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2-10-22 03:36:1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教学计划范文5篇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计划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计划范文5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 课程简介

  形体训练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通过徒手和垫上运动的以“美”为其特征的身体练习。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身体练习,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形体训练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让身体充分享受自由、舒缓、伸曲的动作,塑造高贵纤美的形态,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形体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塑造形体美的一般规律,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各类动作的基本核心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可塑性,提高鉴别和评价形体美,动作美,气质风度美及表现美的基本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对不良姿态的矫正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将体验和领悟到的形体知识在实践操作的练习中再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人体运动规律和形体运动特点合理创编一些简单的形体组合,使其终身受益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形体运动概述

  2 形体练习手段与方法

  3 形体舞蹈组合的创编

  4 形体矫正的手段与方法

  难点:

  1 是否能准确把握每一个动作的正确姿态

  2 形体练习与舞蹈艺术结合的训练

  3 如何理解音乐

  4 如何合理运用形体练习的方法与手段

  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形体认知篇

  第二章 形体基础篇

  第三章 形体塑造篇

  第四章 科学健身篇

  第五章 体能训练篇

  五 考核内容

  理论部分:教学大纲理论课内容

  实践部分:技术教学,基本姿态组合,把上组合

  身体素质:劈叉,行进间前后侧踢腿,小跳,中跳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进步表现程度

  出勤情况:上课出勤次数

教学计划 篇2

  一、目的和任务

  树立我队快、灵,准的风格,培养顽强,团结战斗作风。以身体训练为重点,从技术入手狠抓五个环节(即体力素质,投篮命中率,篮板球,积极防守,传接球)。坚持身体训练,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二、训练原则

  1.训练工作中突出练思想,练作风。并强调篮球基本功练习。

  2.战术训练要从难、从严,从是实战出发,特别强调整体配合。

  3.战术训练过程中,要进一步组织阵容,配合全队力量,要十名队员都能上场打球,充分发挥全队的特长,克服弱点,全队战术逐渐形成完整的战术体系。

  4.每天的自练时间为半小时投篮练习。

  5.“练”,“战”结合,每周训练5天,以练为主(练防守),打教学比赛两次。

  6.全队战术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人战术训练,要区别对待,作到扬长避短。

  三、训练内容

  1.身体训练。

  (1)力量:四肢力量与腰部力量为主。

  (2)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结合快速传接球,球场各种跑与防守训练。

  2.投篮。

  (1)3——5米间的中远投。

  (2)个别队员要掌握6米以外远投。

  (3)中锋要掌握转身投篮和勾手投篮。

  (4)个别队员要有单挑的能力。

  达到一定命中率后,增加投篮强度与对抗性投篮训练。

  3.篮板球。

  (1)强化篮板球意识,增加抢篮板球的人数。

  (2)提高弹跳力,学会卡位提高抢篮板球的成功率。

  (3)鼓励有弹跳力的队员冲抢前场蓝板球。

  (4)注意拿稳球后快速传出第一传。

  4.积极防守。

  (1)提高个人防守能力,不断提高抢、断、封、补等攻击性的防守技术。

  (2)降低防守重心,掌握各种防守步伐,提高移动速度和扩大防守控制面。

  (3)半场紧逼盯人防守与全场紧逼盯人防守的'方法和破解方法。

  (4)做好战术变化,巩固和提高区域联防。

  5.快攻和防快攻。

  (1)争取一切时机反动快攻并要得分。(对方得分发底线球和发边线球破对方紧逼)。

  (2)长传快攻与短传快攻相结合。

  (3)学会以多打少和以少防多的方法。

  (4)快攻的落位与阵地进攻落位,各个位置的合理移动和移动的时机。

  6.阵地进攻。

  (1)进攻原则:

  ①动中打,运动中形成各个击破,组织掩护配合。

  ②阵地进攻内外结合,以外为主,中投为主,重点培养中远投手。 ③在策应的基础上,发展移动中掩护与突破分球,发展突破后分球立即投篮。

  ④增强个人过硬技术,个人突破能力,发展底线配合,组织中投配合,调动防守。

  四、进度安排表

  1.第一周:学习移动技术

  2.第二周:A学习运球技术、B双手胸前传接球

  3.第三周:A复习移动技术、B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C复习原地运球技术、D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行进间高、低运球)

  4.第四周:A复习行进间运球技术、B学习移动技术(滑步、撤步)

  5.第五周:A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B学习单手肩上传球、双手胸前反弹传球技术

  6.第六周:A复习移动技术、B学习变向运球技术、运球急停急起技术、C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7.第七周:A复习行进间变向运球和运球急停急起技术、B复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C学习原地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

  8.第八周:A复习防守移动技术、B学习防运球

  9.第九周:A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B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10.第十周: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B复习行进间运球技术

  11.第十一周:A复习移动技术、B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C复习行进间变向运球和运球急停急起技术

  12.第十二周:A学习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B复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13.第十三周:A复习防守移动技术、B罚球比赛、C学习防投篮

  14.第十四周:A学习防守有球队员、B学习抢防守蓝板球技术、C学习防守无球队员(放纵、横切)

  15.第十五周:A学习抢进攻蓝板球、B学习防守无球队员

  16.第十六周:A复习进攻技术、B总复习

  17.第十七周:A复习攻守技术、B复习防守有球队员、C复习进攻技术

  18.第十八周:A复习攻守技术、B复习传切配合、突分配合、C学习掩护配合

  19.第十九周:A复习攻守技术、B复习掩护配合、C介绍策应配合

  20.第二十周:A学习行进间传接球上篮、B学习快攻战术

  过人:在直径3米的圆圈内,2人各占半贺。一个防守,一个设法得用晃动,躲闪等假动作摆脱防守者进入对方防守区,交替进行,要求不准拉人,撞人。

  手触膝: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双方在移动中式机手触对方膝盖部位,身体素质良好者可加一些鱼跃动作,触膝次数少者受罚,要求积极主支进攻对方,

  躲闪摸肩,2人站在直径2.5米的圆圈中,做1对1巧摸对方左肩练习,要求计算30秒摸中次数。

  如何过人以及攻防

  过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人到地,盲目的过人是没用的。

  要使人倒地,必须是对方判断错误方向才可以倒地。以你过人的那时与篮筐之间画一条直线,如果你最后的动作是向右去的,在最后的那一刻,如果对方站在这条线以左,并且在晃到范围内,就可倒地。而向后运球是当且仅当在晃倒范围内,在这条直线的一个扇形上,对方正在后退,则会直接倒地。

  后卫过人十大招数(以90度正对篮筐向右过人为例)

  招数一:普通过人(原始动作过人)

  方法:在人离一个身位的同时,按方向左+A,然后按方向键右。 优点:动作比较快,如果对方跟着你第一个动作向左的话就直接倒地。 运用:如果这个时候对方站的位置偏右,可以选择直接方向键左+A。不需要再向右了也可以倒地。

  招数二:胯下运球

  方法:在离防守的人一对一点五个身位的时候用,方法同普通过人。 优点:没法判断出方向,所有过人动作里面(包括F的背身运球)唯一一个没法事先判断方向的技能。放慢动作,可以组合为任何一个除原始过人的过人动作。

  演变:同普通过人。

  招数三:背身1运球

  方法:在离人半个身位的同时使用。

  优点:动作幅度小,并且可以直接绕到防守队员的后45度左右的地方,过人之后即使不倒地,也可以轻松且入内线。

  演变:可以先做出胯下运球的起始动作,然后接背身1运球过人,对手预判方向性比较难。

  招数四:背身2运球

  方法:越近越好,后卫最好的过人技巧。最远1个半身位也可以晃倒人。是最实用的过人动作之一。

  优点:晃动的距离远,除去准备动作外(用左右方向假动作),过人的时候动作位移快。但是比较容易被对手预判,几乎无法使用“W”键撞一下。

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计划思路

  对于街舞课程的性质,应该强调它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突出“健康第一”的主题,突出“通过运动项目有选择的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的教学目标。而街舞作为一项时尚的运动项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练习街舞能提高学生协调性,节奏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指导思想

  作为学校教学的新兴项目,既要考虑其表演性、娱乐性、参与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街舞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内容的学习应关注学生动作协调性和舞感,以及肢体灵活性和控制力的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应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目的要求

  本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 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活”字。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进取,人人健康成长。

  四、学情分析

  街舞是最时尚、最令孩子们感兴趣的一项运动,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体育活动。它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许多动作。是一项有氧运动的康体舞。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做有氧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通过街舞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协调、柔韧、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本课程重点为:

  掌握动作技能的`自学、自练方法。

  难点为:

  练习手段、方法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程力求从情感教学入手,在音乐伴奏等背景的衬托下,启发学生思维。把教会学生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及学生模仿练习、自主学练等作为归宿点,最终使学生获得一种良好的自我锻炼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使学生能完全掌握乐感,节奏感。

  六、教学过程

  (一)启发兴趣、活跃情绪开始部分利用舞曲让学生们一起自由的舞动,听节奏,熟悉音乐,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热身效果。然后师生用潇洒、优美的街舞基本动作充分活

  动身体的各关节,为下 面学习街舞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感知动作、自主学练因为小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我利用一点时间表演一套街舞,激发学生学习街舞的兴趣。让学生带着这种热情边欣赏、边思考、边模仿,感知

  街舞动作的节奏、韵律和自然风格。然后跟老师一起学习一段街舞。

  (三)团结合作、自主评价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自主评价,团结合作。从心里上得到放松。

  (四)个性发展、才艺展示

  给学生搭建展示能力的平台。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了个体差异。 结束部分,我采用拉韧带等一些动作放松身心,不但是康体健身的延续,也是陶冶情操的最佳手段

  七、教学总结

  在整个学期学习街舞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自觉做到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学劲十足,心理负荷逐渐上升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都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交流、合作。启发兴趣、感知动作、增进健康、开发智能。让学生们的节奏感up、 down动作的衔接,还有舞步、动作的衔接、身体控能力、手脚的配合、动作的美感、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动作的快速结合及衔接力度和美感等。

教学计划 篇4

  一、授课时间:20xx年6月21日

  二、授课学生:董钧丹 杨玉茹

  三、课时准备:一课时

  四、授课内容:有表情的弹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五、授课目的任务和要求:

  1、正确理解、把握《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及弹奏中的触键方法。

  2、正确表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细腻、真挚的情感。

  3、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用耳朵判断所弹的声音是否达到如歌的地步,是否创造了想要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技术、敏锐的听觉能力。

  六、授课重点和难点:

  1、切分、附点节奏的准确弹奏。

  2、作品中旋律声部及伴奏声部力度的控制。

  七、授课过程:

  1、学生五级钢琴考级曲目展示(让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学琴程度,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课堂讨论学生弹奏的优缺点(家长、听课教师、学生互相谈论),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有表情的弹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教师范奏乐曲,让学生体会力度在乐曲中的重要作用。

  4、节奏训练

  (1)学生找出乐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

  (2)运用对比法让学生体会到节奏重音在节奏中的作用,听课家长、教师与学生配合进行附点、切分节奏训练。(家长用脚打出四分音符,学生用手拍出带重音的附点、切分节奏)

  (3)重音在各种节奏中的引申(听课家长、教师与学生配合打出所学的十种节奏,尤其要打出节奏中的重音)

  (4)附点、切分节奏在乐曲中力度的弹奏(学生试弹乐曲中第二、第三部分左手旋律,教师指导)

  5、运用讲授法、示范法、对比法让学生准确感知乐曲中力度的处理原则

  (1)看乐曲背景,掌握乐曲总体情绪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抒情性的少年叙事歌曲,全曲感情细腻真挚,表现了妈妈(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历经苦难才盼来新社会的内容。

  (2)看乐曲中的力度标记(师生共同复习学过的力度记号,学生琴上示范弱、中强、强的力度,教师强调强弱的触键)

  (3)无力度标记时乐句的力度处理

  按照节奏重音和主旋律的音的走势做出强弱变化(教师以乐曲中的一句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课堂先用手拍出力度变化,再在琴上弹出一句的微小力度变化,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控制技术和敏锐的听觉能力。)

  (4)典型节奏重音在乐曲中要明显(附点、切分节奏)

  (5)双手弹奏中主旋律声音突出些,伴奏声部弱化些,伴奏声部的力度随主旋律力度变化,主旋律强,旋律声部也强,反之亦然。(学生课堂双手弹奏乐曲第二、三部分)

  6、课内练习巩固

  学生各练习《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部分双手配合

  7、课堂测试

  两学生合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听课家长、教师感受乐曲力度变化,测试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

  8、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为例,讲授了一首作品如何弹出来才会打动人,希望大家在课后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每一首乐曲中。

  9、布置作业

  有表情的背奏《练习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圣诞老人》

教学计划 篇5

  课时: 二 累计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 、 讨论 、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问题预设:

  本文涉及生物学知识较多,不宜讲过细,否则,将失去语文学科的性质。

  知识铺垫: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幻灯片:

  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二、整体感知: (多媒体提示问题)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明确:

  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3.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5.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三、内容分析:

  1、什么是克隆?

  (1)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2)“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2、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四、问题探究:

  (1) 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明确: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五、布置作业:

  1、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研讨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二、复习旧课:

  1.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2.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提示:

  1、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2、略

  3、有举例子、列数字等。

  4、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四、拓展延伸: (辩论会)

  1、辩论主题: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辩论的要求:(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2.组织辩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六、 布置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