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2-10-19 12:18:5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水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水教案4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增长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知识,掌握节约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在能力上,通过学生实践中的调查,培养学生简单的考察、研究能力。用做一做、算一算的活动,培养学生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责任,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重点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地球上水的分布、淡水比例挂图;调查生活中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搜集一些水污染的图片。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特性和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今天在此基础,我们来学习主题活动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了解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1、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水与陆地所占面积

  发现地球上的水很多,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2、探讨地球上可饮用的水的多少

  (1)师:我们地球上的水很多,是否都能饮用呢?

  (2)学生讨论

  (3)教师讲述: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地球上到处都是水,但绝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百分之三,而这很少一部分淡水又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冰川,南极是全球最大的淡水资源,能直接利用的淡水更少。(这里边讲解边用图表示)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江苏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人为污染严重,如果水资源得不到保护,结果将会怎样?

  3、调查研究

  (1)在生活与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污染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使用水的地方呢?

  (学生交流)

  (2)你们调查中发现了哪些浪费水和污染水的现象呢?

  (学生汇报课前的调查结果)

  4、教师小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如果人为污染不加以控制,居民向水中倾倒垃圾,工厂向水中排放有害废水,船只航行泄漏油污,农民使用的农药渗入水中,导致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可饮用水越来越少,人就会像沙漠中的旅行者,因缺水而死亡。动植物需要水,如果动植物饮用和吸收了受到污染的水,人食用了被污染的动植物,也会中毒甚至死亡,世界上曾发生过好几起重大的水污染事件。

  5、出示水污染的图片

  三、明理导行(进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1、结合课本第45页的插图讨论:他们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2、你怎样来保护水资源?

  3、学生交流。

  四、活动延伸

  用手抄报、板报、宣传画、义务劳动的形式,做宣传活动,让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淡水资源、减少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水教案 篇2

  一、主题说明

  大部分的孩子喜欢开水龙头玩水,喜欢听花花的流水声,更能通过手对水的触觉心理上产生兴奋、舒畅与快乐的感觉。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我们设计了以“玩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本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用水,保护、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认识水的特征及对人类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熟悉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探索欲望。

  二、主题目标的预设

  情感目标:在尝试活动中,增强幼儿对人类生存资源的认识,体验游戏和自由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及生命的热爱。

  态度目标: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合作,激发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欲望,初步感知水的特性。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对事物的探索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感知於晕颐巧活的密切关系。

  技能目标: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各种实验及操作活动。

  三、活动内容

  第一周

  活动一、 语言活动――伤心的小水滴

  活动二、 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

  活动三、 音乐活动――韵律活动《小蝌蚪》

  活动四、 体育活动――玩沙和玩水

  活动五、 数学活动――认识数字

  活动六、 社会活动――关好水龙头

  活动七、艺术活动--------泡泡吹画

  活动八、安全活动--------被淹的小猫

  第二周

  活动九、 科学活动――我们一起来玩水

  活动十、 歌表演――干净的小手

  活动十一、 科学活动――玩泡泡

  活动十二、 艺术活动――绘画 水中的鱼

  活动十三、 语言活动――大家爱清洁(一、二)

  活动十四、 数学活动――按物取数

  四、环境创设

  1、洗手间墙上布置节水标志

  2、区角:提供玩沙玩水区

  科学区;提供肥皂水和各个形状的吹泡泡的工具。泡沫塑料、积木、磁铁、小石子、纽扣、回形针等等。

  语言区;提供有关水的图片供幼儿欣赏。

  五、家长工作

  1、帮助幼儿填写调查表。

  2、介绍水的作用,了解水的危害。

  六、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伤心的小水滴(语言)

  活动目标:

  1、体会水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节约用水。

  2、学会讲述水的用途。

  3、了解水的二次利用。

  活动准备:

  1、知道一些最基本的节约用水的方法。

  2、花草头饰若干,录音带、录音机。请大班幼儿扮演“小水滴”。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游戏:关紧水龙头

  ① 一半幼儿扮演“花草”,一半幼儿跟随老师给“花草”浇水,“花草”和浇水的幼儿快乐地跳舞。

  ② 突然,听到一阵哭声,小朋友都停了下来,老师循声找到了正在伤心哭泣的“小水滴”。

  师:小水滴,你为什么哭呀?

  小水滴:滴滴答、滴滴答,有个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把我白白浪费了。

  师:小水滴,你别哭,让我们小朋友来帮助你。

  师:谁来帮助小水滴,让小水滴高兴起来?

  幼儿讨论并回答。

  二、谈话:水的用处大

  1、水有什么用?

  2、除了我们人需要水,还有谁也需要水?

  3、如果没有了水会怎么样?

  4、我们要怎样节约用水?

  小水滴: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水的用处真大,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谈话:水的二次利用

  1、大班的姐姐提一桶水进来,说:“小水滴,我能把洗过手帕的水倒掉吗?”

  2、小水滴:“不能倒,不能倒,我还有别的用处呢。”

  师:“小朋友,洗过手帕的水还能干什么用呢?”

  幼儿讨论并回答。

  小水滴: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用过的水还有其他的用处,懂得了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教师带幼儿和“小水滴”一起提着洗过手的水去浇种植园的蔬菜。

  活动二 : 小水滴旅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原因及过程。

  2、对小水滴的变化过程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纸、笔,活动在室中间画一个圈圈。

  活动过程

  1、 小水滴旅行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行吗?

  师:(出示小水滴形象)小水滴能旅行吗?怎么旅行?

  师:如果小水滴想到天上去旅行,怎么去呢?

  观看故事《小水滴旅行》

  师:太阳照着小水滴,小水滴感觉怎么样?他们的身子变得怎么样?

  师:飞到很高的地方,小水滴觉得很冷,它们怎么样了?

  师:很多小水滴在天上飘来飘去,变成了什么?几个小水滴抱成一团,变成了什么?

  2、 小水滴旅行过程

  ⑴ 引导幼儿观察地面上的大圆圈,告诉幼儿这是水滴的家――池塘。

  ⑵ 再次听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念其中的语句,边把自己想象成小水滴,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表演水滴旅行的过程,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水滴发生变化时的状态,

  ⑶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表演,用简单的图示画出小水滴的旅行

  附故事:《小水滴》

  我是快乐的小水滴,我在一条小溪中,我和许多小水滴姐妹顺着水跑呀跑呀,汇成一条大河。

  突然,我们一起从山上向下跌落,像一个大的水帘挂在山崖上,太阳照在我们身上,画出了美丽的颜色,我变得漂亮了。

  我跌到山下的湖里,太阳照得我非常暖和,我觉得身体变轻了,变成水蒸气,不停地上升、上升~~~我升得很高很高,和许多小水珠姐妹碰到一起,连成一片,地上的孩子说:“快看,天空中有一朵朵云彩!”天空中很冷很冷,我们相互抱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水滴,从天空掉了下来,地上的孩子喊:“下雨了,下雨了~~~”

  我和朋友们落到山下,洛在田野里,落在江河中,小树苗被洗得干干净净,庄稼喝足了水,伸直了腰,小河高兴地唱着歌,大家都欢迎我!

  我在小河里,和远方流来的河水朋友拉着手,我们穿上带着香味的花瓣衣服,一同欢乐地奔向大海。

  我们又被太阳公公晒着,我们还会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变成云彩,冷风吹到身上,我们还会变成雨点,或许变成冰雹、雪华向大地降落,我们又回到了小溪中。

  活动三:认识数字

  活动目标:

  1、在表演《帮我学数学》中“1――5的认识数字”故事,认识数字1――5,理解1――5的实际意义。

  2、在表演过程中通过激疑、提问等方式,再辅之以学具操作游戏等。

  活动准备:

  1、木棍、小鸭、耳朵、彩旗、秤钩卡片各一。

  2、森林音乐会挂图一幅。

  3、1―5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老师表演《帮我学数学》中“1――5的认识数字”的故事。在故事中教师提问,抛出问题,挑起矛盾。

  2、根据图片,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认识数字1――5的认识。

  3、学习关于数字的儿歌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4、看教学挂图,点数后说出总数。

  活动延伸:将数字卡片悬挂于教室内让幼儿随时巩固学习。

  活动四:社会活动: 关好水龙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节约用水意识,教育幼儿爱护水资源。

  2、引导幼儿了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活动准备:

  1、观察家中用水的地方,如妈妈洗菜、洗衣服的时候用水等。

  2、脏娃娃、水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脏娃娃,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娃娃把脸洗干净。

  2、教师将娃娃放在水盆中洗干净,用毛巾擦干,让幼儿看娃娃的脸变得怎样了。

  3、启发幼儿讨论:水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和危害。

  ⑴ 水能喝,能洗东西,人与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

  ⑵ 水多――造成洪水,冲毁良田、房屋、树林、桥等。

  ⑶ 水少――造成干旱,人们不能饮水,庄稼干枯等。

  4、欣赏故事《小强的梦》,引导幼儿讨论。

  ⑴ 水龙头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关好水龙头?

  ⑵ 如果发现水龙头在滴水,你应该怎么办?

  ⑶ 学习儿歌《关好水龙头》。

  5、教师总结:水真有用,小朋友们渴了要喝水,鱼儿离不开水,花朵也需要水,水帮助小朋友变得干净清洁等。

  6、教师带幼儿到换洗室洗手,准备喝水。

  活动延伸:观察科学区内动植物的生长,通过管理。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故事:小强的梦

  小强平时洗手、洗脸时常常忘了把水龙头关好,水就白白的流掉。妈妈

  老师提醒他,他总是说:“一点点水呀,没关系。”

  一天晚上,小强做了一个梦,梦见整个城市都没有水了。这下可糟了,人们口渴没有水喝,肚子饿了没有水淘米煮饭,衣服脏了不能洗,脸上手上都脏极了,农作物都快枯死了,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快渴死了。没有水不能打扫卫生,整个城市变成一个垃圾城。小强被惊醒了,忙拉着妈妈的手说:“我懂了,我懂了。”小朋友你们说,小强懂什么了?

  活动五: 玩沙和水

  活动目标:初步激发幼儿探索沙、水奥妙的兴趣。

  活动准备:提供塑料杯、塑料娃娃、塑料小动物、碗、碟、漏斗

  各种容器、冰激淋杯或其他饮料盒子、橡皮泥、塑料小玩具等材料。

  活动过程

  1、给娃娃、小动物洗澡:将塑料娃娃和塑料小动物投入水中,给娃娃和小动物洗澡。

  2、用各种容器盛水:让幼儿用容器盛水,让幼儿感知水透明、能流动等。

  3、放小船:用冰激淋杯(或其他饮料盒)做船,杯内放一团橡皮泥,泥上插纸帆或纸人等,让幼儿向纸船吹气,船会在水面漂流。

  4、藏宝贝:幼儿用手在沙坑中挖洞将塑料小玩具藏在玩具中,等幼儿全部藏好后,去寻找其他幼儿藏好的小玩具。

  5、盖脚印:教师和幼儿用手和脚在平整的沙面上印出脚、手印,再让幼儿用沙盖住脚印、手印。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脚印的大小和盖脚印所需的沙的多少。

  6、比比谁的力气大:将光滑的小塑料瓶口或瓶底稍稍露出沙面,然后让幼儿用手或脚去压,将塑料瓶压进沙坑里。

  规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操作。

  活动六、音乐游戏:小蝌蚪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歌曲中不一样的节奏变化。

  2、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积极投入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鱼网一个。

  活动过程:

  1、在《郊游》的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2、复习歌曲《网小鱼》。

  3、感受歌曲《小蝌蚪》的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并做动作。

  (1)倾听教师示范唱。“青蛙妈妈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听,它唱了些什么?”

  (2)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共同创编动作。

  (3)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表现歌曲中不一样的节奏变化。

  (4)在歌舞旋律的伴奏下,尝试学唱歌曲。

  (5)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4、 边唱歌,边玩游戏。

  (1)教师讲述游戏玩法及规则。

  “小蝌蚪边唱歌边在水里游,玩得可开心啦!调皮的小朋友拿着鱼网来捉小蝌蚪了,灵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家去了。”

  “在鱼网出现时,小蝌蚪菜能游回家去。”

  (2)完整游戏,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歌曲结束时,鱼网出现,小蝌蚪逃回家去。

  活动建议:在日常活动中,认识那个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唱一唱《小蝌蚪》。

  活动七、安全活动:小猫被淹

  活动目标:

  知道在河边玩是十分危险的,自己不要到河边玩,更不要将手或脚放到水里。

  准备:

  故事“小猫被淹”、小猫教具、磁力板

  活动与指导: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被淹”。(附后)

  2、教师在磁力板上画一条大河,然后在磁力板上边讲故事边演示。

  3、小猫为什么会落入水里,它碰到了什么危险?

  4、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带着, 自己不能到水边玩,以免掉到水里。

  附故事:

  小猫被淹

  小猫的爸爸和妈妈正忙着做饭,小猫一溜烟地跑出来,他跑啊跑啊,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河的水清清,哗哗地流,里面还有许多小鱼。小猫也将小手伸到水里,他多么想捉一条小鱼啊,可是正当他再一次将手伸到小河里时,他的脚下一滑,不好小猫掉到水里了。小猫在水里拼命挣扎,大喊“救命”,恰巧小鸭子走过来,听见小猫的呼救,急忙跳到水里,将小猫救上来了。小猫再也不敢自己到水边去玩了。

  活动八: 我们一起来玩水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各种会沉浮的玩具,杯子、瓶子、勺、叉,各色颜色等物品,请家长与幼儿一同探讨有关“水”的话题,丰富对水的认识。

  活动过程

  1、谈话“水真有用”

  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水的用处及怎样节约用水,让幼儿知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就要节约用水。

  2、操作感知“水真好玩”

  给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分散自由操作活动。在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由操作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二是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三是让幼儿感知沉浮。所以在自由操作、自由探索的活动中,让幼儿减少探索的直觉行动性,增强探索的预见性,有助于让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3、讲述讨论

  这一环节是组织幼儿进行有秩序的集体活动,是在第一环节自由玩水的基础上,让幼儿说说你在玩水的过程中用了哪些东西,是怎样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4、幼儿讲诉后,教师作简单的小结。

  活动九、泡泡吹画

  活动目标:

  1、学习泡泡吹画的技巧,对泡泡吹画感兴趣。

  2、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吸管、各色颜料、画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网小鱼》的音乐进场

  提问:小鱼在水里游的时候,小嘴巴会干什么?

  教师示范吹泡泡,幼儿吹泡泡。

  二、学习泡泡吹画

  1、提问:怎么样能找到鱼儿吹出的泡泡的影子呢?

  (幼儿想办法,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出示范画

  提问:这两条鱼宝宝吹出的泡泡多漂亮,它是怎么吹出来的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颜料宝宝)

  教师进行示范画,并讲解注意点(1)吹的时候要轻轻吹(2)吸管亲亲颜料宝宝时不能乱动(3)吹的时候要对着纸头宝宝轻轻吹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作品评价 带领幼儿学小鱼游,欣赏幼儿的作品

  活动十: 干净的小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1、学唱歌曲《干净的小手》,体验乐曲亲切的感情。

  2、教学会听间奏表演,初步感知三十二分音符的节奏特点。

  3、引导幼儿进行初步的窗边活动,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1、积累幼儿在家里帮妈妈洗碗、洗手帕的经验。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随音乐活动。

  2、欣赏《干净的小手》音乐,熟悉歌词。让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能说出歌词大意。

  3、学习三十二分音符,掌握其特点,并学会其打法。

  4、学唱歌曲《干净的小手》。

  5、引导鱼儿自编动作,并有表情地进行表演。

  6、鼓励幼儿大胆表演,让每个孩子得到表演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附歌曲《干净的小手》

  干净的小手,爸爸喜欢我。干净的小手,妈妈喜欢我。洗啊洗,洗手心,洗啊洗,洗手背。小手洗干净,老师喜欢我

  活动十一: 玩泡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彩泡的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相出办法并通过操作让吹出的泡泡有变化。

  活动准备:

  1、四个盆中溶解有餐洗净或洗衣粉的水。

  2、透明塑料杯或瓶塑料吸管、塑料杯

  小勺等若干种材料。

  活动过程

  1、 教师在室外用吸管沾水吹出泡泡,让孩子们追泡泡,引起幼儿对泡泡的兴趣。

  2、 幼儿从大盆中每人取一杯餐洗净或洗衣粉水,自由吹泡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怎样吹出许多泡泡?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吹法。

  幼儿自己选择肥皂或洗衣粉放在水杯里调出吹泡泡的水,教师提醒幼儿观察肥皂或洗衣粉的变化。

  3、 引导幼儿思考

  ⑴ 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颜色?你用什么方法让泡泡越飘越高?越票越低?

  ⑵ 泡泡飞高的地方会怎样?说一说,泡泡为什么会破?

  4、 引导幼儿讲述泡泡的故事:你的泡泡飘呀飘呀,飘到哪里去了呢?会遇见谁呢?

  5、 欣赏儿歌《吹泡泡》

  6、 提醒幼儿吹泡泡时,注意不要将肥皂水吸到嘴里,不吹泡泡时不要把吸管含在嘴里。

  活动十二:水中的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各种形态,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正确的语言讲述。

  2、学习用流畅的线条画小鱼,注意把小鱼游动时不同的形态画出来。添画相应的内容,充实自己的画面。

  3、学习小金鱼的儿歌,丰富幼儿的经验。

  活动准备:郊游或去公园玩,注意观察小鱼在水中是怎样游动的。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看过的小鱼,也可请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画出小鱼。

  2、教师示范画小鱼的步骤。

  3、幼儿自由绘画,教师注意语言引导,不要固定的思维,要让孩子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鱼。

  4、学习儿歌《小金鱼》,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5、教师指导幼儿作画时,一定要注意提示,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活动延伸:老师做好水的世界场景,让幼儿把自己的画展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共同布置活动时,共同享受劳动的快乐。

水教案 篇3

  一、研究目标

  1.科学知识

  引领学生经历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分辨冷水与热水的不同;让学生通过触摸几杯不同的水,根据温度的不同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几类。

  2.科学技能

  通过学生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设计实验的精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能运用身边的'材料展开实验研究;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认识冷水与热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热水会烫伤皮肤的生活经验整理,提高学生积累生活经验的科学意识;经历生活知识的延伸,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引领学生自主参与有关冷、热水的探究活动。

  二、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经历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并让学生经历根据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

  研究难点:经历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三、研究准备

  小瓷人、瘪的乒乓球1只、冷水、热水

  分组:一次性杯5只、烧杯1只、茶叶、盐、红墨水、滴管、药匙

  四、研究过程

  (一)激趣引入,直切重点

  老师出示一杯水。

  上学期我们研究过水,发现水有什么特点?今天老师也用水来做一个实验——

  1.小实验

  (1).小瓷猪身上倒1号杯水,观察有什么发现?再倒2号杯水,有什么发现?

  (2).什么原因呢?

  (3).师生交流。

  两杯都是水,就是冷热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现象,看来冷水与热水也值得咱们去研究。出题。

  2.研讨冷水与热水的不同

  (1).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冷水与热水有什么不一样?

  (2).再观察,你还发现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3).联系生活想一想,冷水与热水在生活运用中有什么不一样?生说师列(有热气、泡茶、泡药、溶糖、溶冰、滴红墨水等)如果用冷水会与用热水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可以怎样证明?

  3.选择问题,研讨实验

  我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材料,有茶叶、红墨水、糖、盐、热红水等。小组讨论,选择问题去研究、实验,讨论一下需要什么材料,工具。做好分工,科学记录。

  (二)引领学生观察、实验、操作

  给大家十分钟左右进行实验,注意做实验的时,一定要将研究材料同时放进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里才能比较。

  (三)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

  请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实验情况,其它小组注意你们组与他们研究发现有什么不同,等会补充。

  (四)联系生活,了解冷热不同的四杯水

  其实,生活中冷水与热水还有很多的不同。看,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想还原它,怎么办?试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1.出计策

  生活中并不是就只能到冷水或热水,有时冷水太冷,热水太热,怎么办?如果只给你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你能调出四杯温度不同的水吗?

  2.实验 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操作。

  3.交流

  你是怎样做的?调出了四杯怎样的水?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遇到比这还冷的水吗?比这还热的水呢?

  碰了很烫的水我们的皮肤会怎样?生活中,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烫伤?所以我们要注意安全。

  好,冷水、热水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只要留心注意,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会时刻被你发现。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