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案

时间:2022-10-24 04:55:5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门豹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门豹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门豹教案合集八篇

西门豹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 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板书课题:西门豹),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西门豹)。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在邺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 理解字义

  ⑴?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抽读17张生字卡和10个词语。

  ②?正音:烦:fán? fan(“烦”本音是二声,但在“麻烦”一词中读轻音)绸:chóu?“绸”和“饶”是翘舌音,读时应加以注意。

  饶:ráo??

  渠:qú??“渠”是撮口音,注意检查学生的口型。

  ③?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褂:注意中间部分:上面是一个土字,下面是一个提土,不要写成“谁“字的右边。

  饶:字的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

  渠:是上下结构,木字旁。

  灌: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

  ④?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候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人烟稀少:指住户人家很少。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面如土色:脸色和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

  默读课文,然后标序号,再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⑵?小组交流。

  ⑶?班级交流,了解写作顺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板书:摸清底细

  经过(第10~15自然段):讲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惩治了官绅巫婆,教育了百姓。

  板书:破除迷信

  结果(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板书:兴修水利

  3、总结:课文先讲起因(略),再讲经过(略),最后讲结果(略),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组段成篇的。

  4、布置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西门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

  3.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 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 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 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西门豹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西门豹提出的问题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老大爷的回答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9>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192> >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西门豹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西门豹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

  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西门豹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西门豹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西门豹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 教育了老百姓。)

  6.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西门豹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①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

  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1.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到台前复述。

西门豹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受到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西门豹到河边送新娘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联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课件,让学生观察,并介绍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示课题,请学生介绍: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3、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语。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2、结合四次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后评议。

  3、师生共同归纳四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1)了解原因;(2)了解首恶者;(3)了解受害者;(4)了解漳河的情况。

  4、引导学生探究。如,从哪里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打算怎样"送"?

  四、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

  (1)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2)交流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汇报。要求:

  (1)分三步汇报:把巫婆投进漳河;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教训其他官绅。

  (2)先汇报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接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读懂了什么),再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最后请同学评议、补充、帮助,将汇报、朗读、评议结合。

  (3)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将汇报交流引向深入。如,"麻烦"是礼貌用语,这里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

  3、引导学生看插图,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官绅们的丑态。并讨论:这些丑态说明了什么?

  4、引导探究。

  (1)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师生共同归纳:以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很"客气"地将巫婆投进漳河,妙在将计就计;以去"催一催"为由,再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妙在不露声色;以等回音为由,让官绅们"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妙在假戏真做;惩办巫婆、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妙在区别对待。

  (2)再进一步探究:西门豹如果不用这个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一下,哪种办法更巧妙,收效更大?

  (3)渗透思想教育:西门豹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巧妙的办法?(调查仔细;为民除害的决心。)

  五、自学"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复述课文。

  七、演课本剧《送送新娘》。

  1、小组排练。准备道具,分配角色,设计台词、动作等。

  2、在班上表演,互相评议、学习。

西门豹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民间故事,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对故事情节有所把握。学生要真正融入感情,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感受祖国的优秀文化。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2.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内容。

  2.利用设计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明白自主探究的主题。

  3.自主合作探究西门豹做法的巧手之处。

  三、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运用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教学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西门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读课题说理解。

  [ 设计意图] 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4、读生字新词。

  5、小组交流课文大意。

  6、师生共同小结: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交流,掌握本课生字词及课文大意。

  (三)、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认真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西门豹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

  过程:(略)

  第二课时

  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请先讨论: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

  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

  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

  9、是哪三个步骤?

  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勾出西门豹说的话)

  理解句子:

  ①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②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

  ③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

  ④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

  ⑤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

  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

  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

  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

  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

  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

  22、作业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

  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

  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第三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略)

西门豹教案 篇6

  一、教材简说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划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二、学习目标

  1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三、教学建议

  1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淌”(后鼻音);会写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淹”与“掩”、“官”与“管”、“旱”与“早”,注意“淹、渠、灌、溉”中三点水在田字格的不同位置。

  2把握主要内容。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课文的对话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土地荒废,民不聊生,于是进行调查。文章妙在没有细致描写西门豹怎样查看,怎样专访,怎样研究,只用他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来反映,省却了许多烦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

  (2)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道“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犯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这是对话的妙处。

  (3)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到了送新娘的日子,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他不直接戳穿坏人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百姓。

  3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可明确以下几点:

  (1)从课文第一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精心选择调查对象,问得也很巧。

  (2)从课文的主要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当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刻采取措施,反而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番话,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西门豹罢官的故事,增加对西门豹的了解。又比如,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4笨魏笏伎剂废暗诙题,应在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部分生动地记叙了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地实施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策略的。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为借口,又要把官绅们扔下漳河;官绅们跪下磕头求饶,西门豹并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让官绅们起来,并让他们回去。(这时西门豹知道官绅们是彻底被制服了,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5角色表演。课文第二部分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适宜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首先,基本上按照课文的描写表演。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次,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四、参考资料

  关于课文的故事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有记载。司马迁作《史记》,在其中专门写了一章《滑稽列传》,记载齐国的淳于髡、楚国的优孟、秦国的优旃等人如何用“滑稽”批评君王,魏国的西门豹如何用“滑稽”战胜迷信,为民除害的故事。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复姓,名豹。魏文侯时任邺令。曾破除当地“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开凿水渠十二条,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以发展农业生产。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西门豹罢官西门豹初任邺地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终日勤勉,嫉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不过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这伙人怀恨在心,便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后,政绩突出的他本应受嘉奖,却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罢了他的官。

  西门豹心里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又将官印给了他。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始疏于实事,而去极力巴结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述职,虽然政绩比上年大为下降,可魏文侯却称赞有加,奖赏丰厚。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为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交给魏文侯便走。魏文侯醒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西门豹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和抓住人物言行来重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难点

  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质疑,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西门豹治邺,(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豹的写法)

  导入: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用心读了就一定有收获。

  “邺”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引导学生抓关键句子:“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结合上下文相机理解两个“闹”的不同意思。

  二、分角色朗读,自主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注意引导学生进入人物角色,读出感情。

  人物说话时,课文都没有写他们的神态,请你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默默地读1-9自然段,静静地想一想西门豹问的这四个问题及背后的意图。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弄清真相

  三、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

  过渡:西门豹该怎么办?

  1、学生默读课文10-12,勾画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交流并反复朗读。

  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请同学们透过西门豹的言、行,体会他当时真实的想法。在勾画出的句子下面写上自己的理解。

  3、学生先读描写西门豹语言行为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4、问题探讨

  A、思考:从西门豹表面的言行上看,他也相信有河伯,有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用课文中的语句证明你的观点。

  教师在学生的探讨交流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西门豹方法的巧妙

  将计就计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既惩治首恶,又教育百姓

  B、你有什么其他好办法解决西门豹遇到的这个问题?

  5、造成“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还有一个原因,西门豹又是怎样解决的?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相机板书:开凿渠道

  四、情景写话,表情达意

  1、请同学们轻声地通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西门豹治邺的整个过程。

  2、表达感悟

  师:就这样,西门豹救下了新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如果你当时就在漳河边,你会想些什么?(课件)

  请你选择以下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角色,写写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 生自由说。

  师:西门豹听到你们说的这些话,他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的。

  五、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1、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时候的邺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生:人丁兴旺 欣欣向荣

  2、今昔对比

  曾经的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欣欣向荣、人丁兴旺。今昔对比,怎不叫人感慨万千?

  3、回归课题

  师:西门豹这一治,治出了什么?

  治了邺迷信的风气、治了老百姓愚昧的心、治了邺的水利发展了农业、治出了一个五谷丰登的邺,治出了西门豹的丰功伟绩,治出了西门豹的高大形象。。。。。。

  小结:

  正是这样一个不信鬼神、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西门豹,揭穿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装神弄鬼的把戏,这个故事才流传至今。

  六、作业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趣味性作业:

  1、请你为西门豹写一封表彰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2、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迷信却依旧存在,请把西门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弄清真相

  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开凿渠道

西门豹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扮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示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同学:

  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2、教师:

  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

  3、生字词课件:

  巫婆头饰、化妆胭脂、口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说说理解

  (战国时期魏国的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4、出示课件生字词,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旱灾:长时缺水造成庄稼死亡。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读生字新词:

  ⑴ 齐读。

  ⑵ 抽读。

  ⑶ 去掉音节齐读。

  三、提出不懂的词,合作解决

  邺:古代地名。

  开凿:大孔挖掘。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

  (给一定时间读书)

  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抽说:

  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共研讨评议。(板书: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4、齐读课文(注意目标1中词语读音,出示课件,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俺们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了西门豹被派去治灾,他调查弄清了原因,除害,开渠。下面,俺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看看他是怎样的人。

  二、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1、自读勾出西门豹说的话及行动,想想表示了他什么品质?(给一定读书时间)小声说说。

  2、研究(四人小组),教师参与。(根据课文)

  3、探究(全班教师根据课文)。

  4、读课文:

  ⑴ 自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有感情齐读课文

  三、扮演课文

  1、自身选伙伴组小组练习扮演,师巡视发现扮演好的。

  2、选小组扮演。

  四、拓展

  回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

  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战略

  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