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探究性的人物简单动态造型学习课,通过“你的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启发学生说说所观察到的父母在工作中忙碌的样子,学习人物服饰、简单动态及活动场景的描绘。同时通过展示学生用多种工具描绘父母工作、生活的作品,启发学生用多种绘画创作手段和方法。
本课也是一堂情感教育课。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的思想情感,增进与父母间的感情。当然本课教学时也应注意对单亲家庭孩子创作情感的健康引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活动及场景的观察、回忆,学画简单的.人物动态和场景。
2、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喜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服饰、简单的动态及相应的场景描绘方法。
难点:描绘出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1、演演、看看、猜猜、说说,趣味导课。
(1)出示课题:《爸爸妈妈》。
(2)复习有关人物特征的旧知识:请一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父母的容貌特征,说说自己的模样什么地方像爸爸妈妈,并简单表演父母最有代表性的神情及有趣的样子。
(3)教师出示课件“我的父母相册”,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父母照片,让学生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父母。
(4)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喜爱父母的原因。
2、出示课题,情景表演,观察感受。
(1)出示补充课题:《爸爸妈妈真忙》。请学生介绍父母忙碌的生活。提出问题:父母忙碌时是怎样的?
(2)请学生回忆自己父母忙碌的样子,并表演一下。
(3)学生分成4人小组,互相表演,并猜猜各自父母的职业,说说自己喜爱父母的原因,夸夸自己的父母。
3、探究学习。
(1)学生出示自己所拍的父母工作或生活时的照片。
学生说说父母忙碌时有哪些特征。小组讨论如何表现父母忙碌时的情景。
教师可出示课件启发学生观察不同职业的服饰、工作环境、人物动态特征来进行人物动态造型。
(2)让学生通过欣赏继续探讨表现主题的造型方法。
①欣赏大师表现人物忙碌的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开拓视野。
②让学生欣赏各种表现手法的儿童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用线描、油画棒等方法自由表现主题。
4、自由创作表现。
自由选择绘画方法进行创作。教师辅导时应特别注意单亲家庭孩子的创作情感。
5、评价交流,增进感情。
作品展示交流,自评、互评、总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将画送给父母。
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说出各种水果味的水,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
2,练习在杯子中水的轮廓线里均匀的涂色。
二、活动准备
蜡笔、桌布、范画、有轮廓线的画纸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
1,小朋友,这是什么?
师:这是苹果味的饮料水。
2,你们喜欢喝什么味的饮料水?
师总结:我听到有很多种饮料水,橙子味、草莓味、柠檬味、西瓜味等。
(二)师幼示范涂色
师:现在我想做一杯西瓜味的.水,因为西瓜很甜很甜,很好吃。
1,西瓜是什么颜色?
2,我是应该先涂西瓜水还是先涂吸管呢?
幼:西瓜水、吸管
师:我们先涂吸管,这里吸管在前面,水在后面,所以先涂吸管。
师示范涂:要在黑线里面涂,吸管涂好再涂西瓜水。拿出红色蜡笔,这样用线来涂,涂的时候要用力均匀,这样做出来的饮料水才好喝。
幼示范涂: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大家看他做出来的饮料水是不是好喝。(幼操作)
师:杯子外面有涂到颜色吗?
师:他这次做的饮料水有进步,我们一起表演他,棒棒棒,你真棒!
(三)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并点评
师:小朋友饮料水要在杯子里面做哦,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把小椅子拿到小桌子旁边。(操作略)
四、活动结束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
画麻雀的步骤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谈话: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2、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3.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
(1)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2)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3)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4.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①麻雀基本造型:枣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5,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6.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7.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8.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三、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对蛋壳装饰绘画的兴趣。
2、敢于探索尝试根据蛋壳的可碎性进行粘贴画。
3、发展儿童的动手能力,激发想象力。
活动准备:
蛋壳装饰画图片、蛋壳、记号笔、水粉颜料、颜料刷、绘画纸、浆糊、棉签等
活动过程:
1、给出谜语,激发儿童兴趣
2、引出图片,引导儿童讨论。
教师:我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你们看这副画漂亮吗?它是用什么做成的?(蛋壳)
(2)我们平时看到的蛋壳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土黄色等)
(3)那你们看这副画上的颜色是怎么来得呢?(用水彩笔或颜料涂的)
(4)这幅画是怎么做成的?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5)画上的蛋壳是怎么贴上去的?是按什么顺序贴的`?(分部分一块块粘贴的)
小结:先构图,然后分块粘贴蛋壳,最后再涂上颜色。
教师:我这里有两张做这幅画的步骤图,来看看。
我还准备了几张图片蛋壳贴画的图片,你们看。
3、教师引导幼儿构图、粘贴画。
教师:看了这么多的蛋壳贴画,你想贴什么样的?请你也来动手做一做。
(1)画面要求简单、大气。
(2)粘贴是要注意蛋壳易碎的性质。
4、引导儿童用水粉颜料或颜色笔再画面蛋壳上涂色。
5、给蛋壳粘贴画添画背景,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校门建筑作为学校出入口标志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欣赏、领会大学校门造型所体现的各自独特风格和美感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初步学习校门的设计,懂得校门的一般结构,认识校门造型的形式美,掌握校门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利用各种美术媒材进行设计练习,提高空间设计的创造与实践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树立志向;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并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美术设计的独特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欣赏不同风格与美感的大学校门造型,懂得校门的一般建筑结构,初步学会利用徒手画或制作模型设计出校园的大门。
难点:理解大学校门造型中反映出的历史、文化内涵,设计出有一定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且结构合理的学校校门造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询收集相关大学的资料。
(教师)课件,当地一些学校校门设计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生活中人们会看见各式各样的门,通常每座房屋或是每个园子都会有自己的门,为什么需要门?门有什么作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得出门的一般功能:门是围起来的内部空间的出入口,人流和车流出入的通道。
(2)从“门面”、“门第”、“门望”、“门风”、“门当户对”这些词汇的解析中,指出门除了上面的自然功能外,不同造型的门还具有识别、标志、象征、体现内部性质的重要功能。
(3)由于门在建筑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因此在设计门的时候除了要满足出入通道的功能外,更要注意其造型,使门的造型设计体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美感。
(4)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都向往的地方,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那些有一定历史的校
门设计,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国内一些高校斥巨资、请专家来设计、建造学校的大门,以美化周边环境,提升学校的影响。其中也不乏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杰作,它们都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学习的。
2.讲授新知。
设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学,在你居住的城市,或附近城市也有大学吗?学生回答,相互交流。
(1)北京大学校门赏析。
a.学生讲述北京大学的历史背景资料,要学生讲一讲他们想象中北京大学的校门会是怎么样的,与课本上的北京大学校门一样吗?
北京大学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科界许多有影响的人士出自该校。当初修建校门时为了与校园的整体建筑相协调,曾征求了许多的方案,最终选择了这样一座三开间的,风格古朴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作为校门。这是西校门,也是学校的正门。如今,它已经成为北大的标志与象征,进入这座大门,就进入了北大这块精神的圣地,登上了这座神圣的学术殿堂。
b.欣赏校门造型以及装饰。开间、进深、朱漆宫门、门上铜钉、宫灯、圆柱、斗拱、彩绘、匾额、瓦顶以及威武的大石狮。这样的建筑形式符合北大的最高学府的性质,反映出北大的历史与文化。
c.与西校门相对,还要修建一座东校门,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和灰色厚重沉稳的混凝土为建筑材料,现代材料与城市景观相对话;方案二,采用仿中国传统牌坊的样式。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尝试提出自己的建议。
(2)清华大学的校门设计各有怎样的特色?
a.学生一起欣赏分析校门的造型。石结构、对称式,一大二小的拱门,古典的柱式,曲线型涡卷,整个造型稳重而精致。
b.教师提问:这样的建筑造型会是属于什么建筑风格的呢?在得出西方古典复古主义风格后,再追问,为什么一所中国著名的高校的校门会设计成西方的建筑风格呢?启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c.校门的设计风格与学校的历史有关,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可见清华大学的发展初期,包括校门的造型都有着西方文化的烙印。
d.1952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国家重点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多学科性的工业大学。让学
生谈一谈对课本中清华大学新建的西校门的评价,新校门与旧校门在造型风格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新校门是怎样体现新的学校性质的?
将北大校门与清华校门这两个一中一西的建筑风格进行对照欣赏。教师提示,学校大门不仅仅是一个进出的通道,同时反映了这个学校的历史、文化等内容。
(3)中国美术学院校门赏析。
着重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中国美术学院校门这一设计体现了古典与现代交融,细节与大气并存的建筑设计风格,讲述校门设计与整体建筑和西湖环境是如何达成浑然一体的。引导学生体会从中反映出的中国美术学院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
(4)武汉大学校门赏析。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校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看见这个校门,是否可以大致感受到学校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这是一个以牌坊的形式来设计的校门。牌坊是中国古老建筑形式,具有导向、指示、标志的作用。
(5)香港教育学院校门赏析。
香港教育学院校门采用框架式结构,简洁现代。教师提示校门建筑的色调也能传达信息, 香港教育学院校门绿色的基调就象征着年轻人拥有的理想、成长、活力和健康,也很好地体现了师范院校的教育性质。
(6)总结回顾上面五所大学的校门设计,得出不同年代的校门设计会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地域的校门设计也会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所以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就构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3.小知识的辅助学习。
承接前面的讲解,学习“小知识”,指出门的设计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建筑风格是指建筑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筑装饰所具有的时代共性。古今中外历史上已经形成了许多的建筑风格。利用课本中图例,分别分析欧洲古典建筑、现代主义建筑、中国古典建筑的造型特点、功能布局、装饰构件。可以重点介绍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装饰构件,如屋顶、垂花门、须弥座、斗拱、榫卯等,以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4.课堂练习。
请学生讲述自己学校的历史,教师补充,师生一起分析自己学校的校门设计,指出设计中闪光点以及存在的缺憾与不足。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下自己学校的校门。
5.总结、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相关材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出示古代象形文字“门”,从文字说明门的历史非常久远,无论今天门的种类与样式十分丰富,其基本的形式基本保持不变。用文字的象形性引导学生得出门的最基本的结构,即有两旁的立柱,立柱之间有门扉或门顶。
2.以浙江大学校门为例,分析校门的一般结构,校门通常由门柱、门扉、门顶、校名组成。但在设计时,往往有所取舍。
门顶:原来的门顶通常在大型门上有,主要考虑雨天开门的便利。现在,门顶成了设计时造型变化最多的要素。
门房:门卫所在地,即通常所说的传达室。
门扉:为了限制出入者而设置的。目前以采用机械式的移动铁栅栏为多。
校名:往往是名人或书法家的手迹。如北京大学的校名就是毛泽东主席所题。
在对校门一般的结构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些对基本结构有所取舍、强化、变化的校门设计,如门顶与门柱合为一体的,省略了门柱的,变化了门顶的。
教师从这些校门造型中强调造型的形式美感,提示学生可以用画形式线的方法概括整个校门的设计。为了能更为直观地体现形式美法则,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教师简要地在黑板上手绘校门造型的示意图,解释形式美法则在其中的体现。
3.教师画出的这些造型示意图,按传统的砖、木、混凝土材料是无法完成造型的,引出建筑是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技术材料的发展为新颖的造型设计提供了可能。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校门的设计造型越来越丰富,从简洁明快到精美华丽,材料的选择也多种多样,除了木、石以外,还有金属等许多材料可供运用,教师要启发学生说一说各种材料具有的不同美感,要强调并不是越现代的材料就越好,关键是能够体现出你的设计构思。
4.欣赏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校门采用钢架结构,颇为壮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门、西安交通大学校门,这些不同的造型结构,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建筑美感。要求学生想一想:从这些各具特色的学校大门中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不同的造型结构与建筑材料就是为了追求文化内涵与建筑外形的和谐统一的结论。
5.校门设计中,门顶是最具造型变化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例说一说学校大
门门顶的设计可以有些什么变化?
①弯曲的面创造了舒展的空间效果。
②简单的空间通过相似的累积显得丰富多变。
③“百年树人”是设计者的立意点。
④透明材质、钢架结构与混凝土组合,显示科技、理性的设计主题。
⑤门顶的架空别具一格。
⑥倾斜向上的形体赋予作品动感与力度。
⑦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让他们谈一谈门顶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子。
6.结合对课本中学生作业的分析与借鉴,简单介绍几种表达设计创意的方式,如剪贴浮雕、钢笔画、彩色笔画、立体纸模型等。着重介绍立体纸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7.根据学生情况与学习建议,分层次完成实践练习。
(1)引入一些当地的大学或其他学校的校门造型,由学生谈谈对这些校门设计特点的理解,并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一画这些校门。
(2)用钢笔或彩色铅笔等工具,设计自己学校的大门。
(3)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并制作自己心目中大学的校门。
8.总结、评价。
美术教案 篇6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
电话,现在已经是每个家庭都拥有的通讯工具了,用简单的材料来制作电话,可以让学生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以及创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3.强调丰富的想象,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2.能否突破电话常规的造型与色彩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彩泥、纸盒、剪刀、胶水、牙签、彩纸、彩笔等材料。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教师范作,各种电话的彩色招贴画。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9月22日——9月24日
活动一:
教师带来各个时期的电话模型,引起学生兴趣。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历史遗迹电话的一些知识,欣赏一些电话的造型。
引导学生讨论:你在超市、商店、别人家里,还见过什么样子的电话?我们将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子?
活动二:
欣赏达利《虾形电话》《唇型沙发》及同龄人运用彩泥制作的'电话作品。
以“玉米形电话机”为例,师生共同探讨可以运用哪些彩泥的制作技法来表现。
讨论完后,教师迅速的现场示范一个。
活动三: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五官、字母等常见的东西,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运用彩泥之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机,体验造型的快乐。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电话超市特卖会”,作业展示,引导学生以介绍产品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构思与制作。
教师发给每一组几张“代币券”,组里派代表购买大家感到最满意的电话,最后评出“最受欢迎的商品”。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布置下一节课带纸盒子及其它制作工具、材料。
第二节
施教时间:9月24日-9月26日
活动一:
教师出示自己用纸盒制作的双屏翻盖手机装作与学生通电话步入教室,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将这个手机传给各组看看,请孩子们说说老师是怎样将盒子改造成手机的。
活动二:
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各种电话、手机的彩色广告发到各组,请同学每研究一下,并将大家带来的材料堆到一起,看看最适合做哪一种电话。
教师以学生们都很熟悉的“天线宝宝”形电话为例进行示范。请学生从自己组的材料中找出一个最适合做这个电话的盒子交给老师。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将盒子改造成需要的形状。
教师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对盒子进行剪、切、贴等改造。并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贴、画等造型。
启发学生考虑可以怎样来制作凸起的按键。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通过动脑与合作,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利用盒子、彩色纸、小扣子等材料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电话传情”表演,每组推选两位同学拿着自己制作的电话表演打电话,在表演过程中交流情感,分享快乐,体现电话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课后拓展: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如火警、查号台等。
札记:
学生们对于手机的熟悉和乐于表现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对电话的热情。他们熟悉新上市的每一种收集的样式、功能特点,对手机上的每一个按键、插口都了如指掌。这让我既兴奋又担忧:他们能很快的用彩泥或纸盒将手机表现出来,但让他们大胆的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电话却很难。于是我让孩子们想向未来世界的通讯发展,想向未来的材料,一点点的启发,鼓励,这才使得他们放弃了对实物的“克隆”而转向了想象制作。看来孩子们对表现对象太熟悉了也不好。
美术教案 篇7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荷花画的练习,提高描线的技巧,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作业要求:
使用硬笔或毛笔,画一幅荷花,注意用笔的变化,要表现出花、叶、枝干的不同质感。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一幅荷花照片挂图(可选用挂历的荷花照片).并据此画成荷花范画,作教学与欣赏用。
二、学生准备硬笔或毛笔、墨汁和宣纸。
三、有幻灯设备的,可找些荷花作品的幻灯片放给学生欣赏。没有幻灯设备的,可多找些荷花的印刷品让学生欣赏,以便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了国画,可知道齐白石的《荷花》是什么画?学习国画最重要的基本功夫是什么?板书课题:荷花(临摹画)。
二、教师宣布这节课学习内容是“荷花”。“写意”就是用墨用色概括描绘客观形象,是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可根据教材分析,给学生简述。同时,指出这节课主要是叫临摹”,什么叫“临摹”?临是照着原作描画,摹是用薄纸蒙在原作上面描画,绘画的临摹,主要是指对着某一美术作品进行描绘。
挂出荷花照片挂图,指出这是实物摄影。再挂出教师技荷花照片画成的荷花范画让学生对照欣赏(启发学生细心观看线条的变化)
三、教师先示范运笔的方法:通过方向、快慢、顿挫、提接的不同运笔,画出不同的线条。接着将熟宣覆盖在“荷花”范画上面,从头画起,边画边讲写意线条的用墨运笔的特点和方法,起笔、收笔、顿笔的各种变化,让学生直观学习勾勒过程。
四、学生临摹:在课本的范画中,选一幅对临,或摹写。强调在临摹前,一定要仔细分析研究每一根线条的起止及运笔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才能画出原作的效果。
五、教师辅导,告诉学生临摹时不要看一笔临一笔,应理解写意画是根据荷花结构、透视变化用笔的。要认真读画,下笔前对每部分的用笔要心中有数,落笔大胆,行笔勾勒时,才能使线条活而不板滞。
六、评讲。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
让学生知道用各种方造型,漂亮的小彩灯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二、教育方面:
体难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漂亮的小彩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发展方面: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镂空的技能;漂亮的小彩灯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
教学准备:
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把小灯光放进圆纸筒内岭南版美术教案漂亮的小彩灯
4、小组研究:可以看课本后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每组选一张纸,选一个好的方法进行镂空设计和制作,体会“剪切不仅可以改变纸材的外形,也可以与折叠结合,产生对称式剪裁”,能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彩灯。
6、揭示课题:漂亮的小彩灯
二、发挥主体
1、激发直觉:你喜欢走马灯还是民间瓜灯?为什么?你能说出走马灯由哪几部分组合而成?各部分有哪些形状吗?
2、感知和体验:宫灯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彩灯的审美情趣:吉祥图案、鲜艳色彩、实用性。
三、发展主体:
1、交流:把自己带回来的彩灯与同学交流,岭南版美术教案漂亮的小彩灯互相启发,体会分享的快乐。
2、构思:选什么材料?怎样折剪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外形?
3、添加:添加些什么形状可使彩灯外形产生变化?
4、镂空:怎样进行图案设计与镂空,能产生节奏感或对称美?5、装饰:色彩怎样搭配,点线、面如体表现才好看?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美术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本课继续进行左偏旁的教学。主要是进行“口、日、月、扌、木、禾”等偏旁和“唱、鸣、明、暗、服、肢、持、护、村、桃、积、科”等字的书写练习。口字旁,较方。右竖比左竖短。唱字,右部横的间隔均匀,上下对正。鸣字,口偏左上,竖折折钩的横稍长。日字旁,较窄,右竖比左竖长。明字,日偏左上,横的间隔要匀,暗字,右部中间横要长,上下对正。月字旁,窄长,横的间隔均匀。服字,左右长短相等,右部稍宽。肢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提手旁,竖钩与横的交叉点偏右。持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横的间隔均匀。护字,右部比左部稍低,点须独立。木字旁,竖要直,点比撇的起笔稍低。村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桃字,兆比左部宽。禾木旁,首撇较平,横比首撇偏左。积字,左长右短,科字,左右宽窄相等,右部比左部稍长。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提手旁、木字旁、禾字旁及12个单字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 偏旁和单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如何记住书写要领
教学方法: 教法:示范引导法 学法:读练结合
教学准备: 视频展台、录音机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书写:
体 行 凉 消 地 珠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板书课题)
二、教学口字旁
1、指名读口字旁书写分析。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关上书,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完成练习。
5、生默读“唱”和“鸣”的书写分析,边读边用手比划,要求要把字“印”在脑中。
6、指名上台书写,其他学生在草稿本完成书写。
7、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8、总结学法:先读帖,后练习,再对比,最后巩固。
三、自学其他偏旁的书写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放音乐,巡视辅导。
3、生进行行款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还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 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