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2-11-21 16:58: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三年级音乐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音乐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三年级音乐说课稿五篇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教材内容: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是由德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所作的世界著名的轻音乐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让学生懂得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彩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快乐、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

  能力目标:能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并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打击乐伴奏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法:猜谜激趣法、对比法、创设情景法、设问法、模唱法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听出乐曲三部分旋律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与伴奏,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及其图片

  说教学设计

  导入:

  1.通过老师的提问的方式引出闹钟、表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

  1.分别欣赏乐曲的三个部分,通过音响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部分用哪种颜色的闹钟来表示

  2.说出乐曲每部分所表达的情绪

  试问学生能否用手打出老师出示在屏幕的节奏

  带领学生学唱旋律

  总结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在对作品的理解中,我也尽量少说、精说,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感受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钟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二、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关于感受与鉴赏一部分提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欣赏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使学生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并从中获得美感。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课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模仿乐曲中所出现的各种音响、节奏,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欣赏课的目的之一。

  为此,我制订了两个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乐曲中的不同情绪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2、通过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的模仿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程序:

  我设计的活动过程是有序不断递进的,从交流—欣赏—理解—创造—发散, 基本活动流程为:

  1、交流:通过猜谜了解学生对钟表表象的认识。

  2、欣赏:通过欣赏音乐,想象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3、理解:从乐曲中找到生活中听到的钟表的声音进行模仿。

  4、创造:通过欣赏完整的乐曲,创编律动,参与到音乐当中。

  5、发散:通过出示钟表图片,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导入

  1、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易与人亲近的特点,我选择以猜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拉进师生距离。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

  1、先请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修表),通过音响再次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每一件音乐作品都源自于生活。因此在再听时,引导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钟表的声音,并模仿出来。

  3、课标中提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并描述出音乐中的速度变化和情感的表现,因此,在欣赏完第一乐段时,我让学生说出乐曲的速度和情绪。

  4、在欣赏第二乐段(休息)时,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启发学生将此乐段旋律与第一乐段的旋律在速度和情绪上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

  5、在欣赏第三乐段(完工)时,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与第三乐段的相似乐段,还能说出两乐段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感受到工人们在完工后喜悦的心情。

  (三)游戏创编

  通过将作品作者拟为钟表店老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置身于作品之中。再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小钟表,从没修好到修好,体验情绪,并通过模仿钟表们的动作,感受情绪,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

  (四)拓展

  此环节的设立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本作品的欣赏,从侧面了解音乐学科以外的知识,同时,以本曲为音乐背景,也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小结

  由于本课的主旨是“时间的歌”,因此在本课结束时,以一首《惜时》进行收尾,使学生懂得时间宝贵的道理,同时也起到了学科整合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听着乐曲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总结

  在本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学生

  今天上这节课的同学是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孩子。三年级的孩子是介于1、2年级以唱游、律动、感受体验为主和5、6年级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这么一个阶段。

  二、说学法

  1、语言:3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与高年级不同。在学习中,我会用一些他们认为很有趣的语言:请做我歌声的影子;

  2、发声练习:发声练习的设计是由《森林深处的杜鹃》和《顽皮的杜鹃》衍生而来的,它的目的1是让孩子们用声音去感受2种音乐形象,目的2是让孩子们唱好由慢到快、由连音到顿音的旋律,也更好的为后面的'歌表演做准备。

  3、旋律:孩子们能流畅的演唱旋律

  4、歌表演:这个环节是为了在游戏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当然这个环节里的内容是从学歌部分就开始做铺垫,层层递进的。

  三、说教法

  1、对比感受

  在这节课中,从第一个环节“猜杜鹃”开始就对比聆听2段音乐,《森林深处的杜鹃》表现的是一只在森林深处很孤独、忧伤的杜鹃;>则是表现是一只截然不同的活泼、可爱、顽皮的杜鹃。孩子们基本能从第一首乐曲里杜鹃的叫声就能猜出答案。紧接着第二个环节“听杜鹃”就比较细致的从音乐要素:音区、音色、速度等方面分析,更加进一步的把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做出对比。发声练习这个环节同样也是根据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发出的不同的叫声来设计的。

  2、激励创新

  这也是和这次研究课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密切相连的一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比如说:我请孩子们用动作表现顽皮杜鹃的不同动作,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3、创设情境。最后一个环节“演杜鹃”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4

  说内容

  我讲的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三课《喜爱音乐的白鲸》,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一群白鲸游到北极的楚克齐海后遇到寒流,回家的路被冰层堵住,一名船员用播音乐的方法,是白鲸得救。

  说目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读悟,懂得我们要爱护动物。

  说难点

  ★依据中年级阅读要求,我确定的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复述课文,续编小故事。

  说方法

  ★依据本文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采取在读中思,读中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说过程

  根据中心校提倡的“一境四标”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

  一、交流引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有一群小动物也像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音乐,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学达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学到哪些内容?

  2、归纳所学内容,出示所学目标。

  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节所要学习哪些内容。接下来依次提出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始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自内心的对白鲸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质疑解析,延伸目标

  让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四、智能习练,达成目标

  在复述的基础上,续编一个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精练回顾,再现目标

  这节课你想学到的内容都学会了吗?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

  总之,因为我对本册教材不熟悉,准备匆忙,再加上本人水平有限,教学中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狂风暴雪的情景,同时了解一些蒙古族的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静心聆听、朗读主题诗、模仿律动、画一画、敲一敲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及音乐力度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学生律动进入教室(音乐可采用《秧歌调》)

  二、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一)聆听乐曲引子,直接导入: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这种声音好像把你带到哪里?你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

  (二)出示图片,介绍木琴的'形状、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三)朗读单元主题儿歌,导入乐曲欣赏:

  1、师生相互交流自己对大草原的印象,朗读单元主题儿歌

  2、完整听赏乐曲,思考:乐曲描绘了哪些情景?

  3、介绍曲名——《我是人民小骑兵》

  4、分段落听赏、交流。

  (四)用律动参与的方式复听全曲,如:模仿骑马动作等

  (五)相互交流自己听赏后的感受

  (六)分组活动

  1、画一画——试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2、敲一敲——使用打击乐器来模拟马蹄声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3、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声音的渐强和减弱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能用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能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