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0-23 08:16: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人有两个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共六行三句话。主要讲人有双手和大脑两个宝以及它们的作用,合作才有创造。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写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双手和大脑的.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的特点,我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作为课文内容的延伸。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观察生活中用手用脑的成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

  [说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帮助孩子复习旧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进行了复习式的导入:上堂课我们认识了这课的生字宝宝,并且知道人有两个宝,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是人的两个宝呢?

  二 精读课文

  这首儿歌可采取听读、领读、跟读的方式学习,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首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相机正音,唤起记忆。采用分句读课文理解课文。指名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知道人的两个宝是双手和大脑,知道从句子中提取信息。指名读第二句话,启发学生口述:因为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所以说双手和大脑是的两个宝。指导看图理解“做工”,说说我们的双手还能做什么,看图想象,理解“思考”。出示多媒体人们用手用脑的图片,说明这些事情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这样才能有创造。同时理解“创造”,启发学生你们作过哪些东西?是怎么作出来的?通过这样的层次步步深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更能使学生好懂,有兴趣。

  三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新的东西、新事情,都是人“用手又用脑”创造出来的,用手做用脑想,手和脑一起用就能有许许多多的创造通过老师的叙述启发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四 看图试背课文

  这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课文,对课文的背诵不能死记硬背,要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去背诵课文而不是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先让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进行问题引导:人有哪两个宝?他们有什么作用?怎样用好这两个宝?这样学生就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课文的背诵。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雨巷》,我将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课标要求、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理解

  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分析其成因。

  教学难点: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高一年级的新诗单元的第二篇,虽然是高一年级,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得诵读技巧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得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得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三.课标要求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观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四.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过程与方法

  (1)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煽情激趣--彷徨雨巷熟读顿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

  五.教法学法探讨

  1.教法

  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的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了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导读与诵读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上教师要多加点拨和引导。

  拓展与迁移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法

  新诗的学习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学会用以下的方法来学习诗歌。

  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我想,诵读应该是学习诗歌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也该是个有效而简单的办法。

  总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新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所以我决定用一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针对本课重点我采用诵读法来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针对学习的难点我用联想与想象,讨论与交流的方法来突破课文的难点引导学生把握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走进雨巷煽情激趣

  首先介绍我的第一环节,我将在上课前的三分钟要求大家闭上眼睛倾听音乐。教师播放流行音乐《丁香花》,接着请学生们说说听完歌曲的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歌曲唱出了作者的内心的忧愁,唱出了内心的孤独,唱出了作者内心无尽的惆怅。接着我请学生们打开课本,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课标与教学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用流行音乐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进入我的第二环节。

  2.彷徨雨巷熟读顿悟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散文,要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诵读的指导,从内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语言的品味到表现手法的品评,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因此我要求学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诗歌的节奏和停顿),诵读诗歌。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学生很容易把握:这是一首优美中充满惆怅的诗歌。诵读的形式很多,配乐朗读就是一种的很好的形式,音乐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也为学生整体感知作品打下基础。

  例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教师明确学生领悟: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效果: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

  效果: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2)接着我要求三次学生品读诗歌每一次关注的目标都不一样,第一次关注诗歌的韵脚,第二次关注诗歌的重叠句子,第三次关注诗歌重复的词语。教师明确:押韵、复沓、叠句、重章等概念。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例如:“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踟躇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分析: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例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分析: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

  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效果: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

  巷娘怅茫徨(ang)

  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以读带品,以品促悟,反复感知,渐进强化。通过学生诵读,把握了基调,通过技巧的点拨品味诗歌特点,通过反复的品读,促成学生的顿悟:原来诗歌的音乐美就是来自于复沓叠句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3)最后,邀请学生和教师一起配乐轻声的朗读诗歌

  至此,我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其成因,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接下来进入我的第三环节。

  3.感悟雨巷合作探究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外在的形式(分行排列,句式整齐,合辙押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等)和内在形式特征(意象,意境,象征,阴喻等),感受、领悟作者透过景与事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情感特征”。承接上面的朗读,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诗歌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情绪?

  (2)这种情感和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投影主要意象所引发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篱墙

  第一个是油纸伞。因为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特点:悠长、寂寥。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四个是丁香。(古诗展示来激发感受)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如:

  《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代赠》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五个是“我”:我是冷漠、凄清、惆怅的。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

  诗歌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情感,沟通意象和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就是阅读主体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及以往阅读经验的迁移,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象和以往的阅读经验来正确地解读诗歌,是我常用的方法。

  总之,本环节采用的是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心理学家认为:合作与交流,可以是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有利于互相启发,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地探索活动。意象和象征意义之间的这种联系在小组交流中得以强化,在小组的合作中得以突破,在想象和联想中得以沟通,使感性的认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领略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至此完成本课教学上的难点: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同时也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中的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接下来进入我的第四环节。

  4.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也可是课后作业)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这样美丽的意境,这些传统而又现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钩起读者的共鸣。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感情深有感触。那么拿起我们自己的笔,假设我们是诗歌中的主人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写一段你想象中那个雨巷邂逅的场面。用自己的笔描绘出雨巷那种独特的意境。

  (2)这朦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七.结束语

  到此,我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结束语:

  “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八.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意象感受

  雨巷——幽深、寂静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墙——哀怨、凄凉、衰败

  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

  我——彷徨、迷惘、寂寞

  九.教学反思

  回首本课教学,总有很多话要说:音乐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将学生带入了诗歌所传送的意境当中,从而获得了那份独特的情感体验。诗歌只有在吟咏中才能品出味道来,我用了常用的方法,以读带品、以品促悟,在反复的诵读当中,让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产生情感上共鸣。突然有了一种久违的轻松,只要有情感的共鸣,就能带着学生翱翔于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可是仔细斟酌,又多了几份遗憾:在分组讨论时没有办法照顾到内向的学生,没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如对“油纸伞”这个意象谈感受时,有些学生认为很漂亮,有些认为很华丽,甚至有些同学没有见过“油纸伞”。

  总之,教学当中还有许多不足,在此不一一赘述。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只想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叫张铁生,是机械系机械教研室的教师。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机械制图。

  一. 课程地位

  图样在表达设计思想,描绘物体形状、大小、精度等性质方面,具有语言和文字无法相比的形象、直观之优势。因此,工程图样被喻为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作为工程技术人员都必须很好地掌握它。

  我院的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是: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CAD/CAM软件辅助制造等,都离不开工程图样。机械制图也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此,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是掌握绘图、识图知识,培养应用技能必经途径。

  二.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学会绘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能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的好习惯。

  三.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部分,授课96学时,即:

  1.制图基础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法及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轴测投影,图样的表达方法等。

  2.机械制图包括:常用零件和标准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

  四.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我们现在的班级规模大,班级人数有60~80人左右,听课效果不理想。生源有对口招生的也有普高进入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所差别。还有学生个体的参差不齐,兴趣各异,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明显不足与不当,成绩差距较大。 2.学法指导:

  ⑴.指导重点: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课,能与教师互动及完成配套练习册的作业。

  ⑵.指导安排:要求学生要课前预习、课内听课与互动、课外练习。

  ⑶.学用结合: 要求学生要能以学用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看图能力与画图能力。 ⑷.学习方法:突出一个“练”字——让学生动手练绘图的技能和技巧,动脑练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一个“勤”字——让学生认真预习、专心听讲、及时复习和按时完成作业,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贯穿一个“严”字——让学生严格按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老师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绘图质量。遵循一个“细”字——让学生每次作业或练习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五. 教材教法

  1.课程特点: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是以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其教学的中心:是解决画图和看图的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构思能力。其中,重点具体体现在:图样的表达方法;常用零件和标准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难点具体体现在: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三视图的建立;制图基本知识及点、线、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

  2.课程教材:选取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刘力主编的《机械制图》(第三版)作为教学

  用书。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采用了我国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与制图有关的其他国家标准。

  该教材遵循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还配有相应的数字化教学系统、自测系统和考试系统,及大地方便教学需要,也对学生加深课程内容的认识、自主学习、发挥个人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基本适合我院学生的学习。

  同时,我们还推荐了一些相关的学习参考书: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技师培训教材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刘小年主编的《机械制图》等。

  3.教法分析:

  ⑴.教法的总体构造:在授课前,都要制定教学环节安排;投影课件内容讲授;实物模型演示,绘图分析;例题讨论(启发;自问自答;发问、学生答;讲解)。

  ⑵.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教学法以外,特别强调如下方法的应用。

  ①.直观性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原来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知识,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记得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

  ②.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意境,巧妙设问,在提出问题后,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互相解答、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教师从旁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在争论中得到明确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③.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注意发现对本课程特别有兴趣的学生,组织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兴趣。

  ⑶.教具与学具:

  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常用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及自制教具;常用学具:绘图工具、橡皮泥及制图练习册、图版、丁字尺等。

  六.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钻研大纲和教材;编写教学进度计划,按计划写备课笔记;观看课件内容;选好例题与模型;备用笔记本电脑及课件;了解班级近期学情。

  2. 课程教学:

  ⑴.授课程序:铺垫;导入;复习上次课内容,讲授新课;小结;作业布置。习题课、复习课可直入主题。

  ⑵.教学方式:①语言通俗化。②抓住关键词。③利用生活现象。④运用课件动画。⑤实物模型演示。

  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点,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散难点,各个击破。②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③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区分各自的特点。④可运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

  3. 教学检查:

  ⑴.学生考核:本课程作为数控技术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是一门必修课,考核类型定为“考试”。平时成绩占50%(包括出勤及课堂纪律占20%、作业及平时测验占15%,大作业占15%),期末考查(主要以笔试闭卷方式)成绩占50%,用百分制记成绩,三项成绩按比例折算后相加即为最终考核成绩。

  ⑵.评教反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个班级的信息员向管理层反馈信息。学生可网上评教;在教研活动时教师评学;学院不定时教学检查、听课等及时反馈,提出整改建议,修正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4. 课后反思:要经常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要注意教后记的质量,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但是,在教学安排中应特别注意:

  ⑴.既要有系统的课堂讲授,可教给学生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又应有比例较大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一系列的习题课和一定分量的作业,进行制图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巩固和加深基础知识,以达到《大纲》要求。

  ⑵.看图能力与绘图能力的养成,是衡量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准绳。因此,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两个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⑶.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共同的必修课,首先要在保证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此前提下,适当兼顾数控技术专业的特殊需要。

  ⑷.注意培养学生从生产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七. 教学资源

  1. 运用CAI多媒体课件。由于动画的闪烁会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抓住这个兴奋点再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在黑板上讲解、模型比划与解析,让学生获得理性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增加模型的使用量。增加学生拿模型走上讲台,在黑板上作图的次数。教师点评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备有绘图教室。整理出3个绘图教室,能同时容纳150人绘图。配备新绘图板、丁字尺共500多套及绘图纸,来满足教学需要。

  4. 调整了多媒体教室。安排了教龄长、经验足的教师任课,为本课程教学服务。

  八. 教学特色:

  ⑴.强调有效学习: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经常讨论机械制图的教改。各位教师畅所欲言,出点子,想方法。还要求教师每周一班一次的晚自习辅导,身体力行,对于学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净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养成积极进取、好学上进好的习惯。去年,我院数控技术专业3个班,近200名学生受益。他们大都完成了《机械制图练习册》的作业及大作业;期末考试结果,最高分达97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用橡皮泥作道具讨论研究,互帮互学。

  ⑵.以活动促进教学: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手工绘图技能训练与机械制图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学院还多次举办过机械制图知识竞赛;手工绘图技能竞赛。要求学生人人报名,分班级搞阶段性制图竞赛、作业检查与评比展览等进行预赛选拔。老师精选例题讲解,让学生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训练学生目测徒手绘草图,手工绘图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激活学生比学赶帮超,老师要毫不吝啬地去赞美学生绘出的好“作品”。建立学生认真学习的信心,细致作图的耐心,反复练习的恒心。

  九. 改革与思考

  1.恢复零部件实物测绘教学。在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零部件测绘是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对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全面训练,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绘图技能,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各校必须精心组织实施1~2周的集中测绘”。所以,零部件测绘历来是各校非常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并设置专用测绘教室,购置大量实物测绘部件。我院06、07级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也都进行过减速器的测绘训练,后因我院“2+1”教学改革和数控技术专业中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删除了该教学内容。

  2.建立制图陈列室、零部件测绘室。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零件?什么是部件?引导学生从零件在部件中的作用和位置,进行零件结构分析,去领会原设计意图,同时初步考虑加工工艺要求。最后应明确的名称、功用、材料、表面处理及热处理要求、零件的磨损、损坏情况和缺陷。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三)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先由学生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复习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板块: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三板块: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铁罐说道那样,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坚固得什么也不怕?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学生自由读10至17自然段,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物。而铁罐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四板块: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习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块: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不能拿出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来,请全班同学起立,和你的同桌握个手,一边握后,一边说:“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天不封阳台》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与环境”单元主题下的一篇记叙文。人与环境这一单元既可以欣赏和谐的自然组合,又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呼声,透过自然界来解读人类,从而作出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明智抉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这一重大主题,而本文正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作为居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的都市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展现,这里有作者一段心灵历程的叙说,有对受伤而“身孕”的鸽子的简洁传神的描摹,表达了一个现代都市人朴素美好的愿望。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初二学生完全可以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课时披文入情,但更重要的是审视隐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作者的思维活动,体会朴实传神语言中传递的信息,进而自然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立足文本,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教学手段上穿插大量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定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基础知识,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大家喜欢吗?为什么 ?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 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三.自学检测

  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四、讨论、释疑 (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

  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 ——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2、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3、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

  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 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4、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

  总之希望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五,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一只鸽子改变了“我”的'心意,这只鸽子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它的?请从文中划出作者描写鸽子的语句。

  1、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2、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惹人怜爱,使我不由……

  通过描写,鸽子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渴求着什么?

  如:

  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的心灵的交流中,大家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

  2)有感情的读 。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

  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 以“我希望……不再……”为句式)

  如: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

  让我们放声朗读第10节和12节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

  你感觉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听到大自然的心音吗?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

  4.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