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2-10-06 04:57: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与反思1

  (一)、课前谈话:

  1、小朋友们,你们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气球)平时,你们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看到过气球?看来,气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增添欢快的气氛。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气球, 它有着很特殊的作用, 都成了一剂治病的良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第22课──窗前的气球。

  2、看老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课文,老师这有两点温馨提示:一是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二是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

  2、检查

  ⑴词语

  科利亚 米沙 开始 猜出来 叽叽喳喳 逗人

  呆呆地望着窗户 拴着气球 (重点指导读好人名。)

  小朋友,"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的名字,你能叫叫他吗?还有"米沙"呢?

  ⑵字:小朋友们,刚才生字宝宝都认识了,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吗?

  科 亚 呆 始 猜 拴 逗

  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汉字,细心的孩子会和他们交朋友。剩下的字让我们在学习窗前的.气球时了解它们、掌握他们吧。

  ⑶生字宝宝看到你们那么厉害,它们想和你们玩个游戏,可以吗?

  ⑷生字宝宝想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呢?看谁能叫对它们的名字。

  3、看到你们这么厉害,有字宝宝跳出来要跟你们挑战了,你们敢吗?来看看是谁来了。

  ⑴出示"病":你们来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⑵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偏旁,这叫病字旁,看老师写(师边写边说)一点居中央,一横略上扬,一撇长长的,一点低着头,一提向上方。

  ⑶出示病字,让学生观察怎么写好它。再师生合作写。

  (4)出示"床"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写。小朋友,老师这也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看你能不能象"病"字那样写好它。

  (5)同桌互评加星。

  4、跟生字宝宝挑完战,我们要跟自己挑战了,再读课文是不是要比刚才读得更好了呢?大家都要认真听听,然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再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是讲科利亚的一件什么事?

  读懂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同学们不能去看他,放了一个气球去问候他。

  师:什么是"传染病"?(会传染给别人的病。)

  师:同学们,科利亚病了,住进了医院。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师:那你想想科利亚病了,会有谁来看他呢

  老师来了,他想看科利亚并给他补课,行吗?

  引读: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那疼科利亚的爷爷奶奶来,他们想跟孙子科利亚说说话总行吧?

  引读: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是的,科利亚想念的同学来了,他们想一起玩个游戏行吗?

  引读:他得的是传染病,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2、说到这儿,你有什么感觉?

  是啊,这时的科利亚很孤单,来,把我们的这种感觉带到句子中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3、品读第二自然段 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那他在病房里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

  ①出示第三段: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他觉得真没意思。

  小朋友们,科利亚在干什么呢?从三楼又能望到什么呢?引读: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他觉得真没意思。(板书:真没意思)

  那请小朋友们带着自己的感觉把句子读出来。

  ②出示插图,播放音乐。小朋友们,科利亚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

  此时此刻,他会在想什么呢?闭上眼睛想想,他会想同学吗?想老师吗?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

  请小朋友说说。

  师及时地引读:小朋友们,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引读: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他觉得真没意思。(板书:真没意思)

  ③④你感受到科利亚的没意思了吗?来,那就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吧,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读读1-2自然段吧。(生齐读。)

  四、小结:正当科利亚伤心孤独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什么?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与反思2

  教材分析

  《窗前的气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窗前的气球》是其中一篇叙事性文章,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友爱。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

  全文虽然没有用文字明确告诉学生什么道理,却充满着温馨的友爱之情。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童心童趣,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体会真挚情感、拓展想象的好教材。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自然不用深讲多问。识字写字及朗读教学仍是本课的重点。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便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真挚的友谊,体验情感的变化;再通过一些必要的说话训练、想象练习,就课文中的空白点对学生进行适当引领,又可让学生品味语言,学习语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病”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变化,领会课文中所要表达的美好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在黑板上画气球)平时你们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看到过气球?看了气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增添欢乐的气氛,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气球却有着特殊的作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学习第22课《窗前的气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词)

  开始一张一角四周窗户

  猜想拴着逗人呆呆地科利亚

  叽叽喳喳摇摇摆摆问候传染病

  3、指导读好长句子。

  4、认识病字旁,学写生字“病”。

  师:那么课文中到底是谁生病了呢,我们赶紧打开课本读读这个故事吧。

  (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思考:这里的“谁”指的是哪些人?

  (3)感受科利亚的心情,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简要评价,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是呀到底怎么回事呢?读完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就知道了。

  (2)学生快速读。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气球呢?(简笔画笑脸)

  (4)科利亚躺着病床上,闭着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

  (5)解释“指手画脚”。

  (6)男生读第四自然段。

  4、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1)如果你是科利亚你会对可爱的同学说什么?

  (2)如果你是科利亚的同学你会为他高兴吗?

  (四)教师总结。

  师:科利亚虽然生病住院了,但是有了同学的关心,他还会觉得没意思吗?我们相信,不久,他将病愈出院,重新回到学校,和伙伴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真诚地祝愿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窗前的气球

  真没有意思高兴的.笑了

  (简笔画)

  教学反思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当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几滴蜂蜜,让孩子去吻《圣经》,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

  是的,书是甜的;我希望,语文,也是甜的。在这节课上,我和孩子时时刻刻感受着语文的“甜”,感受着科利亚的孤独,分享着科利亚的快乐。整节课,我以一个“病”字为全文的切入口,由字到词再到句,一个“病”字牵出了孩子那么多情感,那么多智慧,我看到,他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写满了自信,他们相互交流着多种识字方法,享受着学习语文的“甜蜜”。

  朗读教学是我整节课的重点,孩子们在多层次、多角度朗读训练中也分明感受到了“甜”,在第四自然段,我对重点句进行了“三读”的处理:

  一读:创设情境,读“可爱的”一句,孩子仰起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他们感受到了科利亚的开心,他们的内心也是甜的。

  二读,个性化朗读

  同一句话,孩子们悟出了不同的读法,把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读中,此时,已无需告诉学生什么是个性化的朗读,他们已享受到自主是“甜”的。

  三读:指导长句读

  教师扎扎实实地带学生读长句子,一遍一遍又一遍,孩子们读通了,读顺了,也读好了,他们也感受到进步是“甜”的。

  这一堂课是我参加第十届教学新秀的真实课例,虽然课上完了,但留给我的思索是无限,课后专家评委的一席话让我真正的明白了课时划分的重要性。课堂上孩子们虽然体会着认识与发现的快乐,抒发了表达与交流的酣畅,然而我把一堂课设计的“满满的”,变成了自己理想化的课堂,根本没有考虑学生能接受多少能消化多少,把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没有完美的划分。

  语文是甜的,这是我一直向往且苦苦求索的语文境界。一路走来是艰辛,汗水流尽是甘甜,老师们,我希望与您一起携手,共同步入那更甜更美的语文教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