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燕子教案范文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燕子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燕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挂图,表示欢快情绪的音乐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生字“捷”“瞬”“漾”的记忆和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燕子》。说说歌中唱的是谁呀?
2.是呀,小燕子一直以来都是俺们的好朋友,俺们喜欢它,歌唱它。今天俺们再去学习一篇关于小燕子的文章。
3.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如:小燕子为什么快乐?它有多快乐?)
4.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在哪里?就让俺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读完后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其他小朋友觉得他读得准确就跟他读,读得不够好就教他读一读。
3.强调重点要读好的生字:“敏”“瞬”“盐”是前鼻音;“漾”是后鼻音;“瞬”“啁”是翘舌音,“醋”是平舌音;“掠”是边音;“啁啾”“叽咕”“唧”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5.师:刚刚自身去读了课文,你哪一段读得最正确、流利?展示读给大家看看。(生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
6.再次去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7.师小结:这篇课文描绘了美丽的春景,着重描绘了春天的使者——小燕子,它快乐地用自身的辛劳打扮春天、维护春天,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记一记。
2.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
3.师:在这些生字当中,你觉得哪个生字不太好记?提出让俺们大家来记一记。(重点记一记“捷”“瞬”“漾”。)
4.师:你能给生字组词吗?开火车组词,合适的词语练习造句。
5.师:接下来俺们就要写字了,在写之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强调“捷”右边的笔顺;“瞬”右边分开来书写记忆;“漾”的右边分为上下两局部,没有连在一起。)
6.在课堂书写本上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燕子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体会醉人的春景,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3.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燕子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体会醉人的春景,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燕子的快乐。
【教学准备】
配合课文内容的`春景插图。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是顶聪明的小朋友,因此,今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小朋友们来猜猜: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向南去,春天还来早。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为什么?(生回答后板书:小燕子)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外形特征
1.师:是呀,春天来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带着春光向俺们飞来,飞进了俺们学校,飞进了俺们课堂,飞到了俺们课本中。打开书,自身去读课文,看看文中描写的那只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2.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小燕子的样子吗?把文中描写小燕子样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追问:从这些描写小燕子样子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燕子活泼、可爱……)谁能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抽读、赛读、齐读)
(二)感悟快乐
师:小燕子不只活泼可爱,还很快乐呢!(板书:快乐的)作者把小燕子的快乐变成了一段段流畅优美的文字。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去找找小燕子的快乐,找到了你就做一些勾画。
1.春雨中的快乐。
(播放下雨的声音)师:听!沙沙沙,下起了一阵阵春雨,你从这些雨中找到了小燕子的快乐了吗?(找到了)(板书:春雨中)究竟是怎样的春雨、怎样的春光让咱们的小燕子如此快乐呢?(抽生说)是啊!一阵春雨把整个世界变得鲜活起来,一个春的世界展现在俺们眼前(点击春景图)看到这样明媚的春光,你想说些什么?(抽生说)小朋友们都被这么美的春光陶醉了,俺们的小燕子也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快乐地欢叫着,穿来穿去。(板书:欢叫)谁想来读读,感受感受这明媚的春光?(抽生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真是美啊!在这么美的春光里,一只只小燕子欢叫着,穿来穿去。
2.阳光下的快乐。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了小燕子的快乐?(在阳光下)(板书:阳光下)你从哪里体会出小燕子在阳光下很快乐?(它飞的动作)小燕子在阳光下是怎么飞的?读出文中的句子。(……)从他的朗读中(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飞翔的快乐,飞得很快)哪些词语能说明它飞得很快?(引导生理解“窜”“掠”“跃”“射”这些动词)小燕子飞得很快,用文中第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轻悠敏捷。(板书:轻悠敏捷)谁能读出小燕子飞翔的轻悠敏捷?(抽读,评一评,再读,齐读:师读第1、2句话,生接着齐读小燕子飞翔的句子)
3.筑窝的快乐。
师:除了这两处的快乐,你还找到了哪里的快乐?(筑窝)(板书:房梁上筑窝)小燕子是怎么筑窝的?请你读出文中的句子。(……)筑窝时的小燕子哪儿最让你喜欢?(小黑豆般的眼睛调皮地朝俺们滴溜溜地转)你能学学吗?真可爱!你也挺让俺喜欢的!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起来读读筑窝的小燕子吧!
4.春天里的小燕子。
(1)师:小燕子轻声细语地叽咕叽咕地说,它在说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读读奶奶的话。
(2)文中还写了奶奶说了些什么话呢?默读课文,勾画出奶奶的话并读读,看看你能从奶奶的话里知道些什么?
①抽生读出奶奶的话。
②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抽其他生补充说,理解闹春、剪春、益虫)
③文中是通过“俺”和奶奶的对话来叙述的,请小朋友们分角色来读一读。
5.小结。
师:这一只只快乐的小燕子的到来,标志着春天已经来到了,万物都换上了新装;也是这一只只小燕子快乐的叽咕声,让俺们的春天更加的热闹;还是因为它们把害虫都吃掉了,农民伯伯的庄稼才长得更绿,春天才更美!
三、情感升华,背诵课文
1.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2.师:假如要把题目中的“快乐”另换一个词,你会换什么?为什么?
3.师:你最喜欢哪里的小燕子,练习把那个段背诵下来吧。
燕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聚拢、增添、掠过、荡漾、俊俏、凑成、演奏、五线谱、偶尔”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方法,并学会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表达上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呀?今天,滕老师给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纯色图。你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这幅图中有一些小燕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如果能结合整幅图,说上一句话那就更好了。(引导学生围绕要求自由说)
3.揭题。春天就是这样让人着迷,小燕子就是这样惹人喜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4.板题、读题。
①教师范写课题:看仔细,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一间草房的屋檐下,一只小燕子正张着小嘴叽叽喳喳地叫着,一对俊俏的翅膀不停地扇动着,原来是它们衔来点点泥巴在筑巢呢!你看,这是多么勤劳的小燕子啊!让我们一起来跟它打个招呼吧!
②学生学写:“燕”字很特别,上面的一横不能忘,左边的一横不能错。先拿出你的手指划一划,再把它写在田字格的旁边。
③反馈:同桌检查,你认为好的就给他画个笑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一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反馈
吹拂 掠(lüè)过 荡漾(yàng) 演奏 (zòu)
赞歌 音符 稻田 偶(ǒu)尔(ěr)
聚(jù)拢 增(zēng)添 俊(jùn)俏 疲倦(juàn)
①先请学生轻声自由读。
②去掉拼音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利用、做动作理解“聚拢”一词,并学写“聚”字。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是怎样描写燕子的呢?你能找到与它们对应的段落吗?课件出示四个自然段的小标题:①燕子的外形②燕子为春天增色③燕子的飞行姿势④燕子的停歇。并指名学生读文。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三、深入细读,学习方法。
(一)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都写了小燕子的什么?(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2.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写。
①羽毛、翅膀、尾巴又什么特点呢?
②指导学生把特点所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来。
③引导学生指导“一身……,一对……,加上……,凑成……”这样的写法,并体会数量词使用的.准确性。
④再抓特点的写法:燕子的身体上有爪子、有肚子,为什么不写,而要去写羽毛、翅膀和尾巴呢?
3.在体会写法的同时指导朗读并尝试背诵。
4.仿写。生活中,你也肯定有很多喜欢的动物,让我们也试着这样来写一些吧!(课件出示一些动物图片)
5.汇报交流。
6.小结:同学们都学会了抓住特点写的方法,并且能够有条理、有顺序地把动物的形象描写出来,以后也可以用到习作中去。
(二)第二自然段
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这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并自由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进行描写的。把找到的景物划一划。
4.交流:(雨、风、柳、草、叶、花)
5.创设情境引读。在春姑娘的亲吻下,柳树舒展了腰肢,小草也探出了头,绿叶也使劲地生长,花儿更是不甘寂寞,它们你追我赶,都怕错过了这场盛会。它们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6.它们都可能在争先抢着说些什么呢?
7.通过上面的铺垫,理解“赶集”的意思。这里用上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8.在它们的装扮下,闭上眼,你能看到哪些颜色呢?能用上哪些形容颜色的词呢?课文中用上的是什么词?(光彩夺目)
9.说话训练
小燕子快乐地飞呀飞,见到了柳树,它说:“ ”,遇上了小草,它说:“ ”,落在了 面前,它说:“ !”
10.小结:这如诗如画的景色,真是让人心醉啊!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春天的美丽,感受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下节课我们将会继续去了解燕子的飞行和停歇两个片段。
2.作业:抄写课后生字和本课生词;背诵课文今天的学过的段落。
燕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完成
知识、技能目标
学习燕、菜等15个生字,了解声调的标法,拼读音节
过程、方法目标
1、练习上下文猜字;
2、熟读课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冬瓜、茄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笑吗?大家笑一下,好吗?燕子妈妈也和小朋友一样喜欢笑,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范读
2、生自读(不懂的字猜一猜,查字表,或请教他人。)
3、认读生字词
A找生字:一生上前找,把找到的字贴到黑板上,并领读。
B记生字:怎样才能很快,很准确地记住这些字呢?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分段读课文。
5、同桌互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讨论学文
1、小燕子到菜园里去观察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板书)
2、小组讨论:你觉得小燕子认真观察吗?为什么
指导三次观察的朗读。
3、全班交流:怎么做才是认真观察呢?
A反复观察
B仔细观察
四、延伸
出示西红柿和黄瓜,观察他们的异同点。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瓜、皮
1、说说笔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你觉得要怎样写才好看?左耳刀重点指导
其他字的笔顺你知道吗?
3、同桌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4、生描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反馈评议
板书设计:
燕子妈妈笑了
学会观察
燕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1.燕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读生字组词,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组词。
俊( ) 俏( ) 拢( ) 拂( ) 倦( )
峻( ) 悄( ) 笼( ) 佛( ) 卷( )
骏( ) 稍( ) 垄( ) 沸( ) 圈( )
符( ) 谱( ) 沾( ) 添( ) 奏( )
附( ) 普( ) 粘( ) 填( ) 凑( )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5.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俊俏 —(俏丽) 聚拢 —(聚集)
生机 —(生气) 掠过 —(拂过)
反义词:
偶尔 —(经常) 增添 —(减少)
俊俏 —(丑陋) 机灵 —(死板)
三、初读课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课文。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 风 柳 草 叶 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填空,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过,唧唧地(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 )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出示相关图片)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
(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 五线谱 音符 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 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附:板书设计
燕子教案 篇5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体会学习只有认真刻苦,塌实的练好基本功,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知道学习要认真刻苦,要塌实地练好基本功。
教学准备:人物头饰
教学流程:
一、了解故事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和含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很愿意学飞行,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却失败了的心情。
二、体会角色
1、读燕子妈妈的'话,要引导学生读出亲切、和蔼、焦急、担心和鼓励的语气。
2、读小燕子的话,要引导学生读出急切、焦躁、任性的语气。
三、阅读中识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字。
四、扩展延伸
本课结尾只写了燕子妈妈一句鼓励小燕子的话。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燕子筋疲力尽的是后可能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第一次成功了
小燕子学飞行{
第二次失败了
燕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乐意表达、表现。
2、感受歌曲中春天的诗意与韵律美,体验春天的美好。
活动准备:
柳条、浪花、桃花、雨丝、音乐、录音机、礼物、小燕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春天悄悄地来了,有个朋友唱着歌儿,也飞回来了,你们听!
二、欣赏活动
第一遍欣赏,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呀!谁来了啊?(小燕子)
原来是小燕子飞来了啊?小燕子从哪来的?
小燕子为什么从南方飞回来了啊?
第二遍欣赏,感受歌曲轻快的节奏,体会小燕子愉悦的心情。
(边欣赏,教师边用手演示:小燕子唱着轻快的歌曲,在天空中飞舞……)
小燕子的心情到底怎么样?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燕子多高兴啊,它从南方飞回来,发现我们这里有很多变化,小燕子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忆有关春天的经验。)
第三遍欣赏:和小燕子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
你们瞧,小燕子在天空中多快乐啊,让我们也用自己的小手当成翅膀,和小燕子一起看看春天的美景。
教师一遍做手势,一遍用语言引导:
小燕子快乐地从南方飞回来啦。它一会飞向高处,看到柳树姐姐在梳辫子;一会儿飞过水面,层层浪花跳着春天的舞;它飞上桃树,桃花妹妹哈哈笑;它飞在春雨里,雨丝沙沙沙,唱着春天的歌谣……
和小燕子一起飞翔,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第四遍欣赏:小燕子的礼物
小燕子飞胡来了,它也准备了很多礼物送给小朋友,我们一起来问问小燕子,它送了些什么礼物?
出示图片,丰富歌词。
剪柳条,绿油油,送给哥哥当鱼钩;
剪浪花,蓝莹莹,送给姐姐做花裙;
剪桃花,红艳艳,送给妹妹扎小辫;
剪雨丝,亮晶晶,送给弟弟做风铃。
活动结束
送春天的礼物
小燕子多热心啊,它准备了那么多春天的`礼物送给小朋友。收到礼物的朋友啊,心里一定甜滋滋的。我们也制作了很多礼物,今天我们这里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也学学小燕子,把春天的快乐传递给我们周围的人,把我们制作的礼物送给我们的客人老师。
燕子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燕子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它又是幼儿喜欢的动物之一。它有一个标志性的特征——像剪刀似的尾巴,给幼儿留下了深刻印象。《小燕子》这首儿歌刚好抓住了这个特点来描写的。大班的幼儿对燕子有一定的了解。为他们学习这首儿歌奠定了基础。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2、学习有感情朗诵儿歌。
3、萌发对燕子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 感受儿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有关燕子的图片
2、带幼儿观察小燕子筑巢、衔泥巴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提问
①“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全身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
②“它们会干些什么?”(会衔泥巴和小树枝来筑巢、会飞、会找虫子、喂食)
二、教师出示燕子的图片,教幼儿朗诵儿歌“小燕子,真灵巧,身上带把小剪刀。”
三、提问“它们上天干什么?下河又干什么?知道吗?”(不知道。)“好,我们现在来学习后面的.”“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剪根茅草当枕头,剪块泥巴打窝窝”
四、朗诵儿歌、表演儿歌。边朗诵边做动作
教学反思
在第四步中,如果有家长参与,可以培养亲子间的亲密度。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会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附中班语言小燕子的故事教案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诗歌的意境。
2.帮助幼儿感觉、理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美,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想的能力。
4.学习词语:一溜烟、请柬、衔着、快活。
5.引导幼儿体会诗歌的.结构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发展幼儿仿编诗歌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伴奏带。
2.电脑图片。
3.带幼儿在幼儿园里或者公园找春天。
活动过程:
1.感受环境和生活
让幼儿能描述出春天的样子:春天来了,树绿了,花开了,草地绿了。
请幼儿观察树、草、花、说一说像什么?
例如:风一吹,柳条像姑娘的辫子在摇摆,像在跳舞。
2.出示电脑图片
师:我们来看看图上有什么?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感觉到这是春天呢?春风吹来后,小草、柳树、桃花有什么变化?
3.欣赏诗歌《春天的故事》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诵一遍诗歌。
想象诗歌描绘的春天的情景并加以描述。
围绕诗歌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春风长着什么?为什么说春风长着手?它怎么使小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说春风长着嘴?这怎么使柳树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说春风长着腿?它怎样使桃树发生了变化的?春风给谁发请柬?小燕子衔着什么?在讲解过程中帮助幼儿学习词语。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朗诵诗歌。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知道诗歌的结构,教师示范仿编一段诗歌,请幼儿说说与原诗有什么不一样?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让幼儿自由仿编的方法。
原诗歌:
春天的故事
春风长着手,
那手像妈妈,
摸了摸小草,
小草绿了。
春风长着嘴,
会说悄悄话,
在树梢上说了说,
柳树绿了。
春风长着腿,
一溜烟跑来了,
亲了亲桃树,
桃树开了!
春风发请柬,
请来了小燕子,
小燕子衔着春光,
快活地飞来了......
燕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积累词语,学习准确使用动词。
2.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
3.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背诵。
4.通过对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课后提示预习课文,尝试抓住重点句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搜集有关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知道哪些赞美春天的诗句?
生交流:韩愈:早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孟浩然: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
……
2.出示句子:
阳春三月,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开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指名朗读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理解“黄绿眉眼”:课文用了拟人手法,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就像是柳树刚刚睡醒,在春天睁开朦胧的双眼。
(3)齐读句子
3.这幅艳丽的春意图,有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的加入,更是富有生趣。
出示: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男女生读
4.这段文字,就是著名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子》。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反馈,初步感知。
1.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借助词典理解意思。
(1)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从文中找出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2.交流反馈:
(1)出示:俊俏 吹拂 增添 演奏 活泼可爱 光彩夺目 百花争艳 波光粼粼
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区分:拂——佛 泼——拨
理解:俊俏 波光粼粼
(2)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伶俐可爱、灵巧、轻快、俊俏……)
(3)重点交流: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板书)外形、飞行、停歇
三、深入理解,读中感悟。
(一)了解燕子的外形,体会它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一节,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交流、板书:活泼可爱
(3)“凑”是什么意思?“凑成”能否换成“组成”?
“凑”的意思是聚集,文中指几个部分合起来。“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便栩栩如生。
(4)小结:燕子外形描写采用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
指导感情朗读。
(二)从燕子飞行与停歇时的姿态,体会小燕子的轻快灵活。
1.小燕子长得活泼可爱,它们飞行和停歇时的姿态也十分优雅。
2.自由读课文,先填空,再想想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同桌讨论。
出示:
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着它剪刀似的尾巴,( )着身子在天空里( )过。还有几只( )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
有几对燕子( )倦了,( )电线上。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3.交流第一个填空。
(1)重点指导:“掠”。“掠”能换成“飞”吗?(掠——轻轻擦过的意思,写出了燕子的轻快灵活。)板书:轻快灵活
(2)指名朗读第3节,想一想,还有从哪里体现出燕子的轻快灵活?
(3)感情朗读课文第3节。
4.交流第二个填空。
(1)重点指导:“落”。指名读第4节,文中的“落”能与后面的“停”交换吗?(“落”既展现了燕子动态的美,又写出了燕子的轻快灵活。)
(2)齐读第4节
5.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嫩蓝的填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什么比作什么?(把细线比作五线谱,燕子比作音符。)
(2)燕子正待演奏的将会是什么曲子?
6.男女生朗读课文3、4节。
四、总结全文、理解感悟
1.齐读全文,师总结: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2.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课文背诵。
(2)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抓住他的外形特点,用“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写下来。
板书:
外形 活泼可爱
1.燕子 飞行 轻快灵活
停歇
教学效果反馈: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燕子的静态美。
在课后做的练习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内容,少数同学“谱”字写错。
燕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落大意。
(三)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通过了解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它的名字是——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燕子。
对。它就是燕子。请同学们看图,(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板书:2.燕子)
教师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但是除了生字之外还有一些字从语音和结构上需要注意。
比如:“晕”是多音字,它有三个意思。(1)在“昏迷”一词中或表达头脑不清的意思时,这个字读“y&n”,如“头晕、晕头转向”等;(2)因为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如“日晕、月晕”等;(3)主要指头昏,如“眩晕、晕车”等。“晕”在后面两种情况中都读做“y)n”。本课中出现的“小晕点”是指燕子的剪尾和翼尖轻点水面后漾起的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圆环,是“晕”字第二种解释的引申,读做“y)n”。
“俊”字读做“y)n”不读“z)n”“拂”读做“f*”不读“f$”。
3.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必须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很难准确地理解字、词、句甚至于段的意思。
俊俏:相貌好看。
蒙蒙:形容雨点很细小。
赶集:原指到集市上买卖货物。这里指春天一到,花草都长了起来。
柔柳:“柔”的字面意思是指柔顺,“柳”的字面意思是指柳树或柳条。课文中“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的“柔柳”是指春天到来后的柔枝嫩叶。
生趣:原义指生活的趣味。课文中“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里的“生趣”指的是春天到来后生气勃勃的趣味。吹拂:微风轻轻地吹。
曲谱:原指乐曲的谱子,课文中是用五线谱来比喻燕子、电线和电杆组成的画面。舒展:原指不卷缩,不受约束。
光彩夺目:颜色和光泽鲜艳耀眼。
百花争艳:各种花草争奇斗艳。
聚拢:聚集在一起。
演奏:用乐器表演。
掠过:轻轻擦过或拂过。
偶尔:有时候。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生机:生存的机能;生命力。
荡漾:水波微动的样子。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拂过)
反义词: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机灵——(死板)
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谱(谱曲) 奏(演奏) 俊(俊俏)
普(普遍) 凑(凑巧) 骏(骏马)
聚(聚拢) 符(音符) 偶(偶尔)
取(争取) 付(付出) 遇(遇见)
5.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并行的课文,教学时要把看图作为学文的手段。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就要结合图来理解课文。但是看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结合课文内容看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这篇课文是按照不同方面来叙述的,也就是说课文的四个自然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燕子,它们分别是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从南方飞来、飞行的燕子和停歇时的燕子。因此,这篇课文应该是一个自然段为一段共分为四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的直观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这一课时一定要求学生读熟课文,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结合图画朗读课文,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三)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图画是短文的形象表现,短文叙述了图画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观察时要抓住特点,并展开想象。具体到《燕子》这一课就要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叙述。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同学们观察燕子时,最好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观察,图上近处的燕子比较大,也比较清楚,这时应该重点观察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时偶尔用剪尾或翼尖点一下水面漾起的一圈圈圆晕的情景;中部的燕子则应侧重观察燕子一般情况下飞行的特点;远处的燕子重点观察的就是它们停歇时的特点。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分叉的尾巴。这几部分连结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但是最后一句话不能这样朗读,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
教师出示投影,或将书上的插图放大,并提示观察顺序,指导学生按照由近到远或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再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主要词语画下来。然后找同学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体会春天的景色之美。
出示小黑板或在投影上打出这样一段话:“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请同学们将课文上写的和小黑板上的内容相比较,讨论哪句话写得更好。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两句话对比着朗读,促使学生自己分辨。教师也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教鞭指着小黑板上的雨、风、柳丝、草、叶、花等,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而小黑板上的内容就显得很干巴巴的了。
“雨”前面加上“细”而且是“蒙蒙细雨”,这样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比单纯的“雨”要好得多。其它的景物都可以通过增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板书:赶集)
在这百花争艳的季节里,小燕子也赶来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指导学生理解“生趣”一词,很有生气,很有情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很招人喜爱了,现在小燕子又飞来了,使得春天更有生趣,所以说是“增添了生趣”。
(板书:生趣)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学们可以把这段话分成四个层次来背诵: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教师小结第二段: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指导看图观察燕子的飞行。图上画的燕子有的在高处飞,有的在低处飞。同学们可以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想一想高处的燕子在怎样飞,低处的燕子又是怎样飞的。认真看书上是怎样写的,然后用最少的字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课文中哪些词写出了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找同学回答,教师抓住重点词板书。
(板书:掠、叫、飞、横掠、沾)
根据板书完成课后练习3,同时练习背诵,并用彩笔画出哪些词表现了燕子飞得快、飞得美。体会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湖光山色增添的情趣。
(五)学习第四段。
上一段描写了燕子飞行的美,实际上燕子停歇时同样很美。请同学们观察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个情景像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为什么说“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这个“落”字用“停”来代替好不好?(不好。因为“落”字把燕子从高处到低处,伶俐轻巧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板书:落)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把电线描写成“几痕细线”“像五线谱”,把小燕子比作“音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然后让学生谈对“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蓝天作衬,电线作谱,小燕子是跳动的音符,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春天之美。
(板书:几痕五线谱音符赞歌)
齐读第四段,试着背诵。
(六)总结全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板书:动态美静态美)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生动形象,感情色彩浓厚。教学时要不断地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燕子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燕子过海不怕艰辛的句子。
2、能从句子中找出相应的反义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学习燕子不畏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燕子过海的艰辛的句子,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习燕子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自制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第十七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大家,敢不敢迎接挑战?请看大屏幕。(出示复习题)请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1、不分白天和黑夜。
2、表示疲劳、劳累的意思。
3、表示“到”的意思。
4、展开翅膀。
5、表示尊敬、敬佩的意思。
哪个勇敢的孩子先来试一试?(学生一一回答出来后)同学们真是又勇敢又能干,都答对了。请大家一起把这些词语一个读两次。你觉得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字最难写、最容易写错,请马上翻开课本,在生字栏里描它一次。
(二)读文质疑,自主学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篇文章是一位水手在亲眼目睹了燕子过海的艰辛之后写下来的,那么水手到底有什么话想告诉我们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自由读读这段话,想想你读了这段话,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燕子过海是怎样的辛苦、艰难?
2、为什么不要伤害燕子?水手们对燕子有怎样的感情?)
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总会遇上大大小小的风浪,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勇敢地向问题和困难挑战,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信心?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分成学习小组来读读、划划、想想、议议,自己先来学习课文。时间是五分钟。
(三)反馈发现,学习课文
刚才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来把你们讨论和学习的结果向老师汇报一下。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了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学生代表说,教师随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这句话明写大海的辽阔,实际上是反衬出燕子过海的艰辛。可穿插海的图片和燕子作对比来增加理解的深度。
1、看图,同学们想读吗?一起来读。
(1)“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太平洋上航行。”
这句话交代了水手看见燕子过海的时间、地点,太平洋是世界
第一大洋,要飞越是很难的。日子是风平浪静的,可依然有燕子累死,想想在狂风暴雨的日子,燕子过海就更艰难了。
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一起来读。
(2)“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中三对反义词:“寒冷——温暖、北方——南方、昼——夜”来体会燕子飞行的距离之远、时间之久。
老师想先听听女同学是怎么读的。再来听听男孩子是怎样表达的。
(3)“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的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让学生抓住“太”、“就像雨点一样”、“落”、“伏”等词语体会燕子的劳累和疲倦。看动画体会、出示图片对比,让生体会燕子的疲倦。
你从这一句的哪些地方特别能看出?能理解吗?不会说就用朗读表示。(看“落”和“伏”的对比图片)
请生读、加动作→看动画体会→自由读→齐读。
(4)“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从这句话的什么地方特别能看出?你感受到什么?还有问题吗?如:展翅起飞的燕子不累吗?为什么不多休息一会儿?燕子死了为什么不直接说?(此问题留在后面课文中探讨。)
燕子们展翅起飞了,越飞越远,这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小结:是啊,我们要在学习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要的就是燕子这种不怕艰难的精神!
过渡:我们仅仅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到燕子的不畏艰辛,但我们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那么亲眼目睹那个动人场景的水手们对燕子又怀有怎样的感情呢?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5)“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从哪里特别能体会?有不同的理解吗?请你试一试?(其余生看图片体会情感。)体会到了的同学一起来试。
(6)从“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和“大海的怀里”等语言的婉转及最后两句话的感叹号中体会水手的感情。
对于这样不畏艰难、意志坚定的燕子,水手们实在不忍心说它们死了。谁能读出不忍心?
大海的胸怀是多么广阔、多么令人钦佩,只有意志和精神也同样令人崇敬的燕子才配得上安息在她的怀中。我们一起来表达这种情感吧!
我们学习了课文,也和水手们一样,充满了对燕子的'崇敬和珍惜之情。让我们再次借水手的话来表达我们的心情吧!(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激情,朗读全文
学习了课文,我们都被燕子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燕子过海的壮观场景吧!(播放燕子过海的壮观动画)同学们,这燕子虽然小,却有勇气飞越浩瀚无边的大海。他们就是这样勇敢而坚强地在大海上飞行,飞过风平浪静的海洋,飞过波涛汹涌的海洋,从寒冷的北方飞向温暖的南方,从旭日东升的早晨飞到夕阳西下的黄昏,不分昼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多么令人崇敬的一种精神哪!就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燕子的崇敬吧!(配乐朗读课文。)
(五)升华情感,明理导行
学了课文,你将怎样对待燕子?
是啊,我们不能伤害燕子,因为燕子是一种益鸟,因为燕子过海非常的辛苦、艰难,更因为我们崇敬燕子那种不畏艰辛的精神。愿燕子的这种精神能激励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