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

时间:2022-12-24 01:34:43 教案 我要投稿

荷花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花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花教案汇编8篇

荷花教案 篇1

  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感受和发现荷花的美。

  3、在阅读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连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

  感受白荷花各种形状的动态美,感受作者与一池荷花翩翩起舞的陶醉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荷花的图片、文章等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多幅荷花图和背景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借助工具书、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流利。(师生进行评价)

  4、齐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荷花也叫 ,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 ,里面有莲的果实叫 。荷叶像 。刚开的白荷花 。全开的白荷花 ,将要开的花骨朵儿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 。

  三、指导识记生字词。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荷花》。(板书课题)过去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小池》,大家还记得吗?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荷花池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背。

  生:(齐背古诗)

  师:初夏时节的荷花池多么美丽,那么盛夏时节的荷花池是一派什么样的景象呢?咱们一起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感受一下。(观看课件,全班同学欣赏配有音乐的满池荷花随风舞动的美景,教师范读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美丽的画面?(指名学生欣赏评说)

  师:那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描绘这盛夏的荷花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8页。

  二、品读交流,师生合作。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哪些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需要提出来的?(老师评议后,学生质疑,简单问题立即解决,重点问题放一放)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要求:画出课文共描写了几种荷花。 (学生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不仅会提问题,还很会学习,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呀!”

  4、挑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1)先自己读、自己说。

  (2)学习小组内交流。

  (3)指名汇报交流。现在咱们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段或哪一句课文?然后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为什么?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感悟以下几句话: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盆。”(抓住“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等词语体会)

  师:你们推荐一名小画家来画挨挨挤挤的荷叶。(请一名学生板画)全班来读。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在这句话中,老师觉得这个“冒”字,用得太优美了,同学们想想,“冒”字还可换成别的什么字?课文为什么要用“冒”字,而不用“长”、“钻”、“伸”等字呢?(表现荷花的生命力。)

  (学生回答、评议)

  师:你看,这支亭亭玉立的荷花就从这些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多神气呀!(教师板画、板书:冒)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c、“有的才展出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你能通过手势表现这三种荷花的姿态吗?让学生欣赏有关的图片,再有感情朗读。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下面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D、“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这画家指谁?(大自然)

  师:是啊!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本领可真了不起,它使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的力量,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荷花蓬勃向上的力量,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E、听到你们的赞美声,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眼前出现了……请大家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想象一下,体会一下。 (教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学生在教师指引下睁开眼,齐声配乐朗读)

  师:除了蜻蜓、小鱼,还有谁来了?他们又会说什么?(现在小组里说)

  师:现在老师也变成了荷花仙子,你是谁?你想对我说什么?你说,你说……(教师走到学生中间)

  师:(检查前面质疑时留下的问题)作者太喜欢荷花了,所以好像变成了荷花。是呀,当我们对一种事物热别喜欢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更美了。

  四、协作交流,创造美感。

  师:多热闹的荷塘呀!大自然不用笔、纸就能画出这么美的荷花,那同学们想用什么方式赞美荷花呢?

  (学生背诵课文、诵诗、读散文、画画)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外在美,内在也美,它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依然那么洁白,那么清纯,依然努力向上。同学们,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荷花、热爱生活吧,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荷花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

  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

  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

  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附:板书

荷花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

  2、学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

  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这活画的画家是谁?

  二、教学重点:描写荷花的样子的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三、教学难点:这幅活的.画画家是谁?体会“活”的境界。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信息。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

  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试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形容荷花?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品味荷叶美:(挨挨挤挤

  碧绿

  大圆盘)

  1、“挨挨挤挤贴荷叶”游戏使学生明白词义。

  2、领悟荷叶数量多,颜色绿,又大又圆特点。

  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重点理解“冒”,能找其他字取代“冒”吗

  给“冒”前面加上形容词,试说荷花怀着哪种心情冒?、肢体动作感悟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

  2、荷花姿势美。抓重点词(这么多

  一朵有一朵

  这一朵

  那一朵

  也

  活

  了不起)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体会画家难画的原因。

  2、这里指的画家是谁?非叶圣陶,而是大自然。渗透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此时此刻你最想要做什么?任选一项你感兴趣,有信心做好的作业。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完成另外你还可以将你认为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荷花教案 篇4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荷花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小节。

  2、体味白荷花的种种姿态,感受白荷花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欣赏荷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1、同学们见过荷花吗?看。(映示图片)这是什么样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2、播放录像。

  这么几朵荷花就给同学们带来这么美的感受,如果有一池的白荷花呈现在你们面前,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欣赏。

  3、谈感受。

  欣赏了这一池活生生的白荷花,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揭示课题。

  是啊,著名作家叶圣陶就把这一池的荷花描写了下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进课文,去观赏,去感受这一池美丽的白荷花。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吧!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指名读。

  好,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读通读顺。哪些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三、研读课文:

   1、读了课文,同学们说说看那些小节具体描写了美丽的荷花?

  2、自主学习。

  那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荷叶的美,荷花的美读出来吗?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好好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你们读给大家听。

  3、大组交流。

  第2节:

  (1)(映示语段)

  ▲“荷叶挨挨济济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为什么这么读?(图文对照)

  点拨:理解挨挨济济(叶子多很美)还有呢?(色美,形美)

  ▲“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图文对照)

  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非常了不起了。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冒”字写得特别美,美在哪儿呢?请同学们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

  (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得、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指名朗读。

  ▲“有的才------。有的花瓣儿全都------。有的还是------,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喜欢它什么?(哪些姿势)

  出示图,图文对照。

  谁再来读?

  (2)有感情齐读。

  荷花真美。作者写得多有顺序,先写荷叶,再写荷花,重点写了荷花冒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形状。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

  第3节:

  过渡:哪些同学喜欢第三节,谁来读?

  (1)(映示语段)

  ▲“这么多的'白荷花,----。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你为什么在“看看这一朵,很美;”的后面停顿了一下?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老师不明白,明明是一池的荷花,怎么会把它比作一幅活的画呢?谁来帮帮我?

  画家是谁?

  (2)赛读。

  你们能想象着当时的情景给大家读读吗?谁来?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齐读。第4、5节:

  (1)过渡: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细看荷花,还各有各的姿态呢。看着眼前的一池荷花,我——(引读:第四节。)

  (2)在这一段里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美,写得精彩?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也可以根据内容配上动作。

  (3)(映示语段)

  ▲舞动的荷花

  “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荷花在风中舞动,太美了。谁能把自己当作荷花,边读边舞起来?

  ▲静止的荷花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哪儿。蜻蜓飞过来,------小鱼在脚下游过,-------”

  假如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静静地站在那儿,还会有什么动物也会来和你说话呢?

  (真有趣。)

  (4)表演读。

  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荷花仙子,一起来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最想做什么?

  学生“随心所欲”

  1、想当主持人:绘声绘色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当画家:画一画心中的荷花,配上解说词。

  3、想当作家:积累文中的妙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花。

  4、想当研究员: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读。

  2、指导:

  “蓬”是“逢”字上面丁一个草字头。

  “蹈”右边的笔顺,跟着板演书空。

  六、板书设计:

   荷花

  叶挨挨济济像

  看

  花有的……有的……有的……活的画

  想风吹来风过了

荷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整体领会和分角色的朗读方法,品味小说散文式的艺术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引导学生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小说反映的主题作深入理解。随着文学评论日益成熟,人们对《荷花淀》有了多元的解读,教师可引入各种观点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开放的、创造性的思维。

  3、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引导学生感悟本文人情美与自然美,着重鉴赏本文对传统小说的突破,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4、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对话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引导学生感悟本文人情美与自然美,着重鉴赏本文对传统小说的突破,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小说反映的社会环境和主题作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思路设想: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刻画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间:两课时,90分钟

  课前准备:

  1、布置预:

  1、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2、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2、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课45分钟

  新授内容:大屏幕显示

  1、白洋淀风光图

  2、作者孙犁的图像

  3、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介绍作者孙犁和他的创作作品及风格。

  孙犁,(1913-20xx),其原名孙树勋,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个作家群,被称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作者“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二、检查预:(学生回答)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复述课文主要故事情节)

  2、标题:①夫妻话别②、探夫遇敌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重点讨论:

  (一)赏析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完成教学重点)

  1、听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⑵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⑶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鉴赏讨论: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家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小说环境中的自然环境)。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引导学生明白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刻画人物性格,完成教学重点)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

  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有侧重地赏析了小说《荷花淀》里的三要素,详细分析了“夫妻话别”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课(45分钟)

  五、练:(学生朗读,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一)、认真阅读小说发展的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答:这一段对荷花淀中午风光的描写,为下文突现险情作铺垫,也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里展开,还暗示了妇女们最终将成为白洋淀的战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了她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用对话、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妇女们对各自的丈夫爱“恨”交加有很担心、牵挂的复杂心情和羞涩的神态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答案:B

  (三)、课文助夫歼敌部分的对话突出他们的什么性格和心情?(学生分角色读后回答)

  答:写了妇女们在遇敌紧张的情况下巧妙摆脱敌人钻进荷花淀的机智,在淀里遇到各自丈夫的喜悦,以及在淀里助夫杀敌的勇敢,最后获胜的喜悦、乐观。

  (四)、小说结尾的三个句子说明了什么?对文章中心起什么作用?

  答:说明了她们参加保家卫国战斗的愿望得以实现,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六、情节结构:

  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归途遇敌(39-51自然段)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也是结局)

  1.在荷花淀巧遇丈夫,与夫杀敌(52-73自然节)

  2.妇女们成立了抗日游击队。(74自然界)

  七、板书:

  荷花淀孙犁(孙树勋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派”)月(皎洁)席(洁白)构作景水(银白)成清新用展现精神面貌雾(薄)提供活动背景物风(清新)宁静为情节展开作铺垫花(新鲜香)追问体贴、温柔对机敏、稳重

  1、反映人物的心理,赞同顾大思想变化和性格。

  2、交待事情经过,应嘱吃苦耐劳发展故事情节。

  勇敢故事情节:

  开端:夫妻夜话

  发展:探夫遇敌

  高潮、结局:助夫杀敌,成立抗日妇女队伍。

  人物性格:

  1、水生,抗日游击队组长,积极参军抗日,勇敢、坚强、乐观、爱家爱国

  2、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抗日妇女,勤劳、识大体、不拖丈夫的后腿、勇敢、坚强、乐观、爱家爱国

  八、总结

  环境诗化——恬静纯美。

  情节淡化——不离奇、不曲折。

  人物虚化——无姓名、无肖像。

  孙犁作品的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荷花淀派代表)。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调,追求诗歌般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浪漫气息,正如茅盾所说:“用谈笑风生态度去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

  九、作业

  课后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辅导更正。

荷花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并学习了第一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板题,齐读。

  指名读第一段,问“一……就……”说明了什么?“赶紧“说明了什么?用急切的心情再齐读。

  二、学习第二段:

  过度:同学们,一阵清香迎面扑来,你们想去看吗?我们随着小姑娘向荷花池边跑去,看到了什么呢?

  1、播放视频。看完后引导学生说话:放眼你觉得这池荷花怎么样?你能用优美的词句把你看到的说具体吗?

  2、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3、谁来读读写荷花的句子?(出示句子)

  (1)理解“挨挤挨挤”(师画荷叶)说明荷叶长得多而密。

  (2)“碧绿”写出了荷叶的什么?“大圆盘”指的是什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荷叶美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写荷花的句子,说说共有几句话?(出示句子)

  (1)出示写荷花的第一句话,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理解冒字,演示荷花冒的过程)说说好在哪里?引导说话训练:白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

  (2)看幻灯读后三句话(师画荷花图)这三种荷花的姿态是用哪个关联词联系起来的?

  (3)假如用我们的双手当荷花,手指头当花瓣,你能表现这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吗?谁来试试?老师读学生表演。全体同学边做动作边读这三句话。

  5、这段话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荷花的美丽?(板书:姿态诱人 色彩迷人)

  6、碧绿的荷花衬着雪白的荷花,这么迷人的景色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三、学习第三段

  过度:看着这一池雪白的荷花,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齐读)

  1、师指黑板问:这画美吗?要是活的画就更漂亮了。想不想看看活的画?放光盘。美吗?可惜老师画不出来,画家也难以体现出来,那么谁能画出来呢?(大自然)这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

  2、这么美的画,虽然我们画不出来,但可以通过我们的朗读在脑海里显示出来,谁愿意读读,读得美吗?谁还来试试?

  四、学习第四段

  过度:同学们,当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阳光下微笑时,作者陶醉了,老师陶醉了,那么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呢?

  1、指名读四段(师画蜻蜓、小鱼图)

  2、作者为什么会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呢?(因为太美了,作者看入神了)

  3、假如你是蜻蜓,你会跟荷花说什么悄悄话?假如你是小鱼,你会告诉荷花作夜做了一个什么好梦?(省略了什么?可能会告诉我什么?)

  4、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作者有如此美的感受。同学们想不想去感受一下,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变成荷花时的美妙情境(配乐播放荷花组图)

  5、作者是否真的变成了一朵荷花了?请读读第5段。原来作者是通过想象,把荷花、蜻蜓、小鱼当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写法。

  五、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完成练习。

  这篇课文(按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描写了荷花的(姿态美、色彩美),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一池荷花写活了,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要学习叶圣陶爷爷细致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把文章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2、这么美的文章,你最喜欢哪段?先自由读读,再背给老师听,好吗?

  3、结束语:

  荷花是很美的,其实只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更美的东西。我们珠海就是一座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青青的草坪、艳丽的花朵、无边无际的大海无不体现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美丽的祖国。

  板书设计:一幅简笔画

荷花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慰情。)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 三 课 时

  (学习生字)

  一、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