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时间:2023-01-22 15:50:55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1

  【成语】大相径庭

  【读音】da xiāng jing ting

  【释义】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自】《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典故】春秋时,楚国有一位隐士叫接舆,他躬耕以食,佯狂不仕,当时被人称为狂人。据《论语;微子》记载,他曾以《风兮歌》讽刺孔子,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并拒绝和孔子交谈。唐代诗人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有一天,肩吾和连叔(都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在一块闲谈,肩吾对连叔说:最近,我听了楚国狂人接舆的一番言论,觉得他的话夸大而无根据,而且越说越离奇,就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又像门外的小路和堂前之地一样相距很远,真是一点也不近人情。连叔问:他都说了些什么呀?肩吾说:他说‘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肌肤如冰雪,不吃五谷,只吸清风喝露水。他乘龙驾雾,在四海之外遨游。’我认为,这些话狂妄而不可信。后人将大相迳庭演化成大相径庭这句成语,本意为偏激。因为径庭有两者相距甚远的意思,所以现在人们常用这句成语形容彼此矛盾,相距很远。

成语典故大全2

  典源出处《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于尚奚微之有哉!’”

  释义用法骊龙颔下之珠,价值千金,有人潜入九重之渊,乘其睡时方才得到它。后以此典形容珍贵难得的人才及诗文等; 也用以指探得事物精奥或文旨精蕴; 亦用以指施展抱负、才能的机会。

  用典形式

  【骊龙】 宋·黄庭坚:“万鼓舂撞夜涛涌,骊龙莫睡失明珠。”清·钱谦益:“探他海底珠如月,恰是骊龙昼睡时。”

  【骊珠】 唐·陈子昂:“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唐·孟郊:“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宋·张炎:“扇锦翻桃,尊前乍识欧苏。赋笔吟笺,光动万颗骊珠。”金·元好问:“不信骊珠不难得,试看金翅擘沧溟。”

  【探珠】 宋·黄庭坚:“舐痔以车来,探珠遭龙睡。”明·汤显祖:“探珠偶乘寐,傅翼飞宁久?”

  【探颔】 宋·陆游:“未爱满盘推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

  【偷珠】 唐·元稹:“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衔珠】 清·查慎行:“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藏珠】 金·元好问:“藏珠骊龙 颔,百斛快一吐。”

  【龙休睡】 唐·李商隐:“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

  【抱珠睡】 清 ·王士禛:“沉沉抱珠睡,五岭悭雨泽。”

  【窃龙颔】 唐·杜牧:“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骊龙珠】 唐·钱起:“则知骊龙珠,不秘清冷泉。”

  【骊龙睡】 唐·刘禹锡:“骊龙睡起珠原在,仙鹤行时步又轻。”宋·刘骘:“悲翠巢成珠树密,骊龙睡起玉渊深。”

  【骊颔珠】 宋·梅尧臣:“装成如得骊颔珠,谁能更问龙牙轴。”

  【探龙颔】 唐·罗隐:“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

  【睡骊目】 唐·韩愈:“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龙颔摘珠】 唐·黄滔:“龙颔摘珠同泳海,凤衔辉翰别升天。”

  【龙醒遗珠】 清·丘逢甲:“已叹鳌翻难立极,岂容龙醒更遗珠。”

  【老龙吐珠】 宋·汪元量:“老龙吐珠赤洒洒,山鬼摇闩走堂下。”

  【宝夺骊龙】 唐·徐彦伯:“图高黄鹤羽,宝夺骊龙群。”

  【珠归龙窟】 唐·鱼玄机:“珠归龙窟知谁见,镜在鸾台话向谁。”

  【骊龙吐珠】 清·查慎行:“骊龙吐珠蛟喷涎,阳乌击水螯移山。”

  【骊龙颔珠】 唐·刘禹锡:“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颔下骊珠】 清·吴伟业:“此中空洞亦何有,得无颔下骊珠藏。”

  【遭龙伯睡】 宋·陈师道:“没人投深索千丈,探颔适遭龙伯睡”。

  【龙颔摘明珠】 元·耶律楚材: “只图龙颔摘明珠,谁知虎口存活雀。”

  【采珠勿惊龙】 唐·李白:“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骊龙吐明月】 唐·李白:“海若不隐珠,骊龙吐明月。”

成语典故大全3

  典源出处

  《荀子 ·王霸》:“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吕氏春秋 ·观表》:“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 (相马) 良工也。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矣。” 《淮南子 ·览冥训》:“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乐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

  释义用法

  王良是晋 (一说赵) 善驾御马,相马的技师,在当时与伯乐等齐名。传说其死后化为星。后用此典指善于御马、相马的人; 也泛指能工巧匠。

  用典形式

  【良乐】 唐 ·贾岛:“良乐知骐骥,张雷验镆铘。”金 ·元好问:“良乐不并世,燕市空骏骨。”

  【良御】 唐 ·皮日休:“良御非异马,由弓非他弦。”

  【王良执辔】 唐·韩愈:“王良执其辔,造父夹其辀。”

  【王良伯乐】 唐·杜甫:“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王良挟策】 宋·苏轼:“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秣骥王良】 金 ·元好问:“跨牛杨朴空颠酒,秣骥王良已问途。”

  【王良也合休】 宋·陆游:“心知伏枥无千里,纵有王良也合休。”

  【辔无王良把】 唐·元稹:“车无轮扁斲,辔无王良把。”

成语典故大全4

  我爱读课外书,因为读课外书,能获得许许多多的课外知识。每个假期我都要读几本课外书,今年暑假,我又读了一本《成语典故》。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夜晚睡在床上,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书中的精彩内容,使久久难以入眠。

  这本书里的许多都打动着我的心。其中“孟母三迁”让深受感动。其内容讲的.是孟母为了让儿子孟轲读好书,搬了三次家。在第三次搬家之后,孟轲终于读上了书。

  有一天,孟轲又逃学了,孟母知道后很伤心,她流着泪对儿子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没有用处,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就成不了才。”孟轲听了母亲的话,感到羞愧万分,从此,他发奋苦读,拜孔子为师,长大后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读了这个,明白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语典故大全5

  典源出处

  《北史 ·齐冯淑妃传》:“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周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帝从其言。”

  释义用法

  北齐后主宠爱冯淑妃而置国事于不顾,在三堆围猎时,平阳失陷,晋州告急,形势非常危殆。然冯淑妃却余兴未尽,向准备返回的齐后主提出再围猎一次,而齐后主也竟然听从,结果贻误战机。后用此典泛指美女惑主祸国。

  用典形式

  【平阳破】 宋·钱惟演:“下蔡迷还易,平阳破未知。”

  【杀一围】 明 ·李东阳:“晋州告急君莫归,劝君更为杀一围。”

  【猎一围】 唐 ·李商隐:“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更杀一围】 清·王士禛:“不愁粉镜匆匆去,更语官家杀一围。”

  【周师入晋阳】 唐·李商隐:“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成语典故大全6

  [释义]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语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不上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正音] 咽;不能读作“yīn”或“yè”。

  [辨形] 吞;不能写作“舌”。

  [近义] 大吃大喝 饥不择食 食不甘味

  [反义] 细嚼慢咽

  [用法] 用于形容吃东西的样子。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饥不择食”有相似之处。而~偏重在外表的形体动作。但“饥不择食”偏重在饿得急了;顾不上选择食物;除吃东西外;还可形容对其他方面的'迫切需要。

  狼吞虎咽的典故

  唐三藏和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时,路过祭赛国时,看到十多个和尚都扣上了枷锁行乞。经打听,是因为金光寺的塔顶上的舍利子被盗。临近的国家都因为看到舍利子的光芒纷纷朝见,后来因为三年前舍利子被盗,邻近的国家都不朝见了。国王一气之下,就把他们都上了枷锁。

  悟空后来在塔顶上捉到了两个妖精,经询问舍利子是万圣龙王偷走的。后来唐三藏师徒就想国王汇报此事,国王大喜,就设宴款待金光寺的和尚。宴席上,猪八戒一会儿就吃光了所有的水果等食物。后来狼吞虎咽就此而来。

成语典故大全7

  成语名称:水深火热

  成语拼音:shuǐ shēn huǒ rè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民生活。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艰难痛苦。

  成语来源: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成语造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4章:“他要教训胡永州,并且把那孩子从水深火热中搭救出来……”

  水深火热的成语故事

  出处《孟子·梁急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释义好像掉进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样难受。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故事战国时,燕王哙改革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发内战。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力抵抗齐军,出现“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国百姓反而给齐军送饭递水表示欢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国国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这时,齐宣王向正在齐国游说的孟子请教,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孟子又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孟子举了这两个例子后指出:“当初齐军攻入燕国,燕人送饭递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进而吞并燕国,给燕人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水字开头的成语

  水深火热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包含有水字的成语

  覆水难收 背水为阵 车如流水 据水断桥 人不可貌 远水不解 远水不救 背水一战 杯水车薪 如鱼得水

成语典故大全8

  成语典故 不识时务

  成语拼音 bù shí shí wù

  成语解释 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成语故事或出处 《后汉书·张霸传》:“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成语造句 什么年月了,还吃这碗饭,太~了。(张洁《沉重的`翅膀》)

  近义词 因循守旧、不识时变、率由卓章

  反义词 不主故常、因势利导、见风使舵歇后语十二月送蒲扇;三伏天借扇子;腊月买纸扇

  成语英译 be insensible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会稽太守张霸,学识渊博,治理会稽三年,将一个乱世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在百姓眼中威望很高,他激流勇退,后被朝廷选为侍中,皇亲邓骘都想拉拢他,而张霸却小心避开,众人议论张霸不识时务灯谜面炎夏穿棉衣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形容人不明事理

成语典故大全9

  金谷堕楼

  典出《晋书·石崇传》。

  石崇是晋朝时期渤海南皮人,二十多岁便踏入仕途,后来因平吴有功,进封安阳乡候。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石崇被调离京城,到荆州担任刺史。

  荆州原是吴国的领土,吴国灭亡后,局势很不太平。石崇就指使手下的差役打扮成强盗,在官道上打劫来往客商的财物,很快成为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

  在南方的双角山下(今广西博白附近)住着一位姓梁的姑娘,她不但天生丽质,而且能歌善舞。当地的居民历来以珍珠为最珍贵的宝物,他们都把这位姑娘称为绿珠。有一年,石崇到南方巡察,在双角山下发现了这位绝代佳人,被她的美丽所深深吸引,当即用三十斗珍珠把她买下来充当自己的歌伎。

  不久,石崇被免去官职,回到了京城。他在洛阳西北的金谷涧旁兴建了一处规模很大的园林,这就是著名的金谷园。他在金谷园中养了几十个美丽的歌伎,其中最宠爱的就是绿珠,他还亲自谱写了《明君》、《懊恼》等歌曲送给她。

  为了重新做官,石崇投靠贾皇后的侄子贾谧,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常常选送美女和珍宝上门,还亲自写文章歌颂贾谧。不久,石崇就当上了卫尉。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右军将军司马伦在心腹谋士孙秀的策划下,攻进了皇宫,杀死了皇后、贾谧和张华等大臣,掌握了朝廷大权。他还进一步排除异己,滥杀无辜,京城洛阳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孙秀是个贪财好色的`阴险之徒,他早就对石崇的财富和那群美丽的歌伎虎视眈眈,一心想占为己有。于是,他特地派了一名使者到金谷园去,要石崇将绿珠送给自己当小妾。

  石崇怎肯答应,说:

  “绿珠是我最宠爱的人,孙大人为什么一定要夺人所爱呢?”

  孙秀听了使者的回报,大怒,立即在赵王司马伦面前诬告石崇和其外甥欧阳建等人密谋造反,并假传圣旨,派军队前往河阳捉拿石崇。

  当全副武装的士兵冲到金谷园时,石崇正和绿珠一起在清凉台上饮酒作乐。石崇听见士兵们的喊声后,明白噩运将至,便放下酒杯,对绿珠说:

  “我是为了你才得罪孙秀的。”

  绿珠眼含热泪,说:“妾不愿被贼奴抓去后受辱,今日将为你而死。”

  绿珠说完,就从十丈多高的清凉台上纵身往下一跃。等那些士兵惊呼着奔到她身边,这位红颜薄命的佳人早已香消玉殒。

  后来,“金谷堕楼”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色艺绝世而薄命的美人。

成语典故大全10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释义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

  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

  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甫下。这年底,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

  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称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

  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门就没有立足之地。

  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

  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它的意思是: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成语典故大全11

  典源出处

  《后汉书· 仲长统传》:“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作诗二篇,以见其志。辞曰:“……大道虽夷,见几者寡。任意无非,适物无可。古来绕绕,委曲如琐。百虑何为,至 要在我。寄愁天上,埋忧地下。叛散五经。灭弃风雅。”

  释义用法

  后汉仲长统作诗,其中有“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之句,意为消散压抑忧愁,不必拘拘于世间琐事。后以此典形容消解忧愁烦虑。

  用典形式

  【地埋忧】 宋·陆游:“天上但闻星主酒,人间宁有地埋忧?”清·黄遵宪:“石破真惊天压己,陆沉可有地埋忧?”

  【无地埋忧】 明·陈子龙:“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清·丘逢甲:“九州谁土是吾乡? 无地埋忧问佛忙。”

  【忧寄上天】 清·王夫之:“忧寄上天埋下地,云迷泽北梦江南。”

  【何地可埋忧】 宋·陆游:“磅礴昆仑三万里,不知何地可埋忧?”

成语典故大全12

  典源出处

  晋·皇甫谧 《高士传》:“巢父者,尧时隐人,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者闻贪言,负吾矣。’遂去。终身不相见。”《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 注引皇甫谧《逸士传》 曰:“巢父,尧时隐人,常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太平御览》卷五○六亦引。《史记·伯夷列传》正义引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 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释义用法

  巢父是传说中唐尧时的隐士,在树上筑巢而居,故人称他“巢父”。他隐姓埋名,不为世人所知。后用来代指隐士。常与许由并称。参见“挂瓢洗耳”。

  用典形式

  【巢由】 魏·阮籍:“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唐·高适:“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唐·杜甫:“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唐·张说:“若使巢由同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巢许】 唐·顾况:“遂令巢许 辈,于焉谢尘俗。”宋·李昴英:“算不识人间宠辱除巢许。风篁解语。”清·吴暻:“从此终身巢许隐,风光真拟洛滨游。”

  【巢许窟】 清·顾炎武:“岂知巢许窟,多有济时人。”

  【巢居子】 晋·王康琚:“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唐·陈子昂:“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巢由故友】 宋·朱敦儒:“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上流饮牛人】 清·黄景仁:“去心一何长,古怀旷难寄。上流饮牛人,或可明吾志。”

  【牵犊饮上流】 清·徐振芳:“犹龙久矣逃尘世,牵犊公然饮上流。”

  【逃名得上流】 清·戴移孝:“短布逢长夜,逃名得上流。”

成语典故大全13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在宋朝的时候,崇阳县有一个县令,名叫张乖崖。当时,崇阳县里经常发生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极为反常的现象,便下定决心要予以整治。

  有一天,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钱库的库吏从钱库里往外走时,顺手拿了钱库里的一文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张乖崖将他喝住,上前盘问。库吏不敢隐瞒,如实承认了。于是张乖崖下令把他捉进县衙,命手下衙役对他施以杖刑,以示警戒。库吏不服,喊道:“不就一文钱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为这么一文钱你就打我,你还能打死我不成?”

  张乖崖听了这话,气愤至极,提笔在案卷上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偷一文钱,看上去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钱;绳子虽然很钝,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头锯断;水从上往下滴虽然没有多大力量,但时间长了,也可以把很坚硬的石头滴穿。写罢,他下令把这名库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有时也写作“滴水穿石”,有时又直接引用原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合起来使用。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然不大,但天长日久积累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现在人们多从积极方面加以使用,表示虽然力量暂时十分弱小,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滴水穿石的成语解析

  [释义]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语出]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辨形] 穿;不能写作“串”。

  [近义] 铁杵磨针

  [反义] 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用法] 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兼语式。

  滴水穿石的造句

  1、水是技艺高超的雕刻家,滴水穿石是他的杰作。

  2、恒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难与阻碍都能突破。

  3、想象下水的特质,水化为无形,能进入任何微小的空隙并往低处流,但是它(持之以恒)的话能像坚硬的物质一样滴水穿石。

  4、你一定听过“滴水穿石”吧!继续加油下去你的英语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的呦!

  5、恒心、毅力如能「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难与阻碍都能突破。

  6、滴水穿石不是由于强力而是由于频繁所致。

  7、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靠坚韧精神)。

  8、我相信滴水穿石的道理。我相信古老的成功法则,每失败一次,就等于走上成功一次。

  9、那里是城市最初的.回忆,哪怕在滴水穿石的时间面前,它也总是保持最执拗的姿态。

  1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种心叫坚持到底,有种意叫滴水穿石,有种爱叫永不言弃,有种情叫至死不渝。

  11、滴水穿石系的控制技能,尺水丈波!通过水系术法使得水面产生强大的吸力,将目标拉入水底。

  12、学贵有恒,锲而不舍、滴水穿石才是真学习。

  13、用爱惜飞蛾纱罩灯,走路怕伤蝼蚁命的大爱之情,温暖整个世界,滴水穿石,金石为开。

  14、不怕,反正它们又不会找我麻烦,俺是游击队,只搞伏击,这次不行,下次再来,慢慢来,积水成渊,滴水穿石,我朝着一个地方狠打,不信戳不死你。

  15、他坚信滴水穿石铁棒磨针的道理,此刻虽是挥汗如雨,杨小虎依然是铁枪挥舞呼喝连连。

成语典故大全14

  典源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又见《汉书·高祖纪》,文同。

  释义用法

  刘邦在沛县作亭长时,曾夜间醉行大泽中,有蛇拦路,刘邦用剑把蛇砍为两段。后有人见老妇人在斩蛇处哭,便问原委,老妇人说他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化成蛇,被炎帝的儿子 (即刘邦) 斩杀。后以此典表现帝王创业。

  用典形式

  【赤精】 唐·李白:“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白蛇死】 唐·李贺:“朱旗卓地白蛇死,汉皇却是真天子。”

  【赤帝孙】 金·元好问:“当年赤帝孙,提剑起蒿莱。

  【斩蛇人】 宋·贺铸:“戏马台荒年自久,斩蛇人去事空传。”

  【蛇母哭】 唐·于濆:“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

  【大蛇中断】 唐·韩愈:“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老妪哭子】 宋·陆游:“老妪哭子那可听,僵死不覆黔娄衾。”

成语典故大全15

  qīng tíng diǎn shuǐ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近义词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反义词

  脚踏实地、下马观花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成语举例:下乡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还要带白馒头。(郭小川《沉重的教训》)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水,不能读作“suǐ”。

  成语辨形:点,不能写作“典”。

  成语辨析:蜻蜓点水和“走马观花”都常用来比喻办事不能深入。但蜻蜓点水偏重在“点”;指做事不坚持;不深入;“走马观花”偏重于“观看”不仔细;不认真。

  蜻蜓点水成语典故

  唐肃宗李亨时,杜甫当上八品言官“左拾遗”,因帮一个不该问罪的大臣说话而被李亨疏远,他很苦闷,到曲江边写诗散心。其中《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春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蜻蜓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款款飞旋,不时地将细长的尾巴弯成弓状伸进水草丛中,湖面因此扩张开一圈圈波纹。

  水草见蜻蜓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样子,联想起人们平日对蜻蜓点水的曲解和嘲讽,愤愤不平地说:"蜻蜓姑娘,您又来播种了?难道您不知道人们对您点水的`行为误会很深吗?"

  "哦,真有这种事吗?"蜻蜓曲起尾巴,一边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播在水草的枝叶上,一边说,"这是我们家族繁衍子孙的必然途径,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

  "是啊,可是人们总把蜻蜓点水比喻作肤浅的表面文章,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呢!"水草最了解蜻蜓的委屈,劝她先把事情解释清楚,取得人们的理解,免得辛勤劳作时人家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长道短。

  蜻蜓稍稍犹豫了一下,随即果断地说:"何必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无聊的解释上呢?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而要做的事情却还不少,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蜻蜓甘愿忍辱负重,她依然如故地在银镜般的湖面上款款飞行,轻盈盘旋。她瞪着一对溜溜圆的复眼,认准目标,立即俯冲下去。

  她弯起细长的尾巴,认认真真地在湖面上圈圈点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到来之前,她忙忙碌碌分秒必争地播种未来,撒下希望,写下蜻蜓家族辉煌的明天......

  故事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准了的事就要扎扎实实去干,不必在乎别人怎样议论。如果每办一件事都得先解释一番,非要等别人都理解了才去干,那么短暂的一生还能干得了多少事呢?小朋友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