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11-27 14:14:45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美术教案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美术教案汇编八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墙报报头在墙报中的作用,经过小组合作设计班级的墙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报头的作用及其基本的组成要素。

  教学难点:报头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美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增添了许多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你们曾经利用我们学过的美术知识设计过些什么吗?比如说,你们有没有尝试过设计手抄报或墙报?设计时有些什么内容?其中设计的美术图案是想表达什么?

  大家回忆并跟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交流,并总结出交流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小结:大家设计的手抄报或墙报的内容有些诗歌,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小作文,还有一些卡通画以及其它图画,而这些图画是为了使版面更丰富多采,甚至还能让人看了图画就了解小作文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探究学习

  1、"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求各班出一版墙报,你们打算怎样设计?打算设计一些什么样的图画并通过图画来让别人了解墙报的内容呢?可不可以给大家谈谈你的想法,你的'设计思路呢?

  学生自己表达,老师从中穿插新课的知识点。

  教师小结:我们要设计一版墙报,首先应该让版面引人注目,要做到这点,就要靠报头的设计来突出墙报内容的主题,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些"图案","标题"的设计,我们把它称为"报头设计"(板书课题)。报头的内容包含一些能美化墙报的图案,突出墙报内容的标题和鲜明夺目的色彩。而图案还要和标题统一并能互相补足。

  2、教师出示各类报头设计的作品

  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以下的报头设计,看它们是怎样使图案、标题、色彩统一的结合,达到使墙报内容的主题鲜明突出的效果的。(教师引导欣赏并做简单的讲解)

  三、合作创作

  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为设计班级迎"六。一"的板报合作创作一幅报头,合理分工,画面要有创意,色彩鲜明,主题突出。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设计。

  四、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自评:小组中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介绍小组设计的意图。

  2、互评: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师,你会选择哪一幅作为你们班的报头,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四季中的冬季有哪些季节特征。

  2.培养孩子们的握笔能力。

  3.提高孩子们力量调节的能力。

  活动准备 保鲜膜, 报纸, 粗盐, 食用盐, 胶水

  活动内容

  [导入]

  1.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冬天。

  - 它是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 它是秋天的下一个季节,这个季节里会下雪,它是什么季节呢?

  [展开]

  1、 谈谈关于冬天你有什么经历。

  - 说到冬天的话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 大家在冬天里干了什么?

  2、谈谈冬天。

  ① 讨论一下冬天有什么特征。.

  ② 冬天里能看到什么?

  ③ 冬天里能玩些什么,有哪些游戏?

  ④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3、用报纸和保鲜膜做雪人。

  ① 把报纸团成一团。

  ② 把团圆的报纸用保鲜膜套上。

  ③ 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个。

  ④ 把两个圆球粘在一起,做出雪人的形状并粘上眼睛和脸。

  4、观察活动纸。

  - 这上面画了什么?

  - 漆黑的.夜晚下雪的话会变得怎么样呢?

  - 用什么材料表现雪好呢?

  5、用活动纸准备的各种材料表现出下雪的村庄。

  ① 在图画上面图上胶水。

  ② 在天空里撒上粗盐和食用盐表现出下雪的样子。

  ③ 在屋顶和树上也撒上盐。

  [总结]

  ①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②总结活动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并用画、塑、包装、彩纸剪贴等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即能美化生活,又有实用性的装饰品。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技法和材料进行创作。

  3、通过寻找生活物品,学会观察、发现美和创造美,并大胆地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生活态

  教学重点:

  能合理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创作,掌握装饰废旧物品的方法,包装美化生活中的物品。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用途合理选用装饰方法和材料进行设计、装饰生活物品。

  教学准备:

  课件、画笔、收集形态各异的废旧容器、包装纸、彩色纸、碎布、毛线、缎带等材料,准备彩泥、颜料、胶水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瓶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问:见过老师这儿展示的物品么?有什么用?你想把放在什么地方?请猜猜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师:揭示物品原本面目。用装饰材料将废旧容器全部掩盖起来,使它看上去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这样就让普通的瓶子、盒子等变成了非常独特漂亮的艺术品了。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做“花花衣”。

  2、出示课题

  二、新授

  1、赏析教材。

  师:现代人很重视对物品的装饰,美的物品能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这是我国陕西民间早期的一种生活用品,是用来喂马的一种木质器具,叫做马勺。

  问:这是怎么装饰的?

  生:

  师:当地民众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彩绘于马勺之上,形成马勺脸谱,经过一代代艺术家们得继承和发展,马勺脸谱已经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珍品。

  问:马勺艺术可以装饰在哪儿?还有什么意义?

  师:传统上多悬挂于厅堂、房室,用于镇宅辟邪、祈福纳祥,深受人们的喜爱。

  2、寻找可以穿新衣的废旧物品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通过穿上花花衣变得更漂亮,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环境?课下同学们都收集了哪些废旧物品。

  生:

  师:喝完饮料的空瓶子、用过的纸杯、餐盘上的花边纸、用过的蛋糕盘等等,都可以再利用。

  3、怎样给废旧物品穿上花衣裳

  师:欣赏用不同方式装饰成的漂亮作品,分析交流用到的'装饰材料和方法。

  生:

  师示范。

  归纳小结:画;塑;剪;贴先根据物品形象特征进行联想,再选择装饰材料及装饰方法。

  板书:绘画、捏塑、剪贴

  问:还能想到哪些可用的装饰方法?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包装自己收集到的废旧物品?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选择收集到的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给它穿上漂亮的花衣裳。并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注意:颜色丰富,搭配合理,大胆想象,富有创意。安全使用工具,保持环境卫生。

  生习作。

  师巡视,针对性辅导。

  四、作品评讲

  1、请每一组选出代表将完成装饰的作业在实物展示台上给全班同学展示,并说出创作的构思和内容。表扬构思独特的作品作者。

  2、请各组同学相互评述,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欣赏同龄人作品,请学生谈感受。

  五、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改造和装饰废旧物品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更多的美。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树立起美化生活和环保的意识,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

  六、课后拓展

  从今天开始,运用多种材料为多种容器进行包装,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吧!

  板书设计:

  花花衣

  装饰方法:绘画、捏塑、剪贴

  教学反思:

  《花花衣》是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材及使用多种方法包饰一个废弃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通过包装容器的教学,使儿童不断地观察和想象并进行多方构思和尝试,从而提高“因势造型”创新形象的能力和立体塑形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感受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观察实物、图片,观察视频,观察教师的制作过程,从而发现美、理解美,这样才会进一步去创造美。二年级的孩子想像力还是非常丰富的,面对各式各样瓶子,大都有自己的想法,简单的包裹一件容器也容易做到,但是怎样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从装扮技法上进行引导。

  我在学生制作时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辅导:一是材料的合理运用,二是绘画、拼接、粘贴、固定等细节的处理。使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创意,而且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

  通过学生的表现及作业效果不难看出,本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学生用材和方法过多,因时间关系,一些注意事项我不能在讲授新课时拿出时间一一解决,而在具体辅导创作的过程中面对那么多学生,我又忙不过来,所以有些技能技巧的指导还是不够到位。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想,如果让学生少尝试几种方法,课堂上是不是会更从容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在瓶子本身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就像给它穿上一件漂亮衣服,最后效果固然好,却忽略了对瓶子外形的想像与利用。如果能把瓶子改变造型后,让它变成全新的形象,会给学生更大的想像空间,创作出的作品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中国的民间服饰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农业文明下的民间创造。在我园进行的民间美术主题活动中,民间服饰一直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和喜爱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这些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的布艺品非常感兴趣。但是孩子们对民间服饰的了解甚少,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肚兜作为我们陕西民间服饰的代表之一,具有它独特的美,无论它的色彩、图案、花纹都具有丰富的含义,象征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结合本单元主题《我的生活我做主》,为了培养孩子表达爱,运用多种美术手法,表达自己对亲人、朋友美好的祝愿,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肚兜的造型及色彩,尝试大胆运用各种色彩,线条和花纹等进行装饰。

  2、了解传统装饰图案的使用,尝试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肚兜。

  2、剪刀,水彩笔,胶水,毛线,泡泡泥,彩纸

  3、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让幼儿讲讲自己带来的肚兜来历及肚兜上的图案

  2、幼儿欣赏格式肚兜,进一步感受肚兜的色彩,图案美,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示范讲解,激发幼儿创造欲望,鼓励幼儿大胆地根据自己美好愿望装饰肚兜。

  4、交流分享

  让幼儿在音乐中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1、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更多不同材质的民间服饰的实物及图片,投入区角活动中,了解、认识更多的中国传统特色,弘扬民族文化。

  2、收集各种肚兜放在美工区,幼儿可以自由欣赏,制作。

  小编为您推荐“大班民间美术活动:装饰肚兜”相关文章

  对音乐活动<<敲小鼓>&黄老师上了三次中班的音乐活动《敲小鼓》,每一次我都听了,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这让我感促很多! 第一次展示这个活动是在村幼,先学了《敲小鼓》这首歌,学唱歌曲的同时学打鼓,由于村幼孩子看到来了客人老师所以非常专注,而且平时几乎不接触打击乐器

  小班美术教案:我的小手变变变(手印添画)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掌、手指、拳头进行印画,并大胆添画。(重点)

  2.根据要表现的动作或植物形象,选择适应的手印方式进行组合表现。(难点)

  3.对趣味添画产生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料,塑料盘、白纸人手一张、抹

  托班艺术活动:小小茶树

  【活动目标】

  1、初步运用撕贴的方式表现茶树的形态。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茶叶树干、胶水、小手巾;

  2、家长带幼儿参观茶园;

  3、教师带幼儿玩一简单手指游戏,让幼早期阅读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策略————中班早期阅读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本案例是以“早期阅读活动”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绘本阅读让儿童快乐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孩子从小喜欢阅读。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中外美术鉴赏主要是一门对中外美术作品分析、欣赏与品鉴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的优秀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不仅拓宽知识面,同时获得美的欣赏,陶冶情操,涵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并在以点带面的学习中,兼及艺术史、思想史与文化史的问题探讨,增强同学们触类旁通的思考能力。

  【教学要求】

  1. 学生须具备中外美学史、中外美术史的一般知识。

  2. 要求学生适当记笔记并有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可以有不同的思路,这是人文学科的审美欣赏课,不是数学,不具有答案的唯一性。

  3、吃午饭,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

  【教学方法】

  课堂集中讲授,附以多媒体观看作品图片。

  【参考书目】

  1、《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年版

  2、《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薛永年主编,邵彦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

  史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杨泓、李力:《美源——中国古代艺术之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年版。(作者从艺术的起源谈起,依次论述了史前陶器、早期玉器、三代青铜礼器和兵器、秦汉至隋唐墓俑和陵墓石雕、汉唐墓室绘画及佛教艺术、中古时期的绘画艺术、青瓷白瓷与彩瓷、漆器丝绸和金银工艺、城市建筑以及与之共同发展变化家具艺术等。)

  5、《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郑岩著,文物出版社,20xx年版。

  6、《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王文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xx年版。

  7、《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邵大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版。

  9、(英)贡布里希:《艺术的历程》,范景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年版。

  10、(日)高阶秀尔:《看名画的眼睛》,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11、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12、王镛:《印度美术》(世界美术全集之一),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第一部分 中国美术鉴赏

  第一讲关于中国绘画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广义与狭义的中国画概念

  宽泛广义的“中国绘画”概念几乎等同于中国领土上、由中国居民创造的一切绘画作品。本课程所谈的中国绘画,主要指传统中国画,以壁画(以及史前岩画、地画、彩陶-青铜-漆器绘饰、汉代帛画、画像砖石等)和卷轴画两大门类为主。

  20世纪中期相对稳定的狭义的“中国画”概念,实际上只相当于上面所说的卷轴画,是指以毛笔为工具、墨和植物质、矿物质颜料为材料,纸或绢为底子的平面造型艺术。

  二、中国画特点

  1、对于广义中国画中的壁画以及史前岩画、地画、彩陶-青铜-漆器绘饰、汉代帛画、画像砖石等情况较为复杂。我们放在后面的具体作品品鉴中一一道来。

  2、卷轴画的由来:(中国画的狭义看法)

  相对于壁画来说,卷轴画可谓活动绘画,中国有不同于西方架上绘画的独特形制和保存方式。它们原先是从书籍装帧的保护技术中衍生出来的。基于古人生活方式的特点,最早的供世人欣赏的可移动绘画作品是像简册和书卷一样的

  长条,平时卷起来存放,观看时打开,从右往左逐段欣赏,也称为“卷”或“手卷”,它适合一两个席地而坐的人在案头欣赏;这一时期装堂饰壁的'任务由壁画承担。随着垂足坐取代席地而坐,人们的视点升高了,挂在墙上的、幅面较大的作品形制——“轴”或“立轴”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装饰着变高大了的室内空间,与此同时,壁画则在种种因素作用下走向衰落。

  唐以前的活动绘画绝大部分都采用卷的形制,两宋和元代是卷轴并重时期,明清就是轴多于卷了。四幅或六幅成组的窄长挂轴成为屏条,是轴的变体;还有一种册页,是把小幅画页装裱成册,也是书籍装帧的变体。卷、轴、屏条、册页能适应不同的场合,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3、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的狭义看法)

  1)、题材划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看图片人物、山水、花鸟——22幅)

  2)、按画家群体、接受群体及画之功用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宫廷绘画、民间绘画、文人画三大系统。

  3)、中国画的技法形式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可以按笔法分为工笔、写意两种,按材料分为水墨、设色两种。加上各自的过渡形态,可以排列组合成更多的方式,如下表所示:

  4)、中国画的纲领及表现手法

  ● 六法

  六法乃中国画的纲领

  “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出自南齐谢赫《古画品录》)

  历史上第一断句并逐条转述了“六法”的认是唐代张彦远,四字连读,中间不断。近代严可均却用了另一种断句法: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钱钟书很赞同这种断句法。六法断句便成为一桩公案。 “气韵”原是魏晋时期人物品藻里广而用之的概念。谢赫的《画品》将它确立为绘画理论批评的中心范畴以品评人物画。明确用在山水画上,是五代荆浩的《笔法记》。“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相联(或者说六法中的后五要都服务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 美术

  二、新授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 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认识瓜的种类与营养。

  掌握不同瓜的形状及画法。

  分清瓜类中的蔬菜及水果。

  活动准备

  水果类:西瓜、香瓜、哈密瓜(食物)。

  蔬菜类:南瓜、黄瓜、角瓜(图片)。

  画画的.基本用品。

  活动过程

  一、水果与蔬菜

  师:今天有好多瓜宝宝来和你们一起上美术课。

  师:有谁都知道哪些瓜宝宝啊?说一说。

  师:那你们想知道有哪些瓜宝宝的到来吗?

  出示水果食物和蔬菜图片,指引幼儿说说瓜宝宝的名字,教幼儿如何分清蔬菜和水果。

  二、画一画,瓜宝宝。

  1、注意瓜宝宝们的形状,颜色。

  2、教幼儿瓜宝宝的基本画法。

  3、让幼儿一笔笔的画。

  4、给瓜宝宝换上鲜艳的外皮。

  三、品尝水果

  1、瓜宝宝内在的味道。

  2、三个不同的瓜宝宝内在的样子。

  3、不同瓜宝宝的营养。

  活动延伸

  画画瓜宝宝内在的美。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描绘全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场面,表现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2、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创意画面中素材之间的关系,画面美丽动人。

  3、感受亲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父母和孩子割不断的亲情,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感情。全家福的画面,总是洋溢着爱的气氛,散发着幸福和温馨。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全家之间都存在着这份纯真的感情。全家福是非常广义的概念,在表现时不光限制于人和动物,可以画自己感动的一个场面。在上课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画出自己想画、乐画的内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全家福的场面。

  【教学准备】

  挂图、铅画纸、水彩笔、彩纸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