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计划

时间:2022-08-23 03:47:3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六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学计划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六篇

语文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1)班、高一(8)班两个班的语文任课教师。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从上课状态来说,理科1班男生多,课堂气氛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跟着老师的学习步伐。文科8班课堂气氛较差,学生思维不活跃,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顾了文体和人为。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议论文、说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应用性兼顾。必修四分别是戏曲、宋词、杂文、古代人物传记。小说和戏曲单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处,,还要让学生把握这类文体额三要素——人物、情节、坏境,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唐诗和宋词要求学生除了要加强背诵,更要学会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一文论和杂文结合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议论文,应用文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人物传记单元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句式。

  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自读的指导和平时的积累。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三、教学措施

  1、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从周末的“七行本”作业中让学生积累议论文的论据素材。

  2.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成效主要还是从能否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转变作业检查和辅导的重点,周末主要以积累作业为主,每周一检查并评价。平时兼以练笔和背诵默写为主。平时的练习册的作业以简单的预习和课内的加强和巩固为主,课外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拓展题主要在晚自习完成并当堂讲解,提高作业的质量。

  5.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积累的好习惯。

  6.每周坚持给学生印发一些与本周教学紧密相联的课外拓展资料。

语文教学计划 篇2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理解寓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选读《伊索寓言集》。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语文教学计划 篇3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够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每个单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认识25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习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的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的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综合性学习

  (1)综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措施

  1、教师要树立努力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摒弃得过且过的思想。要在实践中思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养,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净化学生。

  2、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创造教育,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一切符合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3、发掘他们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5、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6、改变以往的单调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否科学。尽量避免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多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利用有利时机,给学生提供口语训练的机会,内容让学生自主去选择,说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一则新闻,强调说的过程中语言的规范与生动。

  教学时间分配表

  第一单元 1至2 周

  第二单元3 至 4周

  第三单元 5至 6周

  第四单元 7至8 周

  期中复习及测试 9至10周

  第五单元 11至12 周

  第六单元 13至14 周

  第七单元15 至16 周

  第八单元17 至18 周

  总复习及期末测试19 至 21周

语文教学计划 篇4

  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便于有序的组织教育教学,顺利完成本学期的语文教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化修养素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七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级一班语文课,这个班共有学生40 人,通过对原任教老师的初步了解,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氛围不浓,如能坚持写日记的同学、能搞好课外摘抄的同学不多。

  2、学习的自主性不够,阅读理解能力不高,很难有自己的想法。

  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朗读水平不高,对朗读技巧、文字的处理毫无积累。

  4、写作水平低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意识不强,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

  教材分析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具体教学措施

  第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第二、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育教学,培优辅潜,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共15个单元,其中第8单元是开放单元。单元主题有的的确是“主题”,有的则是题目。要根据主题创设的情境,创造性地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适:15个单元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这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来确定重点学习的单元。学生兴趣大,积极性高,教师认为有扩展价值的单元,可以增加内容,延伸再延伸,如“植树”“清清的水”;反之,则可以压缩。单元内也可以灵活处理各项学习内容,如“守信用”单元,《我必须去》练默读,学生字,课文内容可以与活动、写日记结合学习;课堂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岩石上的.小蝌蚪》《朋友》两文。

  本册设置了两个《丁丁冬冬学识字》单元,继续学习独立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四册学过的识字方法总结和整合,同时学习一定数量的生字。第二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一)》学习根据形声字的声旁猜字音。与前三册学过的看图认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认字、听别人读、部首查字等认字方法整合,每位学生都能够有办法独立认字。按照人们认字的实际心理过程,教材把它们总结简化为“猜一猜,问一问,查一查”,见《丁丁冬冬学识字(二)》学习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认识电脑键盘,为学习输入汉字打基础。

  本册阅读教学强调积累,强调整体感受,强调个性化学习。要继续培养朗读、默读的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教学。有不少自读课文可读性很强,只是由于生字太少,不宜作主体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适当的篇目在课堂上指导学习。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字420个(包括12个多音字),写字230个。

  2、学习音序查字法。帮助学生学会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4、.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5、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练习写请假条、个人启事等实用便条。

  三、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完成情况

  第1周 2.22-2.26 1、好习惯 5-6课时

  第2周 3.1-3.5 2、妈妈 6-7课时

  第3周 3.8-3.12 3、丁丁冬冬学识字(一) 4-5课时

  第4周 3.15-3.19 4、植树(一) 4—5课时

  第5周 3.22-3.26 4、植树(二) 4—5课时

  第6周 3.29-4.2 5、青青的山 5-6课时

  第7周 4.6-4.9 6、讲信用 6-7课时

  第8周 4.12-4.16 7、远行(一) 3-4课时

  第9周 4.19-4.238、远行(二)体育世界 8-9课时

  第10周 4.26-4.30 丁丁冬冬学识字 4-5课时

  第11周 5.4-5.7 复习 考试

  第12周 5.10-5.149、动脑筋 8-9课时

  第13周 5.17-5.21 10、动脑筋 6-7课时11、清清的水(一)

  第14周 5.24-5.28 11、清清的水 4-5课时12、小英雄2-3课时

  第15周 6.2-6.4 12、小英雄 4-5课时

  第16周 6.7-6.11 13、快乐的生活 5-6课时

  第17周6.14-6.18 14、立志 9-10课时

  第18周6.21-6.25 15、夏天 8-9课时

  第19周 6.28-7.2 机动 复习 8-9课时

  第20周 7.5-7.9 复习 考试

语文教学计划 篇6

  一、总教学要求和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二、三年通盘学习状况

  1、已经完成必修学习情况:必修一、二、三、四

  2、已经结算学分情况;12学分(必修8分,选修4分)。

  3、已经完成选修学习情况:《史记选读》。

  三、本学期教学内容(按照扬州市教育局规定的统一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五;选修内容:《唐诗宋词选读》(唐诗部分)

  四、本学期学生的能力培养

  通过本学期选修课程的学习,继续以下五个方面: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

  五、教学方法、措施:

  1、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放声朗读的习惯。

  (2)预习新课的'习惯

  (3)记笔记的习惯

  (4)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5)思考和说话的习惯

  (6)课外阅读的习惯

  (7)勤写勤练的习惯

  (8)整理积累的习惯

  (9)总结得失的习惯

  (10)书写清楚的习惯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抓住文本特点,教学侧重恰当

  4、古诗文、其他文言文阅读,重朗读,重基础积累

  5、鼓励学生口头交流

  6、写作教学,加强作文习惯训练,先审题,再构思,提纲好了后动笔。还要求议论文入格。还注意其他作文素养的培养。

  7、鼓励学生作研究性学习探讨。 鼓励学生参加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研究探讨的过程和结果写成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