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时间:2022-10-25 18:05:1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北京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北京教案三篇

北京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2.师:同学们,你们看,还记得这是什么?是啊,咱们的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你再仔细瞧瞧,这标着五角星的地方是哪里呢?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读词语:个别读--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请5位同学来试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思考:作者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4)再请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想,你对北京总的印象是什么?(5)出示文章1自然段。个别读-齐读,理解“首都”一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师:北京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祖先周口店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还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落。徐老师先带你们到北京的中心――世界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

  (1)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北京的中心

  ①师:看着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图片和第二自然段每句话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个别读--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北京的天安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3)欣赏天安门视频看看北京的马路*师: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请先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学生汇报(重点理解词语:柏油马路、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

  *朗读: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观看立交桥的视频

  (3)教学第四自然段,拓展知识。*师: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听我来读一读第4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这个自然段中,北京还有哪很美呢?*分句读:个别读--齐读*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四、总结升华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和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我们的首都太美了,它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让我带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五、(机动:回顾全文,播放课文视频)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豆、角、年。会认8个字。

  2、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

  3、仿照“冷冰冰”“一层层”“绿生生”说一个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4、说一说大菜棚里还有哪些蔬菜,能够用abb式的词语尝试着说一句话。

  5、创编儿歌,运用语言。培养创新。

  6、体会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豆、角、年。会认8个字。

  2、仿照“冷冰冰”说abb式的词语。

  3、说一说大菜棚里还有哪些蔬菜。

  4、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尝试用abb式的词语说一句话,创编儿歌。

  2、转换角色与教师进行对话,说出大菜棚的优势所在。

  教学准备:

  生字卡、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棚”导入

  1、板书“朋”,在哪见过?

  2、加上木字旁,变了,你还认识吗?念什么?

  3、你见过什么棚子?里面都是什么?

  4、板书“菜”,合着读读。

  说说菜棚里都有什么?你见过菜棚吗?

  5、板书补充完整。18、冬天里的大菜棚

  走进大菜棚看一看

  二、自由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自己读课文,比比谁的字音读的最准确。

  2、绳子反馈。

  (1)注音字卡——豆、角、年

  ①一人领读,全班跟读

  ②全班齐读

  (2)不注音字卡——豆、角、年

  ①齐读

  ②两人抢读(两组)

  (3)不注音词卡

  ①豆:见过什么豆?

  ②豆角

  ③年:能用年组词吗?过年、一年,读一读这个词“一年四季”

  ④大菜棚、外面、里面

  芹菜、韭菜

  冷冰冰、一层层

  3、再读课文,想:菜棚里都有什么菜?

  三、学文

  (一)认识各种蔬菜

  1、师生交流:菜棚里面有什么菜?

  2、课件出示:

  (1)单个的黄瓜、豆角。你发现什么了?(说不同)

  (2)一层层的黄瓜、豆角。你有什么感觉呀?课文中有一个词是怎么说的?(点击出示词语“一层层”)

  (3)点击出示一句话:“黄瓜豆角一层层”

  (4)指导朗读,把黄瓜、豆角的多读出来

  自由练、展示

  3、课件出示:

  (1)出示芹菜、韭菜图,你认识吗?

  这两种菜有什么不一样?

  (2)但是,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能形容一下吗?课文中有一个词是怎么说的?(点击出示“绿生生”)

  (3)点击出示一句话:“芹菜豆角绿生生”

  (4)指导朗读,把芹菜、韭菜的绿读出来

  自由练、展示

  4、把两句话连起来读读

  (二)补充延伸,语言训练。

  1、菜棚里还有什么其他蔬菜?

  (1)生自由说:西红柿、冬瓜、茄子、小辣椒、圆白菜……

  (2)师制作链接随生点击出示图片

  (3)你能用这样的形式说说他们的.样子吗?

  (4)跟前边的蔬菜,名连起来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读出蔬菜的样子。

  (6)与前两句连起来再读。

  2、角色转换,自主感悟。

  现在你就是大菜棚里的工作人员,我第一次来你们这里参观

  (1)点击出图,菜棚外面的样子、环境

  师生交流:你们的菜棚建在哪呀?

  我觉得周围白茫茫的一片,那是雪吧?

  外面的温度可真低,书上是用那个词语说的——冷冰冰

  指导朗读:读出寒冷

  (2)点击出图,菜棚里面

  师生交流:呵!菜棚里面的温度还挺高,书上是用那个词语说的——暖融融

  指导朗读:读出温暖

  (3)体会一年四季才不断

  师生交流:你们为什么建菜棚呢?(让我们有新鲜的蔬菜吃)

  只是冬天吗?书上是怎么说的?(一年四季菜不断)

  (4)我还想问问你们这些工作人员,你们的大菜棚一年四季都有这么丰富的蔬菜,菜成熟了以后,你们把它们运往哪?

  菜市场——买菜的小贩是怎样评价你们的蔬菜的?

  师小结:真感谢你们这些工作人员,运用高超的技术,建起了温度适宜、湿度适宜的大菜棚,让我们吃上这么多品种的蔬菜!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贩们这样评价你们的蔬菜,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高兴、自豪)

  2、带着你的心情再读一遍课文

  3、合作读课文,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重点:在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基础上,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仔细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