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20 10:38:2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有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短读。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3、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练习长文短读。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在朗读品味中,领悟将场景描述具体的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

  教学资源:

  西部缺水的视频;学生已经积累的描写场景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

  谈话交流,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1)指名读(2)学习生字:“窖”、“储”、“勺”字(3)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朗读

  2、学习多音字,读出长句的节奏美。

  三、长文短读,理清文脉

  1、交流初读感受:课文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

  随机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文质兼美的语言唯有在运用中,才能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进而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借用课文语言,畅谈初读感受,进行说话训练,是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试着用简短的语句说一说。

  3、交流讨论,完成板书。

  4、小结:读着读着,我们将长长的课文读成了三个场景,读成了三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三个场景,在阅读思考中概括归纳,将课文的脉络理得清晰明了,让阅读变得通透。】

  四、感受艰辛,领悟写法

  1、【视频情境】让我们一起走近马朝虎的家乡,走进这个小村庄,来到一个取水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场景的呢?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边思考,边圈画出关键词语。

  3、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随机板书:珍贵

  5、小结:这一自然段中没有出现“艰辛”这个字眼,却用一连串的数量词,让我们处处感受到挑水的艰辛,水的珍贵,这就是马朝虎的独具匠心之处。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清简透彻。视频播放,引向课文情境;抓住关键词语,咀嚼品读,感受语言的质朴和表达力。】

  五、感受快乐,迁移写法

  感受快乐:

  1、将目光聚焦那一场雨。出示相关句子,自由朗读。

  2、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呀?自由朗读体会。

  3、引导想象,体会“雨中洗澡”的快乐,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水的珍贵。

  领悟写法:

  4、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雨中狂欢的氛围的。

  5、讨论交流。

  迁移仿写:

  6、回忆生活中的场景;选择一个场景中最精彩的瞬间仿写片段。

  7、学生练笔,集体评点。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在阅读想象中移情体验,触摸文本的意蕴和情感所在;“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狂欢的氛围的?”促使学生从关注内容转移到自觉关注语言,细细品味、揣摩,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并学着迁移运用。】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附板书:水(珍贵)

  取水艰辛雨中洗澡勺水消暑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书写本课6个生字,会认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和蟋蟀建造住宅的方式,理解作者为什么称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伟大的工程”,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劳苦的品质。

  3. 体会蟋蟀建造住宅一部分描写的条理性和细致性。

  4.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5.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 紧扣文本,通过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感受蟋蟀的耐心和勤劳。

  2. 通过补充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感受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课下阅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法布尔对蟋蟀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昆虫、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文章条理清楚,文字明白易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过程。

  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感情朗读和大胆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这种情感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也能发自内心的喜欢昆虫,喜欢探索自然。

  课前准备:

  1. 学生了解法布尔的资料,预习课文。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会晤作者,了解法布尔。

  (一)从“蟋蟀”两个字的字形与字音出发,了解这种昆虫的特点等情况。课件展示资料、播放视频资料

  (二)由“住宅”一词引入认真观察昆虫的法布尔,互相交流法布尔的资料。课件出示法布尔资料

  (三)介绍法布尔的昆虫园和法布尔关于昆虫的论述,学生读文字后谈感受。课件出示法布尔的言论

  二、初读课文,走进蟋蟀。

  (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三)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的?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预设: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建造住宅两方面。

  三、细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

  (一)小组合作,阅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勾画具体的语句总结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二)交流,既要说出蟋蟀住宅的特点,又要对课文中具体的内容加以说明。课件出示重点词句

  注意点:

  1. 理解“暴雨”的意思,从中体会蟋蟀住宅位置的优势。

  2.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如第二自然段侧重描写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第三自然段侧重描写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 抓住“二十七厘米深”、“一尺宽”领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通过和蟋蟀二三厘米的身长的比较,理解住宅的舒适。

  4. 结合蟋蟀弹琴的句子想象蟋蟀弹奏怎样的乐曲。

  (三)体会蟋蟀居住在这样的住宅中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四)角色变化,化身蟋蟀,带着自豪和愉快的.感觉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理解法布尔把蟋蟀的窝称为“住宅”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积累精妙语句。

  摘抄把蟋蟀当做人来写、把蟋蟀的巢穴当做住宅来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进入学习情境。

  (一)听写词语:向阳、倾斜、隐蔽、简朴、清洁、干燥、隧道、光滑、暴雨、精细、蟋蟀、奢华。

  (二)说说蟋蟀的住宅位于何处,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修建住宅部分,了解这项“伟大的工程”。

  (一)自读课文,思考: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二)交流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本环节注意点:

  1. 引导学生注意第四、第五自然段的过渡效果,这两个段落起到了衔接前后文的作用。

  2. 在交流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的有序性,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学生的叙述过程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

  3. 在解决“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造的”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对于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伟大的工程”的认识和思考,把两个相关的问题在同一种情境下进行理解。

  4. 教学中要关注重点句子的理解。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子

  (1)我看到这位“矿工”用前足扒土,用大颚的钳子拨掉地面上较大的小石砾,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前腿将土推到后面,后腿将土斜倾地铺开。抓住动词体会蟋蟀的工作方法。

  (2)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还比较暖和,太阳晒在住宅的门口时,也还可以看见蟋蟀从洞穴抛出泥土来,说明它的施工还没有停止。从本句中体会蟋蟀的勤劳。

  (三)面对用柔软的工具建造伟大工程的蟋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它的赞美和敬佩。

  三、了解写法,拓展阅读,亲近自然。

  (一)回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抓住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蟋蟀的住宅交代得如此清楚,为什么作者写的文章受到了那么多读者的喜欢。

  (二)体会作者情感,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蟋蟀喜爱之情的句子,并反复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三)出示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关于蟋蟀的论述,学生朗读、谈感受。课件出示语句

  (四)推荐阅读《昆虫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 热爱人类家园。

  教学重点:

  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比质疑,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我的脑海中不仅禁浮现出了这样的两幅画面:

  3、对比质疑,加深感受:

  A、感受沙漠的恶劣

  (出示图片)这是——?来描述一下沙漠吧!

  沙漠的表面完全被沙子所覆盖,由于干旱缺水,所以寸草不生。而且沙漠中风沙大,风力强,漫天飞舞的沙尘暴,能吞没农田、村庄,淹没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沙漠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

  阿联酋就是一个地处沙漠的国家,那儿原先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用了这样一段文字来描述:

  (出示: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笼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①谁来读一读?

  ②读着这段话,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板书:不毛之地)

  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里为什么是块不毛之地?

  能联系课文内容用“因为 ,所以 。”的句式来说说吗?

  ③这样的自然环境真的是太——(板书:恶劣)

  ④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恶劣的环境!(齐读)

  B、感受绿洲的美丽

  过渡:仿佛是神话中的魔法,不毛之地中奇迹般地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片片绿洲就像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这茫茫沙漠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绿洲把!(出示图片)

  ①这里的风光真是秀丽宜人啊!看着迷人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四字词语?

  ②老师这里也有一组描写绿洲景色的成语(绿树成阴、鲜花遍地、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生机勃勃、清澈见底)

  读一读词语。

  大家能用上几个,描述一下美丽的绿洲吗?

  (生先写一写,再来交流)

  听着大家的描述,老师觉得这里实在太迷人了,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间天堂”吗?(板书:人间天堂)

  4、如果给你选择,你希望自己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还是这鸟语花香的绿洲?

  是啊!有绿色,才会有生命,人类才能生存!

  5、从不毛之地到片片绿洲,创造这个神话的是谁?对!就是勤劳、智慧的阿联酋人民!让我们打开书本,细细地朗读,静静地品味。

  二、自主学习,深入主题。

  1、默读课文的2—7自然段,思考:阿联酋人民创造绿洲的哪些做法令你感动?用括号标出,再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自读自学,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

  重点一: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你有一双慧眼,看到了阿联酋人民正默默地保护着这样一片得来不易的绿洲!(板书:保护)

  重点二: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阿联酋人民创造绿洲是如此艰辛啊!你关注到了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呢?

  a、工作的艰辛(挖去、填上、埋下)你注意到这三个动词了,很会读书!就请你把阿联酋人民工作的艰辛读出来吧!

  b、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词,(点击“纵横交错”)什么是纵横交错?这里纵横交错的是什么?从纵横交错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这让你看到了工程的(浩大)你也来读读句子,把感受读进去!

  c、不惜一切代价(三个“买来”)

  从这三个买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为了让沙漠中的阿联酋长出青翠的树木、娇艳的花朵,他们可真是不惜一切代价啊!

  过渡:理解课文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读读前文,还有哪句话也让你感受到阿联酋人民为了种植花草树木不惜一切代价的?

  重点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听了阿拉伯朋友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来算一笔帐,在我们农村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至少需要十万元。照这样计算,如果一个公园有5000棵树,平均每棵10万元,那一共就是:10万×5000=(学生回答:5亿!)

  可是,除了树,还有花、草,要花的钱还远远不止这5亿!还要更多更多。

  就请你读出你的震撼来!

  我们大家都感到震撼!一起读!(齐读)

  4、小结:为了建设绿洲(板书:建设),阿联酋人民付出了无法估量的代价,这太令人钦佩了!就请你带着心中的敬佩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吧!

  5、同学们,阿联酋人民为了建造心中的那片绿洲,不惜花费一切代价,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出示句子: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6、还有哪些做法也让你感动的呢?自己再读一读第四到七小节,画一画感受最深的句子。

  重点四: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生齐读)

  (1)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2)侍弄什么意思?

  (3)这句话让你有什么感受?

  下面已经有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给你们提供水分了,为什么园林工人还给你们浇水啊?

  过渡:为了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阿联酋的人民付出了许多心血,正是因为每一位阿联酋人民都懂得去改造环境,保护环境,才在这片广阔无垠的沙漠中建造出了这星罗棋布的绿洲。我们的耳畔似乎又回荡起了阿拉伯朋友的那句话。

  (出示句子: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齐读

  三、研究探讨,拓展延伸。

  1、生活在沙漠中的阿联酋人民懂得去改造环境,保护环境,他们创造了美,也创造了奇迹。联想到我们自己,同学们请看这份资料!(课件显示资料)

  据资料显示,由于人类对森林的破坏,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吞噬着大量耕地。目前,我国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约有1亿亩,约有1/3的耕地受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有50万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同学们,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继续肆意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请拿起手中的笔,把心里的感受写出来,提醒那些破坏环境者,好吗?

  3、同学试写片段,师巡视辅导。

  4、交流。

  5、总结:同学们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不仅了解了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的伟大壮举,而且也走进了课文的深处,引发了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为心中的那一片绿洲而呼吁!

  (课件出示:

  1、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

  2、用写信的方式,来提醒砍伐者、破坏者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3、通过为花草浇水、制作树牌和提示语牌,或制作展板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家形成保护绿地、爱护树木的习惯。

  大家课后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完成,好吗?

  板书设计:

  18、沙漠中的绿洲

  保护

  不毛之地(恶劣) 人间天堂(美丽)

  建设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种子。

  2、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空气和阳光,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4、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5、能够上网搜集有关种子的图片。

  教学重点:

  1、读好指定的词语和句子。

  2、读出土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

  教学准备:

  学生:

  1、有关种子的图片或自己的画。

  2、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师:

  1、多媒体课件《种子的生长过程》

  2、有关种子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答。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自由说。

  师:几阵春风,几场春雨,万物都醒来了,谁还在睡懒觉?快看一看。

  生答。

  师:对呀,就是种子小朋友!

  板书课题:5种子,齐读(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记种字字形。认识新偏旁禾木旁)

  师:你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名字?

  生出示图片或图画作品并说一说。

  师:让我们到课文里看一看他们吧!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拼音。

  2、指名读词语

  春雨/ 一( )春雨 春风/ 一( )春风

  阳光/ 一( )阳光

  化成/冰雪化成水珠

  收藏

  3、师:我最喜欢收藏卡通图片,你喜欢收藏什么?

  生答。

  4、师:冰雪化成水珠去干什么了?指导读句子。

  冰雪早化成水珠交给土地妈妈收藏去了。

  5、再读课文,要求:不丢字、不加字。

  6、个别生分段读课文。

  师: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种子们在干什么?

  三、细读悟情

  师:学生自己读课文,看看种子在干什么。

  1、生汇报,师:你从哪知道的?(第二段)

  你还知道什么?读一读。

  出示句子:

  它拧着一个个小鼻子,轻轻地呼唤着:醒醒吧!我的'淘气的孩子们。

  师:想想拧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土地妈妈是怎样呼唤的?想想它是怎样拧种子宝宝的?试读这句话。指名读。

  导:种子终于醒来了,它有哪些活动呢?

  2、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个别生读第三段,其他学生做动作。

  (2)欣赏课件,(种子生长过程)一遍看,二遍做动作,三遍背一背。

  (3)不看课件背一背。

  师:种子钻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样的世界,它的心情会怎样?生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师:种子在湿润的空气里快乐的生长,带着你的感受读读第五自然段。

  3、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4、回归整体: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四、延读拓展

  我们的种子也和我们见面了,(出示教师准备的种子幼苗) (1)认一认它们都是什么种子的幼苗。

  (2)说说为什么要种下这些植物的种子?

  五、总结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到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5 种子

  打 伸 揉揉 伸出 探

  七、作业:

  到公园、野外去寻找种子幼苗。(有条件的学生可用数码相机拍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引导交流,启动情感。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的画,请一两位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交流活动:我喜欢的一棵树。

  3.配合优美的乐曲,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导入新课,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杨树之歌》。

  二、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初读诗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学生自由展示,教师听读正音,相机引导认字。要求:选读自己读得最流利的小节,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合作读。

  三、品赏朗读,体验意境,领悟情感。

  (一)品赏第1小节。

  1.教师语言渲染:“杨树长在蓝蓝的天底下,他们的根扎在绿色的大地上,多么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哟!你们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笑边唱的动画形象。

  读一读第1小节,读出杨树的快乐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教师引导:把自己想像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鼓励带表情读,比较朗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时鼓励。要注意学生朗读时对“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等词语的个性化处理,不必强求一致。

  3.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小杨树们,配上动作表演读,读出你们快乐的感觉吧!

  (二)品赏第2小节。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教师引导:闭上你的'眼睛,想像你就是图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或者就是你自己,来到了大杨树下,做着你喜欢的事情,听听杨树快乐的歌。

  3.听到杨树的歌了吗?他的歌里唱什么,怎么唱?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大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教师引读。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本小节明快的节奏和喜爱杨树的感情。

  5.结合看图和朗读理解“聊家常、悠闲”的意思。可想像:老奶奶在聊什么?引导观察:老爷爷下棋时心情怎样?你平时做什么事情感到心情最轻松?

  6.再读第2小节,想一想: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什么?

  (三)品赏第3小节。

  1.轻声读第3小节,展开想像,读完后说说你觉得诗中写的什么最美?

  2.把你读诗时想像到的用油画棒画一幅简笔画。

  3.利用投影仪交流:展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4.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第3小节。

  5.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四、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教师语言渲染:“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他们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杨树之歌》,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吧!”

  2.配乐朗诵。

  五、编一编:

  鼓励学生课后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写下来,或者,把自己编的大叶杨的歌词写下来。

  六、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本课要认的字较少,教师可引导互检。宜在写字指导上下功夫。学生观察写字,自评互评,教师再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