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新征程的励志成语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励志的成语(集合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励志的成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励志的成语1
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想称霸,欲与诸侯结成联盟,他邀请了晋平公。
平公不想去,他手下一个叫司马侯的以为不可,他说:“楚国和晋国是两个大国。楚王现在得意得很,想干出点名堂,但是结果如何不得而知。陛下不如去看看他想做什么。他如果能修政德,我们就跟随他,如其暴虐,他的国人将弃之,那个时候还有谁能与我们晋国相争呢?”
晋平公说:“晋国的地势险要,战马众多,如果齐国与楚国多灾多难的'话,我们就没有敌人了。”
司马侯说:“从古至今,凭借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以及期望他国天灾人祸的国家,都先后灭亡了。而有不少因为没有那些优势而经常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反而加紧治国,开疆拓土。无灾无难的国家,反丧其邦。希望国君能大开眼界,展望未来。”
平公采纳了司马侯的建议,答应了灵王的邀请。
◎成语释义
国家屡经危难,反而使上下团结,万众一心,发愤图强,繁荣昌盛。
◎故事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出处译文
没有那些优势而经常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反而加紧治国,开疆辟土。无灾无难的国家,反丧其邦。
励志的成语2
励志读书的成语故事:断织教子
战国时期,有一个很伟大的学问家孟子。他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让他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孟子小时候的故事。
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为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搬过三次家。
起初,孟母为给孟子的父亲守墓,就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后来,她发现孟子老玩一些丧葬、痛哭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觉得这个地方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将家搬到一条街上住下。可过了段时间,孟母发现新搬的家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给孟子解释了几次搬家的原因后,孟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他走上了勤学苦读的道路。尽管如此,他也跟别的小孩子一样,有贪玩的天性。
有一天,逃学的孟子背着书包假装从学堂回家。母亲叫他过来,问:“娘织的布好不好?”“好啊。”孟子正在奇怪母亲为什么问这个,却见母亲一声不吭地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将织成的一段布“咔嚓,咔嚓”剪成两段。
孟子更是奇怪了,便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解释说:“一个人的求学就如同织布,现在只学一半便停下来不学,与在织布机上剪断布匹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又惧的鲜明印象,从此他日夜勤学不息,再也不贪玩了。
孟子十五岁时,孔子的孙子孔极,在曲阜(fù)教书,孟母便鼓励孟子到曲阜求学。从此,他开始正式接受到儒学的精髓,在孔极门下埋头读书。经过不断的努力,他成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有《孟子》七篇流传下来,是儒家经典之一。
——《列女传》
【求解驿站】多用来形容学习、做事应坚持不懈,切忌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活学活用】孟母不惜~,真是用心良苦。
【妙语点拨】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延伸阅读】孟子有一天看见邻居“嚓嚓”地磨刀,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呀?”孟母当时在忙,笑着随口说:“杀猪给你吃猪肉啊。”说完就后悔了,这不等于在教儿子撒谎嘛。孟母心想:要培养儿子诚实的品质,我这个做母亲的首先就得讲诚信啊。第二天,孟母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励志的成语3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道多助,能获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
励志的成语4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文采。行,流传。说话要是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说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所批评的错误,也足以引以为鉴戒。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4.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5.重足而立、侧目而视:双脚并拢,不敢移动;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6.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仔细舂过的好米;脍,切细的'鱼和肉。厌,通餍,满足。形容对饮食很讲究。
8.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想要占有它,必先丢弃它。
9.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将,统治阶级的少爷小姐。
1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11.前人栽(种)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1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3.扁担没扎、两头打塌:打塌:滑落下来。比喻本幻想一举两得,结果两头落空。
1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李树不对人打招呼,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只要真诚、忠实,自然能打动人心。
1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比喻世事变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发展。
17.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1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1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2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励志的成语5
1、【磨杵成针】
[出处] 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记载,李白幼年时,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大娘,正在磨一根铁杵,说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很感动,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2、【囊萤映雪】
[出处] 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励志成语解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3、【破釜沉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励志成语解释】:打破饭锅,凿沉渡船。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4、【锲而不舍】
[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励志成语解释】: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5、【有志不在年高】
[出处]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励志成语解释】:不一定是年纪大的人才有抱负。谓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6、【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7、【愚公移山】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古代有一个北山愚公,年已九十。他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决心铲平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笑他愚蠢,他反驳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率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上帝,命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斗争精神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
8、【凿壁借光】
[出处]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励志成语解释】: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形容勤学苦读。
9、【勤能补拙】
[出处] 宋代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励志成语解释】:只要勤奋就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
10、【人定胜天】
[出处] 《逸周书·卷三·文传》:“兵强胜人,人强胜天。”
【励志成语解释】: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
11、【水滴石穿】
[出处]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吏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励志成语解释】:连续不断的水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有恒心,事情总会成功。
12、【韦编三绝】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励志成语解释】: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泛指勤奋读书,刻苦治学。
13、【闻鸡起舞】
[出处] 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励志成语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14、【卧薪尝胆】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忍辱负重立志报仇,他夜里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的滋味,以策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
【励志成语解释】: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5、【悬梁刺股】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励志成语解释】: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16、【笃志好学】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励志成语解释】:忠实于学习,很专心。
17、【废寝忘食】
[出处]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励志成语解释】: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18、【金石为开】
[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六:“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励志成语解释】: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打开了。比喻只要一个人心诚志坚,努力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19、【力争上游】
[出处] 清代赵翼《闲居读书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励志成语解释】:努力争取达到最先进。
20、【夜以继日】
[出处] 《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励志成语解释】: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从事某个活动。
励志的成语6
1、人情汹汹,人情恟恟,人心皇皇,人心惶惶,人心汹汹,人言藉藉,人言籍籍,人言凿凿,人言啧啧
2、聊复尔尔,路远迢迢,矛盾重重,妙手空空,名声赫赫,磨刀霍霍,目光炯炯,暮气沉沉,囊橐累累
3、声势汹汹,十指纤纤,实非易易,豕虱濡濡,是事可可,瘦骨棱棱,瘦骨嶙嶙,书空咄咄,书声朗朗
4、吉祥止止,剑戟森森,金光闪闪,惊才绝绝,惊采绝绝,可怜巴巴,可怜兮兮,空腹便便,口语籍籍
5、行色匆匆,行色怱怱,好善恶恶,鸿飞冥冥,虎视眈眈,虎视耽耽,画里真真,祸生纤纤,饥肠辘辘
6、羞人答答,血迹斑斑,血泪斑斑,血债累累,压线年年,言笑晏晏,言之凿凿,眼泪汪汪,杨柳依依
7、独自茕茕,恩怨了了,飞鸿冥冥,丰度翩翩,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度翩翩,风雨凄凄,福寿绵绵
8、庸中皦皦,忧心忡忡,忧心悄悄,游刃恢恢,迂腐腾腾,余音袅袅,余子碌碌,玉立亭亭,在耳历历
9、天理昭昭,天网恢恢,天下滔滔,天下匈匈,天下汹汹,天下恟恟,铁板钉钉,铁骨铮铮,铁中铮铮
10、千里迢迢,情意绵绵,秋波盈盈,秋水盈盈,群雌粥粥,热汗涔涔,热气腾腾,人才济济,人海茫茫
11、波光粼粼,波涛滚滚,可是尔尔,不甚了了,谗口嗷嗷,谗口嚣嚣,朝气勃勃,愁思茫茫,愁绪冥冥
12、童山濯濯,万里迢迢,万目睽睽,万众睢睢,威风凛凛,微波粼粼,温情脉脉,文武皇皇,文质彬彬
励志的成语7
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2、扬清厉俗:发扬清操,鼓励世俗。
3、整旅厉卒:整训军队,鼓励士卒。
4、夕寐宵兴:晚睡早起。形容勤奋不息。
5、学无止境:用勤奋学习的方式适应环境。
6、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7、搦朽磨钝:指才能低下的人也在鼓励求进。
8、奋发图强: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9、廉顽立懦:指高尚的节操可以鼓励人振奋向上。
10、斗志昂扬: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11、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12、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13、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14、勤能补拙: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
15、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16、厉志贞亮:厉志:鼓励心志。志行坚贞,品德高尚。
17、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8、励志冰檗:形容在清苦的生活环境中鼓励自己的意志。
19、励志如冰:指鼓励意志使身心如同晶莹的冰一样清白。
20、时无再来:时机错过,不会再来。鼓励人要抓紧时机。
21、敦世厉俗:敦:促成;厉:鼓励。促使社会风俗纯朴起来。
22、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3、有志竟成:只要有好的志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24、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5、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26、戮力同心:“戮力”,合力。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大家同心合力。
27、历世磨钝:鼓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同“历世摩钝”。
28、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29、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30、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1、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32、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33、勃然奋励: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鼓励。奋发起来,鼓励自己。
34、力争上游: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进的地位。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35、通宵达旦: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36、笨鸟先飞: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37、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38、业精于勤: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39、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0、不甘示弱: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励志的成语8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hé lǚ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chāi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yā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cì hòu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rù,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励志的成语9
励志竭精
一般
lì zhì jié jīng
【成语释义】
指坚定意志,竭尽全力。
【成语出处】
《汉书·梅福传》:“定以天下布衣励志竭精,以赴延阙。”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百科
词目 励志竭精 发音 lì zhì jié jīng 释义 指坚定意志,竭尽全力。 出处 《汉书·梅福传》:“定以天下布衣励志竭精,以赴延阙。”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励志的成语10
励志成语故事有哪些:相知恨晚
西汉时,汉景帝母亲窦太后有一个侄子,名叫窦婴,极有才华。景帝登基后,急需良臣辅弼,于是让窦婴担任太子的老师,在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又赐给他魏其侯的爵位,后又拜他为当朝丞相。众多官员知道他深得皇帝恩宠,都来投靠于他。
这位窦丞相推崇孔夫子的思想,而窦太后则是道家学派的忠实信徒。终于有一天,窦太后对他厌烦起来,就让景帝罢了他的官职。窦婴失去权势之后,原来投靠他的人都不再理睬他,而一个叫灌夫的人倒常到他府上来,与他叙谈。
灌夫本是大臣张孟之子。张孟曾是颖阴侯灌婴的部下,因为灌婴很欣赏他,就让他改姓为灌。七国之乱时,灌孟为保卫社稷在战场上死去。从此灌夫恨透了叛军,在作战时特别勇敢,屡立奇功。
汉景帝驾崩后,汉武帝即位,他觉得淮阳(今属河南省)属于交通要道,又屯有重兵,不可轻易托付于人。想来想去,武帝才任命灌夫为淮阳太守。后来,由于灌夫在淮阳任上政绩突出,又被调入京城长安,被委任为太仆(掌管御用车马的'官员)。
灌夫非常正直,从不巴结位高权重之人。但他喜欢交往,每天在他家吃饭的英雄豪杰竟然有百人之众。
灌夫酷爱饮酒,一旦喝醉了就很难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一次,他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在一起饮酒作乐,菜过五味后他不觉酩酊大醉,好端端让窦甫尝了一顿拳头。汉武帝很爱惜灌夫,害怕窦太后杀他泄愤,就将他贬到外地为官。一晃几年过去了,灌夫因事免职,回到长安,过起了赋闲的生活。
这时,窦婴依旧受人冷落,灌夫就常到他府中走走。
窦婴无权无势之后,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也认清了那些势利小人的嘴脸。而灌夫的珍贵友谊,使他深受感动。而灌夫呢,也想和窦婴深交,来抬高自己的名声。
两个人都非常尊重对方,甚至有着父子一般的感情,总是融洽地相处,一点儿也不感到厌倦。他们都后悔相互了解得太晚了。
◎成语释义
常用来形容新结交的朋友之间的深挚情谊。
◎故事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之晚。”
◎出处译文
两个人都非常尊重对方,甚至有着父子一般的感情,总是融洽地相处,一点儿也不感到厌倦。他们都后悔相互了解得太晚了。
励志成语故事有哪些:怙恶不悛
公元前740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侵入郑国。郑庄公为了使卫国无功而返,就派使者去陈军营中要求两国和好,并希望两国能结为同盟,一国有难,另一国就来援救。
没想到,陈桓公对郑庄公很瞧不起,对郑国的结盟要求置之不理。陈桓公的弟弟五父劝说他道:“要立国,就应该对邻国亲近、友善、仁爱。您最好答应郑国的要求。”
可是,桓公不听五父的忠言,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我们陈国千万不能得罪他们。而郑国国力衰弱,纵然对我们心生怨恨,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郑庄公听到陈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不由得勃然大怒,从此就对陈国怀恨在心。公元前717年,他亲自率军攻打陈国,桓公仓促应战,结果吃了败仗。
后来,史学家对此事进行评论,说:“友善不可以丢失,罪恶不能够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而说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最终就会自食其果,遭到失败。”
◎成语释义
形容坚持作恶,不肯改过。怙:依仗,坚持。悛:改过,悔改。
◎故事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出处译文
君子说:“友善不可以丢失,罪恶不能够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而说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最终就会自食其果,遭到失败。”
励志成语故事有哪些:千夫诺诺 不如一士谔谔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词目】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释义】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同“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同韵词】金波玉液、文人墨客、雉头狐腋、山光水色、安土乐业、日中则昃、添枝加叶、夜半客、无衣无褐、半身不摄
成语出处
最初作“千人之诺诺”。《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中华书局,第二二三四页)
后作“千夫之诺诺”。韩城田益,字迁之。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韩城人田益,字迁之,他敢于直言进谏,言辞锋利。黄庭坚认为他的名字与为人不相符,帮他改名为田直,这样才能名实相符。朋友在旁边解释道:“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励志的成语11
1. 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2. 问心无愧反省自问,心里没有丝毫惭愧。
3. 人定胜天
4. 有志者事竟成
5.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 白手起家
7. 卷土重来
8. 晨钟暮鼓
9. 破釜沉舟
10. 投笔从戎金石为开勤能补拙
11. 人定胜天有志竟成良药苦口
12. 悬梁刺股问心无愧志在四方志在千里志足意满
13. 犹志得意满
14. 磨杵作针
15. 励精图治
16. 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17. 刀快要加钢,马壮要料强。
18.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19. 人的思想如一只钟,容易停摆,需要经常上发条。
20. 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21.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22. 高尚的思想即使被人遗忘,也不会消亡。
23. 行成于思,毁于随。
24. 要独立思考问题,不要人云亦云。
25.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励志的`成语12
1、囊萤映雪
2、牛角挂书
3、锲而不舍
4、求真务实
5、全神贯注
6、人定胜天
7、实事求是
8、水滴石穿
9、贪多必失
10、天道酬勤
11、韦编三绝
12、闻鸡起舞
13、先苦后甜
14、夜以继日
15、一丝不苟
16、凿壁借光
17、知足常乐
18、专心致志
19、孜孜不倦
20、发奋图强
励志的成语13
1、年年有鱼、生意兴隆、家肥屋润
2、万事如意、事事顺心、福寿安康、笑口常开。
3、招财有道、一本万利、长揾长有。
4、年年有余,多财满家、家肥屋润,快乐年年。
5、鸿案齐眉,极婺联辉,鹤算同添,寿域同登,椿萱并茂。
6、海屋添寿,松林岁月,庆衍箕畴,篷岛春风,寿城宏开。
7、百事可乐,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登峰造极
8、新居鼎定,堂构增辉,瑞霭华堂,堂开华厦
9、生意兴隆,大吉大利、花开富贵、文定吉祥。
10、鼎新革旧,豫立亨通,春为岁首,梅占花魁,梅开五福。
11、年年有余,万事胜意,合家幸福,人强马壮,心想事成。
12、工作顺利、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13、誓约同心、良师益友、龙马精神
14、开开心心、生活幸福、学习进步
15、万事如意,事事顺心,福寿安康,笑口常开
16、寿比南山,南山献颂,天赐纯假,晋爵延龄。
17、财运亨通,飞黄腾达,一本万利,货如轮转
18、百事可乐、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登峰造极。
励志的成语14
1.水滴石穿
2.尽在掌握
3.厚德载物
4.更上层楼
5.不进则退
6.古为今用
7.囫囵吞枣
8.开卷有益
9.取长补短
10.水滴石穿
11.囊萤映雪
12.实事求是
13.废寝忘食
14.奋发图强
15.更上层楼
16.海阔天空
17.节节开花
18.尽在掌握
19.海阔天空
20.锲而不舍
21.人定胜天
22.夜以继日
23.勤能补拙
24.将勤补拙
25.笃学不倦
26.迎刃而解
27.手不释卷
28.书声琅琅
29.程门立雪
30.穿壁引光
31.春诵夏弦
32.读书三到
33.读书三余
34.秉烛达旦
35.求真务实
36.天道酬勤
37.好学不倦
38.牛角挂书
39.孜孜不倦
40.积极进取
41.精益求精
42.聚精会神
43.步步高升
44.贪多必失
45.求真务实
46.人定胜天
47.实事求是
48.持之以恒
49.滴水穿石
50.博览群书
51.学而不厌
52.博学强记
53.不耻下问
54.循序渐进
55.笃实好学
56.笃学好古
57.顿学累功
58.闭户读书
59.笃学好古
60.悬梁刺股
61.融会贯通
62.各抒己见
63.集思广益
64.先苦后甜
65.闻鸡起舞
66.贪多必失
67.天道酬勤
68.韦编三绝
69.耳闻则诵
70.一丝不苟
71.凿壁借光
72.知足常乐
73.专心致志
74.发奋图强
75.闻鸡起舞
76.先苦后甜
77.厚德载物
78.积极进取
79.节节开花
80.取精用弘
81.笃信好学
82.然荻读书
83.熟能生巧
84.勤学苦练
85.全神贯注
励志的成语15
励志读书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东汉·班固《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东汉时候,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独自一人关起门,从早到晚不停地读书,废寝忘食。为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学习和积累知识,他还想出了一个专门对付“瞌睡虫”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不是很长的嘛。他就找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牢牢绑在房梁上,并拉直绳子,将绳子的另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地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往上牵头发,这样头皮就会被弄痛。于是,他就马上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苏秦。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刺激很大。后来,他就下定决心发愤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人很晚不睡觉,产生疲倦感、打盹儿什么的是很正常的。但苏秦总觉得睡觉很浪费时间。于是,他就准备了一把锥子,自己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让自己猛然间感到疼痛,好清醒起来继续挑灯夜读。
——《汉书》、《战国策·秦策一》
【求解驿站】为了防止打盹,把辫子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便读书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活学活用】我们不能考试抱佛脚,平时学习就应该发扬~的苦学精神。
【妙语点拨】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自觉地刻苦读书。因为学知识这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学到真知识。当有师长的关心和教导,有很好的学习条件时,如果再有孙敬、苏秦二人发愤读书的刻苦精神,怎么会取得不了好成绩呢?只是,“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千万不要盲目去效仿,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近义】悬头刺股、引锥刺股
【反义】不学无术、无心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