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感恩的成语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恩的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恩的成语1
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尤其喜爱天文。15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小有名气。
当时,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飏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们听说管辂很会算卦,也想让他给他们算一卦。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的侄孙曹爽的心腹,臭名昭著。他考虑了一会儿,心想: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
管辂敞着衣衫,双手甩动着宽大的袍袖,晃晃悠悠来到何晏府上。邓飏说:“先生实在是高士,就请为我占一下梦吧。最近几日,我总梦见青蝇落在鼻子上,赶也赶不走,不知是吉是凶?”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二人身居高位,职重如山,名若雷霆,但人们怀念你们恩德少,畏惧你们威势多,这恐怕不是求福之道。你的梦按卜术来测,是个凶相!”何晏听他这么一说,吓得粉白的鼻尖上出了一层汗。管辂又说道:“不过,如果你们能收敛干坏事的心,弥补合乎礼仪的行为,这样,青蝇就可以驱除,三公的地位就可以得到。”邓飏恭恭敬敬听了半天,竟听到这样一番训斥,不禁恼道:“你这不是老生常谈吗?我们早就知道,何必再听你罗嗦?”管辂听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
不久,何晏、邓飏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消息传来,管辂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感恩的成语2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平时关系还不错。其中一家人因为能干些,家中要富裕的多。这两家 本来没有什么恩怨的,可是,这一年,老天爷发怒,降下了灾祸,田中颗粒无收。这穷的一家没有了收成,只好躺着等死。这个时候,富的一家买到了很多粮食,想着大家邻居的,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这穷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认为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往富人家感谢。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这穷的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后,他的兄弟说了,这斗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我们明年地里的种子,这个富人太过分了,既然你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和钱,才给这么一点,真是坏的很。
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真不是人。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这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说,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斗米,他就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要不给我,那你就成为我的仇人了。当给予成为一种习惯,就成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句金玉良言在启发人们助人要讲求大智慧(有原则)的同时也在暗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反思自己要知足,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要智慧地接受,并要深怀感激。
感恩的成语3
结草衔环1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晋魏武子有一个妾,十分受宠爱,但却没有生育子女。魏武子病重后,便对儿子魏颗说道:“我死之后,让这个姬妾另嫁他人!”不久,魏武子病危,又嘱咐魏颗说:“我死之后,让这个姬妾陪我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便让这位姬妾嫁了他人。并且说道:“父亲刚得病时,神智是清醒的;而到病危时,他的神智便有些昏乱了。我应该遵从他清醒时的安排!”
后来,秦国攻伐晋国,两国军队在一个叫辅氏的地方附近交战。魏颗也参加了战斗,敌将是秦国的力士杜回。当魏颗和杜回交锋时,发现一个老人,迎着杜回的去路,将地上长得又高又密的草,结成一个个的索子,把杜回的车马绊倒。结果杜回被晋军擒获,使魏颗得获全功。夜里,魏颗梦见那位老人说道:“我就是您嫁出去的那个姬妾的父亲,今天是特地来报答您救我女儿性命的`恩德的!”
感恩的成语4
恩德如山 (ēn dé rú shān)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恩恩相报 (ēn ēn xiāng bào)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恩荣并济 (ēn róng bìng jì)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恩若再生 (ēn ruò zài shēng)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恩山义海 (ēn shān yì hǎi)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恩深义重 (ēn shēn yì zhòng)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恩同父母 (ēn tóng fù mǔ)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恩同再造 (ēn tóng zài zào)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恩有重报 (ēn yǒu zhòng bào)
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恩怨分明 (ēn yuàn fēn míng)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恩重如山 (ēn zhòng rú shān)
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恩重泰山 (ēn zhòng tài shān)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返哺之恩 (fǎn bǔ zhī ēn)
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感恩戴德 (gǎn ēn dài dé)
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感恩图报 (gǎn ēn tú bào)
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顾复之恩 (gù fù zhī ēn)
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千恩万谢 (qiān ēn wàn xiè)
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丝恩发怨 (sī ēn fà yuàn)
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感恩的成语5
1.教书育人: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2.严谨治学:指某人对于科研和学术问题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
3.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意思是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自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4.诲人不倦: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恩德如山: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6.恩恩相报: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7.恩荣并济: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8.恩若再生: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9.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10.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11.恩同父母: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12.恩同再造: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13.恩有重报: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14.恩怨分明: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15.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16.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17.返哺之恩: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18.感恩戴德: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19.感恩图报: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20.顾复之恩: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21.千恩万谢: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22.丝恩发怨:丝、发:形容细小。形容极细小的恩怨。
23.春晖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 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24.桃李满天: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
感恩的成语6
【伯俞泣杖】指孝顺父母。
【班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班衣戏采】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斑衣戏彩】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承欢膝下】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慈乌反哺】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慈乌返哺】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定省温凊】定省:古代儿女早晚向父母问安;温凊:冬温夏凊的略语,温是温被,凊是扇席。形容子女非常孝顺。
感恩的成语7
【成语】:感恩戴德
【拼音】:gǎn ēn dài dé
【简拼】:gedd
【解释】: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示例】:偶有一个狡滑的民贼出来,略用些小恩小惠来抚弄他,他便欢天喜地~。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近义词】:感激涕零、感恩图报、感恩怀德
【反义词】:恩将仇报、忘恩负义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感激别人
【英文】:feel deeply grateful
【日文】:恩徳(おんとく)に感謝る
【顺接】:德以报怨 德以抱怨 德全如醉 德厚流光 德威并用 德容兼备 德容言功 德容言工
【顺接】:爱人以德 包元履德 称功诵德 称功颂德 酬功报德 大恩大德 二三其德 反道败德
【逆接】:触目悲感 多心伤感 多情善感 多情多感 多愁善感 风树之感 隔世之感 今昔之感
【逆接】:感人心脾 感人肺肝 感人肺腑 感人至深 感今念昔 感今怀昔 感今思昔 感今惟昔
感恩的`成语8
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
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感恩的成语9
感恩戴德成语的解释
戴:尊奉,推崇。《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感恩戴德成语的近义词
深恶痛绝 [ shēn wù tòng jué ]
极端地厌恶、痛恨。恶(wù)。
感激涕零 [ gǎn jī tì líng ]
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感激异常(现多含讽刺意)。涕:眼泪。零:落下。
以德报怨 [ yǐ dé bào yuàn ]
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感恩戴德成语的造句
1、人来人往,只是一种熟悉,人走人散,只是一个相遇,多少情,只是一去不复返,多少缘,只是合作愉快,感恩戴德的心,藏着善良,藏着委屈,最后一别天涯。
2、聆听,繁华也是一种伤害,失落也是一种纠结,无奈,也是一种不理智,感恩戴德,未必换来问心无愧。
3、付出,未必懂得自己,但是不感动自己,无法改变未来,要想活的精彩,必须感恩戴德,要有良心,真诚感恩。
4、感恩的世界,擦肩而过的是年少,一个人的独舞,学会了改变,了解明白的深刻,学会了缘分的感恩戴德,有奢望,就有祝福的`寄语,明白善良。
5、威严的声音传遍大周王朝疆土的每一个角落,无数凡人跪地尊拜祈求日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牢房内的囚犯无不感恩戴德。
6、乡民疑惑了,不再对他感恩戴德。他的坟墓,一度成了晒谷场。
7、张居正这样倾肠相告,自然使戚继光更加感恩戴德。
8、诸侯亡国后又得以复国,必然对将军感恩戴德,将军以仁德使其服从,帝王之业可大功告成!
9、几位婶子每人拿到一小盒药膏,感恩戴德地说着好听的话,差点就将梁蕴封为在世神仙了。
10、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
11、锦荣这一举,着实让很多人感恩戴德,便是仍然诟病于她女子身份的儒家学子也不禁朝沈家地方深深一鞠躬。
12、闫占祥虽然被调回,根基还不稳,甚至还感恩戴德他左海委以重任呢。
13、危急关头还是人家孙菲菲解囊相助,四个人都对孙菲菲感恩戴德啊。
14、刚刚危及,却多谢陶前辈相救凡儿性命,无名剑宗全宗上下都会对您感恩戴德。
15、使选官的终决权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让进士们对皇帝终生感恩戴德,情愿做牛做马,效忠前后。
16、林大人,咱们也算故交了,你不看僧面看佛面,留我杨家一条血脉,我杨家必当感恩戴德!
17、爷爷多亏这位解放军战士的搭救才没发生意外,我们全家对他感恩戴德,永世难忘!
18、我每安排一个空缺就会得罪一百个人,而任职者也不会对我感恩戴德。
19、因为李思思对方痕有大恩,是以方痕感恩戴德,处处向着李思思。
20、不过,这并不是卡西米尔所在意的,旅人的谢词与感恩戴德,根本比不上那个孩子的一根手指头。
21、有钱拿村民们自然乐意效力,在二十九个新村民的感恩戴德下,居然直接冒着烈日进山伐木去了。
22、那些弟子听了这话,欢呼雀跃,喜急而泣,无不感恩戴德,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教主。
23、给他一份好点的工作,应该会感恩戴德吧!正好医药费都付不起,也省得本姑娘再费唇舌了。
24、这一招果然把哥哥嫂嫂哄得感恩戴德,感觉弟弟两口子一下子变了,自己简直是遇上了活菩萨了。
25、先前嫉妒这位神奇少年的村民立刻感恩戴德,让步林的人气很快赛过了村长。
26、后面那人感恩戴德,换到前面看到咳咳老兄,惊喜道:“李四哥,又见面了?”
27、新家主的命令众人自然不好违背,纷纷感恩戴德的从地上纷纷站起了身。
28、在那时那些个玩家都把他敬若神明了,都对他感恩戴德的。
29、皇上厚爱,恩情似海!老夫感恩戴德,虽万死不能报皇恩于万一!
30、那小女孩感恩戴德,愿在商家作保姆(上海人称娘姨)服侍商家一辈子。
31、一来二去,大头也就相信了苗人,苗人感恩戴德,临走时还给大头留下了电话。
32、廖淳母子感恩戴德自是不必再提。
感恩的成语10
一:衔环结草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二:感恩图报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三:饮水思源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在公元544年,梁元帝派他出使西魏。可没多久,梁朝被西魏灭掉。西魏王非常赏识庾信,就留他在西魏的国都长安做官。庾信不愿意,可是又走不了。他在长安一直住了近30年,心里非常思念故土。
他曾在《徵调曲》中写道:“落实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饮水思源”这个成语
四:一饭之恩
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感恩的成语11
【词目】 感恩图报
【拼音】 gǎn ēn tú bào
【解释】 感:感激;恩:恩惠;图:图谋;报:报答。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出处】
1,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吴楚材等注“即感恩图报意顿住,下乃发出绝大议论。”
2,明·瞿佑《剪灯新话·泰山御史传》:“过蒙原宥,特赐保全,所宜竭力宣忠,感恩图报。
3,《三国志·吴书·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4,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且说,安老爷当日,原因为十三妹在黑风岗能仁古刹救了公子的性命……受她许多恩情,正在一心感恩图报。”
5,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一旦豢养,便感恩图报,助桀为恶……置国家民族的前途于不顾!”
6,孙中山《敬告同乡书》:“今二子之逋逃外国而倡保皇会也,其~之未遑,岂尚有他哉?”
7,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如果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够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相关人物】
伍子胥(?~前484年),春秋时吴国大夫。帮助吴王阖闾夺取王位。辅佐阖闾,使吴国强大。并攻入楚国。取得大胜。吴太子夫差继位后,因在对越国政策上与夫差发主分歧。而被夫差疏远,后被迫自杀。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感恩的成语12
成语标题:成语解释
报效万一: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奔走之友: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何》:“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寸草衔结:比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戴天履地: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恩德如山: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恩恩怨怨: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出处:王朔《我是“狼”》:“当你认定十年韬晦已足以使人们忘却你和你下决心干掉的那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你便开始行动了。”
恩高义厚: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徽剧《赠剑》:“蒙公主不弃臣陋,恩高义厚。”
恩若再生: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恩深爱重: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京剧《白蛇传》第16场:“素贞与许郎恩深爱重……望求老禅师放他出来,夫妻重聚。”
恩深法驰:驰:废弛。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恩深法驰,背道寒盟,口罔闻,剖心难谅。”
恩深似海: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恩同父母: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恩同山岳:犹恩重如山。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恩同再生:恩:恩德。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
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17回:“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恩同再生的母亲。”
恩同再造: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恩有重报: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恩逾慈母: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处: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恩重丘山: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出处: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宋·刘《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返哺之恩: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出处:《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父母恩勤: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出处:《诗经·豳风·鸱》:“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感恩戴德: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感恩怀德:感激别人的恩德。
出处:《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感恩图报:图:设法。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疾病相扶: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将顺其美:将顺:随势相助。美:好事,美德。顺势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顺从其美”。
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解囊相助:囊:口袋。拿出财物帮助别人。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但见个贫的呵,我早则倾囊儿资助。”明·张岱《娘治募つ夹拊蓝跬蹯裟际琛罚骸叭粲邢褪看蠓蚪饽依种晕跛狡尽!/td>
渴者易饮: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千恩万谢:一再表示感恩和谢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四回:“李助是个星卜家,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辞了范全、王庆,来到段家庄回复。”
衔环结草: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一饭之德:比喻微小的恩德。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义海恩山: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义重恩深: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雨露之恩:滋生万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泽、恩情。
出处: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再造之恩:再造:再生。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
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知恩报德: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同“知恩报恩”。
出处:《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知恩报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作喜。”
感恩的成语13
赴汤蹈火3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感恩的成语14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呕心沥血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勤勤恳恳 德高望重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兢兢业业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有教无类 平易近人 古道热肠
作育英才 高山昂止语重心长 字字珠玑
教导有方 桃李不言 虚怀若谷 阳春白雪 满腹经纶
感恩的成语15
【注音】gǎn ēn tú bào
【出处】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解释】图:设法。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用法】作谓语;用于人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感恩戴德、感激涕零、知恩图报
【相反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押韵词】对症之药、活蹦乱跳、珠围翠绕、黏恡缴绕、嗷嗷无告、改张易调、披麻戴孝、奔走相告、轻车熟道、云迷雾罩、......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率军攻打郑国。郑定公决定谁能退兵就重赏。一个渔夫向郑定公表示可以退兵。他拿着船桨就去见伍子胥,讲明来意。伍子胥想到当年渔夫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渡江逃难,怎能不感恩图报呢?于是立即退兵
【示例】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感恩图报,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