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2-11-09 09:17:1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班教案9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说说中,愉快地学习儿歌《吹泡泡》。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吹泡泡玩具一套。

  2、吹泡泡音乐。

  3、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玩具,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这个玩具你们以前见过吗?对了,这是吹泡泡的玩具。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

  师:老师特别喜欢吹泡泡了,让我先来吹一吹,好吗?(教师及时调动幼儿吹泡泡的积极性,如:教师吹出泡泡后,可以与幼儿共同拍手等)泡泡真漂亮,让我再来吹一吹,小朋友可要看好了,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圆圆的)

  三、在游戏中逐句理解儿歌。

  1、师:(模仿动作)我知道小朋友也想来吹泡泡了,我们一起来!吹呀吹泡泡(可以反复几次)教师语言提示:声音越好听,吹出来的泡泡一定会越漂亮!

  2、师:他吹泡泡的声音真好听,来,吹泡泡的玩具跟你做好朋友,你也来玩一玩。

  3、师:小朋友仔细看,好多好多的泡泡,除了圆圆的,他们还怎么样?(动作提示幼儿说出有的大有的小)

  4、教师与幼儿共同模仿动作并念儿歌第二句:有大也有小。

  5、师:你们看,泡泡还是五颜六色的'呢!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泡泡呢?

  6、师:老师再来吹出泡泡,小朋友上来找找你喜欢的泡泡。

  幼儿上来抓泡泡,教师吹出泡泡3—4次。并带领幼儿说:泡泡飞呀飞。可以一起模仿动作。

  7、师:咦,小朋友抓到的泡泡呢?

  8、学念儿歌最后一句:咦,泡泡不见了。

  四、完整学习儿歌2—3遍。

  师:这里面藏着一首很好听的吹泡泡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

  最后一遍可以让幼儿站着边动作边念。

  五、画泡泡。

  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小手做架照相机,把漂亮的泡泡拍下来。

  在儿歌的录音声中,幼儿在大画纸上画泡泡。可以让幼儿边画边跟着录音说说。

  六、先画好的幼儿可以跟着老师跳吹泡泡的舞蹈,并自由出活动室。

  儿歌:吹泡泡

  吹呀吹泡泡,有大也有小,泡泡飞呀飞,咦,泡泡不见了!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在玉米粒的变化中,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玉米棒、玉米粒、爆米花、玉米做成的各种食物、爆米花视频,百宝袋,盘子若干,小碗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

  1、今天老师在这个口袋里放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猜猜会是什么好吃的东西?

  (1)(幼儿猜两个左右后)请一个宝宝来摸摸看看。(追问:你怎么知道是玉米?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圆圆的还是长长地,是滑滑的还是一粒粒的)

  (2)他说是玉米,到底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我们拿出来看看。

  (3)我来请坐的最好的宝宝帮我拿出来。(请一位表现好的幼儿)

  2、这是什么东西啊?(边说边回到教师的位置)玉米?这玉米上面长的是什么啊?

  3、原来这一粒粒的是玉米粒。(玉米粒声音提高,速度放慢)一粒粒的叫什么啊?(玉米粒)

  4、我们一起和玉米粒宝宝做朋友,把你们的椅子下面的玉米粒宝宝请出来。

  老师已经把我的'玉米粒朋友请出来了。

  5、玉米粒长的什么样的(如幼儿没反应,可以做适当的提醒如看看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颜色呢?摸摸它是什么感觉,再闻闻呢?)

  (1)提升时可以说,你说的是它的颜色黄黄的。

  (2)我们把袋子打开来,闻一闻玉米粒的味道。(教师示范打开袋子)

  (3)闻好了,快点把袋子扣紧,玉米粒很调皮的,别让它跳出来了。

  小结:玉米粒是一粒粒小小的,黄黄的,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闻上去没有什么气味。

  (二)变一变。

  1、你们知道吗,玉米粒有个超级大变身的本领。我们把玉米粒装进袋子,然后放进微波炉转下,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2、(幼儿观赏爆米花过程)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说你听见了什么?袋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猜猜里面的玉米粒有什么变化?

  (1)袋子放进微波炉后在干什么啊?(手指画圆圈暗示)

  (2)袋子放进微波炉,转一转,转一转。(两手打圈表示转圈)。

  (3)现在袋子是怎么样的啊?(两个手掌做出扁扁的动作)(扁扁的)

  (4)扁扁的袋子转一转,转一转。

  (5)听听看,听到什么声音了没有?(1分05秒)

  (6)这个声音像什么啊?(像放鞭炮)

  小结:袋子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发出了哔哔啵的声音,像鞭炮。

  ①再看看袋子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了?

  ②原来扁扁的袋子现在鼓起来胖胖的了,那你们猜猜袋子里的玉米粒会有什么呢?(2分10秒暂停录像)

  3、继续播放录像,提问:玉米粒变成什么样了?(白白的,像朵花)

  白白的,像朵花,所以我们叫它爆米花。

  4、今天我把爆米花也带来了,请爆米花和我们一起来做朋友,保护好你的爆米花哦,别让它跳走了。

  5、看看它和玉米粒有什么不一样?

  玉米粒是小小的,爆米花是怎么样的?(大大的)

  他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玉米粒原来是黄黄的,现在爆米花是白白的)

  靠近鼻子闻闻看?(香香的)

  玉米粒是硬硬的,爆过后玉米粒咬起来会怎样?我们来尝尝吧!(脆脆的,甜甜的,香香的)

  小结:爆米花大大的,白白的,闻着香香的,吃进嘴里脆脆的,甜甜的。

  (三)玩一玩。

  1、你们想不想做一粒玉米粒,玩玩变身游戏,把自己变成一朵爆米花?

  2、边跟教师念儿歌,边做游戏。(两遍)

  (1)小玉米粒们出来了。

  (2)玉米粒们,准备好了没有啊?(情绪调动起来)

  (3)我是一粒小小的玉米粒,放进微波炉里转一转,转一转呀转一转,玉米粒变成什么了,哔哔啵,哔哔啵,哔哔啵,玉米粒变成爆米花!

  小结:这个游戏好玩吗?可是小朋友自己在家把东西放进微波炉转是很危险的,一定要请大人帮忙哦。

  (四)尝一尝。

  1、原来爆米花是由玉米粒做成的,老师这边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玉米做的东西,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

  2、幼儿分享食品。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1、理解画面的内容,大胆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

  2、能够大胆想象、创编作品,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准备:

  挂图第6号;曾经在下雨是带孩子看过雨景;会唱歌曲“雨点沙沙”

  过程:

  1、表演唱“雨点沙沙”,引出课题。

  2、看图讲述

  (1)逐幅出示挂图,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并根据画面内容讲述小雨滴到了哪些地方。

  (2)老师提问引导幼儿讲述重点指导幼儿完整、连贯地讲述内容,并学习使用不同的动词,如滚、跳、溅、躲等描述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调皮情形。

  (3)完整讲述

  3、续编作品。

  师:小雨滴还会到哪儿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儿呢?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简单了解蚊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的危害。

  2、 通过迁移生活经验获得一些防止蚊虫叮咬的自我保护方法。

  3、 提高环保意识知道保持自己周围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

  活动准备:1、苍蝇蚊子的'图片2、各种防止蚊虫叮咬的物品。

  活动过程:1、出示蚊子苍蝇图片,引出主题师:你们认识他们吗?

  他们是谁?

  师: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师:请幼儿谈谈被蚊虫叮咬后的感受。

  师:总结它们都是害虫,它们会吸我们的血,还会传播疾病。

  引导幼儿观察蚊子前端的细血管,苍蝇脚上的细绒毛。

  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防止蚊虫叮咬以及被蚊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

  师:可以请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讲解使用方法以及功效。

  师:如果被蚊虫叮咬后,该怎么办?

  如果被蚊子咬了,可以涂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逐一使用时 眼睛,食品要放在蚊虫叮咬不到的地方,苍蝇或者蚊子定要过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

  如果被有毒蚊虫叮咬后应及时去医院。

  三、通过简单讨论了解蚊虫的生活习性,知道要保持环境卫生。

  师:你知道蚊虫最喜欢生活在哪里吗?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消灭更多的蚊虫呢?

  四、游戏“打蚊子”

  播放音乐《野蜂之舞》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旋律学蚊子在空中飞舞以及表演打蚊子的动作。

小班教案 篇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五官》。我将我的说课的内容分为七大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延伸。

  一、说教材分析

  首先,《认识五官》是属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范畴。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提高学前儿童对健康的认识,改善学前儿童的健康态度,培养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为核心目标而展开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角色游戏,讲解示范的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图片、交流讨论,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的融入角色中,在玩的过程中准确掌握五官,初步了解一些爱护五官的简单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年轻的心灵。《儿童心理学》中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外界和自我,但对自我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容易做出一些不卫生的行为,影响健康。思维是直观形象,而且每个人都有五官,便于幼儿接受和进行活动。

  一、 说教学活动目标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于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指出: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自理能力;指导必要的安全保护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纲要》的要求,在结合小班幼儿认知水平和年龄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情感目标:积极愉快参与认识五官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操作所带来的兴趣 。

  行为目标:知道爱护五官和保护五官的简单方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知目标:知道脸上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二、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脸上五官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各器官功能

  难点:了解要爱护五官和保护五官的简单方法。

  我将认知五官感知五官正确位置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因为小班幼儿对自己五官的认识水平是很低的,与之相联系的五官深入认识的机会也是十分少的。 《儿童心理学》中研究表明: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对自我的认知,体验,控制水平也都在初步发展中。所以教育者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幼儿安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将培养幼儿爱护五官的意识和习惯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 说教学准备

  为了达到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

  新《纲要》中要求:“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对设置的区角活动很感兴趣。通过让幼儿到区角去操作活动,从而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又让幼儿感知五官的功能。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儿歌《打电话》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儿歌,是为了导入新知识而做准备。

  四、 说教学法

  教是为了学而服务的。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鉴于上述目标和要求,以及在学前而儿童的认识发展特点上,在教法上我选择了采用直观教学法,游戏法,谈话法。由此在学法上我引出了练习法、观察法、讨论法、多种感官参与法。

  关于何时使用这些方法及其原因,我会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详略的解释。

  五、 教学过程

  卢梭说过,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个原则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开始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

  以做模仿游戏,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玩:“摸五官”的模仿游戏。

  在这里采用游戏法是因为高尔基认为:“儿童是通过游戏认识世界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让幼儿摸一摸自己的脸。这样可以轻松、愉快、自然引出课的内容,又能激发幼儿兴趣。

  2、通过观察认识五官的外形特征。

  根据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于是我采用直观教学,让幼儿照镜子,同伴间又可以互相观察、讨论,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又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3、采用游戏:“贴五官”,幼儿根据老师所讲的五官名称,贴到相应的位置。(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

  4、让幼儿实际操作,感知五官的功能。

  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性材料及区角布置,让幼儿自由操作,发现,教师巡回指导,操作完提问:你的鼻子、嘴、耳朵、眼睛能干什么?幼儿纷纷回答,教师小结:你们的五官真能干,能用眼睛看东西,鼻子闻气味,嘴巴能吃东西,耳朵能听声音,这样设计让幼儿知道五官的功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又结合进行思品教育。

  5、歌表演、深化主题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的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兴趣,我运用幼儿喜爱的歌表演《小手拍拍》,激发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练习。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

  2、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知道数字宝宝和水果宝宝的数量一一对应的关系。

  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游戏

  ﹙1﹚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转转手、搓搓手。

  ﹙2﹚手指游戏、一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咬!

  二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

  三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咬!﹙幼儿边做动作,边伸手指头﹚。

  2活动开始:

  师:

  ﹙1﹚幼儿用手指表示1、2、3,这些数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玩具中,我们不仅要会读数,而且要认识数,以后逐步学会写数。

  ﹙2﹚引导幼儿数数老师有几个鼻子﹖有几张嘴巴﹖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1。

  幼儿再数数老师有几只眼睛﹖几个耳朵﹖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2。

  继续引导幼儿数数教室里有几张奖状﹖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3。

  ﹙3﹚让小朋友观察,1、2、3这3个数的长相不是一样的,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

  师:

  ﹙4﹚新年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送给你们,喜欢吗?

  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和数量,幼儿将水果的数量粘贴在相应的'数字下面;反之根据水果的数量粘贴相应的数字。﹙贴对了,发给小红花给予奖励﹚。

  3:活动结束:

  ﹙1﹚师幼一起跳数字舞,一个小孩手摸地,二个小孩颠颠脚,三个小孩转又转……

  (2)小朋友回家以后数数你家里有几头猪?几只羊?几只鸡?明天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听,好吗?

小班教案 篇7

  主要领域:游戏

  相关领域:无

  主要形式:集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30分钟

  活动目标:

  锻炼孩子的习惯以及听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学会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小椅子。

  活动过程:

  1、邀请孩子们坐下来,先请孩子们静坐不动,然后轻唤孩子的名字。当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再以最安静的.移动方式,走到你的身边。

  2、也可以走到离孩子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多次练习后,你甚至可以在门边或隔壁房间),轻唤孩子的名字,然后等待孩子安静地走向你。

  3、呼唤所有参与此活动的孩子名字。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聆听各种声音, 学习象声词“叮铃铃”“轰隆隆”等。

  2、愿意和老师一起进行探索。

  活动准备:课件、小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猫图片

  T::宝宝看,这是谁? 小猫咪怎么叫的啊?

  我们来听听看,是不是这样叫的。 (播放猫叫声)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边用动作学小猫边又节奏地念儿歌“小猫小猫喵喵”。

  二、听动物声音,幼儿进行模仿

  1、播放小狗叫

  T:听,谁也来了? 小狗怎么叫的?(让幼儿自由学)

  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出示小狗图片)呀,真棒,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师边用动作学小狗边念儿歌“小狗小狗汪汪”。

  2、播放小鸭叫

  T:听,还有谁来了? 小鸭怎么叫的`?看看是不是小鸭(出示小鸭图片)

  你们又猜对了,真厉害,赶快为自己鼓鼓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边用动作学小鸭边念儿歌“小鸭小鸭嘎嘎”。

  3、播放小羊叫

  T:听,又有谁来了? 小羊怎么叫的?看看是不是小羊(出示小羊图片)哇,宝宝的小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边用动作学小羊边念儿歌“小羊小羊咩咩”。

  4、小结(出示动物类综合图片)

  T:宝宝的耳朵真正灵,听,小猫小猫喵喵,小狗小狗汪汪,

  小鸭小鸭嘎嘎,小羊小羊咩咩。

  三、听生活中的声音。

  T:刚刚宝宝的小耳朵真灵,听出了许多声音。现在我们再来听听生活中还有什么声音。

  1、播放电话声

  T:这是什么声音?你打过电话吗?电话铃响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丰富“叮铃铃”。我们一起来打打电话吧!

  师作打电话状,带幼儿念儿歌“电话声,叮铃铃”(反复两三次)。

  2、播放打雷声

  T:听,这又是什么声音?天空怎么了?打雷时发出什么声音?(丰富“轰隆隆”)我们一起来学学?

  师带幼儿念儿歌“打雷声,轰隆隆”

  3、播放下雨声

  T:呀,打雷了,天空中马上下起什么了啊?下大雨时会发出声音啊?(丰富“哗哗哗”) 我们一起来学学?

  师作下雨状带幼儿念儿歌“下雨声,哗哗哗”

  4、拍手声

  T:雷声过了,雨也停了,太阳公公又出来了,宝宝开心吗?恩,宝宝开心时会怎么样?(播放拍手声)这是什么声音呀?哦,又能出去玩了,大家都在开心地拍手呢。拍手时发出什么声音?(丰富“啪啪啪”)

  师拍手带幼儿念儿歌“拍手声,啪啪啪”

  5、小结(出示生活类综合图片)

  T:宝宝的耳朵真正灵,听,电话声,叮铃铃;打雷声,轰隆隆;下雨声,哗哗哗;

  拍手声,啪啪啪。

  四、幼儿玩乐器,听声音

  1、出示小乐器

  T: 听到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乐器宝宝也忍不住想来玩了。你们想和它一起玩吗?

  告诉你,小乐器也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2、幼儿每人选一个乐器,自由玩

  3、师抱紧铃鼓,让幼儿安静,告诉幼儿噪音的坏处

  T:呀,吵死了吵死了,我的铃鼓宝宝耳朵受不了。我们赶紧把乐器抱好,让它休息一下。

  刚刚这么吵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们的耳朵受得了吗?对,吵吵的噪音会让不不舒服。那我们来让小乐器发出轻轻的好听的声音好吗?

  五、离场活动,师敲铃鼓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拍乐器

  T:“小猫小猫喵喵......”宝宝起立,我们带上小乐器去念给外面的宝宝听吧!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2.初步认识脚的作用,懂得应该保护脚。

  活动准备:

  大小脚印图,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 看图猜想。

  1.出示两幅脚印图,勤给幼儿猜猜:这是谁的脚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这是小朋友小时候的脚印和现在的脚印,小时候的脚丫小,现在小朋友长大了,脚丫也变大了。

  二、认识小脚丫。

  1.引导幼儿脱掉袜子和鞋子,利用自己的小脚丫,认识脚的几个部位:脚趾、脚面、脚心、脚跟。

  2.组织幼儿玩“我说你指”的游戏,教师说出小脚部位的名称,幼儿指出相应部位,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3.引导幼儿数以数自己有几只小脚,每只脚的.脚趾头有几个,启发幼儿按顺序进行5以内数的点数。

  4.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脚,每只脚有5根脚趾头。

  三、脚丫幼儿。

  1.挠一挠小脚:幼儿与同伴相互挠挠脚心和脚背,并说说被挠的感受。

  2.闻一闻小脚:请幼儿闻闻自己的小脚,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脚丫会有不好闻的气味?有什么办法能让小脚丫变干净?

  3.动一动小脚:播放律动音乐,鼓励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动动小脚腕、脚后跟和脚趾头。

  四、脚丫本领大。

  1.交流与讨论:脚丫有哪些本领?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对脚丫的发现。

  3.启发幼儿思考:如果没有脚会怎么样?

  4.小结: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我们可以走、可以跑、可以跳,没有了脚我们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