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礼仪教案《打电话礼仪》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打电话》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打电话》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打电话》教案 篇1
目标:
1、知道打电话是日常交际的重要形式,打电话要注意讲文明、有礼貌。
2、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通话时能做到口齿清楚、内容集中、语言简洁,能使用礼貌用语。
3、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二、听课文前半部分录音。
1、思考:录音中是谁给谁打电话?
2、讨论:王小红给妈妈打电话是为了告诉妈妈一件什么事?你从王小红打的电话中,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讨论:王林有一件什么事要打电话告诉妈妈?根据课文所的材料,你能帮王林给他妈妈打个电话吗?
四、帮助王林打电话,练习打电话基本技能。
1、四人一组,分工表演。
2、推荐优秀者示范表演,指名表演。
3、评议表演情况。
五、自定内容,分配角色打电话。
六、。
《打电话》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一年级下册第三次口语交际课。本课源于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由文字、插图、“小贴士”三部分内容组成。
文字表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位于课题之下,目的是链接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思考,并提示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第二部分位于插图之下,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进行言语实践,给教学提供典型、生动,由易到难的交际语境。插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打电话的情景。图旁配有画外音,呈现李中与张阳妈妈打电话时的两组对话。对话内容清楚明白、文明有礼,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范例和依据。“小贴士”部分提醒学生在打电话这一交际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示了本课的目标指向,指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认真听明白、把话说清楚,学习说简短的话。
4.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难点】
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歌曲《打电话》、录像、纸杯自制电话机多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打电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喜欢《打电话》这首歌吗?我们来听一听。
2.设问引发学生回忆打电话的情景:你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当时是怎么打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几点: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
(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再打。
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创设情境。同学们,王老师下午要上一节写话课,需要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玩具,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家里就有一个,我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下午把洋娃娃带来。我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谁说得好,下课后就让谁去给老师打电话,好不好?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4456936(板书),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打电话。
2.个人准备。
要求学生把要说的事想清楚,要说的话想明白,用好”“请问”“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相互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改正、补充,进一步明确打电话的程序和说话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4.组对练习。
学生自由组对,分角色(学生和王老师)练习打电话。注意: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教师参与,适时指导,充分练习;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汇报表演。
5.汇报表演。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汇报表演,师生及时评议指导,评选优秀小组。
6.创新表演。
设想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创新表演,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交际的灵活性,老师结合际及时指导评议。
(1)王老师在家,接听人不是王老师。
(2)王老师不在家,需转告。
(3)直接接听电话,可玩具不在家。
(4)电话没人接。借此启发学生想想、说说还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7.老师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1.看录像,提要求。
遇到这些事情该怎样打电话?注意拨打的电话号码及该说些什么?(播放录像,展现“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
2.小组讨论交流。
任选一种或几种场面,分别练习表演。
3.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总结。
四、环境创设,巩固运用
1.打电话约同学踢球。
2.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3.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任选一种场面,小组分别练习表演。
4.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打电话
听明白 说清楚
《打电话》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播放电话铃声,激发幼儿兴趣
听,这是什么声音?(电话)是谁打来的呢?咱们来听一听。(喂喂喂,是程老师吗)那老师该怎么回答呢?(哎哎哎,我是张老师)
(程老师,程老师,你在哪里呀?)
(我在幼儿园呢!)
(程老师,你在做什么呀?)
(我在给小朋友上课啊!)
二、带领幼儿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熟悉歌词
Xx小朋友刚才给程老师打来了电话,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打电话呢?谁想?
教师选幼儿玩打电话游戏
教师:喂喂喂,你是xxx吗?
幼儿:哎哎哎,我是xxx啊?
教师:你在哪里呀?
幼儿:我在幼儿园。
教师:你在做什么呀?
幼儿:我在上课呢。
(教师和不同幼儿做打电话游戏,做示范,带幼儿熟悉后,请幼儿之间互打电话)
三、教师教唱歌曲
这个游戏真好玩,你们看,把谁吸引来啦?(娃娃)这两歌小娃娃也想玩打电话的游戏,咱们来教教它们吧!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
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教师利用手偶自演自说) 喂喂喂,你在做什么?
(在做什么呢?这个小娃娃说:“嗯?,我想唱歌。”那该怎么回答?哎哎哎,我在学唱歌)
①教师范唱,请幼儿欣赏:那我们来和两个小娃娃一起学唱歌,好不好?听听它们唱了什么?
②好听吗?听老师再唱一遍,这次你们可以学着老师一起唱。
③你们唱得真好,只是声音有点小,这次你们大点声音,老师小点声音带着你们再唱一遍。
④教师弹琴,幼儿演唱。(请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告诉他们应用轻快的声音唱歌,视情况再来一至两遍)
四、游戏:打电话
你们太聪明了,学得可真快,现在咱们来一起玩个打电话的'游戏吧! 请男孩子给女孩子打电话,咱们来试一试!
女孩子,你们想不想给男孩子也打个电话呢?
五、结束
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快给自己拍拍手吧,回家之后,你们可以把这首歌教给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
《打电话》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
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导入课题。
二、读一读。
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
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
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
三、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
1.听录音电话对话。
2.思考讨论:
(1)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
(2)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
(3)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
3.师小结:(1)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2)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四、试一试(分角色)
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
五、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
(1)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
(2)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
(3)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
2.检查
3.在说(3)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5.师小结。
6.同桌练习。
六、作业(选择一题)
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
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
板书:
打电话
先:
拿耳机,拨号码
接通电话
接着:
向对方问好
问清单位
再:
请对方找通话人
作自我介绍
然后:
开始通话
《打电话》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打电话”教材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板课题)(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李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个通知;2:帮忙转告)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从平均分组到不平均分组有一个思维跨度,有时学生是不敢想或不会去想,教案《《打 电 话》教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锻炼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这也是为等一下的优化方案做铺垫。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想办法时,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最好的方法。)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
二、探索比较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每分钟通知的人数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并让学生讲解。(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
三、探究规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第几分钟1、2、3、4接到通知人数1、2、4、8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2分钟一共通知(3 )人3分钟一共通知(7 )人4分钟一共通知(15 )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四、优化方案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学生说后)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