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2-12-14 20:37:4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中班教案集锦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

  3.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活动准备

  1.课件:认识整点

  2.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引导幼儿知道看看表就知道几点了,激发了幼儿认识钟表的愿望。)

  二、了解钟表的外部构造。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时钟有哪些小秘密吗?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哪些数字?

  2.教师:钟表上还有什么?他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他们转动的`速度一样吗?

  谁转得快?谁转得慢?

  3.教师演示,让幼儿了结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三、学习看整点。

  1.教师: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小朋友们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

  小朋友,告诉老师你是几点来上幼儿园的?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朋友看看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看看分针指在什么地方?时针指在哪里?

  3.教师小结:看整点的时间有一个小窍门,分针指在12,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整。

  小朋友现在你知道我们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吗?

  4.课件演示

  (1)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正在上课,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看,连小钟表都在夸大家呢。

  (2)小朋友看看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四、游戏:时针分针转转转

  1.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游戏玩法:

  (1)请12位小朋友分别代表钟面上的12个数字,按照钟表上数字的排列顺序围成一个大圆圈,

  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代表时针、分针,站在圆圈的中间。

  (2)听到口令,老师说说什么时间,时针和分针就赶快把我老师说的时间表示出来,

  游戏分成两组,比比看那组的表针转得又对又快。

  (3)请幼儿戴上数字1―12和时针、分针的头饰。

  2.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针、分针请小朋友轮换代替,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有关整点的知识。

  五、创作--我的一天

  1.教师:小朋友,拿起你的工具,把你在幼儿园中渡过的一天记下来好吗?

  (幼儿的设想的创作形式(绘画的、泥工的、废物制作的),让他们自愿组合成小组。)

  2.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边欣赏着钟表店里的美妙音乐,一边设计小钟表吧。

  幼儿开始制作。

  六、活动结束

  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认识秋天树的颜色、形状特征,学习大胆地用绘画方式表现秋天的树。

  2、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带幼儿观察秋天的树;枫树、松树、果树等图片;幼儿用书、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上星期天,老师请爸爸妈妈带小朋友观察了秋天的'树。请你告诉大家,你都认识了哪些树?它们由哪几部分组成?树干和树叶是什么颜色?有的树上还有什么?老师小结并出示图片讲解。

  二、讲解示范。

  教师:下面我把我看到树在纸上画出来,粗粗的身体做树干,细细的手臂做树枝,头上带顶大帽子做树冠,我的树快画好了,可怎样才能让大家知道我画的是枫树呢?引导幼儿说出给它涂上相应的颜色(红、黄、绿色),树干涂上咖啡色,要按一个方向涂色,涂均匀。有的树上还结满了果实,小朋友也可以把果实画上去。

  四、布置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树画出来,比比谁画得秋天的树最多、最漂亮。老师个别指导能力差的幼儿画出树轮廓再涂色。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组织幼儿欣赏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树,什么地方画的漂亮,什么地方还不够。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中班数学教学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人复习巩固5、6、7、3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由于幼儿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往往不易调动幼儿积极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因此制作了教学软件,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学习。

  活动目标:

  帮助复习巩固5,6,7,三个数,引导幼儿能够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请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电脑屏幕)

  (2)果园上有几个菠萝?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柿子树上有几个柿子?

  2、给果树排队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二盆是什么水果?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三盆是什么水果?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么排?

  3、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兴,摘了这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让大家尝一尝。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有几只小兔?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根据幼儿回答,老师让与动物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为什么把柿子分给小兔?

  (2)小猴来到小虎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虎吃,有几只小虎?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虎,才是正好每只小虎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为什么?

  (3)小猴来到小猪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猪吃,有几只小猪?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猪,才是正好每只小猪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为什么?

  4、分组练习:

  小猴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还带来一些练习题,考考小朋友。

  (1)添点子

  (2)找家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本活动设计的价值

  一.重在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方法与能力中班后期,幼儿认识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逻辑思维也开始萌发。本活动中我将老师喜欢的动物制作成T课件,并以此为载体,引发幼儿积极回忆已有经验,依据动物的部分特征推断整体,运用视、听等多种感官对某一类动物进行分析、归纳,在不断地假设、否定、肯定、验证过程中,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多种思维方法感知了动物,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的方法与能力随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熟悉与了解,他们探究的兴趣也逐渐高涨,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征自己的发现,学习有意识地收集信息,主动获得经验,从而转变幼儿学习的方法。但是,记录对中班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在记录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缺乏操作经验,记录的内容让人难以琢磨,因此今天的`学习活动我想给孩子一些记录的示范,本活动中个环节的交流素材都采用了记录的方式予以呈现,如:第一环节要交流的材料是他们自己记录的。第二环节,借助老师的记录示范,让幼儿学习记录猜想、假设的过程以及验证的方法,另外还有老师记录的新闻故事,最后布置的记录小任务等,使幼儿感知了解一些简单的记录方法,体验记录过程中的乐趣,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重在情感态度的培养对动物情感与态度活动中,以“我喜欢的动物朋友”为主线,从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à猜猜老师喜欢的动物à倾听新闻小故事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我想营造一种浓浓的爱的氛围,让幼儿从中感受人与动物相互关心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得到升华,萌发幼儿对爱的一种责任感。对新闻事件关注的态度在“动物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偶尔看到了两则关于动物和人相互关心爱护的新闻故事,深受感触,于是我把它引用到今天的活动中,与幼儿分享。活动中,我尝试用图片、简单的文字记录新闻事件,以最本色、真实的形象呈现给幼儿,突出故事的真实性,使幼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动物与人类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同时引发幼儿学习关注生活中新闻事件的兴趣,逐步由身边的事物扩展到周边事物。教育方案

  主题:在动物园里源自:教材《学习》(中班)P197页

  内容与要求:

  1、观察了解动物特征,关注它们的不同特征,并比较异同。

  2、愿意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集体教学活动之五:我喜欢的动物朋友幼儿年龄:4—5岁执教:莘松幼儿园陈小青

  补充要求:

  1、通过视、听等感官游戏,尝试运用简单的推理方法感知动物的明显特征。

  2、感受人类与动物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增进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资料。(教师将喜欢的动物制作成T课件)

  2、新闻故事图画书一本。

  活动过程:

  1、交流我喜欢的动物朋友引导幼儿结合记录,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朋友。

  2、猜猜老师喜欢的动物朋友

  (1)孔雀:课件展示顺序:脚→身体→头→尾屏。

  (2)狮子:课件展示顺序:狮子的吼叫声→腿→尾巴→整个身体。

  (3)猫头鹰:课件展示顺序:夜景(猜想什么动物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眼睛→整个身体。

  3.了解人类与动物互相关心爱护的新闻小故事(1)幸福的猴宝宝(2)狗妈妈救婴儿

  2、)交流自己的感受:听了这两个真实的新闻小故事,心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3、)小结:动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爱护,真快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2、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弹簧、橡皮筋等有无弹性的物体若干,实验记录表、记号笔、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

  观看ppt,让幼儿更感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求知欲望。

  二、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活动材料,感知物体弹性。

  放一些轻音乐,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自由探索活动:

  (1)探索气球、袜子、海绵、木棒等有无弹性,让孩子通过自己和同伴亲自体验,互相交流获得感性经验,感知物体的弹性。

  (2)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及合作,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渗透幼儿大胆表现,把经验和技能传达给同伴。

  (3)给幼儿独立表达的机会,请个别幼儿来发言,“你是如何做的?它有没有弹性?”

  三、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借助外力时)会变形,不用力时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四、再次投放物品,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弹性,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用ppt介绍实验操作记录表。

  (2)分组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对弹性的认识,并对操作结果进行记录。

  五、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及对人们的.帮助。

  (1)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弹性的物品。

  (2)放ppt,了解弹性对人们的帮助。

  六、结束:

  老师把所投放的材料放在科学区,在区域活动中自己可以再玩一玩、试一试。

  活动反思:

  1、通过《指南》科学领域的学习,我在活动中利用ppt凸显弹簧的伸缩及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展示,重难点突破直观形象,易于幼儿理解;

  2、认知上:让幼儿在操作探索活动中,主动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能力上:在探索操作过程中,让幼儿根据各自感兴趣的物体去发现弹性的用途,并注重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特点,特意提供了幼儿自由操作机会,使幼儿敢于、善于、愿意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情感上: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极大兴趣。

  4、情境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设置一个ppt,引入幼儿在平时活动中的情景去设疑,发现玩具中秘密,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条件。

  5、动手操作法:它是幼儿科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方法,《纲要》中指出:提出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多种方式探索提供条件。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的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弹性的特点,第二次通过再次操作来记录,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辨别物体是否具有弹性。

  6、记录: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的结果,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所谓求证。

中班教案 篇6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小火炉

  主题系列活动:

  小火炉

  活动要求:

  1、教育幼儿尊重和关心老人。

  2、体会关心他人不仅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故事《小火炉》的挂图

  2、事先联系好幼儿家中的.几位老人参加活动

  3、幼儿与家中老人的合影

  4、录音机、磁带、海报纸、笔

  活动指导:

  1、师结合教学挂图讲述故事《小火炉》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妈妈和圆圆是怎样关心老奶奶的?

  3、请幼儿拿出自己和家中老人的合影,介绍自己和老人的关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关心家中的老人的。

  4、分组活动:教师邀请4位幼儿家中的老人,请她们来和幼儿分享生活的经验,请幼儿问她问题。

  5、请幼儿邀请老人一起歌表演《拍手唱歌笑哈哈》

  6、总结分享:把幼儿想为家中的老人做的事记录下来,制作成海报。

  附:歌曲《拍手唱歌笑哈哈》

  你的眼睛里,有呀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呀有个你,我们两个人对呀对面坐,拍手唱歌笑哈哈,笑呀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