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茶居教案

时间:2022-10-12 03:39: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乡茶居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乡茶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乡茶居教案

水乡茶居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味文章的精彩语段,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品读关键语句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文本,初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增强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

  品读关键语句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

  教学难点:

  理解“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在选材上以小见大的特点;

  2、学习通过圈划、点评等方法来研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朗读品味水乡人们的闲情雅致;

  3、感受作者从品茶中寻觅到社会的变革,祖国的繁荣富强,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是人们生活中很普遍的一件小事。虽然饮茶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却早以被人们定为“7艺”之一的必修科目。作者为什么要从茶这样的小事写起呢?作者写这样小事的目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5课《水乡茶居》看一看作者杨羽仪是如何写茶这件小事的。请把书翻开到124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

  课文第一句话说“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㈠教师提问:速阅读课文,茶居的特色体现在哪4个方面?在这些方面茶居的特点是什么?完成下面表格。

  ㈡教师提问:细阅读2——5自然段,圈画作者在哪些方面对茶居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说明?完成下面表格。

  ㈢教师提问:作者通过对茶居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其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鲜明突出了水乡的变化。

  ㈤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鲜明的突出水乡外在的变化?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一会回过头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研读叹茶部分

  水乡茶居除了在建筑上,名字上,茶具茶食上有特色外,茶客的叹茶也是很有特色的。(过渡)

  ㈠教师提问:“叹”茶的“叹”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

  作者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醺醺而不醉”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首先由老师朗读下课文第7自然段的景色描写部分,同学们来感受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境界。(过渡)

  ㈡教师朗读课文。

  学生品味“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㈢教师提问:“醺醺而不醉”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学生回答:美,自然,闲适,高雅,清幽,神秘,如仙境一样。

  ㈣学生活动: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美,自然,闲适,高雅,清幽,的境界

  教师活动:教师指点

  四、课文主题把握

  正是这种美,自然,闲适,高雅,清幽,神秘,如仙境一样的境界才会使得“此情此景,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酿出生活中的诗。”(过渡)

  ㈣教师提问:茶客在叹茶过程中除了享受“醺醺而不醉”的美景外还有那些活动?

  学生回答:闲谈

  ㈤教师提问:茶客们闲谈,都谈了哪些内容?请同学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用笔圈画出茶客们谈论的内容。

  学生活动:默读圈画茶客们谈论的内容。

  教师提问:客们为什么选取这些内容来谈论?谈论这些内容目的意义何在?请结合老师给同学们播放的一段影音材料来思考。

  五、以下见大的写作方法

  六、总结课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作者并没有面面具到的谈论我们祖国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者只是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茶居,一个水乡茶居,一个广东水乡茶居他在建筑上的变化,名字上的变化,茶具与茶食的变化来反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广东水乡茶居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真实的缩影。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诸如祖国、生命之类的抽象的作文题,这类题目范围很大,看起来可以有很多话来写。但一动笔就发现脑子里掌握的东西全是些大道理,写出来空洞无物,跟政治书上的观点一样,一点作文的味道都没有。怎么办?你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水乡茶居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对比手法的比较,感受水乡茶居的特色。

  通过描写手法的赏析,感受水乡人的生活情趣。

  2.情感目标:作者对改革开放后社会变革的歌颂。

  3.知识目标:了解水乡人的茶居生活。

  教学重点难 点

  1.通过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的赏析,感受水乡人的生活情趣。(重点)

  2.通过水乡茶居的变化和水乡人生活情趣的描写“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革。 (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文本导入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文本,不会的字词查找字典;

  (2)播放一段视频,提问并引入课文学习。

  (1)课前预习文本,不会的字词查找字典;

  (2)看视频,思考并回答视频播放的内容。

  (1)培养学生文本预习的习惯,积累和掌握基本的字词;

  (2)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文本学习兴趣;

  (3)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全文,思考——文本写了水乡茶居哪两方面的.内容?

  速读全文,筛选信息,回答提问。

  (1)带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梳理文章大意;

  (2)锻炼学生文本信息的筛选能力。

  品读感悟

  (1)要求学生速读文本1—5段,圈画出作者写茶居特色的词语,并思考所用的表现手法。

  (2)全班齐读第6和10段,思考问题:作者把“叹”茶和什么作对比?

  (3)请三位同学朗读第7—9段,思考问题:作者围绕“叹”茶的什么内容展开描写的?

  (4)结合文本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相关内容,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茶居的特色发生变化?为什么水乡人的生活富有情趣?

  (1)速读文本1—5段,圈画写茶居特色的词语,并思考提问;

  (2)齐读第6和10段,找出和“叹”茶作对比的具体事事物;

  (3)三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手上拿笔,边听边圈画边思考问题;

  (4)结合文本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

  (1)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具体感悟本文内容;

  (2)通过速读和筛选信息,帮助学生学会梳理文本内容和结构;

  (3)带领学生温故对比这个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4)通过描写手法的深入赏析,让学生感受到水乡人“叹”茶生活的惬意;

  归纳总结

  (1)结合上个环节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文本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

  (2)具体介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做记录;

  (3)总结全文。

  (1)结合上个环节的两个问题,思考这里运用的写作手法;

  (2)记录并且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1)学会总结文本内容,综合文本信息,归纳并得出结论;

  (2)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运用描写手法,展开合理想象,补全课文第9段“他们评论着、叹息着、赞扬着……”省略号里省略掉的内容。(50字左右)

  运用描写手法,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课文第9段“他们评论着、叹息着、赞扬着……”省略号里省略掉的内容。(50字左右)

  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学以致用,锻炼学生描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