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美术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造型艺术的多样性。
2.学习手指玩偶简单的制作方法,进行添画练习。通过折、剪、画、讲、玩等美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通过玩手指玩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获得乐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注意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进行设计制作。
难点:通过变化玩偶耳朵和面颊的长短,表现相应的动物。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剪刀、小画纸等常规用品,分成4-6人的小组并选好组长
(教师)玩偶范例若干、示范用纸、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森林里有只猪,由于他长得肥头大耳的,于是大家就叫他大笨猪。有一天他在森林里散步。走着走着,他发现了地上有个苹果。大笨猪心想,哇,今天运气很好呀。于是他一口就把苹果给吃了。没想到他才没走几步,又发现了个苹果。大笨猪太高兴了,又把苹果给吃了。他没走几步又发现了一个。他吃得好开心啊。就这么一路走,一路吃。慢慢的,他走到了森林深处。这时候,从一块大石头后面“哇!”的窜出一只大老虎。大老虎对大笨猪说:“大笨猪,你中了我的圈套了。现在你就当我的吧!哈哈!”大笨猪说:“别叫我大笨猪,我以前可聪明了。就因为吃了一条大笨蛇,所以才变笨的。”大老虎想了想,忙对大笨猪说:“大笨猪,你这长了一身笨肉的猪。我才不要吃你,快给我滚!”大笨猪乘机就跑了。从那以后啊,森林里的动物再也不叫小猪大笨猪了。而叫这个老虎大笨虎了。(边表演玩偶,边讲故事)师: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为什么森林里的动物叫老虎叫大笨虎呢?(好,你真聪明。)
(2)铺垫。今天啊,不止这两个动物来到这里。还有很多的动物来到了这里。他们可热闹了。他们聚在了一起,想比一比谁的耳朵漂亮。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好,请小朋友们说说想法吧!其实这些动物都很可爱,都很漂亮。我想,要是把这些动物做成老师这样的玩偶,像刚才老师那样表演,一定很好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做,好吗?
2.小组讨论,自主研究。
(1)你们看见桌子上的模型了吗?我们一起来把他拆开,再来折一折。找找方法,好吗?
(2)好,看看谁先发现了方法。请已经找到方法的同学上来实物投影,演示制作步骤。(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制作过程中的错误的地方。用课件投影随机讲解突破难点。)
(3)(那么这样折好以后呢?要把折好的模型变成动物,还要怎么办?)
(4)观看已经完成的图片发现方法。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图片,哪些是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做的呢?小狐狸的耳朵尖尖的.,刚好和折好的的形状很像。我们只要涂上颜色就可以了。那么这个动物呢?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吧。它们都有什么不一样?那么这个呢?他们有像的地方吗?那么其他的呢?你们发现制作的方法了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随机讲解制作方法。A,小猪的外形做好了,老师又是用什么方法把小猪固定在手上的呢?大家猜猜看。(把做好的小猪玩偶翻转过来给学生看)B,可以用夸张的制作动物外形C,那现在我们看看民间,农民们是怎么夸张的制作动物的。小结:我们今天啊,学了这么多方法制作手指玩偶。你们想开始做了吗?
3、布置作业,巡视指导。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要求,现在就开始吧!作业要求:用合适的纸折手指玩偶,然后想象,添画成可爱的动物头像纸偶。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游戏表演。
(1)展示作品。(把完成的作品贴上黑板)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全班评价。你们喜欢他们吗?专门给你们写故事的叔叔阿姨们也知道你们很喜欢这些动物,并把他们中某些动物写进了童话故事里。你们有听过关于这些动物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讲讲呢?评价语言:你们俩配合的真棒!你们几个合作表演的太好了!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玩偶好玩吗?你们回去以后可以再去做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动物,然后小朋友们可以相互合作一起演出。说不定将来我们班上的同学长大以后能成为手工制作大师,或者还会成为电视剧的演员呢!
5、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教师出示一张50cm×50cm大小的正方形纸,请学生思考:这样的纸用手指玩偶的折纸方法可以折成什么?还能创作出怎样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 了解中国ppt课件背景图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 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 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 新授
板书:陶瓷
1、 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 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人面鱼面纹盘 彩陶船型壶 鸟纹彩陶盆
鹳新概念英语鸟石斧彩陶翁 舞蹈纹盘 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 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景德镇:青花
三、小结
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年龄的眼睛和不同情感的眼睛的形状变化。
2、运用线条和色彩通过绘画等形式表现各种各样的眼睛。
3、表现不同形状的眼睛背后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用各种材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形状各异的眼睛,并对眼睛进行描绘。
教学难点:画出眼睛,表现眼睛后面的心灵世界。
教具准备:教具书、各种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出示大书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这本书可好玩儿了。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翻开书本第一页,展示一幅风景画)你看到了什么?(师将书页翻动,此时风景画变成了一只会活动的眼睛)看,美丽的风景画变成什么了?
二、揭示课题
原来里面藏着一只巨大的眼睛,这只眼睛长着怪怪的眼睫毛,你们瞧,他还会活动呢!(师与“眼睛”打招呼:大眼睛,你好哇!)小朋友们也和大眼睛打打招呼吧。这只大大的眼睛好不好玩?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亮出美丽的眼睛。(出示课题:亮眼睛)
讲授新课
一、互相观察,说结构。
小朋友们看起来好有精神啊!尤其是你们的眼睛,亮闪闪的,特别有神!快睁大眼睛相互看看(学生互相看眼睛),谁来告诉老师,眼睛有哪些部分组成啊?(眼球、眼皮、眼睫毛)
师随机小结:眼球很重要,没有它我们什么也看不到。眼皮分为上眼皮和下眼皮,有的人还是双眼皮呢!女孩子的睫毛长长的,卷卷的,配上她水灵灵的眼睛特别漂亮!
二、观察眼睛的形状变化。
(一)体会不同年龄眼睛的形状变化
1.儿童的眼睛
师指名说: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就有这样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多想把这么漂亮的眼睛画下来呀!想不想?谁来把它画进书里?(学生迅速画眼睛)
师小结:哦,形状又圆又大,是小朋友自己的眼睛。(板书:形状)你们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所有人的眼球都是黑色的吗?)(板书:色彩) 2.成年人的眼睛
师翻开另一页书,展示成年人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圆圆的眼睛变得成熟了,变得有棱角了。
3.老年人的眼睛
有谁仔细观察过爷爷奶奶的眼睛,他们的眼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名说)师再翻一页书:是这样的吗?
小结:年纪大了,细长的眼睛越眯越小,眼角爬上了许多皱纹,眼睛不再清澈透明,变得浑浊了,却仍然那样慈祥,是爷爷奶奶的眼睛。
(二)体会喜怒哀乐时眼睛的形状变化
1.现场拍摄,引导观察开心时眼睛的形状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架机器,他可以记录下大家的心情。小朋友们看上去好开心啊,眼睛的形状也随着你们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不信你们看。(师将摄像机对准学生)你从这只眼睛(喜悦的眼睛)里读到了什么?这只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好像什么?(弯弯的月亮)(师范画)
2.幻灯出示照片:怒、哀、惧时的'眼睛,引导学生观察形状。
(1)你从这几双眼睛中感受到什么?(伤心、愤怒、恐惧)
(2)一个人悲哀时眼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小结:上眼皮向下耷拉,下眼皮是半圆形,眼角向下垂,黑眼珠大大的,眼睛里含着眼泪。这只眼睛会给人悲伤的感觉。)
(3)愤怒的双眼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并指名描述)(师小结:上眼皮和眉毛挤到一块儿,眼角向上扬起,下眼皮是一个大大的半圆形,黑眼珠露出一半,这是愤怒的眼睛)(师范画)
(4)这只眼睛(恐惧的眼睛)怎么会这样?(害怕)这只惊讶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滚圆滚圆的眼眶里黑眼珠全都露出来了。
(三)总结:你们看,年龄的不同,心情不一样的时候眼睛的形状都会发生变化。(板书:形状)
三、描绘添加,表现眼睛背后的心灵世界。
(一)欣赏作品,体会添加方法。
1、这只眼睛究竟看见了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神情呢?我们来看一看这幅图。(出示学生作业:经过描绘添加的眼睛)这位小作者在这只眼睛里画了一些什么内容?
2、原来,这双眼睛目睹了可怕的5.12地震受到了惊吓感到很震惊!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在眼球里进行装饰,画上不同内容,让眼睛变得更有感情,更加传神。(板书:神情)
(二)学生构思,教师示范。
1、当然,一切灾难都会过去,小朋友们的双眼大多时候都会像这样笑眯眯的,因为大家总能看到美好的事儿,令人高兴的事儿。想像一下,看到什么会让这双眼睛变的笑眯眯的呢?(指名回答)
2、师范画:在喜悦的眼睛中画上一幅风景画。
师边画边讲述:我用长长短短的折线表现近处的青草,草丛中的花可以是圆形、螺旋形、三角形的,远处的山可以用柔和的线条来画,水波纹可以用浪线来表现。画的时候色彩可以尽量丰富。
(三)欣赏学生作业
我们再来欣赏几幅小朋友的画,看看他们是怎样装饰眼睛的。(出示经过装饰的几只眼睛)你觉得哪一只眼睛最独特最漂亮?这只眼睛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四)示范撕画
1.眼睛是神奇的,有趣的,我们可以用简洁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来画一画,也可以用彩纸来撕一撕。
2.师示范
师一边示范一遍讲解:撕眼睫毛时可以采用撕纸条的方法,注意不要撕断。上眼皮和下眼皮我们可以撕出一定的弧度,形状像一枚橄榄。把眼白部分撕去,先撕破一个小洞,再沿着小洞撕去一个三角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撕去另一个三角形,留下的部分就是眼球了,在眼球上撕出一个很小的洞,表示眼球上的光斑,让眼睛更加有神。撕纸时,不必撕得很精细,随意的造型也会让眼睛变得很有趣味。
3.老师撕了一只很奇怪的眼睛,他流露出严肃的神情。小朋友们想表现一只什么形状的眼睛?(指名说)
学生作业
大家的想法真不错,老师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你们的作品了,小朋友们快动起手来,让这些有趣的眼睛飞出我们的脑海,飞到展板上来,飞到这本有趣的书里去。
一、学生分组作业
(一)刮画(二)砂纸画(三)黑色板+红色撕纸(四)彩纸记号笔
二、师巡回辅导,参与作业,随机引导学生说出有创意的想发。
提问:你画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眼睛?能告诉大家你在眼球上画了什么吗?
展示作业
作业欣赏
你最喜欢哪一只眼睛,最喜欢什么地方?你从他眼中看到了什么?
总结拓展
一本书快要看完了,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书的结尾是什么内容?(翻开书本的最后一页,展示画面)这双眼睛漂亮吗?包老师特别喜欢这双眼睛,因为它和你们的眼睛一样水汪汪的,充满了好奇,闪烁着智慧,小朋友们有了这样的眼睛一定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课后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好奇的眼睛去观察动物的眼睛,画一画它们的眼睛,相信大家一定会画出更有意思的画面。
板书: 亮眼睛
形状 色彩 神情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方形物体的结构及其透视变化规律,六年上册级美术教案2并能正确地表示出来。
二、课前准备
大幅图片、立方模型
三、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欣赏:立方形物体
2、组织教学,板书课题:立方形物体六年上册级美术教案2
3、复习立方体的平行透视。
4、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方法相同。
5、按照课本讲解六面体不同位置的成角透视画法,并在讲解过程中讲要点。
6、教师辅导:每画一个六面体,要先观察分析再进行。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画几个六面体。
2、圆柱形物体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理解处于不同位置状态下的圆柱体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
二、 准备
有关展览的图片,富学生的欣赏内容。
三、 教学过程
1、 复习旧课,出示石膏圆柱体,说明要点。
2、 分析处于不同放置状态下的圆柱形物体的画法。
3、 再分析柱身的装饰及其透视变化,要画出与圆曲面相适应的样子。
4、 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画画,共同找题材。
四、 小结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应该学会一些有关画写生画的基础知识。
五、 作业
画一幅圆柱形物体。
3、静物
1、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用基本形体分析组合物体的结构,并能较准确地描绘出组合结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课前准备
1、先准备若干种组合结构的日常用品。
2、教师绘制一幅组合形体的结构素描范画。
三、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提问前一课学习过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3、 讲新课: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一件组合结构物体。问:这是什么物体。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分析其形体结构的关系。
4、 联系前面学习过的几种有关几何形体的结构,作简要的复习。
5、 讲解作画步骤。
6、 分小组作画。
7、 评出优秀的`作品。
四、小结
教师小结画静物的方法。
五、作业
要求学生画一幅静物画。
4、杂技
一、教学目的
教学生以杂技的精彩镜头为内容,用自己学过的纸版画形式创造一幅人物动作的纸版画。
二、课前准备
准备好制作工具:刀、剪刀、三夹板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学过的知识。
2、 阅读课文,观赏课文附图,让学生议论印象最深的杂技动作。
3、 出示杂技表演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帮助学生体验生动的细节。
4、 讲解创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5、 学生创造,教师辅导。
6、 评出优秀的作品。
四、小结
教师小结出绘制纸版画的一些方法。
五、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再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纸版画。
5、插图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插图的艺术形式和作用。
二、课前准备
1、 让学生欣赏一些插图。
2、 让学生欣赏教师作品。
三、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总结上一节课作业,并把优秀作业贴出来让学生欣赏,以资鼓励,从而激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讲新课。 展示准备好的插图,指导学生欣赏。
4、 讲解插图的创造过程。
示范画画。
5、 学生绘画。
全班学生画画,将学生分成几小组,进行速写。
四、小结
总结速写画的特征,评出学生的优秀作品。
五、作业
学生画插图。
第五单元
1、 综合拼贴(制作)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如何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手法,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拼贴画,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课前准备
搜集各种不同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板书课题:综合拼贴
2、 解释:综合拼贴的意义及其特点。
3、 引导观赏课文图例,提问:这些拼贴画是怎样制作的?
4、 讲授制作步骤。A、用树皮贴小屋。B、画轮廓。C、整理完成。
四、练习
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再进行评出优秀作品。
五、总结:小结拼贴画的特点。
六、作业:
成一幅拼贴画。
2、小壁挂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壁挂的意义和作用,并初步学习壁挂的设计制作方法。
二、课前准备
准备一些制作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展示示范品,提问:
(1)、你认为那一幅最好看,说明理由。
(2)、它选用了什么材料?
2、 讲解制作程序。
先画出色彩效果图,再按图面放大,画在做壁挂的织物面上再进行制作,分布直观教具。
四、练习
学生进行制作,教师辅导
把画好的作业展览,供学生欣赏。
五、小结
肯定优点,鼓励全班。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制作,再进行评比。
3、 送给母校的纪念品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审美观得到培养,增强学生热爱母校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制作的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讲新课:
讲读课文,结合教材分析,教师介绍制作的意义。
3、 讲授纪念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4、 引导学生观赏课本图例,用谈话法进行分析。
5、 引导学生再次欣赏课本图例,各自思考选择用什么题材,用什么技法,随时发问。
6、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每人制作一件纪念品,不限形式。
四、课后作业布置:
制作一份纪念品。
五、辅导要点
指导学生选择色彩搭配,以及材料。
4、美化校园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学生对美化校园有初步的感知,引起兴趣,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
二、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绘制一幅美化校园的平面设计图,供教学用。
三、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板书:美化校园
2、 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内的附图及文字,讲述美化校园的意义和作用。
(2)、根据教材的分析,对照课本,学习看图知识。
(3)、讲授平面设计图的设计知识和方法。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合理和美观的原则。
(4)、方法:
1、 到实地观察,了解地形特点。
2、 画地形平面图时,按构思划分大块结构。
3、 把景点、植物和建筑物的大小位置分出来。
4、 按照一般的表现手法,画上各种图例。
四、作业
画出校园一个小区的地形图,构思美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