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1-17 17:26:54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科学教案4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课前准备】

  器材准备:风向标 风车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测定风的方向

  (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

  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的风向)

  (3)、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2、风有力量

  (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2)、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

  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3、风力的大小

  (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学生回忆后发言。

  (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

  大家来判断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

  学生观察后回答。

  (3)、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

  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4、课外延伸

  课外记录天气预报,并对天气情况作观察比较。

  学生记录、观察、比较。

科学教案 篇2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

科学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托班幼儿喜欢各种各样的图形,但对图形的认识很模糊,往往把图形张冠李戴。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针对本班低龄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我利用纸盒做成小动物,让幼儿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给小动物喂食,在这基础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和方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学习将图形按形状分类。

  3.在教师引导下能按游戏规则活动。

  三、活动准备:

  1.方方、圆圆、三角娃娃各一个。

  2.圆形、方形、三角形若干个。

  3.三个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标记的小动物纸盒。

  四、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圆圆唱“大家好呀,大家好呀,小朋友们大家好“出场,并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早上好!”幼儿向娃娃问好:“圆圆早上好!”接着由“方方”、“三角娃娃”出场向小朋友问好。

  2.认识三角娃娃

  三角娃娃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新来的图形宝宝,我是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娃娃的样子:尖尖的下巴,头上一边一个尖尖的.角,有三条边。

  3.和三角娃娃手拉手,感受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三角娃娃,逐一和小朋友拉手问好。

  4.游戏:给小动物喂食:小动物肚子饿了,要吃跟自己嘴巴相同的饼干,让我们来喂小动物吧!

  五、教学反思:

  幼儿看见图形娃娃都很开心,很积极向娃娃问好。给小动物喂食,幼儿很兴奋,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动手。大部分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其中三角形的名称说不出来,在以后图形游戏中要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的科技成就对祖国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启发学生学习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在艰苦条件下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通过科技小报的编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邓稼先和“两弹一星”。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

  2.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的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收集中国现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事迹。编写故事,编辑和制作科技小报和在班级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展示我国近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指导学生归纳近代科技的.成就,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2.难点:“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法、讲述法和谈话法,多媒体电教手段演示。

  2.学法:教师引导下的分析讨论。

  课前导学

  1.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分组查找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邓稼先、袁隆平有关资料。

  2.指导学生编辑小报:学生预习本课、制作小报。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两弹一星”

  1.原子弹

  2.导弹

  3.“两弹元勋”──邓稼先

  4.卫星

  二、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电脑、录像机(或VCD机)。

  2.投影图片《近程导弹待命发射》。

  3.投影图片《洲际导弹发射升空》。

  4.投影图片《返回式遥感卫星重返大地》《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5.录像带或VCD光盘:纪录片《东方巨响》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