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5 09:24: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伙伴》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伙伴》教学反思

《小伙伴》教学反思1

  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 ,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一、自读课文

  1、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2、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3、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6、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

  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3、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

  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4、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5、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

  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单人旁"。)

  6、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7、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

  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8、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

  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

  2、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近“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小伙伴》教学反思3

  常听别人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备课堂,备生活。上完课后才发现自己对学生,对生活,甚至对教材也很陌生。

  现在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会主动与同伴交往;有的很被动,等着同伴来邀请他;有的因经常一个人,无同伴,内心孤僻,常常独来独往。一部分同学常常一言不发,胆小怕事;有的则唯我独尊,与同伴相处自私自利,不能为别人着想。他们与小伙伴相处时经常会闹别扭、闹矛盾。有了别扭和矛盾就闷在心里,或只会向老师和家长哭诉,自己无法解决。他们从小不知道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不懂得团结友爱的重要,不会自我解决矛盾,走向外面的世界难免碰壁,摔跤。其实孩子们的内心也渴求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

  而《我和小伙伴》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认识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与同伴乐于交往,主动交往。其向学生展示的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他是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解决矛盾,而是应让孩子们树立与伙伴交往的信心,体验出同学之间亲密关系所带来的乐趣,让他们知道与小伙伴在一起是多么愉快!然后再去帮助、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因为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所以成为真正有效的学生生活的指导。

  在上完课后,经别人一提点才发现自己的不足,细细思考后真的受益非浅,看来,对新教师来说,多上公开课才是硬道理呀!

《小伙伴》教学反思4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习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习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5

  《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小组结合去表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6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7

  《小伙伴》一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针对我班同学课下爱打架现象,在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学生纷纷说出帮助别人的事。有的说我借别人铅笔了。有的说我帮别人扫的了等等。“你喜欢和什么样同学交伙伴?”学生挺有思想的。有的说喜欢和遵守纪律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学习好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助人为乐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诚实的同学交伙伴等等。“咱们班谁是你的伙伴呢?”学生说完后,我说:“请你和你的伙伴拉拉手。”学生都和自己的伙伴拉了手。只有我班王晨同学没找到自己的好伙伴。我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和王晨交朋友呢?”学生说:“因为他平时爱打我们。”我说:“大家给你提出意见,你一定要虚心接受。能做到吗?”他大声的说:“能!”这时同学们都和他交伙伴。他也高兴的笑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8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旨在告诉学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他们并非把票都投给了安东。有的投给了第一个发现玛莎丢了背包的维加,说:他最关心玛莎,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玛莎的情况。要不是他,别人都还不知道呢!有的最喜欢安娜,说:她对玛莎的告诫,像给她上了一课,这样玛莎就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了。这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否定的评价。相反,他们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当然,我在引导总结时,告诉他们,丢了背包的玛莎,十分沮丧悲伤,饥饿难忍,当时她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点食物了。安东的大半块儿面包,以及关心的话语,一定让玛莎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这才是在伙伴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

  在后续的思考题中:当你的小伙伴在美术课时,忘拿彩笔了,你会怎么做?可能是受到这一环节的影响与启发,好多孩子在回答时,说:“会把彩笔借给他,然后再给他上一课,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粗心。”也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既做安东,也做安娜。给他最需要的帮助的同时,再对他劝诫教育,帮他养成好的习惯。孩子们本真的回答,比预想的答案发散、延伸了一些,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教学中的小插曲,使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期待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智慧之光不断闪烁。

《小伙伴》教学反思9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感觉有个成功之处即利用同桌,促进学生读准生字词。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

  但遗憾的是在教学后我发现我没有吃透教材,定位不准确。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其中有个iusi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事后和其他老师讨论的时发现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但是我把重心都放在了安东身上。这也表明了我在平时教学时还不够严谨,以后一定要避免这样的失误。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一、换位思考,帮助学生理解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二、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三、注重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代讲,读思结合”。从指导维加和玛莎的对话入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1)抓住标点符号读出感情。利用标点符号进行有机拓展,而后又反回来促进朗读的提高。(2)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感情。阅读能力首先体现在对词和句的理解上,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词句为重点,才能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课文。教学时,将词句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再分角色读,进一步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读后又针对学法让学生自行选择这两种方法练习朗读安娜和玛莎的对话,促进教学的实效性。

  四、以读代讲,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以读代讲,悟出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配音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师生共同读等。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这个故事旨在启发学生:要具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动,要用实际行动帮助自己的小伙伴,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指责和关心。

  一、 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一想图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小伙伴们会发生什么对话?大部分学生由于预习课文的关系,很快可以大致答出——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春游,到了吃午餐的时间了,大家都拿出自己的食品出来吃,可是唯独中间的小女孩什么也没有,看得出她很失落,旁边的小伙伴们页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我会紧接着问:“大家都是怎么关心她的?都分享自己的食物给她了吗?”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从而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进入角色朗读。文中一共有四个角色:维加、玛莎、安娜和安东,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首先,我示范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让学生感受通过变换语调饰演人物的朗读乐趣并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故事从

  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有的说没有午餐吃将是很难受的事,有的说背包有可能丢在哪里。而安东把一大半面包放到玛莎手里,他最关心的就是玛莎最需要吃午餐了。从而理清故事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三、角色扮演,深入体会。

  在初步掌握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学习课文,我本环节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我鼓励学生读旁白,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并尽量记住相关人物的台词,学生很快便投入紧张而激烈的反复诵读与背诵中。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接着,当大部分同学完成背诵或者读顺旁白并举手示意时,我便开始挑选角色扮演者以及几个负责读旁白的学生上台来表演这篇课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都爱上台来展示自己,同时也感受到角色扮演的乐趣。通过反复几次的上台扮演,整篇课文已经深入脑海,这时,我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从而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四、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由于时间没掌握好,本节课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忽视了对二会字的重点教学,只是简单带过。改进方法: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把握课程重点,课前应先教会二会字,在这基础上再学习课文有利于学生对二会字的巩固和掌握。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主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体现个性化的、自主的、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把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队,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第三、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长,为了给大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把识字部分放在第二课时讲解,这样能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本课,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教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中心——懂得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把事情办好。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从小就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将给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好处,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在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不能随时对教学媒体进行修改,只能按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边讲解、边板书、边批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即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下面是我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教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时的收获和体验:

  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当学生听老师读完谜面,学生试着说出谜底时,我将相应的图片通过拖拽将其慢慢放大,学生得知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时,激动地与小动物打起了招呼。在这里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在随文识字教学“没”时,我使用电子白板的聚焦放大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没”字的偏旁、结构、注意点。学生的眼前只有一个大大的“没”字,注意点得到了集中。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1、“没”的偏旁是三点水。

  2、“没”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3、“没”的第五笔是横折弯并没有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描红和练写内容则可以用白板的投影功能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从而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有时需要使用电子课本呈现课文内容,可无法在上面做记号、批注,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使用电子课本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批注,学生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批画。显示出阅读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的成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安排一名学生在台上画相应语句,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相应语句。如果台上的`同学画的不对或不完整,其他同学也可以上台来帮他订正或补充。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汇报的环节,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提高了时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学起来才会是享受和乐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枯燥而静止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而动态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领学生迈入快乐而主动的学习生活。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该如何跟邻居家的小朋友友好相处,并能从中感受到与邻居小伙伴共同生活、学习、游戏的乐趣。

  2、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小矛盾时,学会自己解决,不麻烦大人。

  3、知道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玩之前,要记得事先告知大人,争得同意,并注意自护,按时回家,不让家长担心。

  教学重难点

  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小的矛盾时,要学会自己解决,不要事事都麻烦大人是本课的重点;互相串门,或者离开家活动,应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并按时回家,注意安全,不让大人担心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的照片或绘画作品

  3、两个情境小品:教材26页小故事、《我该怎么办》

  设计理念

  本课是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第1课“远亲不如近邻”中的第2个话题。主要是通过让孩子回忆和邻居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经历,感受到邻里关系和谐带来的快乐。

  如今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楼大厦里,虽同处一栋楼,甚至门对门,却常常相当陌生,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如今的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回到家,关上门,没有同龄的伙伴,孤独可想而知。这种孤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的健康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在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引导有邻居好伙伴,甚至伙伴就在课堂上的孩子,充分回忆朋友相处的快乐经历,激发儿童内心的向往,产生和邻居小朋友交往的强烈愿望。并列举孩子和邻居小伙伴交往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障碍,通过集体讨论,学会几种实用的方法,引导他们排除障碍,化解矛盾,为今后的邻里交往铺平道路。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具有实效性,能实实在在给儿童生活提供帮助的!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

  师:上次,咱们说好这节课来介绍一下自己最要好的邻居小伙伴,谁先来?

  生1和2:(同时上台,生1介绍)我和咱们班的XX就是邻居,而且还门对门住!我们几乎每天都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爸爸妈妈工作忙,回家晚,我放了学常到XX家写作业,然后一起做游戏、看书,还常在他家吃晚饭。他和他的爸爸妈妈对我可好了!所以我和XX既是邻居,也是最好的伙伴!

  师:真巧呀!咱们班的同学里还有像他们这样是邻居的吗?

  生:(多人举手)

  师:看来咱们小学生因为是就近入学,很多人既是好学友,还是好邻居呢!

  生:(七嘴八舌议论)隔壁年级、班级也有我的邻居!

  师:还有人想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小伙伴吗?

  生:(投影和邻居小伙伴的照片)这是我的邻居伙伴XX。我们常在一起踢球、下棋,就是他教会我下象棋的.,可他现在已经不是我得对手了!

  师:你这么快就超过“师傅”了!

  生1:(投影自己的画)这是我的邻居XX!我也常和他一起玩!除了踢球,我们最爱一起学唱流行歌曲!上次“六一”,居委会组织庆祝会,我和他一起唱的歌还得了奖呢!

  生2:我和邻居XX一起写作业,我们互相报听写,还比赛背课文,这学期,我俩的成绩都提高了!

  生3:邻居家的小妹妹总和我一起玩,我把我的新玩具拿给她,还给她讲故事。她家比我家高两层楼,玩完了,我会把她送回家!她可喜欢我了!

  活动二:没有伙伴真孤单

  师:看来你们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游戏,互相帮助,生活挺开心、挺丰富的呢!每个人都是这样吗?

  生:(多数)是的!(少数)才不是呢!

  师:咦?我好像听见有人说不是!

  生:我妈妈根本就不让我跟邻居玩,我一回家,她就不让我出门了!

  师:是吗?

  生:(好几人)我也是!

  师:你们自己想跟邻居做朋友吗?

  生1:当然想呀!一个人在家可孤单了!

  生2:爸爸妈妈也不陪我下棋、打牌,我一个人又玩不了,真没劲!

  生3:上次邻居XX来找我玩,妈妈还把他赶走了!回到家,再也没人来找我玩了!

  师:你们知道大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生:我妈妈说不回家,就记着玩,玩野了就不想学习了!而且XX学习不好,和他玩成绩会变差的!

  师:哦!怕耽误你们的学习!

  生:我妈妈说,就在家里安全,几个小孩子跑出去玩会出事!我上次和XX在楼下踢毽子,就把脚扭了,是爸爸背我上楼的。

  师:是呀,大人一刻看不到你们就会非常担心!

  生:我妈妈说,别人来我们家玩,会把家里搞脏,去别人家也会给别人家添麻烦的!

  师:这也的确是个问题!你们不做家务,不知道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呀!

  生:我爸爸要我少串门,也不许别人来我家,上次XX来我家玩过后,爸爸给我买的小汽车就不见了。我问他,他还不承认。他爸爸妈妈说我冤枉他,也不让他跟我玩了!他爸爸妈妈和我的爸爸妈妈也不讲话了!

  师:唉!因为你们的矛盾,还影响了邻里之情!

  师:看来这里头的缘故还真不少呀!爸爸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可作为小孩子,你们的确需要好伙伴!在学校还有这么多同学陪伴,可一回家,有的孩子就孤单了,咱们该怎样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呢?想一想,和周围同学商量商量!

  生:(四人小组活动)

  师:谁有好主意了?

  生:大人怕耽误我们的学习,我就做完了功课再去和邻居玩。

  师:嗯!学了再玩!

  生:找成绩好、表现好的邻居玩!我妈妈就很喜欢我和邻居XX玩,我的听写还是他给我报的!

  师:如果自己自觉性不是很强,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邻居小朋友做伙伴。

  生:妈妈怕我们在外面玩出危险,我们就在楼下玩文明的游戏不跑远,妈妈一上阳台就看得见我们!还可以就在家里玩!

  师:让大人看得到你们,是个好办法!可也有同学的父母根本就不让邻居小朋友进门呀!

  生1:那就向妈妈保证,不把家里弄脏,玩过之后,自己把家里收拾干净,妈妈看了就不会怪我们了!

  生2:我就是自己收拾,所以妈妈让我把朋友带到家里!而且我去别人家也很注意卫生,爱护东西,邻居也很欢迎我去玩!

  师:看来是个好办法,赶紧试试!

  生:大人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带回家,免得他们生气!

  师:你们还小,有时不太会选择伙伴,多听听大人的建议也是应该的!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祝你们早日和大家一样,也能有要好的邻居小伙伴!

  生:还是要先跟父母打招呼,他们同意了再和伙伴玩才会开心。

  师:为什么父母同意了会觉得开心些呢?

  生1:心里很轻松呀!躲着父母偷偷玩总是很紧张,怕被发现了受罚。

  生2:出门玩还要遵守时间!说几点回就一定要回!回晚了父母会担心,下回就不会让你出去了!

  师:谢谢你的提醒!最好把你在谁家,或游戏地点也提前告知父母,让他们更加放心!相信消除了这些顾虑,爸爸妈妈应该不会再反对你们和邻居小伙伴做朋友了!

  活动三:自己的矛盾自己解决

  师:和邻居伙伴一起真开心!那有没有发生过不顺心的事呢?

  生:(举手、七嘴八舌)有!

  师:看这架势,似乎矛盾也不少呀!快说说怎么回事?

  生:我和XX都想看《奥特曼》的书,书是我的,我想自己先看,再借本别的书给他看,他不肯,就告诉了我妈妈,妈妈就把书给他了。我很生气,再也不想理他了!

  师:你们现在还在一起玩吗?

  生:很少了!总是他来叫我!

  师:是这样呀!你们遇到过这样的矛盾吗?怎么解决的?

  生:唉!这点小事!别人来到自己家就是客人,当然应该让客人先看了!

  师:噢!你还知道主客之别,真不简单!

  生:就让给邻居看吧,他看一下就要回家了,你可以在家慢慢看呀!

  师:能为别人着想,好孩子!

  生:还可以说好,自己先看一下,等下借给邻居带回家看,他就不会和你抢了!我上绘就把新买的水枪借给邻居了,他第二天还给我带了个泡泡糖!

  师:将心比心呀!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不能都怪XX,他的邻居也有不对!

  师:噢?你是说说他怎么不对了?

  生:书本来就是XX的,别人不肯借他就抢,很不尊重主人!

  师:有道理!客人也应该尊重主人呀!何况借别人的东西是要经过别人同意的。

  生:他还向XX的妈妈告状,害XX受委屈,要是我,也不想跟他玩!

  师:你们觉得呢?

  生1:我也讨厌告状,害妈妈骂我!

  生2:明明是他不对,妈妈还帮他,真烦!

  师:怪妈妈吗?

  生:开始有点,后来想通了,妈妈当然会先教育自己的孩子让着客人,我不怪妈妈!

  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师:海怨邻居小朋友吗?

  生:有点!

  师:大家怎么帮帮他?

  生1:这点小事,别放在心里,男子汉嘛!

  生2:你和他都有不对,互相原谅就好了!何况他还总是主动来找你,就原谅他吧!

  生3:你们是好朋友嘛!互相谦让一点,如果老扯皮,妈妈会不让你们一起玩的,那就没朋友了!

  师:XX,听了同学们的话,对你有帮助吗?

  生:我也不该为一点小事长时间生好伙伴的气,我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回去我就主动找他和好!谢谢同学们!

  师:XX的矛盾解决了,真开心!可还有些小朋友正在为闹矛盾发愁,咱们也去帮帮他们!

  情景表演—:教材26页小故事

  情景表演二:《我该怎么办》(剧情:甲、乙、丙三个是邻居。甲和乙、丙都是好朋友,可乙和丙关系却不好,他们都偷偷叫甲不跟对方玩,甲不知该怎么办了。情景由学生表演,观众分四人小组讨论)

  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可放心多了!看来,今后和邻居小伙伴之间就是发生了一点误会或矛盾,你们都能够不找大人帮忙,自己就可以解决好它,爸爸妈妈也不会因为你们的小矛盾反对你们交往,甚至破坏邻里之情了!老师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都能和邻居成为朋友,让自己生活得更丰富、更幸福!

  板书设计

  我和邻居小伙伴

  友好谦让 互帮互助

  矛盾误会 商量解决

  和谐相处 共创幸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话题的焦点集中在城市孩子回家后的孤独上。衣食无忧,家人众星捧月,却依然代替不了缺乏同龄伙伴的孤独。如果说白天在学校里,孩子们还有学习、游戏、倾诉、竞争的伙伴,那么,放学回家后的情景就与白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城市里的家长们有太多理由不让邻里间的孩子交往,自己却也往往抽不出空来陪孩子。即使有家人陪伴,也不能代替孩子需要有同林玩伴的需要。从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观察,孩子的交往能力越来越弱,适应环境越来越难,与人沟通也存在问题。自私、狭隘、偏激……似乎越来越多地从孩子身上暴露出来。怪孩子吗?还是怪我们过分的限制了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很多心理问题、性格变异来自于内心的孤独,也许我们还没发现,孩子更没有意识到。

  开课时的:“说”,其实就是一支火柴,我要用它去点燃孩子内心渴望朋友的火种。让拥有邻居伙伴的孩子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让还没有邻居伙伴的孩子意识到,自己回家后的诸多不快、不满其实来自于内心的孤独,从而渴望打破看似正常的“回家后”生活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伙伴”。

  但说起来简单,事实上障碍重重。经过课前与学生谈心,我发现障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父母的限制;伙伴间的矛盾。于是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没有伙伴真孤单”和“自己的矛盾自己解决”两个活动,通过表演、分析、交流,用生活中的实际来指导孩子,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生活。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充满笑声,活动贯穿始终。后来发现并不是每一种课的类型都适合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或者说教学活动的体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全身活动起来,如果能通过某种形式在让更多人参与活动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那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我从整体上对本课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我认为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

  1、介绍小伙伴:教师能够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在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中,教师再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伙伴间发生的有趣、难忘的经历,回忆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就显得很自然,孩子们有话可说,这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

  2、儿歌补充:形式新颖,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请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儿歌补充完整,再一次强调伙伴间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同时在游戏中具体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故事明理:恰当的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应该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懂得这样的同学才能结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

  4.游戏创设:教师有意制造矛盾冲突,创设生活情境,在共同解决“如何选择游戏”这一问题时,巧妙的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在与伙伴交往过程中当遇到意见不一致,产生矛盾冲突时应该商量着解决,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遵守游戏规则、互相谦让等原则和方法。

  5、交流卡制作:通过互赠交流卡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祝福、感谢、歉意和愿望。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感受,并表现出与伙伴交往的强烈愿望。

  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才能引起学生发自内心去体会、感悟,真正有所得?所以,在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在与学生的初步交流后,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设疑问供学生做选择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当和小伙伴意见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学习怎样才能与伙伴交往的快乐?并将“听故事”作为奖励讲给学生听,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静静体会故事人物中的喜、怒、哀、乐,能够投入其中去感受,这样再请学生去交流,去领悟时他们便有话可说,更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虽然遇到了分歧,但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去辨析,这才达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影响身边的伙伴要比老师单纯地讲,效果好得多。每一个故事都有它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思考与伙伴交往的正确方式。当孩子们从内心中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后再在进行故事续编活动,就更有意义,故事内容也更活泼,更生动了。这才更好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