师转动转盘,生说口诀。也可以掺杂2和5的乘法口诀。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习2-3组。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记住口诀而不会计算或者会计算,没记住口诀。教师及时的给以补充和总结。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4×3=12 三四十二

  5×3=15 三五十五

  6×3=18 三六十八

  7×3=21 三七二十一

  8×3=24 三八二十四

  9×3=27 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

  从心理特征来说,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好玩,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并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要在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游戏。

  (二)认知状况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直接要学生来学习,显得非常空洞,也没有好的效果,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教学模式

  教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四: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

  猜年龄,两个数排列,课前活跃气氛。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去数学城堡看看,想进去,得有密码才行,看看要求。生动的情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活动,探索新知

  1、给出问题:找出需要注意的点,要明白组数的要求。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才能顺利的进行小组活动。

  2、数学活动: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并记录下来。

  同学汇报总结:教师挑选出的同学汇报,教师在大屏幕投影学生作品,学生解释自己做题方法。预设四种情况(重复、遗漏、位置互换、固定)。前两种无序,比较乱,别人看不懂,还易重复遗漏,后两种有序思考,才能全面,不重复,不遗漏。允许不同方法解决,引导有序思考。学生总结出方法,让学生体会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利用方法解决问题。

  三:体会方法,巩固新知

  1、 涂色练习

  用红黄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请你涂一涂。

  2、 拍照练习

  巩固解题方法与思路,虽然对象不同,但思路相同。

  四:全课总结

  畅谈感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们要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认识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一)

  有序 互换位置法 固定法

  《数学广角——搭配》搭配说课稿《数学广角——搭配》搭配说课稿《数学广角——搭配》搭配说课稿 1 2 : 12、13 2 1 1

  《数学广角——搭配》搭配说课稿《数学广角——搭配》搭配说课稿《数学广角——搭配》搭配说课稿 不重 1 3 : 13、31 1 2 3

  2 3 : 23、32 3 3 2

  不漏

  六:课堂评价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看能否准确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设计课堂环节和检测试题来巩固知识。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看他们能否通过观察总结,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看学生能否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是否有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

  文体资源:教科书、教参、其它教辅资料。

  信息技术资源:多媒体、互联网资源

  环境与工具:课件、给学生准备数字卡片、数位表格、彩笔等。

  生成性资源:学生的疑问,老师的解答,师生互动推动了课程资源。

  八:教学得失

  得: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首先由“密码锁”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由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然后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三人合影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先让学生按照我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主学习。学生同桌互助交流,一对一帮扶。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的。本节课在教学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时。为了使每一位都能充分参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让每个学生知道在小组内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尽量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深入小组中给予恰当的指导。合作学习后,让学生自己评价,即对展示的情况进行补充、质疑。这时,教师再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答疑解惑。以解决师生的双边互动。

  失:

  1.原本预设学生能写出“固定十位法”,但可能是在引入时,让学生产生了定向思维,导致学生反倒没有掌握这种方法。在这里费时较多。

  2.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有点多,学生不完全明白要做什么?这里我可以先举一个例子,再由此引入。

  3.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有意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排列。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就不知道要这样来排?如何渗透懂得有序排列的数学思想?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怎样促进高效课堂?这些都是我感到困惑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教学内容:

  有几块积木”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积木的块数,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出得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课件、练一练第三题的房子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动手画一画

  1. 每行画4个圆形,画5行。

  2. 每列画5个圆形,画4列。(同桌互相检查画的结果)

  二、提出问题

  1. 想一想,写在本子上。

  2. 全班交流。

  三、尝试解答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乘法算式是……

  四、观察积木

  1. 说说你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积木的?同桌交流不同方法:横着看…… 竖着看……

  2.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有几块积木吗?5×7=35(块) 7×5=35(块)

  3. 全班交流。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九单元以亲近大海为主题的关于“统计”的知识。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统计的有关内容,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数据统计的过程要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本节课的统计知识是学生第三次接触统计知识,在一年级上册以“我又换牙了”初步认识了统计。在一年级下册以

  “我们的鞋码”为主题学会了用“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感受到了统计的意义,形成了简单的统计意识。能够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有了这两部分知识做基础,我们二年级上册的教材设计了以“亲近大海”为主题,学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从“统计”这两个字眼上我们不难发现,它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去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前两册统计的学习是这样的,那么本节教材的学习更是这样。这正是课程标准中提出并倡导的“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我想本节课在如何引领学生去经历学习的过程,去品尝学习的乐趣,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上显得更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

  知识目标是: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感受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的一致性,。

  能力目标是:结合实例,培养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

  三、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教法和学法: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活情境。学生通过夏天海滨浴场上呈现出丰富的数学信息,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对分类统计的学习。

  2、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的揭示,也不强加给学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与同伴一起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

  3、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

  四、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作了以下准备:课件、学生2份题签等。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体验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的一致性。与一年级统计内容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让学生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加以统计。本节课的统计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那么如何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呢?我们的教材是呈现了一幅夏日海滨浴场这一学生特别喜爱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组织学生提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两个重点问题。根据第一个问题,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统计的方法。第二个问题重点就是组织学生巩固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面对教材的这种情况,我有两点自己不同的处理方法:

  首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游泳的人数减少了几个,呈现出了一幅比较清晰的画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学生受到人多的干扰,为顺利学习分类统计做好基础。这也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作为实验教师可以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说法。

  其次在解决“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这一问题中,我们书上直接给出了两种分类统计的标准:一种是按男女分,一种是按是不是戴游泳帽分。我在设计时感觉根据知识和经验,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探究出分类统计的方法,就把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设计为小组合作探究来学习,而不是直接给出按标准。我认为这样做即使学生探究不出分类的统计方法,在这个探索活动中学生也将得到其他方面的锻炼。而且,只有在他们探究的过程中参与交流,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原始思维状态,把握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

  有了我对教材的认识和我备课的这些想法,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拓展应用,巩固深化。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首先通过谈话的形式导入,再播放一段美丽的海边录相,引出书上的主题图,再重点提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2个问题?在本环节我注意了3点:第一点让学生猜一猜录像中跑向大海的小朋友去干什么?引起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第二点在学生充分识图后,我注重了从下到上,有顺序的进行了一个小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第三点在学生提完问题后我注重了一个全面性的总结。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通过一幅图提出的问题是多样的,今天就重点来解决2个。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以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中,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探索按不同分类标准统计“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达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了三个小环节完成:

  第一个小环节:讨论解决“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首先让学生思考: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启发他们说出不同的分类统计方法,如:可以按性别分类统计,可以按是否戴游泳帽分类统计,可以按是否戴游泳圈分类统计。在交流汇报这个环节中,不怕花大量时间,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方法,让学生既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学会倾听同学的观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需要。在完成统计表时,让同位合作选择一种或两种分类方法完成统计表,初步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

  我认为在探索活动中,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必不可少。独立思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但是他们因为受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局限性,有的思考结果可能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交流能让他们对自己的思维结果积极的进行反思,逐渐走向合理。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交流的一是和能力,但是在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对其合理性的进行判断的意识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局限在表述而非沟通的意识里。交流没有积极的反思与回顾,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努力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采用3人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第二个环节:组织学生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的多样性。让学生观察3个统计表,通过提出并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分类统计时,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的一致性。初步感知分类统计的意义。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中在组织学生展示时把评价的大全交给了学生,如:你认为这种方法怎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可以吗?等等培养学生有意识的思考每一个观点,每一个意见和建议。在思维的碰撞中完善自己的认识,获得思维的发展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第三个环节学生独立解决“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采取的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

  3、借助刚才统计的感性材料,比较新旧统计知识的不同,来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和方法,在整个环节中都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展示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兴趣,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

  我这样分3个层次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层层递进。

  三、拓展应用,巩固深化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是这样的:先由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汇报交流,并说出统计的方法,再有其他人评价补充。这样处理目的是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也体现了“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生数学的重要性。为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学生探索分类统计的方法以后,我告诉学生分类统计能让我们对统计对象了解的更清楚,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要用到分类统计,说一说你想统计什么?准备怎样统计?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找数学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统 计

  1、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一、单元教材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和除减及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哄的中和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回合运算想运算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的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飞顺序;在解决问日的过程中发现先乘后加的于一年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爱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飞合理性进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利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关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的顺序。

  (3)重视学生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划分6课时(机动课时)

  二、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一年级下册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

  (2)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混合运算的顺序。

  (2)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

  三、单元教材总体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运用。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的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等多种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

  当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要安排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可以结合解决为难他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四、每课时详细分析:

  第一课《小熊购物》

  1、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教学难点: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2、本课知识点:本节课有两个知识(乘加的运算顺序和乘减的运算顺序)本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学时,首先请学生先观察主题图,找出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在讨论“胖胖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该付出多少元?”这个问题时,教材列举了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得出的结果。(对学生可必提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说法)在综合列式方法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更是将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种则是将乘法放在后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假发和乘法的综合算式中,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当“小小的售货员“或者当“小顾客”,买卖东西算价钱,本节课只是借助情境,使学生体会“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日常教学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综合算式解决应用问题。

  借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既可以用分步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过程,体会在即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学生在学习除法竖式时可能存在的问题:运算顺序出现错误,学生会习惯性的按惯性从左往右计算,不认真观察题型,还存在讲不计算的内容忘记写或者将不计算的写在后面。

  第二课《买鲜花》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先算除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先算除法,后算加减”的道理。

  2、本课知识点:本节课同样也有两个知识点(除减的运算顺序和除加的运算顺序)教材中创设了“买鲜花”的情境,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问题,让学生是解决问题,并与同伴讨论试列出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算式,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在此基础上海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朵手啊钱?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分析既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时可能存在的问题:运算顺序及第一课时存在的问题,以及书写格式上存在问题。

  第三课《过河》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关键:

  知识目标: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本课知识点:本课的知识点是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材中噢乖创设了“过河”的情景,通过“河岸上有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哦啊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和要解答什么问题,然后独立试做。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急哦啊是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该算式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具体情境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将小括号介绍给同学们,使学生领会到有了小括号使,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本节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可能学生会先算乘除发而忽略括号里面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时,学生列出的算式少了小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