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2-11-26 14:37:0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教案范文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小班教案范文五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 知道一些流鼻血时的.处理方法。

  2. 教育幼儿自我保护的常识。

  活动准备:

  1. 说说鼻子,引出课题:流鼻血怎么办?

  2. 出示课本,让幼儿打开课本14---15页。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画面,并说说。帮助幼儿了解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3. 说说哪些行为会引发流鼻血:不让鼻子受撞击,不用手抠鼻子,要多喝水多吃蔬菜。

  4. 小结:教育幼儿要有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认识自己的物品标记,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

  2、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使用自己的杂物箱。

  准备:

  1、实物图标若干张

  2、活动前已让幼儿选择过自己喜爱的图标(一套图标有数张相同的),教师在其中一张上写好幼儿的姓名,将该套图标中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橱、毛巾架、杂物箱等处。

  过程:

  1、认标记。

  出示插有实物标记的纸板,让幼儿回忆自己选择的标记,并在纸板上指认出来。教师核对标记上的姓名,说对的就让幼儿将标记取走,说错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某幼儿选择的应是小兔,教师可提示说:你选的是一种长耳朵、短尾巴,一跳一跳走路的小动物。

  2、明确生活用品使用规则。

  告诉幼儿,在幼儿园里每个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茶杯、毛巾、小床、柜子等。并说明每一个小朋友只准用自己的用品。

  3、寻找自己的生活用品。

  教师让幼儿手持标记自由走动,去对应茶杯橱、毛巾架、柜子等处的相同标记,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后,再将手上的标记还给老师。

  在活动中,教师可提醒幼儿看看自己的标记旁边是哪些图标,丰富幼儿表述方位的词汇和语句。如:我的标记旁边是小鸭子标记,上面是小汽车标记等。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像。

  活动准备:

  1、用积木搭一幢高楼 2、操作教具:兔子、乌龟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

  1、教师:小兔子和小乌龟谁的行动速度快,如果它俩比赛爬楼,谁会得第一?

  2、完整欣赏诗歌一遍。

  (1)龟兔爬楼谁第一?你从哪句话听出来乌龟得了第一名?开口说话的“石头”是谁?

  (2)小乌龟刚刚开始爬楼时,小兔子已经爬到几楼了?

  教师:真奇怪,为什么小兔子跑得那么快,却没有得第一呢?

  二、大胆想像

  1.教师边操作教具,边再次朗诵诗歌一遍。

  2.提问:小乌龟是如何快速地来到楼顶的?

  3.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并用语言清楚地描述乌龟快速爬楼的'不同方法,并将幼儿想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如乘电梯、乘吊车等。知道行动慢的动物或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先到达目的地。

  三、学念诗歌

  1.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语调、语速,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不同动态。

  附:龟兔爬楼谁第一

  动物公寓高又高,乌龟兔子要赛跑,比比谁先到楼顶?冠军奖杯给它抱。

  乌龟刚刚才起步,兔子转眼到三楼。兔子呼哧、呼哧爬上楼,“爬楼比赛我第一”

  “石头”上面歇一歇,不料“石头”开口说:“兔子兔子你输了,爬楼比赛我第一。”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2、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

  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3、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幼儿表达交流。

  4、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学习诗歌《蝴蝶树叶》,并乐意跟随诗歌做动作。

  2、能初步尝试替换诗歌中的个别词语,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幼儿到户外捡过落叶,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户外捡树叶照片

  共同回忆、讨论捡落叶和落叶飘情景。

  师:宝宝们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啊?(照片)照片上有谁?在干什么呢?

  出示树叶

  师:你们看我们捡的小树叶也来啦?

  说说树叶的颜色、形状,

  2、感受诗歌意境

  师:每一片树叶都是一首好听的诗歌

  幼儿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小树叶像什么?小树叶为什么会飞?

  跟着老师边念诗歌边做动作。

  3、尝试仿编诗歌

  编新的诗歌,集体朗诵

  4、游戏“大风和树叶”播放歌曲落叶

  老师做大风幼儿手拿树叶扮小树叶!

  小树叶随风的方向做下蹲、摇晃……动作!

  附儿歌:蝴蝶树叶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好象一群蝴蝶,张开翅膀追追!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发挥无声的肢体语言,用动作表现诗歌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由于这首诗歌中涉及到几个动词“吹”“飞”“追”等,我采取了运用肢体动作这一策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这些词,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活动中,我教孩子学习诗歌和仿编诗歌时,运用非常直观、形象的动作,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诗歌仿编的又快又多。活动最后,我带领幼儿模仿小树叶轻轻飞进活动室时,“你看到的'小树叶是怎样飘下来的?”一句话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将他们平时看到的不同的景象都表现出来。我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诗歌中的句子,效果很好,始终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孩子在玩中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