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推荐】绝句教案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教案 篇1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绝句》说课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说课设计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课题,齐读课题。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古诗,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
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花中带有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在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学生再读古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1、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课文中的哪行诗写了这幅图?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2、播放意境图二:添上一行白露在天上飞。
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露在天上是怎么飞的?指导学生读诗句:一行白露上青天。在指导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
3、播放意境图三: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
交流:窗外有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你读懂了什么?
4、播放意境图四:江中停泊着船只。
交流:江中还有什么?这只船是从哪里开来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5、指导学生读诗句,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有指导性。
【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
6、采用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诵读。
7、在全班展示诵读情况。
【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四、拓展迁移开阔眼界
1、给古诗配上音乐。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就是看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2、介绍古诗: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许多诗人都写出了赞美它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呢?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读记。
3、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以上就是《绝句》说课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
小学频道 一年级语文教案
绝句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观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说说诗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二、朗读古诗,背诵。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绝句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水涨Zhǎng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展开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绝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三、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4?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