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0-20 21:39: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说课稿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画垂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节课,教学内容在教科书的第66页。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三角尺画垂线,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

  (3)、认识垂线的性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应用意识。

  3、教学重点: 掌握垂线的画法

  4、教学难点: 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二、说教法

  整堂课渗透的主要是“学生动笔画——学生说画法,讨论画法——教师引导,总结画法”这样一个学习模式。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来自主探究知识,并及时组织学生分组展开交流,讨论,同时教师及时地点拔,启发,从而使课堂进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说学法

  在“动笔画”活动中,主要是体现开放性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空间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面的展现出来,为准确地提取和掌握知识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学过程

  1、整堂课可以分为五个环节:练习巩固、导入新知;动手操作、探究画法;

  教师点拨、归结要点;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畅谈收获与感受。

  2、在练习巩固、导入新知部分。从复习有关“直线位置关系”的知识入手,通过练习帮助巩固“相互垂直”的相关知识,为新知的探索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3、在动手操作、探究画法 ;教师点拨、归结要点部分。针对三种不同的要求“给直线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分别采取:

  (1)学生自己探究

  (2)学生黑板上展示画法

  (3)请学生说画法,讨论画法

  (4)比较画法

  (5)教师引导,归结画法”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便是为了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4、在联系生活、学以致用部分,主要是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你觉得怎样设计更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对于新授知识的巩固与强化,此外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5、最后是畅谈收获与感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今天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起到概括要点,归结全课的作用,也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五、说反思

  1、在语言方面,还是老毛病,自己讲的话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太少,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此外,在说画法时,自己也有一个地方疏忽了,“重合”与“对齐”有乱混淆,虽然后面改了,但还是暴露了自己备课还不够到位这一缺点。

  2、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整节课内容量太多,可以适当把画长方形这一环节舍去放在下节课,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点到 直线的距离”的认识上,使学生掌握得更透彻。而且在有些环节上也重复了,浪费了时间。

  3、在自己设计的练习上,由于时间的匆忙了只是大致地点了一下,效果不是很好。

  4、总之,在各方面还需更加努力,要多听课多钻研,多向师傅和其他老师学习,当然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婆娑舞姿——中外芭蕾舞剧》。《中外芭蕾舞剧》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第二版模块十三中的内容。依据在教育目标上以审美为核心,教育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我精心的选择了课内作品《四小天鹅》,《红色娘子军》以及课外作品《胡桃夹子》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小天鹅》是选自俄国浪漫派作家柴可夫斯基写的舞剧《天鹅湖》中的第二幕作品,《红色娘子军》是根据梁信同名电影剧本改编、创作的,在中国舞剧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而柴可夫斯基的另一部舞剧作品《胡桃夹子》则作为课本外作品放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我们知道舞剧是世界文化艺术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它孤芳自赏,但它的很多素材也源自生活,所以在高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此,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所选择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舞剧音乐及为舞剧音乐配乐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确舞剧的主要手段、舞剧的灵魂以及舞剧的民族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唱、讨论、辨听等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舞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体会舞剧所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强烈震撼。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对舞剧的认识,尤其是对中国舞剧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在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感受、体验音乐在舞剧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和比较中外国芭蕾舞剧以及用肢体语言感受芭蕾舞剧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既要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要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困难,从而遵循音乐教育应当从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为此我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

  1、视觉图象法。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视听上的有效教学方法。比如我在让学生了解芭蕾舞的足尖艺术时,我播放了《仙女》的资料片段。影片不但详细的阐述了足尖舞的发展历史,而且还搭配了唯美的画面展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通过舞剧表演画面配以舞剧音乐及道白,把学生置入了唯美、梦幻的情景中,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为接下来总结芭蕾风格特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对比欣赏法。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两种形式的对比欣赏。一、同一旋律不同风格的比较——我请学生分别欣赏了两段不同风格的《红色娘子军》主题曲。一段是这样(老师试唱),另一段是这样(老师试唱)。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聆听感受音乐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音乐的节奏拉宽了,速度放慢了,调性也显得阴暗了),而发生这样变化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从而总结出音乐对渲染舞台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无声与有声的比较——我请学生欣赏无声的《胡桃夹子》中《茶舞》的片段,然后请学生在老师给出的三段音乐中选择合适的音乐为其配乐,再次欣赏有声的舞剧片段进行比较,从而确立音乐在舞剧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以上这两种方式比较进一步实现音乐是舞剧的“灵魂”这一教学目的。

  3、体验感受法。在舞剧中音乐往往会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比如在教授《红色娘子军》这部分时。我会叫学生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塑造了娘子军怎样的光辉形象,并且用肢体语言表现一下。从而解决了用肢体语言感受芭蕾舞剧这一知识性重难点,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4、采用“引导——比较——总结拓展”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这一模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有理有节,抑扬得当,从而使学生能够紧紧地围绕教师的课堂设计自觉有序地进行有效性学习。除此之外我还采用了范唱引导法、问题聆听法、讨论法等其他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老师的设计中进入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使学生自主地的得出学习结论,从而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出自己的结论。

  由于本课主要是以欣赏中外芭蕾舞剧为主,西方芭蕾那精湛的技巧表演及中国芭蕾独特的民族风格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为此我采取了“视听”结合的激趣导入,即播放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四小天鹅》。以轻快跳跃的旋律和高超精湛的舞技来感染学生,并要求同学现场模仿芭蕾舞中足尖站立的动作,从而激起学生对芭蕾舞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体现了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趁着学生热情未褪之余再播放《仙女》中足尖舞发展历史的片段向学生展示了舞剧这一高雅艺术的发展道路,从而让学生从风格、体态、动作、服饰四个方面总结出芭蕾舞的特点,进一步地激发和感染学生对芭蕾舞剧学习和迫切需要了解的`欲望,并通过“我也露一手“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地尝试芭蕾舞中旋转、弹跳、托举等一些难度动作并结合视频资料进行解说,从而顺利的总结出舞蹈是舞剧的主要表现手段,也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铺垫。自此顺利地进入教学的第一个知识性难点——感受和体验音乐在舞剧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解决音乐是舞剧的“灵魂”这一知识性难点,我设计了为舞剧《胡桃夹子》选段《茶舞》选配合适的音乐,老师分别给出了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通过画旋律线、拍节奏型、看人物表演等不同方法来体验和感受舞剧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从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中选出合适画面剧情的那段音乐。从而达到了教学达标中的第一个重难点的突破。接着欣赏中国舞剧《红色娘子军》中选段《万泉河水,让学生从服装、道具、剧情、题材、音乐等各方面与外国舞剧进行比较。总结出中国芭蕾独特的“民族风”特色并从而进入第二个重难点欣赏——认识和比较中外芭蕾舞剧并用肢体语言感受芭蕾舞剧。在这一环节中,为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A、 请你们欣赏《红色娘子军》主题曲,思考音乐塑造了娘子军怎样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可以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和朗诵歌词来总结得出。

  B、 学唱主题音乐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主题音乐配上合适的动作。——以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编排舞剧片段等几种教学环节。让学生直接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感受中国芭蕾舞剧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的目标,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与外国舞剧之间的差异。

  C、 欣赏《红色娘子军》扩展的主题音乐对比比较主题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音乐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实现这一环节时教师采用了对比欣赏法和视觉图像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音乐在舞剧中地位和作用这一第一知识性难点,达到前后呼应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我让学生讨论总结出西方传统舞剧与中国民族舞剧的异同,最后总结概括出什么是舞剧艺术。这样基本完成了能力目标的教学达标,突破了第二个重难点的教学。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我特意安排了课后拓展内容:感受中国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京剧艺术、戏曲音乐在里面的作用。从而完成了本节课所有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仔细分析和创新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了师生互动、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缺点,比如在教学的环节中老师应该用不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动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这也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文章选入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说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读悟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

  2、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中指出,

要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在学法指导中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情感体验。要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读得充分,才能领悟课文语言的情味感,才能使学生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神韵。

  四、说流程:

  一、回顾导入,铺垫情感基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么究竟发生了一场怎样的大灾难呢?你能看着图片说一说吗?【让学生看图复述女娲补天的原因,感受凄惨的景象,灾难的可怕,铺垫情感基调】

  2、真是一场可怕的大灾难,看到这么可怕的景象,女娲的心情怎样?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神话故事。

  二、研读感悟,体会女娲精神

  1、看到这样的景象,女娲的心情怎样?她又是怎么做的呢?

  2、女娲急得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如果你是女娲,你会怎么求雨神呢?雨神答应了吗?【通过换位思考,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

  3、人们获救了,但是危险还依然存在,女娲又做出了什么决定?

  4、女娲是怎么补天的呢?请你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能不能用三个词来概括女娲补天的经过?

  5、女娲是怎样找五彩石的?为了找五彩石,你觉得女娲去了哪些地方?【找石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读活文本,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敏锐地捕捉语句中的关键词,领悟其作用。想象女娲找石的艰难画面,练习说话。】

  6、五彩石找齐了,而这仅仅只是补天的第一步。接下来,女娲又做了什么呢?女娲是怎么炼石补天的

  7、在女娲的'努力下,补天用的液体终于炼好了,女娲往上一泼天空出现了什么变化?【补天部分主要体现了女娲的神奇。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文本,从一装、一端、一泼中,体会女娲的神奇和了不起。】

  8、老师发现这段话里有很多动词,你们发现了吗?快圈一圈。自己读一读这些动词,想一想你能不能将这些动词连起来说说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

  9、同学们,天补好了,灾难过去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得救了,作为被女娲拯救的人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三、回归整体,拓展课外阅读

  1、同学们,当灾难发生时,我们的身边也有像女娲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比如……【从课文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身边的人物中体会不怕困难、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2、同学们,女娲是古代劳动人民心中的一个神,其实也是许多优秀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在敬佩女娲的同时,也为像女娲那样的人感到骄傲吧!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i、u、v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v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i、u、v的发音方法和带调读韵母。

  2.读好带调韵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和昨天认识的三个单韵母打个招呼吧。出示“aoe“ ,指读。

  2、小朋友声音真响亮,瞧,一群小鸟都被你们吸引来了,看它们都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好朋友。课件出示“aoe”的四声,指读。

  二、教学i u v

  1、小朋友表现这么好,有三个小动物也要来和小朋友交朋友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它们是谁,在干什么?

  出示情境歌。师范读,教读。

  指名试读,齐读情境歌。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宝宝就藏在这幅图里,谁来找找看。课件出示。

  指答,师相机教学i u v的读音。齐读两遍。

  3、现在我们进一步认识它们。看有一只小蚂蚁忍不住跑过来,说要考考小朋友:它身上藏着一个拼音宝宝,小朋友能找出来吗?指答

  请小老师教读i

  老师教顺口溜“牙齿对齐iii“

  开火车读i

  4、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小乌龟也被吸引来了,他说他身上也有一个拼音宝宝,能找出来吗?指答。

  老师教顺口溜“一只乌龟uuu“。分男女声读。

  5、小金鱼可着急啦,它也要请你们找到它身上的拼音宝宝。指答。

  老师教顺口溜“一条小鱼vvv“。小朋友看到这个v就想到这条小金鱼。

  开火车读v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单韵母,它们是“ “,课件出示,小朋友齐读。

  三、学写i u v

  1、小朋友一定累了吧,我们来做个手指操,放松一下。生做操。

  2、小朋友休息好了,我们也该把拼音宝宝送回去让它们休息一下啦。

  课件出示四线格,指读儿歌。

  3、我们先来把i送回家,小朋友仔细观察它由几笔写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指答

  生跟师书空“一笔竖,二笔点”

  再观察,它在四线格里占哪格,指答。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用同样方法学写u和 v

  四、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把单韵母六兄弟全认识了,齐读。

  2、布置作业

  读i u v给父母听。

说课稿 篇5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哪些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学宫吗?科学宫每年都会在春季举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1998~20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统计图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请你们比较一下手中的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为其取个名字,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观察折线统计图。

  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第1题。

  2.补充练习。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3.实践活动。

  (1)请你调查自己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

  (2)根据收集的数据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事先发给学生空白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

  (4)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脉搏的科学小短文。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