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31 17:08: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

  今天是实习生的第一节课。小孙,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他讲授的课文是《将心比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故事情节直白、主题明确,小孙虽是第一次讲课,但他像一个老教师一样,课前跟同学们有一段亲切幽默的交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上课了,课题的导入意外地出现了“神回复”。小孙导入课文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一次雨天,你在路上走着,路过的汽车把积水溅到你的身上,你会怎么做?假如你在教室里写作业,你的同学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作业写花了,你会怎么做?这样两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反应积极,但是回答的结果却让人吃惊。“我会骂那个开车的”“我会追上那辆汽车,把他的车玻璃砸了”“我会揪着他的领子,揍他”“我会把他从二楼扔下去”答案依此种种,叫了五六位。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会出现如此奇葩的回复?这帮孩子真是没救了!我在下面一边气愤地记下他们的名字一边恨恨地想。终于,最后一位女同学牛瑞霖说:“我会把作业重写一遍,不会怪他,因为他不是故意的”。

  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了?他们真的一点宽容之心都没有?他们真的觉得打架之类的暴力游戏那么好玩?其实,生活中如果真的遇到这种事,孩子们也未必会这样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回答或许是真的出于好玩。

  课堂上出现意外不是坏事,相反,如果教师处理得当,更能显示他的教学机智,也会使课堂更加出彩。小孙毕竟是新手,对于孩子们的回答,并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评价和引导。只是简单地当做一个问题答完了。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让同学们回顾上课初几个同学的回答,讨论一下这几个同学的做法对不对,然后再让这几个同学谈谈到底该怎么做。这样的一节课,可以说很成功了。

  以下小孙的反思:

  “对于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我很开心,但是这样的回答却让我思考他们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能否到位。虽然课堂讲解比较彻底,不过,在课堂结束时,我却忽视了对于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一次反馈引导,应该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别人的一些无意之举,要做到宽容理解别人,真正做到将心比心。这个“课后指导反馈”的点原本的教案中是有的`,后来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我删掉了这部分,我感觉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遗憾,如果这个做好了,至少是一个点睛之笔。”

  课堂犹如河流,他是流动的、发展的;学生犹如鱼儿,他是自由的、随时代成长的。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应用。”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这样的教学机智,课堂上因势利导,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2

  今天,作为新教师的我接受了教研室老师的听课指导。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我亲切自然的教学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适当有效的评价、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陈老师的肯定。但是在磨课、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3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人与人要宽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关心他人。

  本文是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又是略读课文,我们很容易停留在了解思想内容地层面,上成思品课,忽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在具体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感知大意、了解语言表层意思后,就单刀直入,让学生披文入情,重点交流第二件事: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温暖和感动的,对吗?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并要求边默读边做记号,写写批注。根据学生的自学进行交流,临到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感情。例如:在“帮助推门”事件中,我抓住“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这句话。从“沉重”、“一直”、“才”三个字眼着手,让学生想象:如果不是一直推着门会发生什么事情?奶奶受帮助后,会怎么说?在想象训练中,使学生体会到阿姨想他人所想,善待他人,关心他人的人格魅力。

  从语言入手,让学生学习语言、揣摩与品味语言,强化语感训练,方能使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从而既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关爱,又学习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和技巧,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关怀,领悟人与人之间只有带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以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管老师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

  因此,管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管老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教师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教师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结合实际说话,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设计管老师设计的有新意,以文章的内容为主线,简单明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现在我们是老师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

  因此,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一篇简短的课文确让我们师生都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5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经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我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期望自我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本事,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随想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我对文章最终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异常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我的生活经验去谈自我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物我一体,将心比心”显然,“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以此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在教学本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了预习卡的作用。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的设计是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上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然后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研读、交流。课前,为了便于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预习,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卡:

  “三读”预习卡

  一读:大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可以查字典或向家长请教。

  二读:默读课文,要求:

  1、在每一自然段的旁边作批注。

  2、思考并完成:

  (1)课文中写了( )件将心比心的事,分别是:

  (2)课文中令你感动的人是

  三读:品读课文,要求记录自己读文后的感悟。我的感悟:

  目的是让学生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独立阅读课文。说真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可是真的到讲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容量太大,学生读书时间多了,教学中所预设的一些内容就进行不完了。这次教学中,我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所以,我给学生设计这个预习卡的另一个原因是想让学生熟悉文本,课堂上节省一些时间。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课堂上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读书,所以,在学生作批注谈体会的时候,学生的发言还不是那么深刻,也没有平时在教室里精彩。这是这节课我所遗憾的!因为我的这帮孩子不是不会,而是我给他们阅读文本的时间太少!不过,这节课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课堂上当我看到学生在品读谈感悟时不太会,我就改变了我课前的预设教案思路,然后一句一句地教学生怎么抓住关键词去想去谈,效果还不错,说真的,那时我看到了课堂上生成的精彩。另外,让我感到更欣慰的是学生的预习汇报非常好,特别是学生的感言很是精彩!课后,我反思自己,同时我也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再次思考,觉得略读课要上的精彩。

  需要注意这几点

  1、略读课教学应关注阅读提示,让提示成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

  2、略读课文的自读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师应在关键之处做有效引导。

  3、简简单单上略读课,能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收集文本中关键信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没有必要!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7

  在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四年级选的是《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是排在最后一个讲的,听了前几位老师的课之后,让我越来越迷茫了,这几个老师整节课以分析故事内容为主,让孩子讲故事。课后,我又一次拿起了语文书,细细的读了几遍课文,认真的钻研教材,在脑海中酝酿着教学思路:如何能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为他人考虑呢?怎样才能升华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呢?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我摔倒的情景,看看孩子们如何去处理?我间接的把我的思路告诉了其他的语文老师,希望他们能配合我一起演这出戏。

  第二天我就要讲课了,我感觉这个方法不太合适,这不是明摆在欺骗学生吗?刚好我们班张贺同学生病了,我以这个事实为情景效果会更好。于是,我又推翻了原来的设想,重新设计了这节课。

  导入:今天我的心就如这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昨天我告诉大家,张贺住院了,今天咱班的很多孩子就从自己家里拿来了水果,想要看望他,真让我感动。如果此时张贺知道了,会更感动的。大家的这份心意我先替张贺谢谢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我们的心会更加温暖的。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的1、2、3题。

  品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到最温暖的句子,这些句子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达出来的,做这些事他们都想到了谁?很自然的引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互动:

  1、说说谁在班上帮助过别人,说明具体的事

  2、谁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大胆的说声“谢谢“

  3、让孩子现场给张贺打电话,说出祝福。

  课堂小练笔:给张贺写贺卡

  课堂小结:揭示课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师总结:(此处配音乐)孩子们,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宽广,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精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整个教学环节在我大脑中放映的好几遍,上好这节课,我信心十足。

  上课了,孩子们的状态很好,各个环节进行的都很顺利。到互动情节了,我有些紧张,因为事先我没有和张贺的妈妈沟通,不知道打电话会能否顺利。我转身走向讲台,想要去拿放在讲台上的手机,和 电话号码。走的有些快,忘记了录播教室的讲台了,(教室里是没有三尺讲台的),刚要去拿手机,脚一下子踩在了讲台的边缘,另一只脚也悬空了,只听“扑通“一声,我整个身体狠狠的摔在了讲台上,脚踝和右腿膝盖剧烈的疼痛,我咬着牙,摸着脚踝,尽力稳定自己的情绪,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疼痛难忍的我涨红了脸,我好恨自己不小心,在学生面前丢大人了。眼看一节成功的课就要完成了,在这节骨眼上出了这样的岔子。疼痛加委屈泪流满面。我打算宣布下课,下节课继续讲。就在我放弃的那一瞬间,孩子们一下子拥了上来,“老师,你没事吧?”“老师,摔到那里了,很疼吧?”“老师,我们来扶你。”……一句句稚嫩的,关切的话语,像春天的雨露洒进我的心田,我又一次落泪了,百感交集。这股力量使我坚强的站了起来。深深的向大家鞠躬表示歉意,表示感谢。我就将机就计,让孩子们以刚才我摔倒后,所发生的事情写一篇小练笔,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现场和人物。很快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小写作诞生了。孩子们都能通过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出了感人的画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儿子的肺腑之言:老师的眼泪 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时,不小心摔倒了。老师哭了,因为她的腿摔疼了,这是咸咸的泪;老师哭了,因为其她的老师都很关心她,她很幸福,这是甜甜的泪;老师哭了,因为同学们都在担心着她,她感动了,这是暖暖的泪。我希望老师以后做什么事小心一点,希望她快点好。

  孩子们习作是成功的,祝福是真诚的。我的疼痛成就了这次成功的习作,因为疼痛是最真实的。人生也是这样,失败时让我们痛,痛了,才能触及我们的灵魂,才能让我们奋发向上。只有疼过,才有痛的滋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尽量想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但是导入时一个问题“什么是将心比心?”却难倒了大家,学生不会用准确的语音描述。本来是个好的契机,可以质疑激趣的,结果我忍不住随意说了一句:这么简单的成语也不知道?一下子打击了学生,他们的小脸黯然失色,我也后悔不迭,真是扫兴……唉,教师的语言多么重要,不能太随意,又犯大忌了。

  在体会了文章中感人的语言,了解了文章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将心比心”的含义,情绪也上来了。可是时间在启发诱导中被浪费了,没有时间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更别说联系实际来谈体会了。只有课后通过练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了。

  课后,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在我们要求学生时,将心比心也尤为重要。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现在角色转换成老师了,站在讲台上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他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而孩子不一定理解,接受……

  教师,当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9

  《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经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资料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到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研究到学生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梦想。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我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资料。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读完课文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资料对教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我了,很替他高兴。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进取,说出了自我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提议,他们的提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我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我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本事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本事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所以,我在课前先出示日积月累中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初步感受尊老爱幼的思想。

  之后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概括文中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意在锻炼孩子的朗读本事和概括故事资料的本事。孩子们这个环节完成的不错。

  然后,读中感悟思想,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我先让孩子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经过创设情境,分析人物性格,反复朗读并谈感受体会,从而引导孩子揭示本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并顺势教育孩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让孩子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最终拓展延伸环节,让孩子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并出示情境,让孩子谈做法,从而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业布置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推荐相关文章,让孩子课外阅读《生命的药方》并复述故事,意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并写出身边令人感动的事,意在锻炼学生的写作本事。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指导朗读方面不是很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强。以后我会注意这些方面本事的提高,努力打造优质课堂。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1

  这是一堂有关略读课文的语文教学课,《将心比心》以两个故事串起全文,围绕“将心比心”的主旨展开叙说。为更好地使孩子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心灵领会。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采取让孩子们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以及延伸拓展,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以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式的导入。带着孩子们复习《尊严》一课内容及主旨,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人们的尊重。进而导入我们学习的本篇课文《将心比心》。暗示孩子,这也是一篇描写人类美好品质的文章。这样的略读课文虽不是学期的教学重点,但是这也是提升孩子们课外阅读能力的好材料。为了较好地使整堂教学流畅,我找到了一个突破点——温暖。孩子们自主阅读课文,拿出笔在书上做好批注,找出那些温暖我心的.地方。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孩子们找到的词语、段落、句子会是零散的。在前期的备课阶段,这种可以预见的困难摆在了我的面前,如何应对孩子们散乱无章的句子、词语,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经过组内几位老师指点,我将孩子们可能出现的课堂回答都做了预设,针对每个句子设计了详细的过渡语。这样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虽然内容纷繁,但是,我相信会让孩子们在阅读课上有更多的自主发言权。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或读或悟,或浅或深,自由表达了自己对课文见解,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这类略读课文让孩子们有拓展空间,升华情感的作用。如何将这种课文的情感升华优势发挥,我想,借助必要的教学媒体手段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此处的升华设计,我的导入有些突兀了。如果让孩子们根据两个故事,在理解了“将心比心”的词语意思及运用之后,那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这种情感体验会更深刻些。关注老人,关爱孩子,关注他们这些社会的弱者,伸出双手予以扶助,不正是将心比心吗?试想,这种品质不正在“人”字,一撇一捺简单笔划中有了体现吗?孩子们就“人”字谈到了很多,人的爱心,善良,传递爱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在思维层面能领悟到的人之本质。回到文本,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两位平凡的人物,做出感动人心的事情,怎不让我们学习。伴随着舒适,轻缓的钢琴曲,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感悟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瞬间,聚焦身边的点滴。此处的说话及谈话,更多的,应该契合城市孩子的实际生活体验,既引导他们善待他人,将心比心,又引导他们关注生活。

  “我手写我口”。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孩子们经过了上一个环节的口头训练,这个环节的写作让他们有素材可写,有话可写,也自然爱写。只是,在引导的时候,我将写作的范围局限了,自然也约束了孩子们的写作视野。最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分享展示,提升他们的自信,再次进行情感熏陶。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2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再进行全班交流和补充,学生进取性较高。

  其次,重视朗读感悟。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经过妈妈的话来体会妈妈宽容、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经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我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期望自我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引导中,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将心比心”一词的`含义。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日记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我对文章最终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异常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感动。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3

  学校正在进行作文教学研究,研究的课题是“课堂教学中利用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自主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于是,本次教研组内做课,围绕研究课题,我进行了习作教学的尝试。

  本次教研,我教学的内容是仿照8课《将心比心》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学习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的目的是:

  1。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仿照作者的写法,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一个情境中的人物写具体。

  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明确目的、分析写法、学生修改习作片段、师生评议、再次修改。

  一节课上下来,在这几方面有一些想法: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才有实效。提前布置了让学生写片段的练习,我大致看了学生选择的内容后发现,学生选择父母偏心内容比较多,父母溺爱的孩子的内容比较新颖,于是在课堂上打算重点指导这两个内容。当课堂教学时发现,三名学生汇报的都是“家长严厉”这个内容,于是我立即想到,调整教学预设,把原来的话题调整为“反映家长严厉”的内容,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导语言神态的描写,第二层次指导动作的描写,第三层次进行细节指导、修改。经过这样的调整,发现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运用学过的方法修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读写结合训练应该贯穿在每个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个难点,单凭教师的`讲解,方法讲得再明白、再透彻,学生不实践,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应该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抓住可练之处,让学生仿写、哪怕仅仅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也要让学生真正的练一练,日积月累,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3、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应继续训练。我班的学生,不善于表达,回答问题想“挤牙膏”,挤一点,出一点,甚至不会回答问题。这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不断训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喜欢表达。

  一节课的教学后,教研组内教师以及郎校长的指导,使我又有了新的想法,思路也更加明确了。

  经过深入反思,我发现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还有很多问题不明确。

  1、教学目的不明确。我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写人还是写事?8课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件写具体。而我的教学目标是仿照作者的写法,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一个情境中的人物写具体。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文中第二自然段呈现的内容是不合拍的,因此导致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学的内容比较乱。

  我想,对教学内容中的环节可这样调整:第二自然段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出什么?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你仿照这个方法,把你想写的一件事写具体。把联系的内容定位在“把一件事写具体”。

  2、进行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记叙文的相关知识,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把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设计出清晰的教学思路。

  作文课题是一个长期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教师们的研讨,我收获还是很大的,在今后读写结合的研究中,我还会不断研究,使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4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

  读完课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

  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8、将心比心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 奶奶

  母亲 护士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导语:阿姨为什么这样做?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 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导语:可是,母亲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她成功了,是哪句话?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着……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着……

  导语:(1)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导语:文中的阿姨与母亲的行为,让我们想起了一句什么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导语: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过这种将心比心的举动的,想想看,谁来说说。

  3、师引例。

  大前年,我们那条街来了一位新邻居,她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虽说这位来奶奶儿孙满堂,但真正关心她的人甚少,她靠捡破烂维持生计。我觉得她可怜,就把自己家种的菜送去,有时也把给我妈吃的食品分点去,有时在本村吃酒席时,还把该自己吃的那份好吃食物省点给她吃——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也有个老妈妈。我也希望我娘家的人,能像我一样,不但不嫌弃老人,而且还给我老妈送去一份爱心。

  有一年,我同样是教四年级,遇到一个特可怜的学生。他一岁多妈妈就离开了人世,爸爸因赌博负债累累而逃之夭夭,可怜的孩子就跟着一个将近七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的日子过得多么贫苦。由于生活困窘,再加上无父母教育,他从小养成了那别人东西的恶习。我刚叫他的时候,告状的人,连续不断。可我不但不讨厌他,也从没说过他一句“贼”或“小偷”之类的话,而是默默地关照他。下雨天,看到他没雨鞋穿,我就买给他;看到他身上长疮,我就买药膏,亲手帮他搽。菜啦、水果啦、鸡蛋啦等等,我什么东西都给他吃。这样一来,到了五年级,他就改掉了这个恶习。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到:如果我的孩子像他这么小,也像他一样,每天看到伙伴们吃这吃那,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吃的除了饭,还是饭,也肯定很想吃,搞得不好,也会趁人不注意去拿别人的东西吃。

  这样的例子,老师我有很多,现在我把时间让给同学们。

  3、 学生举例。

  4、 出示课件“心”图。

  导语: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那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五、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写一写:

  不久的将来,这位小护士成了医院里工作最出色的护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视台要对她进行专门的采访,请你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2、指名都设计稿

  六、总结: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台湾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美好,人生将更丰富,世界将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感动 温暖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宽容 鼓励

  人 人 将心比心 世界 美好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课文《将心比心》中有两个情节特别感人。其一,一位阿姨为一个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老人感谢她时,她却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其二,作者的母亲打点滴时,遇实习护士,两针都未扎入血管,母亲仍平静和蔼地鼓励实习护士“没关系,再来一次。”这份宽容和鼓励缘自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她希望读医科大学的女儿将来也能遭此礼遇。

  在本节课中,我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不要紧,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