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2-12-02 07:57:4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水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水教案范文5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中等速度、欢快的情绪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了解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向学生渗透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3、欣赏傣族的歌舞,初步熟悉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和结束句中的弱起(后半拍起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节日的画面,请大家边看边欣赏,还要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傣族,傣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的盛景。到了那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泼水节。认识傣族乐器铓锣和象脚鼓。(字幕播放)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电子课本音乐)

  (1)播放歌曲范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和速度。

  师:这首歌表现的音乐情绪怎样?速度如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有表情地范唱,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

  (3)解决难点:节奏练习,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乐句的曲谱,看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样,后半句的音调不相同。)

  (5)运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学唱第一、二乐句(前八小节)的歌谱。

  (6)教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7)学生随琴声用“啦”模唱歌曲的主旋律。用跳音唱法,声音要有弹性,中等速度。

  (8)学生跟录音学唱几遍歌曲第一段词。教师随时纠正出现的错误。注意音高、节奏要准确,咬字、吐字要清晰,速度不宜太快。演唱时,情绪要欢快,突出“笑哈哈”和“喜泼水”的感情。

  (9)发现难点并加以纠正。教师可反复示范、比较。结束句中的“花”字可以用数拍的方法唱够三拍,“哎罗”两字是弱起(起于第

  二拍的后半拍),可用击拍法或指挥手势予以提示。另外,还要注意两处“开出”节奏的不同和后面的四分休止符以及“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这句节奏的准确。

  (10)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11)用不同形式巩固练习,相互评价。

  三、欣赏傣族舞蹈

  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人们大多能歌善舞,所以在他们的节日里总是少不了歌舞。除了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还有那达慕节,你们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请同学们回去收集民族节日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3 = 72(元) 722 = 144(元)

  (2) 2432

  =(? ) 2

  = (? )(元)

  三、拓展应用

  1、1547 12586 1024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12346789 ( )

  4、 1568 36912

  32 + 173 (15 + 35) 6

  5187 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水教案 篇3

  课前透视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孩子们见惯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二、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五、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六、写字——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时

  一、读文

  学习4——7自然段。

  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跳出文本,读说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

  二、想象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三、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练习

  1、填空

  ( )的杜鹃花 ( )的身影 ( )的镜子

  (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 )、( )、( )、( )的特点。

  (2)泉水流过( )、(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六、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水教案 篇4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师寄语: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水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理解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的姿态;叶片才能有利于。

  二、导入新课: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不仅有奔流不息的大海、江河,还有降水和地下水,那么水对地球上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吗?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本p107页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含水量。成果的果肉的含水量可超过 ,幼嫩的叶子

  为 左右,树干平均为 。

  2、请设计实验证明干燥的种子中含水。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3、总结构成植物体的水有哪些作用?

  (二)阅读课本p108—109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上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4、下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请分析。

  发育期天数需水总量(米公顷)

  返青期29635

  拔节期23876

  抽穗期20956

  灌浆期311192

  请分析:

  (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四、拓展创新: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

  2、菜农卖菜时,会不时的往青菜上洒水,这样做的好处是——————。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生物圈中,水分布最多的地方是()

  A、沙漠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雨林生态系统

  2、绿色植物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影响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分布 B、生活在沙漠中的绿色植物不需要水

  C、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绿色植物缺少水,会萎蔫或死亡

  3、下列对沙漠植物的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二)非选择题

  1、(20xx,福州中考)某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种现象说明 。

  2、人们往往在河堤上造林,其主要目的是 。

  七、学习感悟:

  做错的题有 ,以后应该注意的有 。

  答案:

  三、合作探究

  (一)1、90%、80%、50%2、见课本107页3、见课本107页

  (二)1、沙漠降水少,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雨量多或地下水多的地区

  2、锡林郭勒降雨量少,长白山降雨量多3、不是

  4、(1)小麦各个发育时期的需水总量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递增,日平均需水量在前三个时期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逐渐增加,但最后一个时期有所减少;不同发育时期的需水量与各发育时期的天数无关(2)抽穗期

  四、拓展创新

  1、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2、防止青菜萎蔫软缩

  六、达标测试

  (一)1、D2、B3、C

  (二)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利用植物的根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对河堤起保护作用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的实验,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真情实感。

  2、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来共同呵护和建设,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的教学。

  2、解读实验数据的教学。

  教学方法:

  分析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多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计算器、水彩笔、多种图片资料。课前查阅水与植物生活和分布有关的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准备:测干小麦种子含水实验装置、多种图片资料、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讲生物圈时,大家收集过各大星球的资料,那么除地球外其他的星球有生命吗?

  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抒己见。

  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其他星球上有生命。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别的星球上是否有水,来作为判断是否有生命的依据,这是因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不仅有碧波浩淼的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河,还有来自大气的降水和蕴藏在地下的地下水,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讲授新课]

  (一)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水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命的源泉。水对植物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这是干燥的试管和干燥的小麦,我们用试管夹夹住装有干燥种子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烘烤,注意,开始时,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要不断移动,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要水平烘烤,注意试管上半部有什么现象出现。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种子是干燥的,怎么还有水呢?

  生:水已成为种子的组成成分。

  出示课件:水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通过对这组数据的解读,质疑水与植物的构成有什么关系?生从中感悟到:水在植物体内无处不在,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拿出缺水的和水分充足的芹菜,让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水能使植物体变得挺拔。进而启发,这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农民为什么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通过前面知识的回顾得知:无机盐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体吸收。

  回忆小学自然课的知识,想一想,植物吸收水分还用来干什么?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区终年少雨,气候干燥,有的地区雨量充沛,江河纵横,因而气候湿润。这对植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分析讨论课本的图片资料并完成讨论题1、2,总结得出水分布的不均匀会影响到植物的分布,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植物,哪里的雨量充沛,哪里的植物种类多,数量也多。

  课件呈现表1,设计问题:年降水量与绿色植物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可见,水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那么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惟一因素吗?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维,明确影响植物分布还有阳光、温度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解读实验数据

  师:水对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需水量也不同,这样我们就要测定它们的需水量。下面我们就来看小麦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数据,为了更好地解读实验数据,还可以改变数据的表现形式。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表和图,并动手动脑计算表中各时期每天需水量,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全班交流讨论,让生从自己做的图中找出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找出小麦需水量的规律,谈谈从题中所受的启发。如果你是一名灌溉人员,你将怎样合理安排小麦灌溉,既节约用水又能获得较高产量?

  小结:

  你从本节课中获得哪些收获?又得到哪些启发?

  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让学生对课本P51练习中李白的诗句进行分析是否符合科学道理,使学生对水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流动、永不停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既然水在生物圈中是可循环的,这是否意味着水对人类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领悟水对生命的可贵,从而发出节水倡议。

  作业:

  写一篇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呼吁的论文。

  板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植物的生活离不水

  1、水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2、水可使植物保持姿态

  3、水有利于光合作用

  4、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二、水影响植物分布

  三、解读实验数据

  表1: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地点

  植被情况

  年降水量(mm/年)

  年均温(℃)

  安徽

  阔叶

  1140

  15、8

  海南

  热带雨林

  2410

  23、3

  陕西

  森林

  820

  13、5

  甘肃

  草地

  510

  7、0

  都兰

  草地

  250

  2、1

  民丰(新疆)

  沙漠

  40

  11、2

  且末(西藏)

  戈壁

  40

  10、6

  教后记: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但后面有绘制条型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源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珍惜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