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2-10-20 00:25:26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水教案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水教案3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其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淡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3清澈的湖水)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赛:共14笔,下边是个贝。

  丢:共6笔,去字头。

  镜:左右结构,左边是钅,右边是竟。

  幻:左右结构,左边是幺,右边是刁。

  表:共8画。

  演:左右结构,左边是1,右边是寅。

  蕉:上中下结构,共15画。

  盼:左右结构,左边是目字旁,右边是分。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清澈:清而透明。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表演:做示范性的动作。

  企盼:盼望。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质疑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水的宝贵。

  2.能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并乐意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活动准备:

  水的各种用途的图片、水受到污染的图片及人们治理污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讨论:我们什么地方需要用到水?

  (2)出示水各种用途的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动物、植物都需要水。)

  (3)结合水受到污染的图片请幼儿设想:如果没有水或世界上所有的水都受到了污染会怎么样?

  2.激发幼儿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1)向幼儿介绍目前全球可用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正受到严重污染的严峻状况。

  (2)请幼儿讨论并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不向河道乱仍垃圾、工厂不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等)

  3.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积极参与宣传、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师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和周总理的简单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傣族,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叫“泼水节”(板书)

  2、交流: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泼水节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泼水节,教师补充。)

  3、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一起去和傣族人民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加上“难忘的”三个字。)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过渡语:为什么说“难忘的” 呢?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思考,并且勾出自然段和生字。

  1、师范读

  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了吧,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

  3、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周总理”并交流介绍周总理的一些简单资料。

  4、学生学

  (1)出示本课生字:敲 襟 褂 咖 啡 踩 端 蘸

  寿 鲜 柏 恩 龙 敬

  凤 凰 脚 泼 特 度

  (2)请同学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读3遍)

  (3)介绍你的识字方法

  (4)齐读

  (5)在词中学:出示生词卡(指名读生字卡片)

  (6)识字小游戏“收信”: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按顺序读老师所指生字,读对了其他同学说:对对对,快收信。读错了说:错错错,没人收。

  (7)指导书写本节课涉及的1-3自然段中的6个生字

  生观察最后一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同时出示“读书小提示”:

  (1)把还不太熟的生字结合叶子上的拼音多读几遍。

  (2)读书小问号:

  ①读了一二段你知道了什么?

  ②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课文。

  预设:

  第1段:

  (1)介绍傣族人民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那里有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边观看课件教师边介绍并解释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

  (2)指导朗读: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傣族人民又要举行泼水节了,让我们带着美丽的心情齐读这一段,“又”字要读得重一些。

  第2段:

  (1)今年,傣族人民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

  (2)你能用“因为......所以......”再说一遍这句话吗?

  (3)你能把“特别”换个词使意思不变吗?

  (4)指导读:是呀,周总理也来和他们一起过节日,傣族人民的心情真高兴,所以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段吧!(语气要高兴一些,“特别”两个字要读重一些,脸上带着笑容去读。)

  第3段:

  (1)抓住“撒,一条条,一串串”板书。

  (2)用一个词形容这样的场面(热闹,激动人心)

  (3)你还有什么词、句不明白可以提出来。(解释象脚鼓、四面八方、欢呼等,并相机指导朗读)

  如:欢呼:特别高兴的呼喊,所以在读“周总理来了”这句话要声音大些激动些。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5)齐读

  四、小结:听着同学们快乐的读书声,看着这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图片,仿佛让我们真的置身于傣族人民那年欢乐的泼水节中,是呀,周总理来了,傣族人民和总理到底会怎样过泼水节呢,想知道吗?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五、课后作业:本节课6个生字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过渡语:孩子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去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同用最热烈的方式欢迎着敬爱的周总理,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里,你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不过在这之前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生字朗读闯关的游戏,只有闯过了这两关才能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那难忘的泼水节,大家有信心吗?

  二、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词卡片,齐读,开火车读。

  有感情的朗读前三段。

  三、图文结合、学习4——8段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

  1、预设:当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周总理——学习第4段:

  (1)追问:周总理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你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吗?(课件出示这段话)

  提问:总理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会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心连着心)

  (2)再看这段话,文中用哪个词形容总理表情的?

  解释“笑容满面”(图中周总理的表情就可以说是笑容满面)

  (3)你能用“笑容满面”造句吗?

  (4)这段中除了总理的穿着还描写了什么,请你读给大家听。

  (5)指导朗读:分组读,一组读总理的穿着,一组读总理的动作(笑容满面、欢乐的两个词语要突出读)

  2、预设:当学生从图中观察到总理拿着银碗——学习第五段:

  师追问:为什么拿着银碗?想象总理泼水的情景

  (1)用横线画出书中周总理怎样向人们泼水的句子,用“一手……一手......”造句。

  (2)用波浪线划出人们向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一边……一边……”造句。

  (3)指出“盛”是多音字。

  (4)提问:周总理把水泼向人民说明什么?(周总理爱人民),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幸福、激动、快乐)人民把水泼向周总理说明什么?(人民爱周总理)

  (5)让我们也带着爱的.心情,用幸福、快乐的语气去读一读这段吧!(读时深情些,平缓些)

  3、读6——8段,读中感悟全文。

  (1)这三段用了几个相同的标点,你能找到吗(同学回答“4个感叹号”

  (2)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抒发感情)

  师:是呀,这里用了这么多感叹号,看来这三段一定是抒发了很多幸福、快乐的感情,让我们把所有快乐、高兴、幸福都带到文中吧。(为了使我们幸福的感情表达的更强烈,文中用了两个多么,读时后边要比前面那句读的声音更大、更激动些),

  (3)生齐读

  学习书写本课另外6个生字

  出示6个生字:寿 鲜 柏 恩 龙 敬

  2、生观察这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3、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并组词

  4、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四、拓展练习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跟同学交流。

  五、拓展阅读资料:老师读给学生听。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 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 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宵,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一起吹奏,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 。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