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1-02 05:01: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合集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说课稿合集7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系列研究课中的第二课,是物质变化之化学变化探究的深入,是前一课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探究的承接,也是后几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探究的前奏,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主要是化学变化中产生气体及气体特点的探究。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的概念也基本掌握,两者物质混合会产生变化的观点,也已经涉及,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该班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今天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说理念:

  拟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课前铺垫、课中构建和课后延伸的过程参与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

  说设计:

  1、课前铺垫。二氧化碳的两个重要特点,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重,对学生而言很遥远,加上气体本身看不见摸不着的特质,更加深了学生对其的陌生感和想象力。不支持燃烧,曾在四年级科学“跳起来会怎样”一课中涉及,但是当初执教老师都会因为学生年龄关系而一般不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由教师演示完成。这样,对于学生的印象相对较浅,加之时间已久,学生遗忘的也就差不多了,很难勾起回忆而支撑今天的探究。所以,唤醒学生的意识就显得较为重要,这是帮助学生搭建思维脚手架的必要途径和方法。第二个特点,比空气重,要想到与空气比较轻重,这对学生来讲,更是遥不可及。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前做些文章,还是很有必要的。

  2、导入部分。因前一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已经开始液体物质和固体物质接触的探究,所以本课的研究对学生而言已经有过程和方法上的铺垫。故本课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奔探究主题。

  3、混合预测。让学生对两种物质混合进行预测。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碘酒与淀粉接触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4、混合方法的讨论。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混合的一般方法有三种甚至更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实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同时,对于材料的选择,也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在实验室内,既要取固体的小苏打,又要取液体的醋,还要有量的把握,这样的工具还真不好配置,若采用粗线条的估计,则是对实验态度的不负责,不利于学生实验相对严谨性的培养。所以,最终选择小的量筒作为取材工具的补充,也算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研究。

  5、难点突破。让学生比较研究气体的轻重,可以说学生是根本想不到的,即使有了课前的谈话,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还是太大,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般解决的方法,无非由上课老师直接提出,让学生尝试完成。在本课教学中,我对此作了略微的调整,反其道而行之,先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气体可以灭火,再去分析能灭火的原因,从而建立起这种气体比空气重的概念,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6、教学延伸。杯子中剩下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学生会疑问,有进一步探究的。课堂时间允许,则让学生通过观察等手段进行初步证据的找寻,课后再进一步查询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通过不同的证据来证明材料。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同时,又演绎出制作汽水的问题,从两者混合中学生其实已经看到了汽水的影子,这里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说得失:

  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虽然在整个过程中,还没有达到十分的流畅,但是总的势头还是不错的。

  课堂教学,遗憾的艺术。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一是,扶着走的痕迹还有,对学生的能力还不充分信任,不能更放手让学生去更加自主的探究。整改策略,拟以探究计划制定为媒质,开放学生探究流程,达成开放探究过程。二是,老师的话,还显得比较多,这是对学生信心不足的具体表现。三是,学生实验的注意点,强化的还不够,造成学生在操作中出现手法上的错误。四是,学生的科学提升还不够,需要对学生的开放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提升,让学生在认识层面上更上一楼,等等。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 ,学科学,地球爷爷的手说课稿。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难点是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网络教学,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围绕新课标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本节教学主要完成我会认,我会读的知识技能。在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4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件、卡片、磁铁、铁钉、头饰

  二说教法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喜爱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开课前的故事引入、初读学习小老师领读及学习中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开展情趣教学法,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地球爷爷的手说课稿》。如:课文动画朗读导入,小猴摘桃识字游戏,学生登台实验,地球知识展示,角色朗读课文。同时这样运用网络媒体手段,也达到了寓教育乐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1、从一年级起培养孩子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而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理想地达到这一点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万事万物总有开始之时。

  2、教学应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在低年级尤其应该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地心吸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故事。(要求:一边看,一边想。)

  2 从故事中你认识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3 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后齐读课题。)

  过度: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最聪明。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 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文的生字、新词标画在课本上。(2)同座互相检查画出来的生字、新词。

  2 检查生字(小老师指名读,领读)。

  3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学思考:是谁摘下了桃子?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教师导言:通过初步学习,我们了解到是地球爷爷用自己的手,帮助猴子和小兔吃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那么,地球爷爷的手究竟长得什么样呢?请同学们互相学习,找到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小伙伴们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交流。

  3.检查汇报。

  4 相机引导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手的作用。

  5.作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这个例子,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引力”。

  6.扩展:你还能举例说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吗?(请学生畅谈,教师也可借机为学生讲述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7小资料:地球知识。

  (四)细读课文,体会语气。

  1.图文结合,边读边练(小兔、小猴、地球爷爷、猴爸爸的句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歌词作者结合儿童心理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只彬彬有礼、惹人喜爱的小麻雀形象,非常形象化,潜移默化地教给小朋友待人有礼貌的道理。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歌曲前两句采用了重复的手法,尤其要注意歌曲进入的第一个音符re的音准,第三乐句在较低音区进行节奏重复,第四乐句重复了一二乐句的素材,形成呼应,倒数第二小节要把三拍子唱满,最后一小节要注意休止一拍结束。

  二、说学情

  本课的歌曲比较的简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但在歌唱姿势和发声练习方面没有养成习惯,容易喊唱,对节奏把握有时不准确,对于四度音程2—5要提醒学生唱准,教师要多加指点和练习。

  三、说教学目标:

  1、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3、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歌曲《小麻雀》,并能边唱边演;

  (2)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难点: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课件、头饰、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听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按照老师说的内容进行表演,例如:说小白兔就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兔子跳;说小鸟就一起做小鸟飞的动作等等。

  2、谈话: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鸟的种类?(如:鹦鹉、麻雀、喜鹊等)并让小朋友学一学它的叫声。

  (二)、寓教于乐

  1、老师边放边读歌谣(歌曲歌词):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只歌讶,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活泼的、

  调皮的、懂礼貌的小麻雀等)

  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歌谣,边读边指导。

  4、请同学们为歌谣编上动作边做边读,加上表情读。

  5、教唱。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谣伴奏,注意要符合歌谣的节拍。(可以多请几位同学来示范,每位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

  6、请大家说一说除了加动作读,加打击乐器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拍手读)说玩后,大家一起拍着手读一遍,节奏自编,但要同歌谣的基本节拍相同。

  7、想一想除了为读小麻雀的歌谣,我们还可以把歌谣编成哪种小动物的'歌?(如:小猫、小狗、小鸡等)然后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配上歌谣,大体不变,按课本上的要求来变。

  六、创造表现

  读了这么多遍小麻雀的歌谣,你想唱唱吗?

  1、然后出示电脑课件2:歌谱:一起来听一遍歌曲。

  2、老师范唱,请大家为老师打节拍,注意歌曲三拍子的感觉。

  3、放电脑课件中的音乐范唱,请同学们听一听小朋友是怎样唱

  的,并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

  4、老师弹琴,请大家小声跟唱,老师大声唱。

  5、老师讲解一下演唱中的难点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再一起将难点地方唱一唱。

  6、点击课件伴奏音乐,请大家跟伴奏音乐唱一唱。

  7、边唱边打节拍,注意三拍子菂貂规律。

  8、把自己刚才创编的新歌词加入唱一唱,可以边唱边表演,也可以同位两个一起配合着表演。

  9、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节拍及菂貂。

  10、一组唱,一组打乐器,和着同学们的歌声听听演奏的效果怎么样。一组玩后,交换玩成。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新歌,而且还为歌曲编上了新的歌词,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现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学们之间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学会更多好听的歌曲。”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上的第九课《军犬黑子》

  一、教材分析:

  《军犬黑子》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颤的文章。文章里的黑子曾经目光如电,奔如疾风,虎视眈眈、威风凛凛……,它嗅觉灵敏,多么隐蔽的东西它都能迅速找到。这是一个多么具有灵性的生命。然而训导员一次特殊的测试,使黑子在几次三番的否定中迷失了自己,最终离开了军营。一个骄傲的生命沉沦了,训导员也陷入了永远的自责中。这是一篇关于狗的故事,却蕴涵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即我们作为人,应该如何认识生命!

  二、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3、与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丰富的精神生命的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整合文本信息,体会黑子的心路历程与训导员的认识变化

  2、透过本文的故事,明确尊重、尊严、信赖、自我保护等生命意识

  四、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课前质疑自、自主探究,角色朗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让孩子与文本产生共鸣,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从本文的中心句“哪怕是条狗也是有尊严的”引入,抓住黑子有关情感变化的主线:高兴——迷惑——沮丧——痛苦——绝望。孩子们进入文本,自己寻找答案,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训导员四次否定军犬黑子的话语,每一次的语气都不同,随着语气的不同,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不!不是他!再去找!”;“不是他!再去找!”;“不!不对!再去找”;“不!不是他!绝对不是!” 做到了以情促读,读中感悟,让课堂教学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了高潮。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能在军队中执行特殊任务的犬又叫什么吗?( 师板书:军犬) 你对军犬有哪些了解?(播放课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看后的感受吧?军犬被官兵称为“无言的战友”,被视为官兵的“第二生命”,可见军犬与官兵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条名叫黑子的军犬。

  (二)、读课文,感知内容。

  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

  1、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三遍,但有一个问题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猜猜是什么问题?黑子究竟是不是一条恪尽职守的`军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边画,完成后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标记出驯导员的话

  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

  黑子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圈出黑子情感变化的词语。

  3、汇报: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读出驯导员否定黑子的话语。

  (出示课件)大家看看这几句话,意思都是相同的,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

  4、驯导员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是不是黑子找小偷贪玩了?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指名读文。

  5、黑子找小偷的过程中,前几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却屈从于驯导员,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一下。(分角色读文)

  6、指名总结黑子情感变化。

  7、黑子终于明白这一切是驯导员在欺骗、戏弄它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8、此时的黑子心情极度痛苦,人在极度痛苦时会怎么做?我们这无言的战友只能用一声“嗷”来表达,如果黑子是人的话,这一声“嗷”会是对驯导员说些什么呢?

  9、带着你体会到的黑子那极度痛苦的心情来练习读这一段,(放《悲怆奏鸣曲》)生齐读。

  10、黑子的出走,说明了什么?

  (齐读)“哪怕是条狗,也是有尊严的”。你理解这句话吗?带着你理解到的再来读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1、“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陷入了沉思……”文中的“我”会沉思些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的心情与作者一样不能平静,此时,你想对驯导员或黑子说些什么呢?

  (五)、结束语。

  是呀! 每个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有尊严的,而我们更要学会尊重,这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同类,更包括对待那些无言的生命。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尊重一切生命,善待一切生命吧!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木兰从军》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爱表现,常凭兴趣做事。在教学中若能灵活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动画游戏等手段传授知识,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3、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其中,目标1、3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采用“学——玩——说——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后说,说后做,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花木兰》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大家想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位英勇的将士是谁吗?想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3、 出示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观看课文动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游戏加深记忆。通过玩拳击小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读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分组朗读比赛,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读一读,认一认。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3、口头扩词。

  4、生字描红。

  (四)作业。

  1、 朗读课文。

  2、 书写生字。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孩子园领域活动课程新编,大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有趣的汉字》。

  一、 活动来源:

  孩子园活动是从孩子的生活中积累,是根据孩子的反应随即得来的。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兴趣,经常把在家写的字拿来给老师看,以次为骄傲。进入大班后,一天一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汉字是怎么来的?”我接住这个球后,就把这个抛给全班孩子。这一下有个别孩子回家询问,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识及时给了孩子,还拿出“牛 ”、“羊 ”,这两个象形字让孩子观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兴趣不断蔓延,并产生了这个主题活动《有趣的汉字》。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孩子大胆地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

  2、帮助孩子认读:日、月、水、山、牛、羊、人、口。

  3、激发孩子对汉字的兴趣。

  三、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饱满的情绪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孩子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的教学法有:引导法、游戏法、情景教学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孩子获得对象性字的理解,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四、学法

  以孩子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活动,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升华了情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游戏法新《纲要》在总则里非常明确地重申:“孩子园教育应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孩子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孩子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孩子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自由尝试法尝试和探索是孩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

  中遇到的成功和失败对孩子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提供孩子自由探索和尽

  情发挥的自由运动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比组织练习更符合

  孩子天性。

  五、活动准备:

  自制挂图1幅,汉字卡片一套。

  六、活动程序:

  (一) 1、 出示“山”字的象形字,你认识它吗?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呀是古代人用的字,你看了这个字想到了什么?感觉它象什么?你们想的.真好,这个是古代的山字,(出示图画山)你们看象不象啊?

  哦,真的很象,原来古代的人把山的样子画了下来,用这个符号表示山字,人们一看就看懂了,因为它很象一幅图画。

  2、 孩子感知象形字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很多古代字宝宝,具体说说 月 日 人 水口 牛 羊。

  3、 游戏:“我是谁?”

  将八个现代的字贴在活动室不同的角落里,教师让孩子拿着古代汉字,然后孩子们去找相应的现代汉字。

  4、 老师小结:现在我们怎么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因为古代的人把它记录下来的每一个字就象一幅图画,使人们一看就知道。很多年以后,人们为了使用方便,就把古代的字慢慢改的简单了,变成了现在的字,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二) 游戏《找朋友》

  孩子分成八组,合作完成古代字宝宝与现代字宝宝的配对。

  1、 通过观察分析,帮助孩子初步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

  (1)教师出示挂图一部分,指导孩子观察图片,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就“象形字”。是从各种具体的图画演变过来的。

  (2)以看图猜字的形式启发孩子认识象形字。鼓励孩子为象形字配上对应的现代汉字,知道“日、月、水、山、牛、羊、人、口”这几个字是由象形字变形演化而来的。

  2、 引导孩子认读汉字并理解字义。

  在孩子认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发音。

  3、 组织孩子围绕认读重点展开讨论。

  (1)找出:“日”和“口”、“牛”和“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帮助孩子区别和掌握这几个字。

  (2)用“日、月、水、山、牛、羊、人、口”,这些字进行词组练习,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

  4、 组织孩子进行读字、举字卡的游戏,巩固所学的内容。

  七、活动反思:

  我认为这三个程序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实质,较好地把握了《纲要》提出的教育性、整合性、互动性、合作探究性的原则。活动以孩子的直接经验为主,让孩子带着问题的悬念,采用合作、探索的共同学习方式进行思考,并尽可能给孩子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从而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活动中积累讲述经验,充满自信,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顺利完成了活动设置的目标。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气候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者,教材的第一部分从不同时间尺度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大致的划分,然后比较具体地介绍了近代气候的变化,最后通过活动的形式探讨近代气候变化的成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教材第二部分从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的变化,水循环的改变三个方面,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教材第三部分第一、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呼吁人们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最后教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问题探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让学生去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初步验证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维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2、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形成把获取的信息运用于学习过程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地理事物里来,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综合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相应变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和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

  1、密切联系实际,如“连年的暖冬问题”特别是今年的“暖冬”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运用鲜活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创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南极企鹅及北极熊冰面减少,数量减少来引导学生回答这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生回答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对人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就是针对气候变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文件。我们对气候变化感觉不明显,因为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课前请同学们向自已的家长或熟悉的老年人作了一些调查,他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从前河里的'水在冬季结冰很厚,而现在冬季结冰较薄,说明现在比过去气温升高了。

  师: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气候当然也不例外,那么,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大致分为哪几种变化?几种气候变化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首先学习的知识。

  [生阅读教材第1、2段及图2.25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师:气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主要表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

  师:20多亿年来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生: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师:20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那么全球气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投影)P49图2.25和图2.26

  师:请大家看图2.25。图示的时间段为过去一万年。图中的纵横坐标分别是什么?请你解读这个图示。

  生:横坐标是指距今的年代,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图中展示了1万年来气温的变化(实线与20世纪初期气温(虚线)的差值。

  师: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合作探究)气温曲线呈波动上升

  师: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近百年来,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

  师:很好。如图2.25中取近百年这个时段来看,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但看不出波动。如果把这个“放大”如图2.26变可以看到气温仍然波动上升,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长高30.6℃。将这两幅图对照,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教材中讲的“长时期尺度的气候是较短时间气候状态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反映了长时期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师:下面大家做第50页读图思考,确定全球近百年来两次明显升温的大致时期。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