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时间:2022-12-21 03:29: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1

  一、活动综述

  1、活动目标

  2、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3、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活动目标,首先是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和科学领域的目标为依据,以中班幼儿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设计,是基于豆制品对人体的营养价值而定的.。在目标里,我把培养孩子情感、态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力求通过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探索求知欲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

  二、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教材重点是: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营养,有益人体健康。

  教材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活动设计

  根据幼儿认识事物的规律,这一活动,我设计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部分)

  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是这一活动重点、难点所在,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着重谈谈这一部分的设计。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

  2、调动起幼儿各种感官。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在众多豆类中,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

  3、通过师生共同。

  4、讨论

  5、引导幼儿讲述、总结出黄豆的外形特征。这个环节是一个让孩子们相互探讨、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运用谈话法,引导幼儿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幼儿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气氛中,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

  第一:通过教师讲解,加深幼儿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

  第二: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说出所了解和认识的豆制品。

  第三: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益于人体健康。

  这一环节,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以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将所建构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和巩固,以此来突破本活动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部分)

  通过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为幼儿有兴趣的进行延伸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方法的选用

  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游戏法、讨论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并注重动静交替,这一切都是以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感兴趣地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月亮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喜欢了解、谈论有关月亮方面的知识。《月亮婆婆喜欢我》这首歌曲旋律宁静优美,给人以无限遐想。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纲要精神,我选择了本次教学内容,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所包含的意境和情感,学习用语言、肢体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习演唱这首歌曲。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认知特点和设计意图,我把目标设定为: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宁静、优美,学唱歌曲。

  2.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利用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提示理解歌词。

  3.体验与月亮“走走、停停”游戏的乐趣。

  本次活动确立的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本次活动重点我定位为: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活动难点:指导幼儿唱好休止符的乐句。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月亮有一定的认知,有晚上在月光下走的经验。

  2.物质准备:ppt课件、歌曲录音、钢琴、相关字卡。

  四、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我用直观教学法、谈话法,通过猜谜语,引出月亮主题,再让幼儿观看ppt课件,听着优美的音乐,观赏着相关的动态画面,使幼儿感受月亮的美,引导交流、体验自己晚上在月亮下站立、行走的感受,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此,我用哼唱法、体验法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尝试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第三环节: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我利用字卡辅助法帮助幼儿巩固对歌词的记忆,并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第四环节:教师的作用应在于启发幼儿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设计游戏“走走停停”,通过玩游戏,让幼儿感受休止符的乐句,突破本课的难点。

  结束部分,循环播放歌曲音乐。教师用语言给幼儿营造一个与心,与音乐,与他人,与环境之间整体协调的快乐、舒适的氛围。

  本次的音乐活动,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幼儿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宁静、优美,初步学唱歌曲。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我利用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如:引导幼儿“喜欢”用什么动作表示;月亮“洒下”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月亮是怎么走、停的……整个活动我会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幼儿的表现,灵活将听、看、说、想、玩等多种体验互相转换,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表达感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月亮婆婆喜欢我》这一音乐活动,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宁静、优美的意境,并学习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内容,初步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鉴于是借班活动,我对幼儿的实际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方面不了解,再者,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在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下面是我的活动组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3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二: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图片,盛水容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出示标记‘↓’)。”

  2.思考与讨论

  “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3.实验操作幼儿实验。

  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1:“我拿的是西红柿,我发现西红柿是浮起来的。)”

  4.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

  “小朋友你们看,沉浮兄弟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

  幼儿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5.重点是能够观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沉浮经验。

  难点认识标记“↑”、“↓”,能够根据标记进行简单分类。五.与沉浮兄弟分享水果,活动结束。六.活动效果:通过活动,幼儿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直观的观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获得了初步的沉浮经验,体验到成功的满足,通过直观的教具幼儿认识标记“↑”、“↓”,并大胆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经验与其他幼儿共享,根据标记及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将水果按沉浮特征分类。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宝宝与人交往能力较差,缺乏友爱、助人为乐意识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我想帮忙》这节活动。这节活动选自凤凰康轩中班上册语言领域《好朋友》这一主题。本活动选用了宝宝熟悉的小兔、小鸡、小羊等动物形象为角色,以主角河马的思想、行为活动为主线展开情节讲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谈话导入,创设一个宝宝想说、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又抓住宝宝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出示动物形象,激发宝宝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引导宝宝积极动脑思考,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激发宝宝积极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环节帮助宝宝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同时培养宝宝的自信,进而学习帮助他人。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宝宝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现在教学环节一)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二)

  3、帮助宝宝感受与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体现在教学环节三)

  三、说活动重、难点:

  现在的宝宝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护圈”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自我意识强,缺乏友爱、助人为乐的意识,我把“帮助宝宝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定为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为了培养宝宝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又把“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字卡“帮忙”

  五、说教法:

  直观法、提问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宝宝在情节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主角的快乐,又能充分展现自我,同时培养自信,学会帮助他人。)

  六、说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等。

  (游戏法的运用是为了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七: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宝宝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二、引导宝宝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宝宝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1、谈话导入:

  (教师神秘地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师发现了一群小动物们之间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可是,小动物们说了要想知道它们的秘密必须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还要大胆回答出问题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幻灯一)引导宝宝说说画面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幻灯二)猜猜“河马会怎么帮忙呢?”

  (这样的设计就是抓住宝宝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利用宝宝观察小动物们生活化的动作形态和解答悬疑问题,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

  2、(出示幻灯三——六)在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宝宝认真观察,鼓励宝宝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宝宝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3、认读词语:帮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画面帮助宝宝直观形象地去了解、认识词语,再通过游戏《帮字宝宝找朋友》进一步加深理解词语。

  (此环节不但培养了宝宝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而且使宝宝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活动目标1。)

  二、引导宝宝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深宝宝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我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宝宝讲述主要故事情节,如:河马帮助了谁?(河马帮助了小兔。)河马是怎么帮忙的?(河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宝宝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听到的,告诉宝宝也可以用动作、肢体语言来表达。

  (此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又着重体现了活动目标2。)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教师出示河马等小动物头饰激发宝宝表演的兴趣。

  提问:

  大家都喜欢爱帮忙的河马,如果你是河马,你会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们呢?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在愉快的表演中,实现活动目标和重点的突破。这个环节不但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宝宝的自信,并学习帮助他人。)

  延伸活动:

  引导宝宝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做一个爱帮忙的人。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5

  说活动目标:

  本次教学的课题中“会”字有两层含义。

  说活动重难点:

  本活动注重健康领域的发展,根据幼儿。

  说活动准备:

  寓教于乐是中班幼儿掌握知识、学习技能。

  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及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幼儿口腔卫生。”由于我班常有幼儿牙齿疼痛,通过检查,我发现幼儿龋齿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孩子的卫生习惯养成中的一个缺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生活。虽然孩子还没有到换牙的时候,但针对这种不良现象,让他们懂得天天要刷牙,并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必要的。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我设计了此活动。

  说活动目标:

  本次教学的课题中“会”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孩子能天天坚持刷牙,二是孩子会正确刷牙。针对中班幼儿的接受能力,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主要目标“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一个辅助目标“知道蛀牙的危害”和一个延伸目标“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循序渐进。

  说活动重难点:

  本活动注重健康领域的发展,根据幼儿和本次活动的特点,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采用动画、讨论等形式来引导幼儿“知道蛀牙的危害”,掌握主要目标。难点定位于“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需要家园共育,督促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说活动准备:

  寓教于乐是中班幼儿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关键,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科学性、活动性、综合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1、课件,包括视频《牙齿的秘密》、音乐《嘻唰唰》、《刷牙歌》。

  2、教师使用的牙齿模型、牙刷教具。

  3、幼儿使用口杯和牙刷做实际的操作练习。

  说活动教法学法:

  中班幼儿对“刷牙”的话题并不陌生,也知道了一部分保护牙齿的方法,但是对“如何正确刷牙”了解不够,方法普遍不正确。在开展活动时,提问太简单的问题,过多的口授,都难以调动孩子的情绪,满足不了孩子的求知欲。所以,我在组织活动时,设计了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适当利用动画、歌曲、模型的优势来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除了有我直观的`引导和演示,还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实践、操作,引导他们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要方法,去寻找和获取知识,达到学会“正确刷牙”的目标。最后再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督促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说活动过程:

  1、热身导入活动:

  播放课件音乐《嘻唰唰》,大家一起模仿洗澡动作。

  教师进行简单评价,随后做出“闻”和“哈气”的动作,即兴表演并提问:“好臭啊!我们哪里没洗干净啊?”引导幼儿说出“因为没漱口、没刷牙,我们说话时会发出难闻的气味。”

  教师顺势引导提问:“如果我们经常不刷牙,还会怎样呢?”让幼儿自由说出想法。

  2、“初步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活动环节:

  出示视频《牙齿的秘密》第一部分,使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观看后教师提问:“东东怎么了?为什么会哭?他的牙齿里有什么?”引导幼儿了解蛀牙的形成。幼儿回答后,教师再出示坏牙的图片,引导幼儿谈话:“这就是东东坏掉的牙齿,看了后你感觉怎么样?”让幼儿和同桌的小伙伴相互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得知蛀牙对健康的危害。

  幼儿说完感受,教师再让幼儿互相看看,对方是不是也有坏掉的牙齿。此后,教师再出示本班幼儿的龋齿图片,提出问题:“黑黑的牙齿是怎样形成的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牙病菌赶跑呢?”让幼儿尽情的讨论。

  3、“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活动环节: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动画片《牙齿的秘密》第二部分,教师通过问题:“东东是怎么把牙病菌赶跑的?”总结幼儿刚才讨论的正确和失误,引导幼儿知道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够保护牙齿。如果幼儿在回答时有困难,教师可以再播放一遍视频。

  接下来,为了让幼儿能更直观地理解、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看出方法的效果,教师先出示事先已经粘有“脏东西”的牙齿模型,借《刷牙歌》里的歌词,边唱边演示一遍刷牙方法。这次的演示要让孩子看到,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把牙齿上的“脏东西”刷干净。之后再让幼儿听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动手模仿,记住刷牙的步骤。其中“上面的牙齿往下刷,下面的牙齿往上刷。”是幼儿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如果幼儿在模仿时方向不对,教师借课件图片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也可以让小朋友相互纠正。

  4、迁移小结:

  在《嘻唰唰》音乐中,我和孩子再洗一次澡,其中一定要提示幼儿别忘了刷牙,巩固本次活动的重点,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布置孩子,回家后把学会的刷牙方法教给家里人,促进家园共育的意义。

  说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的教学,不是集体学习一次就能让幼儿达到延伸目标“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的,它需要教师和家长对每一个幼儿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