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11-12 10:39:3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汇总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找找、说说的过程中了解动物与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关系,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意用自己的本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体验礼物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

  2、分组操作材料:礼物与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1、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让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吧!

  2、过生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二)集体讨论,观看PPT:想想、猜猜,获取动物与物品的相关经验。

  导入语:今天狮子大王过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会送什么礼物给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情景一:猜一猜奶牛会送什么礼物?

  情景二:想一想蜜蜂会送什么礼物,为什么?

  情景三:母鸡有什么本领呢?想一想母鸡会用鸡蛋做了哪些不同的礼物呢?

  小结:奶牛送了香香的牛奶,蜜蜂送了甜甜的蜂蜜茶,小母鸡把鸡蛋做成各种各样的蛋制品。他们都用自己的本领,做成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三)分组操作:找找、说说,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情景四:讨论动物的本领。

  又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是谁?会送些什么礼物?

  2.幼儿分组操作并交流:配对游戏找一找,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配对。

  3、集体展示并交流:理解动物与物品的关系。

  (四)表达祝福,理解礼物的意义。

  情景五:小鸟用清脆的歌声作为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延伸活动:

  用自己的本领表达祝福,进一步理解礼物的意义导入语:小动物们能用自己的本领作为礼物送给狮王,那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送给狮子大王作礼物呢?

  小结:小朋友,其实礼物不需要有多么贵重,只要你用心去准备,用自己的本领去表达祝福,这就是送给别人最珍贵的礼物!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体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2、激发幼儿对电脑等科技产品进行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1、电脑幼儿、学习软件若干。

  2、教学挂图《电脑》。

  3、《科学》下P.18~19。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脑。

  1、带领幼儿到电脑室,请幼儿说出电脑主要部件的名称。

  2、讨论:电脑能干什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介绍电脑的用途。

  3、用教学挂图,教师结合幼儿知道的.电脑的用途,丰富他们对电脑的认识。

  二、感知电脑传递信息的特点。

  1、带幼儿上网浏览,在操作中发现电脑传递信息速度快、内容广、信息量大等特点。

  2、观看画册《信息的使者-电脑》,进一步认识电脑主要部件的工作。

  三、玩电脑。

  教师带幼儿用电脑进行绘画、玩游戏,体验使用电脑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自然界中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初步了解中草药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参观的中草药。

  2、多媒体实物图片。

  3、药茶原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提问:小朋友你们以前生过病吗?生病了该怎么办?吃过些什么药?

  2、介绍琵琶叶,让幼儿知道琵琶叶可以做药。

  (二)让幼儿初步认识生活中几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

  师:除了琵琶叶,还有很多的东西也可以做药。今天老师就带了一些,请我们小朋友看一看,你都认识些什么?

  1、引导幼儿观察,积极探索。

  2、组织交流。

  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

  3、师生共同归纳:这些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都是中草药。

  (三)了解中草药的防病、治病功效。

  1、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中草药,你们还知道哪些?

  2、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中草药,你看到谁吃过。他们为什么要吃?

  (四)让幼儿品尝药茶。

  1、中草药可以怎么服用?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品尝各种药茶,自由交谈。

  3、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药茶介绍给客人老师。

  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明确了活动的主题。

  设计意图:

  通过看看、摸摸、找找、说说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自己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中草药,使整个教学的过程变成幼自主儿操作实践的过程,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探索精神。

  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引导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探索勇于思考。

  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品尝,提供一种欢乐、宽松的交流氛围。

  利用教师资源,让幼儿自己去介绍,提供了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愿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⒈能仔细观察并记录比分,尝试小组合作统计运动会总分。

  ⒉在游戏情景中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昆虫运动会背景图、运动项目等)。

  ⒉记录比分的工具(笔、计分表)人手一张、汇总表每组一张。

  ⒊蜻蜓、瓢虫、螳螂各一张、1—3的数字和点卡、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运动会导入。

  ⒈师:今天昆虫王国里要举行一个小型运动会,有哪些昆虫参加比赛?

  ⒉小结:有螳螂、蜻蜓、小瓢虫三只昆虫参加比赛。

  ⒊了解比赛项目。

  师:有哪些比赛项目?(出示PPT)

  小结:一共3个比赛项目:空中飞行、举重和跳远。

  ⒋明确怎样计分。(出示计分牌)

  师:三只昆虫比赛,第一名我们应该给它几分?第二名呢?第三名几分?

  小结:一共有1分、2分和3分三个分数,第一名可以得最多的3分,第三名只能得最少的1分。

  二.昆虫运动会——记录比分。

  (一)第一项比赛——第一次操作。

  ⒈PPT呈现第一次比赛结果,幼儿自己计分。

  预设:谁得了第一名?应该给他几分?

  你是给谁计分的?给它几分?为什么?

  螳螂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

  ⒉将幼儿的记分结果呈现在汇总表上。

  螳螂应该得几分?为什么?……

  ⒊幼儿验证自己的计分是否准确。

  (二)第二、三项比赛——第二次操作:自己观察并计分。

  ⒈同时出示第二、三项比赛结果PPT。

  师:在这两项的比赛中,谁得了第一名,应该记几分?请你仔细观察后将分数记在相应的格子里。

  ⒉幼儿操作第二、三项比赛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⒊验证计分,并将幼儿的答案出示在汇总表上。

  预设:你是给谁计分的?在哪一项比赛中得了几分?为什么?

  瓢虫在举重比赛中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螳螂在举重项目中得了几分?在跳远项目里呢?

  螳螂真厉害,两次都是第一名!

  ……

  ⒋幼儿检查自己的计分表是否准确。

  三、统计总分颁奖

  (一)比赛成绩汇总。

  ⒈师:三项比赛结束了,请你们小组合作将三只昆虫的成绩汇总到一张汇总表上,然后分别算出每只昆虫比赛的`总分。

  ⒉幼儿小组合作汇总。

  ⒊统计总分。

  预设:xx的总分是多少?你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瓢虫的总分是多少?

  蜻蜓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⒋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或者用数数的方法统计总分。

  (二)颁奖

  师:谁的总分最多?第二名是谁?第三名得了几分?冠亚季军已经揭晓,我们一起为运动员颁奖。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鸡出生的过程

  2、了解《小鸡出壳了》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对话。

  3、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母鸡、小鸡、鸡蛋头饰,卡纸制作的母鸡翅膀

  2、小鸡出壳及鸡妈妈领着鸡宝宝在田野的自制课件

  3、《母鸡进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老师和孩子们随着《母鸡进行曲》进活动室,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

  一、出示小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师出示小鸡),看,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小鸡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浑身毛绒绒的。"老师再很神秘的问:"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鸡是怎样出生的吗?"让孩子们自由议论。这时老师再出示鸡蛋,说:"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教师介绍小鸡孵化的过程)。在这21天的孵化过程中,鸡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进入下一环节.

  二、按顺序出示幻灯片,了解小鸡是怎样出生和长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图,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小朋友们,这是最初的`鸡蛋,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蛋壳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孩子大胆表达。然后老师再问:"在鸡妈妈的孵化下,过了几天,蛋壳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再引导孩子与第一幅图进行对比观察,说出鸡蛋里面的变化。依次进行,直到出示完小鸡出壳了的最后一幅图。

  三、出示鸡妈妈领着鸡宝宝的课件,配乐欣赏故事

  鸡妈妈带着鸡宝宝们来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鸡宝宝们快活的抖抖黄绒绒的毛,好奇的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

  "这是青草。"

  "青草是什么?"

  "青草嘛,是让我们踩着走路的。"

  "哦,那个圆点点是什么东西?"

  "那是露珠。"

  小鸡头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妈妈,露珠是甜的。"

  "孩子,青虫的味道还要好呢!来跟着妈妈去找吧。"

  小鸡跟着鸡妈妈,"悉沙悉沙"踩着青草。它多神气,生下来就会走路,还会唱歌:"叽叽叽叽!"它是在唱:"妈妈呀,我真快乐!"

  欣赏完故事后,老师再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鸡妈妈和小鸡的对话。

  四、师幼游戏"小鸡出壳",结束活动。

  老师带着母鸡头饰,胳膊带着用卡纸制作的母鸡翅膀扮演鸡妈妈,幼儿带着鸡蛋头饰扮演蛋宝宝,模仿母鸡孵蛋的过程。幼儿随着老师的口令和翅膀的动作,完成小鸡出壳的过程。最后老师说:"哇,宝宝们都出来啦,跟妈妈找青虫去,叽叽叽叽…"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2、了解球的种类,体验玩球的乐趣。

  3、通过动手制作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铁球、气球、网球、垒球等。

  2、装有水和吹起来的气球若干。

  3、制作球可选择的材料:报纸、海绵、棉花、泥土、沙土、布、橡皮泥、胶带、塑料袋、水、药丸壳等。

  4、木板做成的斜面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球,探索球的特性。

  1、提供各种球,请幼儿自由玩球。

  2、提问:球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3、教师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小结:球大多数是圆的,能滚动,能跳起来,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大有的小。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空心和实心球的不同。

  1、提供装有水和吹起来的气球若干个,请幼儿试着玩一玩。

  2、提问: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

  3、幼儿讨论回答:一个装了水,一个没装水;装水的沉,没装水的轻;一个软一个硬;装水的弹不起来,没装水的能弹起来。

  4、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小结:装有水的`气球是实心的,没装水的气球是空心的。

  5、请幼儿尝试将教师提供的各种球按空心和实心分开。

  三、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动手做一个球。

  1、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寻找自己认为最适合做球的材料,动手做一个球。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使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

  四、游戏:看谁的球滚得远

  教师提供斜面若干,请幼儿尝试滚动自己的球,比一比谁做的球滚得远。

  五、讨论: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球?它们都是圆形的吗?

  六、延伸活动:请幼儿找一种材料,做一个跳得最高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