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2-10-27 13:20:0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美术教案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大班美术教案十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意装饰盒盖。

  2、组合作品,变成一组完整的玫瑰花的画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活动准备

  盒盖,双面胶、浆糊、轻音乐、各类美工材料(自然材料、生活材料及废旧材料等)、绿色纱做的大花托、花茎、玫瑰花一朵。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送你一朵玫瑰花”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跳舞,激发游戏兴趣。

  2、出示玫瑰花,“今天我在跳舞时特别开心,你们看,我也有美丽的玫瑰花。你们觉得我的`花好看吗?”

  3、组合盒盖:“看,这也是一朵玫瑰花。”“我也想变得很美丽,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你会怎样帮我打扮呢?”

  二、观察材料,设想创意

  1、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类材料,说说自己的创意。

  2、看看老师的范例,说说自己的感觉。

  三、提出创作要求

  1、个人或分组,拿盒盖,选材料。

  2、有序装饰,选择合适的黏贴材料。

  四、创意装饰,教师指导。

  重点:

  1、装饰材料的和谐,色彩的搭配。

  2、装饰画面的完整。

  五、组合展示

  1、组合盒盖,变成一朵大的玫瑰花,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互相欣赏各块的特色,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反思:

  1、材料:盒盖大小要统一,自然材料选择2种,多了杂。

  2、创意方式:选择一种美术方式(立体手工)进行装饰,单个作品也要有美术的技能渗透,组合作品时效果会更好。

  3、:孩子的装饰都偏重色彩的鲜艳,但是缺少整体的协调。

  调整:

  1、统一选择素饼的盒子,用松果等自然材料上色后黏贴装饰。

  2、组合大型玫瑰花和小的2朵,提高审美情趣。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鞋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出形态各异的鞋型画。

  2、激发幼儿的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关于鞋的认知基础,各种各样的.鞋。

  2、音带《大鞋和小鞋》,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鞋",老师这里有两只鞋,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鞋。(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

  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有什么不一样?(爸爸的鞋大,娃娃的鞋小。)

  爸爸的鞋那么大,娃娃的鞋那么小,如果让我们小朋友穿在脚上走一走,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唱《大鞋和小鞋》)

  (二)、比较想象:

  歌曲里说了爸爸的鞋象什么?(两只船,开在大大的海洋里。)娃娃的鞋象什么?(两顶帽,套在小小的脚趾上。)

  呀,真有趣!那鞋子除了会象船、帽子,还会象什么呢?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鞋子有哪些形状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特点。)

  请小朋友选一只你最喜欢的鞋回到座位,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的鞋子象什么?

  幼儿交流,(请三到五名幼儿,再同伴间交流。)

  (三)、示范创作:

  刚才,老师也选中了一只鞋,(出示)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呢?(花瓶、数字七、长颈鹿的身体……)

  那老师就来把它变成一只长颈鹿。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长长的鞋帮,扁身子,鞋子鞋子,变变变,加头、加尾,加上脚,再穿一件新衣服,伸伸脖子,把叶咬。)

  看,一只长颈鹿变出来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

  那好,我们也来做一位魔术师,看谁能把鞋子变得最有趣,最漂亮。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评价:

  魔术师们,变好了吗?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把鞋子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介绍。)

  活动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我们还可以到美术区里去变一变。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美术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2、 巩固对绿色、红色的学习。

  3、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白纸、红、绿色彩纸,固体胶、篮子、准备好的范画

  活动过程:

  一、 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1、 出示苹果画。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那我们平时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那这张纸上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吃过这样的苹果吗。

  2、 那我们来帮助这个苹果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二、 示范

  教师示范,撕纸完成范画

  三、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 展示作品,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小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纸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接触的,幼儿喜欢撕一撕,剪一剪,画一画。本次活动的设计,探索创新活动的引导就从幼儿最贴近的自身开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及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考虑,给每一个幼儿提供创作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施展自己的`创造潜力。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的技能运作,创造性的表现不同大苹果,反映了幼儿独特的创造力。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活动时孩子对活动很有兴趣,但是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表扬,教育教学 目标基本达到。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来源: 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聪明的孩子们很快便发现了这一秘密,于是我们便生成了《风》的主题活动,在风的探密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风会吹动不同材质的'东西,如:头发、衣服、国旗、黄土等,而且在这过程中他们有了表现风中事物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连续观察风中人物、事物的一些变化。

  2、教具:若干有头发、穿着衣服的娃娃;国旗;柳树等。

  3、油画棒、画纸、毛笔、水粉。

  活动目标:

  1、能表现出风中人物和简单景物的动态的一致性。

  2、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出风起时的天气状况(发黄、有尘埃)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到操场进行户外游戏,并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头发、衣服以及周边事物的变化。

  二、回到教室,进行谈话活动

  1、我们在做游戏时你有什么感觉?

  2、你都看见风中什么发生了哪些变化?(土地、树、衣服等)

  三、幼儿分组摆弄教具,感受风中不同事物的变化。

  1、请各组的小朋友用手里的这些事物摆出风中场景

  2、引导幼儿发现风中事物的一致性。

  四、幼儿进行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1、提示:可以用多种材料来表现当时的空中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来解决绘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求助于同伴、老师;摆弄自己手中的教具等)

  五、游戏:大风吹

  1、选取个别幼儿作品,进行分析:风是从哪里吹来的?吹动了哪些物体?你喜欢画面中的哪些物体?为什么?

  2、选出一名幼儿做大风,其他幼儿自己来选择画面中的事物,音乐响起,大风吹,根据音乐的强弱幼儿自动调节风吹弯度以及风的大小。

  活动:

  1、始终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当中。

  2、可操作的教具使幼儿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风吹时事物的变化。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色彩拓印,学习借形想象,添画变动物。

  2.初步了解水墨画特点,感受中国的水墨文化。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宣纸、水粉颜料、报纸、棉签、墨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带来了2件东西,小朋友看一下是什么?塑料袋可以干什么?报纸可以干什么?那请你看一下老师要做什么(教师示范将报纸团成团装进塑料袋中),你们猜这是要干什么?

  二、拓印示范

  1.对了今天我要在宣纸上进行拓印,(边示范边介绍过程,让我的拓印工具蘸上颜料,喝饱点在歇一歇,快快地印到纸上),做出遮挡(这两个色块怎么样了)出穴(这个呢)。

  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但是老师有要求,请你大胆的拓印让你的画面中要有遮挡和出穴色块,还要让画面有留白的地方。(老师可以举个例子示范)

  三、勾画轮廓、添画想象

  1.拓印完成后请你用一种新材料来勾边,(出示墨汁)这是墨汁是中国画中特有的材料之一。(课前介绍)

  2.拓印后请用浓墨勾边,看看勾出的轮廓像什么动物?勾画的时候注意线条要拉好手哦。

  3.如果你找到了动物,请你快快的把它的眼睛添画出来,在画嘴巴和其他五官,最后添画它的花纹。如果找不到怎么办(转动画纸继续找)一定先画出眼睛来。画得不像不要紧。

  四、评析作品。

  肯定、鼓励幼儿的大胆创作,激发幼儿创编故事,帮助幼儿学会欣赏、评价作品。

  整体评价:

  要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几个小朋友把小动物的眼睛画的很好看大大的很有神,还有的画上的长长的睫毛呢。下一次小朋友们也可以把小动物的眼睛画的大大的有神一些!

  ——还有的小朋友为小动物添画上了很好看的花纹,把它们打扮的特别美丽。

  随机点评:

  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故事。

  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注意老师帮孩子拿作品,孩子自己讲述故事。

  活动反思:

  这次经过薛老师的指点,我确实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上课的方向还是局限于把握活动的流程,忽略对于课程本身的价值,忽略要传达的知识点及重难点。总结薛老师的所说的,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节好的活动从一开始构思,就要从情感、知识、技术、创造四大教育价值考虑。第一是情感态度,活动中或多或上要有情感的渲染,让幼儿有情感刺激。二是知识层面,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设计活动时就思考好这次活动本学科相关的知识点是什么?要留给幼儿自己探究的知识是什么?以我这次的活动为例,相关学科知识点就是让幼儿了解中国水墨画,墨汁、色彩、宣纸、毛笔等等。留给幼儿探究的知识空间就是让幼儿回家探究中国的墨汁有多少种等等。三是技术、技能方面。我觉得在技术技能上老师一定要熟悉操作材料,知道使用材料的'正确方法。只有老师有正确的相关技能,才能传授给幼儿。这次我的活动中失败的原因就是我对材料的把握不准确,作为老师我都不了解重彩不适合用在宣纸上,淡彩才适合。幼儿用毛笔作画,我却没教给幼儿使用毛笔的正确姿势与方法,更没有突出的让幼儿感受用墨沟边时墨的浓淡变化。四是创造想象,注重鼓励原则,让幼儿能够大胆的尝试。

  其次薛老师指出教师呈现一节好课,教师对教学思路要清晰,一定要从导入、提问、表扬、评价等多方面思考,并且考虑体现活动的重难点。我想如果在设计前向薛老师所说的考虑好活动要具体体现的四大价值,老师在活动流程上的把握就更加的准确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例如语言的表达准确的性,教学姿态优雅度。这就像对我们提出的一个高标准,自我修养提升再能组织成功的活动。

  最后薛老师指出美术教学中在幼儿操作时忌讳教师语言的空白,巡视幼儿作画教师要用语言引导幼儿画面中的不足,不要等到问题发生后再说。这一点比较考验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这正是我在教学中所欠缺的。同时我也反思出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画面,及时用反馈给幼儿。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用心上好一节课,不只局限于设计好教案,更应看到教案背后它所要体现的教育价值,磨课后我又多了一次宝贵的经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相关理论知识不够充足,需要更多的学习,在以后上课时更要细细琢磨活动自身教育的理念与价值。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左右对称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装饰鞋子

  2、学习用剪、粘贴、绘画等多种方法设计鞋面,并能将鞋面和鞋底合理组合成拖鞋。

  3、乐意参与制作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卡纸、皱纹纸、镭射纸、剪刀、双面胶、订书机、浆糊、擦手用的小毛巾。

  2、各式拖鞋的图片若干、投影仪、电视机。

  3、教师自制拖鞋一双、示范用的鞋底、鞋面各一件。

  4、油画棒、水彩笔、铅笔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拖鞋。

  2、难点:用对称的手法装饰拖鞋。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做鞋子的`兴趣

  1、猜谜语,引出主题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拖鞋图片。提问:除了这些拖鞋你还看到过那些样子的拖鞋?

  3、教师将实物拖鞋打乱,请个别幼儿将打乱的拖鞋匹配好。进一步了解两只鞋的大小、图案、颜色对称的特征。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一双拖鞋的?

  拖鞋为什么要做成左右对称的?

  二、引导幼儿量脚做鞋

  1、出示自制拖鞋,教师示范鞋底的制作方法先将脚放在卡纸上,描画出鞋底,再用剪刀剪下。提醒幼儿注意要剪的比轮廓线大一些。

  2、示范鞋面的制作方法。根据鞋底的大小画出鞋面并用不同的图案进行装饰。提醒幼儿注意鞋面一定要比鞋底宽,让脚能穿进去。

  3、提问:还能怎样装饰鞋面?

  4、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将鞋面和鞋底固定结实,穿上后不会掉鞋?(用订书机订一订或用双面胶粘牢)

  三、幼儿制作拖鞋,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能力差的幼儿帮助。

  四、展示欣赏幼儿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自制的拖鞋送给客人老师,和老师一起分享成功。

  延伸活动:为家人制作拖鞋。

  附:谜语两洞一样大,左右很对称,双脚伸进去,正好很舒服。

  谜底:(鞋子)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善于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工艺装饰品,帮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马上即将进入夏天,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样式精美的凉拖鞋,我想小朋友一定很感兴趣。于是这次的美术公开教学活动,我设计了手工创作活动。

  为防止束缚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我没有过多的示范,而是在欣赏这个环节下足了功夫: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从各种具有代表性拖鞋图片的选择到课件的制作,还提前设计了两双自己能穿且款式独特的拖鞋。通过大量的欣赏、观察和比较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拖鞋的认知,拓展了想象空间,激发孩子们制作拖鞋的兴趣。为帮助小朋友化解制作拖鞋的难点——鞋面如何合理地粘贴到鞋底上?我帮助小朋友学会利用区分前后脚掌和脚后跟的方法,将鞋面合理地粘贴在鞋底上。

  这次活动从教学到制作,孩子们一直兴趣满满,创作欲望强烈。活动中,孩子们大胆采用绘画、剪贴等多种方式,设计、装饰出了各自与众不同的拖鞋。充分体验了自己制作拖鞋的乐趣,并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然本次教学活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同来听课的姐妹们建议我:在指导孩子们画鞋底时,可以将鞋子脱下,用脚而不是用鞋子做模型,这样鞋底会更干净美观;剪鞋底时,可以采用孩子们已经学过的对称的方法来剪,这样既快捷,又不会出现鞋底一顺的情况发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相长,学无止境。为了可爱的孩子们,我将奋力前行。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认识的桥;了解家乡的'桥,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认识的桥

  活动准备:事先了解哪些地方有桥与家长一起观察、寻找桥、挂图《各种各样的桥》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二、组织幼儿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桥

  三、引导幼儿除了家乡见过的桥,还认识哪些桥

  四、启发幼儿想一想画一画"我认识的桥"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泥的乐趣。

  2、尝试运用团、搓、按、捏等技能制作喜欢的作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感受陶艺艺术的特征,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黄泥、图片、泥工作品、牙签、珠子、竹签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件好玩的东西,想送给大家,你们想要吗?

  (出示黄泥并分泥)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泥巴可以怎么玩?幼儿演示,在玩泥的过程中提问:感觉泥巴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泥巴的特性)通过玩泥了解泥巴可塑性强,比较容易成形。

  2、欣赏陶艺作品,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方法

  泥巴的用途可大了,它可以通过多种程序来制作成一些好看的陶艺作品,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欣赏图片)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泥工作品,小朋友们想看看吗?(出示第一组作品)这里全是特色小吃,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是怎么做成的?然后请小朋友讲解观察到的制作过程,老师加以补充。(然后出示第二组作品)这里是动物之家,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做成的?请代表讲解,教师补充。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的泥工作品,下面请每个小朋友选择自己的位置,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工具很危险,容易扎到同伴。像:竹签,等,小朋友们用时要注意安全。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连接时要稍用力,连接位置要正确,特别是小动物的胳膊与腿。

  4、欣赏作品

  老师请幼儿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尝到了久违了的快乐,同时给我也带了启发和深思,使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特别是发现了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却有着一双灵巧的手,有着一个爱幻想的大脑。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无邪的童心,这是平时课堂上难以发现的,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一个创造设计的空间,活动中孩子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敢于创造,不论作品的大小、样式,只要他们动手了,只要他们感到快乐了,就一定有收获。

  小百科:泥巴是与生俱来的大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最原始、朴素、自然、温馨的建筑材料。

大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鹅的颈项、翅膀线条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动态美。

  2、体验作品中恰倒好处的构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优雅意境。

  3、能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鹅鹅鹅》

  2、蜡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作品《鹅鹅鹅》

  *教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欣赏作品的色彩

  教师:这幅画里有许多的鹅,画家用了哪些色彩来表示?这些白色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画面中除了用了大量的白色还有什么颜色?深深的墨绿和少量的红色、土黄有什么作用?

  (画家除了用大量的白色表现鹅的洁白,还通过画面下的墨绿、上部的土黄和鹅头的朱红来衬托鹅的洁白,这样用色使画面的色彩单纯而又不失活泼。)

  *重点感受作品中鹅的形态美

  教师:

  这幅画中的鹅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们美在哪里?它们的翅膀美在哪里?

  它们张开大大的、美丽的翅膀想要干什么?它们的颈项美在哪里?你觉得象什么?画家是怎么画出美丽的翅膀和颈项的?我们用手来模仿一下?画家在画中画了很多的鹅,它们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画家笔下的鹅都扇动着自己美丽的翅膀,但同时又各具形态。它们在不同的动态下又共同孕育出和谐的韵律美。)

  *欣赏作品中鹅的布局。

  教师:画家画了这么多美丽的鹅,他在画面上又是怎样安排这些鹅的呢?如果我们把鹅都挤在一起好不好?画家是怎么做的?哪里的鹅安排的.密一点?哪里又疏一点?谁来指一指?这么多鹅像排着队一样,如果我们把它们排成一条直线会

  有什么样的感觉?画家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用手来指一指。

  他这样处理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画家在布局上不仅把鹅群放在了画面的中央,醒目突出,与此同时还将鹅群排列成S型曲线,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在鹅群的安排上做到了疏密有度,使画面活泼不呆板。)

  2、结合故事《咏鹅》欣赏作品

  *教师朗诵古诗《咏鹅》

  教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教师:这首诗说了什么?和这幅画有相似的地方吗?画面的什么地方表现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请幼儿再次用动作表现对古诗和画面的理解。

  教师:谁愿意用动作表现

  “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是真么样子呢?

  *教师注意用语言营造意境,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的兴趣: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

  洁白的鹅群游在碧绿的水面

大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欣赏克利的作品,尝试在数字美术平台中使用“小画笔”创作夸张的脸,加深对克利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2.能大胆使用平台中的直线工具,将图案进行分割,表现创意;能大胆使用图形表现脸部五官。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多个大师的自画像,并绘画过《夸张的我》,有使用数字化平台中各种“画笔”和“倒色筒”等功能的经验。

  2.克利的两幅作品、幼儿数字美术平台、数字小画板。

  活动过程

  一、通过白板课件中的拼图游戏感知图形的.分割与重组

  1.出示圆形的分割图,请幼儿进行拼图游戏。

  2.师幼共同感受分割使原形状产生的量与形的变化。

  二、幼儿逐一欣赏克利的作品,感受作品的造型特点

  1.出示作品1,引导幼儿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师的画,请你们仔细看看,你觉得他画的是什么?

  师:这幅画被线条分割成了哪些图形?(这种分割的方法叫做以线造型分割法。)

  2.介绍画家及其作品的风格。

  师:这位大师就是瑞士著名画家克利,他非常喜欢大胆地使用线条进行画面分割,让人觉得他的画就像有魔力一样。

  3.出示作品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画面中图形的特点以及色彩的搭配。

  ①师:这幅作品使用了什么方法画“脸”的?整张“脸”是被什么分割的?

  ②师:画中每个色块的颜色都一样吗?

  ③请幼儿在白板上寻找并用电子笔划出分割图形的线条。

  三、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1.讨论构图。

  师:今天我们也来创作一幅这样的“脸”,可以选择一个图形来做脸的轮廓,请小朋友试一试。

  师:我们可以用电子笔进行分割,如果你想使线条变直可以使用平台中的“直线”工具。

  2.讨论色彩。

  师:以前涂色的时候我们使用过各种“画笔”和“倒色筒”,但今天的这幅克利的“脸”是由很多个色块拼成的,需要不断地搭配色彩,可以尝试使用“倒色筒”工具。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脸”分割成各种形状。

  2.指导幼儿在颜色搭配时注意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对比。

  五、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共同在“展示台”中展示、评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