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1-30 23:56:2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科学教案四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瞅瞅、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一样的动作玩纸,体会教学的愉快。

  教学预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杂志、商店的广告纸;纸箱等协助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出教学课题。这就是——展示纸袋。可放啥?我在纸袋里放啦,孩子喜爱的纸,猜一猜是啥纸?

  2、瞅瞅讲一讲。

  (1)餐巾纸(日常生活)---边展示边讲这就是---餐巾纸。

  幼儿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孩子擦啥?你是怎样擦的?

  童谣: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儿?)

  (2)我的纸袋里另外还有——展示手工纸(色彩)

  提问:这就是啥色彩的手工纸?(红黄蓝绿)手工纸可干啥?(可剪、可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商店的广告纸(认讲平时用品)---

  提问:孩子在广告纸上看见了啥?

  探讨:你想到商店买啥物品?

  (4)我们再瞅瞅,纸袋里另外还有——杂志(新闻)

  提问:杂志是哪个看的?杂志上有何?

  总结:孩子长大啦,也来看新闻、看小故事。

  3、玩杂志

  (1)超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使劲捏。哪个的球小?哪个的球大?

  (2)抛——我的杂志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杂志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杂志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孩子回家。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能生长,体会植物生长与自然因素的关系,并能大胆画出帮助种子长大的朋友们。

  2、尝试渲染的方法,体验帮助种子生长的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有绘画蚂蚁、蚯蚓等小动物的经验、小菜园背景图、小菜园范画、记号笔、水彩笔、炫彩棒、海绵、抹布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

  价值分析:通过经验回顾,巩固了解种子的生长产生的变换。

  1、(出示照片)瞧!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去了哪里呀?(小菜园)小菜园里都有哪些蔬菜?

  2、谈话讨论:它们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那种子长大需要谁来帮忙呀?

  小结:种子的长大少不了蚯蚓的帮助、蚂蚁的帮助,有了它们种子才会慢慢地长大。

  二、想长大的种子

  价值分析:通过情景导入,了解植物生长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1、种子想长大。

  (边说边画种子)老师这里也有一片小菜园,小菜园里种着许多许多的种子。

  2、蚯蚓来帮忙

  有一颗小种子呀,它很想长大。看!它的好朋友来帮忙了!(边说边画:细细长长的会是谁呢?)(蚯蚓)蚯蚓姐姐它是怎么帮助小种子的呢?(松土)

  3、蚂蚁来帮忙

  小苗苗还想长大,这回蚂蚁弟弟也来帮忙了。

  <边说边画:圆圆的头、扁扁的身体、大大的肚子,还有几条腿呀?

  蚂蚁弟弟用什么本领帮助小苗苗的?(松土)

  4、小朋友来帮忙

  蚯蚓姐姐、蚂蚁弟弟都来帮助小苗苗了,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也帮助小苗苗长大呀?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小苗苗?(浇水)

  指导语:那我们一起来浇水吧,先用食指在海绵上取点水,然后沿着小苗苗的小叶尖儿,记住哦,是小苗苗的小叶尖哦,慢慢地浇,小苗苗咕嘟咕嘟,喝得饱饱的,看!小苗苗长得可水润啦!

  5、还想长大的种子

  小种子还想长大,谁还可以帮助它呢?(鸟捉虫、晒太阳。)

  6、蝴蝶、蜜蜂来庆祝

  出示范画

  小结:哇!小菜园里的.小种子和它的朋友们大伙儿的帮助下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连蝴蝶和蜜蜂都来为它们庆祝呢!

  (三)、小种子长大了

  1、引导作画: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拥有这么美丽的小菜园吗?那请你们也去找一块小菜地,种上你们的种子,请它们的好朋友一起来帮忙吧!

  2、幼儿绘画

  引导语:“找到埋在泥土里的种子宝宝了吗?”先引导画一棵种子;“种子宝宝在哪里呀?”引导幼儿画上泥土;“你请谁来帮助小种子钻出泥土呢?除了蚯蚓和蚂蚁,还有谁会来帮助小种子长大呢?谁会捉虫呢?……”

  3、赏析讲评

  小苗苗在你们的精心帮助下,长得多好呀!你们喜欢那棵小苗苗呀?

  小结:我们去请班里的小朋友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菜园吧。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这是一节通过测量的方式,发现科学规律的探究课。教材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要求学生对他们发现的问题,想出证实的办法;第二层面,运用测量的方法,对学生的推测进行验证;第三层面,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中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测量的数据更精确。在研究摆的摆动快慢和摆锤重量、摆绳长短、摆动幅度是否有关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起到“扶、引、放”的作用。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通过三个实验,不断强化学生对实验变量的控制,对实验数据及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课的特点是经历一个验证猜测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学生们在玩摆的过程中猜测出了影响摆的快慢的有关因素,在猜测过程中学生们的.原有认知发生了矛盾,有的认为有关系,有的认为没关系。从这里开始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认真思考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分析都是学生们极其感兴趣的。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控制变量和分析误差成为本课的亮点。也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导向。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实验

  验证——收集数据——表达与交流——总结归纳”等探究活动,经历改变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长短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过程。

  二、科学知识

  1、通过自己的实验,初步了解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2、运用对比实验,在实验中控制不变条件,保证研究问题的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得到精确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且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认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和它交朋友。

  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也像它一样运动的?

  3、(课件依学生举例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装置。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用教材教”的理念,本课对《用摆计时的钟》、《测量摆的快慢》两课时进行整合,为了在一课时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我们侧重与学生个人及生活经验相联系,不完全依靠教材安排活动,舍去发《用摆计时的钟》中有关“观察钟摆”这部分内容,将该课中“问题与思考”并入《测量摆的快慢》一谭进行教学。

  二、认识摆,了解摆的结构

  1、演示讲解:像这样一条细线上挂着一个小重物,就做成一个简单的摆。(板书课题)

  2、不要看它很简单,其实它隐藏着很深的科学道理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位新朋友怎么介绍自己的。

  3、认识:摆线、摆锤、摆角(出示课件)。

  三、研究摆,提出探究问题

  1、谈话: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摆玩玩,下面分小组组装一个摆。

  2、提问:你们能让摆摆动起来吗?(学生练习操作,体验摆动时不加外力)

  3、交流讨论:怎样记录算一次?(学生讨论,明确摆摆动次数的计数方法)。

  4、谈话:你们想不想测自己的摆,10秒钟摆了多少次?

  5、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填写各组测得的数据。提问:这组数据是刚才各组的摆10秒摆的次数,面对这组数据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发现10秒内,不同的摆摆动的次数不同,从而提出为什么摆的快慢会不同的探究性问题。)

  [设计意图]从正确的操作实验方法入手,收集10秒钟各组摆摆了几次,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创设一个充满张力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极大兴趣。

  四、做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

  1、谈话:为什么各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所测得摆的摆动次数不同?你们认为摆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推测:摆锤重量、摆绳长短、摆角大小,师即时将这三个因素板书)。

  2、讲述:刚才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猜测,这三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摆的快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生:实验)

  3、提问:如果我们要研究摆锤这个因素,可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4、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设计实验计划。

  5、小组设计实验计划,汇报交流。

  6、每种实验至少要做几次?

  7、提问: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可以怎样改进实验?

  [设计意图]科学课提倡“想好了再做”。有了可行的探究的计划,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有确定的指向性,需要学生自己思考的不能“代办”,需要明确指出的,一定要说清楚。

  五、实验验证,交流探究成果

  1、谈话: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很好,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2、分组实验,验证假设。(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拿实验记录表到实物展示台前进行汇报,交流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角的大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4、谈话:摆的快慢是不是真的与摆长有关呢?我们全班进行一次集体研究,请各组来取摆。(发给各组长短不同的摆)由老师来计时。(学生计数)

  5、各组汇报10秒钟内摆摆动的次数。并依次把摆挂在黑板上,请大家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摆越长摆的越慢,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6、引入伽利略的故事。

  [设计意图]测量摆的快慢实验是训练学生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方法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思维能力的一个极好的落脚点。在对比实验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工具去测量,利用自己的感官去区分判断,意识到收集真实有效数据对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六、全课总结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这节课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研究)。

  2、体会与收获。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3、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学生自己也可以准备一些材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2、好多小朋友也想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答,教师选择性板书。)

  二、做磁针:

  1、要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磁铁),如何得到一个磁铁呢?讲解磁化现象。

  2、学生磁化钢针。

  3、怎样知道这根磁针的南极和北极呢?

  4、学生分析并做相关实验,确认两极(可作记号,也可默记)

  三、安装磁针:

  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小组讨论后陈述理由。)

  2、验证自己的方法。

  3、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我们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

  4、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

  四、交流展示自制指南针:

  1、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

  2、评比后小组讨论并改进指南针。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已经制作成功,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外,大家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针吗?

  2、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当发明家的感觉,请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将你们设计的指南针样式画下来。

  六、课后活动:

  1、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指南针,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新型的指南针,回去之后,你们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去测定一下周围物体的方位,使自己能够更加熟练的使用。老师更希望大家能把设计的新型指南针做出来。

  2、资料阅读,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