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萝卜》教案

时间:2022-12-26 22:36:58 教案 我要投稿

《拔萝卜》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拔萝卜》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拔萝卜》教案15篇

《拔萝卜》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

  2、学习根据大小、颜色、种类对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3、在游戏氛围中感知数学的有趣。

  活动准备:

  大、小兔子的标记;兔妈妈头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背包20个;萝卜地场景: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若干;大小、颜色标记不同的箩筐6个,晒萝卜的板一块;《开汽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去萝卜地:明确角色,激发兴趣

  1、说说自己的角色及背包的不同。

  2、幼儿随音乐开汽车去萝卜地。

  二、拔萝卜:发现并描述萝卜大小、颜色、种类的不同

  1、观察发现萝卜的不同

  农场的地里有好多萝卜啊!这些萝卜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尝试拔萝卜。

  每个兔宝宝拔两个不一样的萝卜。

  3、交流检查:

  说一说自己拔的`两个萝卜有什么不一样?

  三、送萝卜:按萝卜大小、颜色、种类进行分类

  1、观察箩筐的不同

  这些箩筐有什么不一样?应该装什么样的萝卜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送萝卜。

  3、集体送萝卜。

  4、交流检验结果。

  四、晒萝卜:整体感知数量

  1、数数每种萝卜各有多少。

  2、比较:哪种萝卜最多?哪种萝卜最少?

  五、抬萝卜回活动室

《拔萝卜》教案2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行进跳,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学习拔萝卜的一种特征(大小或颜色)分类。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录音机、磁带。

  2、大、小、红、白标记各一个。

  3、场地布置:两块萝卜地(一块有大小不同的萝卜,一块有红萝卜、白萝卜),萝卜地用一个大萝卜盖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做准备动作。

  教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兔宝宝。

  兔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宝宝们去拔萝卜,我们先活动活动,待会儿拔萝卜才有劲。”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第一次练习双脚向前行进跳。

  兔妈妈:”萝卜地很远,宝宝们怎么去呢?我们来试一试吧.”(幼儿尝试双脚向前行进跳).

  1、学习动作:请个别幼儿示范,强调动作要领,然后集体练习。

  2、随着音乐向前行进跳,适时提醒动作要领。

  三、学习按萝卜的大小分类。

  1、拔萝卜。

  “萝卜地到了,我们一起来拔萝卜。”“前面的兔宝宝拉住萝卜的叶子,后面的宝宝蜡烛前面宝宝的衣服,一起用力拔。”(放拔萝卜的音乐)“萝卜拔起来了!”(许多大小不同的萝卜呈现在前面)。

  2、幼儿观察,找出萝卜的不同点。

  “这些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呀?”(有的萝卜大、有的萝卜小)。

  3、用语言表达自己捡的萝卜的特征。

  “宝宝每人捡一个萝卜”“你捡了一个什么样的萝卜?”“宝宝们把萝卜举起来说:‘我捡了一个×萝卜,和旁边的宝宝说说。’”

  4、巩固认识大小标记。

  “妈妈这里有一个大篮子,一个小篮子,还有两个标记。(分别出示大小标记)这是什么标记?送给哪个篮子?”请幼儿送过去。

  5、按萝卜的.大小分类。

  “请宝宝们把大萝卜送到有大标记的大篮子里,小萝卜送到有小标记的小篮子里。

  6、体验成功的喜悦。

  “宝宝们把萝卜都拔出来了,开心吗?做个开心的动作。”

  四、第二次练习双脚向前行进跳。(兔跳音乐)。

  “在很远的地方还有萝卜地,我们再到那里去拔萝卜,好吗?”重点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坚持到底。

  五、学习按萝卜的颜色分类。

  1、拔萝卜。

  “萝卜地到了,我们一起来拔萝卜吧,前面的宝宝拉住萝卜的叶子,后面的宝宝拉住前面宝宝的衣服,一起用力拔。”(放拔萝卜的音乐)“萝卜拔起来了”(许多红、白萝卜呈现在前面)。

  2、幼儿观察拔出的萝卜的不同点,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萝卜的特征。

  “这些萝卜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宝宝们每人拣一个萝卜,并把萝卜举起来,说我拣了一个×萝卜,和旁边的宝宝说说。

  3、巩固认识红标记和白标记,并按萝卜的颜色分类。(过程同前面大小分类)。

  六、情感体验,放松活动。

  1、“我们把萝卜都拔出来了,心理感到怎么样?”

  2、表演:我高兴。(放松活动)我们一起把萝卜抬回家吃萝卜去啦!

  活动反思:

  通过玩“拔萝卜”故事,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但还要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拔萝卜》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歌曲表演《拔萝卜》,并在乐曲句首重音处开始,合拍地做拔萝卜的动作。

  2、幼儿可以想象和模仿歌曲中各个角色的行走动作。

  3、幼儿能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体验歌唱表演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与《拔萝卜》内容相关的课件。

  课件中鲜艳的颜色、丰富的动画内容吸引幼儿的眼球,能把幼儿的兴趣自主地吸引过来,主动集中注意力。

  2、歌曲中各角色的头饰及萝卜的头饰。

  头饰的运用是让幼儿积极参与歌唱表演活动,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表演欲望。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课件,听故事《拔萝卜》。

  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画面讲述故事《拔萝卜》。教师可以将歌词根据节奏说出来编入到故事中。如:拔|萝卜、拔|萝卜,哎|哟哟,哎|哟哟,哎|哟 哎|哟,拔不动。欣赏完故事,教师可提问:

  (1)萝卜拔出来了吗?

  (2)谁来帮忙拔萝卜了?

  (3)谁第一个来拔萝卜?他拔不动的时候请谁来帮忙的?

  (4)谁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来拔萝卜?

  (5)谁最后一个来帮忙拔萝卜?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看课件、听故事,幼儿知道了故事情节,对角色的先后出场顺序也有初步的了解。幼儿从一个简短的故事中理解了内容,对歌曲节奏也有初步的认识,为接下去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伏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课件中老伯伯在拔萝卜的画面。教师提问:第一个先来拔萝卜的是谁啊?(通过提问再次明确第一个出场的角色。)

  2、教师范唱第一段。

  师:老伯伯可开心啦,他还哼着歌儿呢!

  教师完整示范,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师:老公公是怎么拔萝卜的?

  让幼儿初步学一学拔萝卜的动作,教师边唱下面的几段歌词边带领幼儿拔萝卜。让幼儿感知在重音处做拔萝卜的动作。

  3、分角色演唱。

  将幼儿分成五个组,每组分别扮演一种角色,轮到哪一个角色就请哪一组的小朋友站起来演唱,边唱边做拔萝卜的动作。

  在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通过听唱、跟唱、分唱三大方式,幼儿基本会唱本歌曲,并能正确知道角色的出场顺序。幼儿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可以尝试让幼儿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

  (三)想象并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动作

  1、分段练习表演师:老公是什么样子的'?他说话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模仿、学习老公公走路的样子及说话的语调,这时可请个别表演能力强的幼儿演示一下。最后带领幼儿总结:老公公要弯着腰,手背到后面,说话的语速慢,语调低。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老公公去拔萝卜。

  带领幼儿扮演老公公进行表演歌曲。让幼儿初步体验歌表演的乐趣,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按着角色的顺序,带领幼儿学演每个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

  (1)学演老婆婆的动作、语言、表情。(走路的动作、语速慢、语调低)

  (2)学演小弟弟的动作、语言、表情。(蹦蹦跳跳走路,语调高)

  (3)学演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动作、语言、表情。(动作、叫声)

  2、整体表演,巩固各角色的动作。

  在分析每一个角色的形象特征之后,带领幼儿完整的表演一遍,加深对角色形象的巩固。

  (四)分角色表演

  1、集体中分角色表演教师为表演者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并提出表演要求:

  (1)各角色要大声应答"哎,来啦!"并在应答中,模仿该角色的走路动作,站在前一角色的后面。

  (2)努力做到从第一个强拍开始做拔萝卜动作。

  2、自由结对分角色表演请幼儿自由组合,5人一组,互相商量分配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要求同上。

  (五)结束师: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他们一起用力把大萝卜拔出来了。看!集体的力量多伟大。那他们会用大萝卜去干什么呢?

  师:如果你有这么大一个萝卜你会用它干什么呢?

  通过简单的提问,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一说萝卜的用处。

  (六)活动延伸

  1、将头饰投放到表演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时进行表演。

  2、开展区域活动"萝卜变变变",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把大萝卜变成自己想变的东西。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选材欠妥,音乐《拔萝卜》虽然耳熟能详,但是段落过多,人物的出场在歌词中要唱正确,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建议作为音乐欣赏来进行。另外,评课中,老师们的建议也是可取的,表演环节可以提前来进行,这样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它们对这个故事情节感兴趣;还有,在师幼共同表演环节,教师可以扮演小动物的角色,要表演唱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一起来说(谁谁谁,来呀!)而不是扮演“萝卜”这一静态的角色,不利于在活动中指导幼儿了。但在本次活动设计中,可取的地方是,可以利用图片和音乐结合的方式,将这个音乐作品更完整地呈现给幼儿(用多媒体放图片,用录音机或钢琴录音播放音乐,从视觉、听觉两种感官给幼儿更深的感受)

  本次的期中开课,我从自身找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教材了解不透彻,还不能好好的掌握。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有适合他们的材料,选材很重要。一个活动,选材不恰当,那教学活动开展起来将会大打折扣。所以,今后的开课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教材,给教学活动开个好头!

《拔萝卜》教案4

  活动目标:

  学习歌曲表演《拔萝卜》,并在乐曲句首重音处开始,合拍的做拔萝卜动作。

  想象和模仿歌曲中各角色的行走动作。

  注意自己做拔萝卜动作时,与同伴的方向一致。

  活动准备:

  听过故事《拔萝卜》,熟悉故事情节。《拔萝卜》教学挂图,以及各角色的头饰。

  活动过程:

  复习歌曲《买菜》。集体复习,有表情的歌唱。即兴表演。出示教学挂图,师生共同回忆《拔萝卜》故事情节。学唱歌曲。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边唱边指图)幼儿逐段按角色的累加进行跟唱。想象并模仿萝卜以及各角色的行走动作。模仿拔萝卜动作。在座位上学习在乐句首重音处开始“拔萝卜”。教师边唱歌曲第一段边做老公公拔萝卜的动作,然后引导幼儿创编老婆婆走路动作,并与幼儿共同模仿。接着一起边唱第二段歌曲边做拔萝卜动作。以下几段组织方法同上。分角色表演。教师为志愿表演者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并提出表演要求:各角色要大声应答“哎!来啦!”并在应答中,模仿该角色的走路动作,站在前一角色的后面。努力做到从第一个强拍开始做拔萝卜的动作。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先让孩子听听音乐,熟悉的东西可以让孩子更感兴趣,事实证明了我的想法,当孩子听到熟悉的旋律以后,一个个都能跟着音乐哼起来了,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我就顺势进行了表演《拔萝卜》,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就更大了。于是,我就让先孩子在自己的座位上学习在乐曲句首重音处开始“拔萝卜”,然后我们一起一段一段的做每个角色的动作,一起创编不同人物的动作,然后选出比较好的动作,大家一起模仿。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一个完整的歌表演就很快的完成了,在分角色进行表演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分配角色,并给不同的角色于相应的头饰,而且提出表演的要求:各角色要大声应答“哎!来啦!”并在应答中,模仿该角色的走路动作,站在前一角色的后面。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听清楚音乐的重拍,从第一个强拍开始做拔萝卜的动作。歌曲《拔萝卜》就是一首富于生活情趣的材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诵了几代人的音乐,如今再次搬进课堂,给孩子以全新的概念和诠释。在教学时,我让幼儿先听一听歌曲的旋律,熟悉的音乐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主动向往的情绪情感。这时我就伴着音乐进行边唱边舞的示范,让孩子们通过情境表现来体会歌曲内容,从而在歌词中找到与生活中相似的情趣,并引着幼儿学习和表演。这首歌曲内容生动、画面感强、语言生活化,常作为教学内容并被孩子们喜欢,也更容易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范例,旋律起伏不大、歌词语言明了、画面清晰可辨。《拔萝卜》这首歌曲不仅它的音乐、节奏、内容让孩子觉得感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歌曲里面蕴涵的意义,它让孩子知道团结就是胜利的真正含义,它让孩子知道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更好的完成一件事。

《拔萝卜》教案5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的角色和情节,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来表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3、学说短句:“***,快来帮我拔萝卜”。

  4、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完整的短句表现故事中各角色的声音,以及表情、动作;

  难点:听故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1、萝卜、老爷爷、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耗子的指偶和相应的粘贴图片教具;

  2、《拔萝卜》的挂图一套;角色头饰一套。

  3、知识准备:知道萝卜是长在地底下的;并初步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1、分段听录音讲故事《拔萝卜》

  (1)提问:“谁种了一个大萝卜?”“谁来拔萝卜了?”“老公公拔出萝卜了吗?”“怎么办?”(让幼儿发散思维想出不同的办法来帮助老公公)

  “老公公叫谁帮助他一起拔?他怎么喊的?”“老婆婆叫谁帮忙?怎么喊的?”“小姑娘叫谁帮忙?怎么喊的?”“小狗叫谁一起帮忙?怎么喊的?”“小猫叫谁帮忙拔?怎么喊的'?”(学习并运用短句“***,快来帮我拔萝卜!”)“为什么小耗子来了萝卜就拔出来了?”

  “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为什么呢?”“如果老婆婆、小姑娘等不来帮忙能拔出萝卜来吗?”

  2、看贴图教具讲故事:

  提问:(1)“萝卜长得怎么样?老公公见了怎么样?拔不出来老公公会怎么样?怎样着急的喊的?”(依次让幼儿运用短句学说各个角色的话并表演各个角色的声音、语气、动作。)

  (2)“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大家都会怎样做,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

  3、木偶剧场: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分别讲述不同角色的语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讲述的兴趣;

  4、表演区里投放《拔萝卜》的一套挂图,头饰和幼儿尝试表演故事;

  在语言区里投放《拔萝卜》的指偶和背景图,和幼儿一起分角色复述故事;

《拔萝卜》教案6

  故事:拔萝卜

  目标:

  1、熟悉故事的角色和情节,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来表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学说短句:“xxx,快来帮我拔萝卜”!

  3、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重点:能用完整的短句表现故事中各角色的声音,以及表情、动作;

  难点:听故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准备:

  1、萝卜、老爷爷、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耗子的指偶和相应的粘贴图片教具;

  2、《拔萝卜》的挂图一套;角色头饰一套。

  3、知识准备:知道萝卜是长在地底下的.;并初步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

  过程:

  1、分段听录音讲故事《拔萝卜》

  提问:“谁种了一个大萝卜?”“谁来拔萝卜了?”“老公公拔出萝卜了吗?”“怎么办?”(让幼儿发散思维想出不同的办法来帮助老公公)

  “老公公叫谁帮助他一起拔?他怎么喊的?”“老婆婆叫谁帮忙?怎么喊的?”“小姑娘叫谁帮忙?怎么喊的?”“小狗叫谁一起帮忙?怎么喊的?”“小猫叫谁帮忙拔?怎么喊的?”(学习并运用短句“xxx,快来帮我拔萝卜!”)“为什么小耗子来了萝卜就拔出来了?”

  “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为什么呢?”“如果老婆婆、小姑娘等不来帮忙能拔出萝卜来吗?”

  2、看贴图教具讲故事:

  提问:

  (1)“萝卜长得怎么样?老公公见了怎么样?拔不出来老公公会怎么样? 怎样着急的喊的?”(依次让幼儿运用短句学说各个角色的话并表演各个角色的声音、语气、动作。)

  (2)“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大家都会怎样做,脸上有什么样的表情?”

  3、木偶剧场:教师操作木偶,引导幼儿分别讲述不同角色的语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讲述的兴趣;

  4、表演区里投放《拔萝卜》的一套挂图,头饰和幼儿尝试表演故事;

  在语言区里投放《拔萝卜》的指偶和背景图,和幼儿一起分角色复述故事;

《拔萝卜》教案7

  活动目标:

  能认真的看老师模仿。

  活动准备:

  场地、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认真听歌词。

  二、然后出示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

  三、请能力强的'幼儿与教师示范。

  四、分配角色。

  五、幼儿进行表演。

《拔萝卜》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熟悉故事,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并进行表演。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难点:熟悉故事,学习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并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老公公在种萝卜,等萝卜长大了,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听教师讲故事一遍,提问:

  1、老公公叫谁来帮忙了?(老奶奶)

  2、老奶奶叫谁来帮忙了?(小姑娘)

  3、小姑娘怎么说的?(唉,来了来了)

  4、接着谁来了?(小狗)

  5、小狗怎么说的?(汪汪汪,来了来了)

  6、小狗喊谁?(小花猫)

  7、小花猫怎么说的?(喵喵喵,来了来了)

  8、小花猫叫谁呢?(小老鼠)

  9、小老鼠怎么回答?(吱吱吱,来了来了)

  三、大班幼儿表演故事一遍,感受欣赏活动的乐趣。

  四、指导个别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团结的道理。

  活动反思:

  《拔萝卜》是一个趣味性与表演性相结合故事,它将人物和动物串联起来以此来引发幼儿的兴趣。故事中重复性的语言比较多,便于幼儿掌握故事内容。

  活动中,我精心准备了教具(背景图、各种动物、人物以及大萝卜的图片),为了使幼儿看得更仔细,我特意在背景图的草地上剪开一小段。在讲到老公公对大萝卜说:“长啊,长啊,长的高啊,长啊,长啊,长的`大啊”时,大萝卜也从设计好剪开的那段一点点地“长”出来,生动地表现出了萝卜生长的样子。幼儿们看到这里特别的喜欢,又感觉特别好奇。

  因为之前很多幼儿都听过这个故事,所以他们都对故事有初步的了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从引导幼儿记住故事人物入手,给幼儿们讲了一遍故事。听完故事回答问题时,他们对“嘿呦,嘿呦”这里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让孩子们一边说一边学,并根据把幼儿的回答出示了相关图片。在图片演示的帮助下又给幼儿们讲了一遍故事。小朋友们理解很快,知道了故事中的六个角色。

  最后一环节中来了个亲子互动,让其中一位家长做大萝卜,让幼儿们都去扮演拔萝卜的角色。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们都是对“拔”这个动作比较感兴趣,虽然在表演中体会到拔萝卜的快乐,初步感受到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但在表演中却忽略了语言的表达。

《拔萝卜》教案9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跳、

  2、初步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身心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小兔子头饰若干;

  2、胡萝卜若干,分散在场地一端;

  3、塑料圈若干;

  活动重点:能双脚向前跳

  活动难点跳时轻轻跳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老师带头是并给幼儿带上小白兔的头饰,兔妈妈和小白兔蹲下做睡觉状。

  (2)兔妈妈醒来了,并且亲切地说:"天亮了,孩子们该醒了。"在音乐的伴奏下小兔子们按节奏跟老师一起做洗脸刷牙熟透的动作,并且整理衣服。

  (3)兔妈妈: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们来锻炼一下身体。

  2、教幼儿跳:屈膝、摆臂、双脚并拢向前跳,幼儿练习。

  3、游戏:《小白兔拔萝卜》

  兔妈妈说:"孩子们,我们要开始劳动了,现在我们就去农田里把萝卜拔回来,但是田地里我们很远,我们应该怎么去呢?"开汽车"小兔子们手搭肩乘火车状绕场第一周后,老师边讲边示范从汽车上跳下来,跳时两只手数起来作兔耳朵,两腿弯曲一下一下地向前跳,跳到田里在拔萝卜,然后顺原路回到原位。

  4、结束部分:分配几个幼儿拿塑料圈当方向盘做小司机开车带小兔子回家后,把拔来的萝卜送给来的客人。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自己感觉美中不足的`是准备的萝卜教具不够,如果能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一个萝卜的话,就不会有小朋友站在后面等待,就可以一个跟着一个去拔萝卜,还可以分组比赛拔萝卜,看哪一组拔得萝卜最多,就哪组胜利。这样的话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小朋友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通过这节课使我更加意识到老师的课前准备对一节课能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具的充分准备,教案的熟悉和老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拔萝卜》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倾听故事中感知故事情节、结构的重复。

  2、学习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表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 故事《拔萝卜》

  2、 自制纸偶老爷爷、老奶奶、小孙女、小猫、小狗、小老鼠、大萝卜。

  活动过程:

  一、 先给幼儿讲述《拔萝卜》的`故事,同时用纸偶配合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当故事情节进行到拔萝卜时,教师演唱歌曲“拔萝卜”。

  ——在演唱歌曲时,配合做出“拔”和“招手”的动作,让幼儿参与朗诵与复述、歌唱和表演。

  二、 借助纸偶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感知故事里的人物角色的关系。

  ——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找谁帮忙?

  ——老公公和老奶奶还是拔不动萝卜,他们找谁帮忙了呢?

  ——根据故事情节继续提问,小孙女、小猫、小狗、小老鼠以此类推。

  三、 邀请幼儿表演《大萝卜》的故事。

  ——一位教师戴上“萝卜”头饰坐在半圆形座位的排头,另一位教师坐在排尾。

  ——幼儿和教师共同侧身向排头,每人拉着前一人的衣服,边唱边表演拔萝卜。

  ——当幼儿不知道下面该招呼谁来拔萝卜时,教师亮出“手饰”,提醒幼儿下面该谁来参与拔萝卜。

  ——教师与幼儿共同快乐地进行表演。

  区域活动:

  角色活动区:投放《拔萝卜》的乐曲及所需头饰或纸偶,让幼儿随乐曲边唱边表演。

  活动评价:

  1、 能通过教师的动作提示感知故事的结构、内容。

  2、 能愉快地参与剧情演出。

《拔萝卜》教案11

  活动名称:拔萝卜

  活动目标:

  1、看图说故事。

  2、尝试创作故事的结局。

  3、发扬合作精神。

  4、享受角色扮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快乐小天地》幼儿用书(第7页)、与动物有关的资料。

  2、录音机、音乐磁带。

  3、玩具萝卜。

  活动过程:

  1、《快乐小天地》幼儿用书(第7页),请幼儿按图中兔子拔萝卜故事的三副图画创作故事内容。

  2、把幼儿分组,每组创作一个故事结局,并把结局画下来,然后向大家讲述结局内容。

  3、鼓励幼儿演出故事结局,并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物替代故事的角色。

  4、幼儿选定动物角色后,可提问幼儿选择该动物的.原因,并请幼儿到图书区搜集有关该动物的资料,例如外形、动作等。

  5、引导幼儿每次拔萝卜时加入有趣的对白。

  6、播放音乐,请幼儿戴上头饰,利用玩具萝卜演出故事的结局。

《拔萝卜》教案12

  活动目标:

  学习双脚并拢行进跳,提高动作协调性。

  乐意参与早锻炼,体验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兔子头饰、萝卜、圈圈

  活动过程:

  一、玩圈

  1、我是兔妈妈,你们是我的'兔宝宝,今天我们又和圈圈一起玩游戏了,动动脑筋你想和圈圈怎么玩呢?

  2、找个空地方玩玩吧。

  3、集中幼儿展示,你用了什么好办法?

  二、跳圈

  1、我们也来把圈圈拼成一条小路吧,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跳

  3、请小朋友也来学学吧,找个椅子排好队,一个一个双脚并拢向前跳吧

  三、游戏:小兔拔萝卜

  1、小朋友的本领学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玩小兔拔萝卜的游戏吧,老师演兔妈妈,小朋友演兔宝宝(带头饰)

  2、冬天到了,兔妈妈想请小兔把萝卜搬回家准备过冬,请小兔们双脚并拢前进跳搬一个萝卜,再跑回家来放进筐里,

  3、哎呀,萝卜不够多,再请小兔们双脚并拢前进跳搬两个萝卜,再跑回家放入筐中吧,

  4、满满一大筐了,我们回家吧!

《拔萝卜》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等胸饰若干;萝卜胸饰若干;

  《拔萝卜》伴奏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萝卜头饰,引出故事主题。

  教师:看,这是什么啊?(教师出示萝卜头饰)

  教师:这个啊是昨天有一个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现在啊,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就是有关这个萝卜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二)、展开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回答。

  教师:老公公萝卜呀拔不动,我们看看,老公公会用什么办法拔萝卜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

  教师:最后萝卜拔出来了没有啊?那是怎么样拔出来的呢?有谁一起拔的啊?

  教师:这么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讲故事,请个别小朋友进行角色表演

  教师:那好,那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拔拔这个萝卜好不好?我请小朋友当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还有小老鼠一起来表演这个游戏好不好?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表演,请小朋友试着 和 老师一起讲,主要掌握“XX来拉,来拉” “‘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这两个句子)

  教师小结: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这个萝卜啊?那好,现在啊,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萝卜拔出来!(教师引导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全部幼儿一起表演故事。

  教师:这么大的萝卜,小朋友们有没有拔出来啊?萝卜拔出来了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啊?

  (四)、活动延伸

  在音乐伴奏《拔萝卜》下结束

  教师:那我们现在一起把这个萝卜搬回家吧。

  教学反思:

  语言教育的方式灵活多样,种类也多不胜数,可以说是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则是教育者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有目的说话的环境,并且鼓励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主动交流、积极合作。

  故事《拔萝卜》是一个趣味性与表演性相结合故事,它是将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以此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小班孩子最喜欢不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它告诉幼儿一个“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告诉幼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拔萝卜》的教学中,在讲故事时,我注意了语速较慢,吐字清晰,语言生动,并特意加重了“拔、拉、帮”的'读音,加上多次地重复,幼儿很快便学会了这三个词,从而达到了本活动目标中丰富词汇这一项目标;复述故事阶段也是一个识记的过程,孩子在复述故事时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回答问题也锻炼了幼儿语言组织能力。在回答问题时,小朋友们都很积极,回答地也很准确,这说明孩子们能把简短的,重复性强的对话记清楚。在做“拔”的动作时,他们都纷纷主动站起来,模仿老师做着拔萝卜的动作。

  让幼儿通过表演故事,使幼儿对故事情节,内容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每幅图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那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我先出现大萝卜和老爷爷,接着便出现了老婆婆、小狗儿、花猫、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后,我便以问题的形式开始问幼儿,“故事中你看到哪些人去帮老公公的啊?”幼儿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给说出来,“那谁先去的呢?接着又去了谁?还有谁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幼儿的回忆,并再次完整的欣赏故事,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听故事,以此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倾听中,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回答出来了,而且兴趣依然很高涨。

  一听说要表演,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他们强烈的反应,充分表现出对表演活动的兴趣及喜爱。表演时我让幼儿自由选择,你喜欢什么角色就去扮演什么角色。游戏玩的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演还算不错。通过配上《拔萝卜》的音乐,既有韵律还有歌词提醒孩子,将气氛渲染的更好。表演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幼儿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发展水平来反映故事且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易受挫折。所以,以后的语言活动,我应多加一些表演活动,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演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通过玩“拔萝卜”故事,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但还要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小百科:萝卜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红色,果梗长1-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拔萝卜》教案1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随乐合拍地做拔萝卜动作。

  2、掌握角色名称并创编角色动作。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拔萝卜》的`音乐;老公公,老婆婆,小花狗,小花猫,小弟弟,大萝卜等头饰。

  活动过程:

  一、随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入场。

  二、带孩子做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三、欣赏歌曲《拔萝卜》,并提问:

  1、今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听了猜猜看:音乐里说了什么?(拔萝卜)

  2、谁在拔萝卜呀?(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花猫、小花狗)根据幼儿讲述,依次出示图片

  四、分段听音乐,学动作。

  1、我们先听见谁第一个出来拔萝卜?(老公公)老公公是怎么过来拔萝卜的?大家一起学一学!老公公是怎么拔萝卜的?大家一起学一学!萝卜拔起来了吗?(没有)怎么办?(叫老婆婆)怎么叫老婆婆?(幼儿学)

  2、放音乐第一段幼儿做一遍,

  3、依次让幼儿做2、3、4、5、段音乐动作,模仿老婆婆,小弟弟,小花狗,小花猫等角色

  4、音乐有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花狗,小花猫,一共有几段?(5段)

  5、我们连起来学一学,好吗?(放音乐,幼儿完整表演)

  五、教师做老公公,听音乐完整表演游戏。

  六、再次出示大萝卜,提问幼儿还能请哪些动物来拔萝卜。

  七、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拔萝卜。

  八、“宝宝们,让我们拉着大萝卜回教室吧”幼儿在拔萝卜的音乐声中退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拔萝卜》这节音乐游戏很特别它是一个有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小班幼儿很喜欢听,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一个人怎么拔也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很适合小班幼儿玩。

《拔萝卜》教案15

  设计意图:

  故事似乎永远是幼儿最喜欢听、百听不厌的,其作品中的情节性、人、事、物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动感性、表演性,适合幼儿角色扮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故事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拔萝卜》是一个古老而又经典的语言故事,故事中的主要结构情节有趣单一,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简单反复,正适合小班幼儿喜欢熟悉而单一事物的心理需求,幼儿在彼此的表演中学会交往的语言,知道如何请人帮忙?该怎么说?基于这些考虑,我以“拔萝卜”为主线,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主要情节。

  2、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故事,掌握故事中的对话:“XXX快快来,快来帮我拔萝卜”“嗨呦、嗨呦,拔呀拔,还是拔不动”。

  3、使幼儿初步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图片和头饰:(大萝卜和小萝卜、老爷爷、老奶奶、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及相应背景图。

  2、环境创设:小屋子、做好的大萝卜、栅栏等做好场地布置,准备拔萝卜的动画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入教室“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位老公公家做客,来我们一起坐上火车出发吧。”

  1、出示背景图片,引出故事猜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教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谁的`家?(老公公家)你们猜猜老公公家里还会有谁?

  2、教师讲述故事的起因:老公公在地里种了一个萝卜的,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他对萝卜说:“长吧长吧萝卜啊,长的甜呐!”“长吧长吧萝卜啊,长的大啊!”萝卜越长越大。

  3、引导幼儿讨论“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老公公年纪大了怎么拔也拔不动,那可怎么办呀?”帮助老爷爷想办法,导入故事内容。

  4、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请这么多小动物去帮忙,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故事的名字叫《拔萝卜》。

  二、幼儿欣赏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主要情节。

  1、老师随音乐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了解故事内容。

  2、提问引导:“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老爷爷是怎么请别人帮忙的?都说了些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看图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记住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内容。

  1、出示图片:“老爷爷请谁来帮忙?那我们一起来请老婆婆吧”。

  2、依此请出其它的人物,并学说对话。

  四、引导幼儿观看动画一起讲述故事,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并丰富词汇“拉、帮忙、一起”。

  1、提问:“故事讲完了,故事里老公公的萝卜拔出来了吗?”

  “他们是怎样拔的呢?”

  2、讨论:“这么多动物去帮忙拔萝卜呀,如果没有这么多动物帮忙,老公公的萝卜能拔起来吗?”

  3、小结:教育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帮助其他的小朋友,团结起来事情才会做得又快又好。

  五、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中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六、随音乐帮助老公公拔萝卜“老爷爷种的萝卜又大又多,我们一起去帮老爷爷拔萝卜吧!”

  活动反思:

  《拔萝卜》的故事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曾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儿、小猫儿、小耗子一起拔萝卜,这一老—少—小组成的画面,带给人一个温馨、和谐的世界。故事以“拔萝卜”为线索贯穿始终;结构简单,情节反复,便于幼儿理解,内容富有儿童情趣,贴近生活;语言简明上口,并有儿童化、口语化的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本次活动我首先以教师的生动有感情地讲述引导幼儿倾听并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接下来配以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图片,把幼儿带入童话的优美意境之中;我还利用了动画课件,引导幼儿视听相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最后加入幼儿分角色表演,幼儿戴上头饰,置身于情境之中,呈现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表演中,我注重把孩子的兴趣点与活动目标巧妙地结合起来,营造宽松的氛围,给孩子创设自由交流、自主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愿意说,让不同的孩子在自己原有而基础上都有发展。幼儿在表演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往的语言,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