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1-01 05:14: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说课稿模板5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太阳能热水器》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宁波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六课的内容,属于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模块中的开始篇,是在上一课中的文件文件夹操作基础上对小学阶段用计算机作文的相应知识的提高和拓展,同时也是下一课学习内容的基础,所以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具体的教材内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太阳能说明书制作,学生在Word中学会:

  段落间距设置和页边距、纸张大小、页眉页脚等页面设置,学会使用项目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在太阳能说明书的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协作(、知识应用、创新思维、口头表达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的分析制作和美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成功的快乐,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在小学里有所涉及,操作比较简单,所以只把文档编排中项目符号的使用和页眉页脚设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由于图片项目符号的使用和页脚中插入页号和日期有一定难度,把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这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先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交流探讨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可行的`子任务,然后以任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为载体,在课本、帮助文档、老师的启发性提示、学生之间交流协作等支架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五、教学资源:

  为了顺利完成上面目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资源:

  1、帮助文档一个,用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在校园网上准备一个介绍太阳能及应用的栏目,为本课内容提供素材,将学生从低效搜索中解放出来。

  3、任务书一份,内有包含本节课全部目标的两个操作任务。

  4、样例作品三个(两个已编排好其中一个使用项目符号,还有一个未编排),供学生分析、制作、美化说明书文档时参考。

  5、多媒体视频文件一个,用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6、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一个。

  六、教学过程:

  经过上面的分析和准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创设一个:让学生观看太阳能在我国西部地区应用的视频,然后展开太阳能应用的讨论的情景。

  (设计意图是:通过视频与讨论,使学生明白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环保等诸多优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由此导入新课。)

  (二)、展示任务、分析任务:

  具体通过展示任务书中的任务一(制作一份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得出要完成制作任务一,需要将其分解成以下三个可行的子任务:

  (1)、让学生参考样例说明书,得出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应该有结构特点、主要部件真空管性能参数、使用时注意事项等组成,并用Word制作说明书;

  (2)、让学生上网查找所需的各部分资料,并将找到的资料信息一一通过选择性粘贴复制到Word中,同时加以整理;

  (3)、让学生比较样例文档,得出对已复制到Word中的文档进行编排的意义和编排内容,明白使用项目符号、设置页眉页脚的作用。

  (设计意图是:(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自主探究与交流协作:

  让学生在上面的基础上,及有关支架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说明书”的制作任务。并就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作必要的提示或演示。

  (设计意图是:通过完成说明书的制作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协作能力,提高学生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复制信息的操作水平;同时学会文档编排中的页面设置、段落和项目符号等格式化设置、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挑战自我、勇闯难关:

  在任务一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任务二:删除文档中已添加的项目符号,插入图片项目符号和在页脚中插入页号和日期。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尝试任务二,并按进展的情况作相应的指导和学生演示完成任务二的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是:利用学生尝试中碰到困难,来引起学生在突破难点时的注意力,以便学生学会这部分技能。)

  (五)、作品评价与作业布置:

  1、选择几份有一定代表性学生作品,按照“说明书”内容是否到位、结构是否合理、编排是否协调等作为评价标准,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师生一起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一作出合理的评价。

  2、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知识点及操作方法。

  3、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练一练或为家里的某件电器产品制作一份功能介绍说明书。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是: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课后练习,达到巩固新知,促进其不断进取、不断发展目的。)

  经过上面几个环节,使学生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的任务为载体,在有关的支架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中学生探究过程中:(1)可能碰到的问题主要有:信息下载到Word中粘贴和为什么要使用项目符号!(2)碰到困难时,提示学生可问其他同学、上网搜索、请教老师、使用帮助、查看课本和帮助文档等。(3)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对Word文档具有初步的编辑操作、审美能力及基本会使用因特网搜寻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4)文档进行编排的意义是为了较好的视觉效果;编排内容包括页面设置、段落和项目符号等格式化设置操作;使用项目符号、设置页眉页脚作用是使说明书层次更加清晰、更加专业化。)。

说课稿 篇2

  教材简析:

  《景阳冈》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精彩篇章。它通过饮酒、上冈、打虎、下冈几个片段,刻画了一个打虎英雄——武松豪放、英武的形象。对于学生而言,武松这个人物并不陌生,武松打虎这个故事也很熟悉,但对于原著中是如何讲述的却并不了解。加之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让学生在40分钟内读懂文章,并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势必困难。因此,本课教学目标我们定位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把长文读短,把繁文读简的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原文的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施教学目标:

  一、充分读文,理清脉络。

  这篇文章节选自原著,学生读起来势必会觉得有些生涩。因此,课上我们

  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在学生能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通过“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一中心问题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一篇冗长的文章就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成了饮酒、上冈、打虎、下冈几个主要片段。文章的内容简化了,学生理解起来也就相对轻松了。

  二、重点研读,感知人物形象。

  此时,学生在对文章内容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已经那对一些片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细细品味语言,从而更进一步地感知人物形象。

  “打虎”是这篇文章的精华部分,会有一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重点研读这部分内容。抓住描写老虎和武松行为的关键词语,体会武松的勇敢机智。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精读“打虎”这部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讨论文章的其他部分与“打虎”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三、播讲评书,内化语言。

  通过以上的品读,武松英武、豪放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如果就体会人物特点这个目的来说,我们已经达到了。但是,这篇文章出自名著,是打开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名著兴趣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内化文章的语言,感受名著的语言魅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我觉得它很适合播讲评书。于是就像借播讲评书这一形式,激发学生回归文本的兴趣,引领学生内化语言,抒发情感。

  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播放评书《武松打虎》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评书这种艺术形式独有的韵味,以及播讲的独特方式。然后,请学生以评书的形式试着讲一讲“打虎”这部分。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练习,再在小组中播讲,从他人那里取长补短。接着,由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播讲评书,教师和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待学生将“打虎”这部分熟练地播讲之后,我们还可以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其他部分用评书的形式播讲出来。

  四、拓展延伸,阅读名著。

  现在,学生通过播讲评书,对原著已经有了兴趣。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如:我们可以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请学生看资料袋中的图片或出示经典章回的题目,向学生介绍:武松只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水泊梁山的108将可都是了不起的英雄。这108个人,每人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想了解他们吗?那就读读《水浒传》吧。读过之后,试着用评书讲讲他们的故事。

说课稿 篇3

  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新入选的一篇阅读课文,它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这两样小朋友们都喜欢的东西,让松鼠和小熊这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并且成了维系、发展他们俩之间友谊的纽带。

  新的《语文课程规范》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以同学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倡议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着上述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2、在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内心变化过程正是其友谊加深的过程。

  3、展示同学的扮演才干,让同学在扮演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根据同学情况确定教学方法

  根据低年级同学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采用了“读中感悟、探究明理、扮演体会”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读为主,多读少讲,让同学在读中感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以同学为主体,布置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同学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同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老师的导入语,激发同学读书的兴趣,同时引导同学对课题质疑,可以让同学在读书的时候能带着问题去读,这样读书就能够读得更仔细、认真。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自身读课文,对全文有个初步印象,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且在读书之前,我就出示了自读要求,让同学明白自身应该怎样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些什么或弄清楚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同学在读书时做到有的放矢。

  3、 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充沛利用课文的三幅插图,让同学能够更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 。而且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考虑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不让同学的思维限制于一个固定的方框里,更有利于激发同学独特的想象力。

  4、 整体梳理,加深印象

  阅读教学要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因此,让同学在细读课文以后再一起回忆梳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锻炼同学整理归纳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5、 扮演体会,巩固提高

  设计扮演课文内容这个环节,是因为低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喜欢表示自身。而且在扮演的过程中,同学融入了自身独特的体会,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同学在边动边说边演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四、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说课稿 篇4

  在物理学中,用天平称得的是物体的质量,用弹簧秤称得的是物体所受的重力。用天平和弹簧秤之所以能测出不同的物理量──质量与重力,这是由它们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决定的。

  我们使用的一般天平,是根据等臂杠杆的原理制成的。设天平的臂长为l,被测物体所受重力为G1,砝码所受重力为G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当天平平衡时,我们得到

  G1·l=G2·l,即G1=G2。

  所以,当天平平衡时,物体所受重力与砝码所受重力相等。由于天平的尺寸与地球相比较是很小的,可以认为被测物体和砝码均处于地球上的同一地点。设该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有G1=m1g,G2=m2g;由于G1=G2,所以m1g=m2g,所以m1=m2。以上就是用天平称质量的原理。

  这就是说,一个物体无论放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当用天平来称量时,物体的质量总是等于与它相平衡的砝码的质量。在其他天体上,用天平也可以称物体的质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用弹簧秤直接测出。由于弹簧秤中弹簧的伸长与作用力大小成正比,所以我们从弹簧秤刻度的指示数值就可以直接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质量和重力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在地球的任何地点,一个物体的质量不会产生变化,把这个物体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量时,其质量数值仍然等于在地球上所测得的数值。而物体所受的重力由于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的差异,在不同的地点会有不同的数值。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的质量小,所以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弱,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约只有地球重力加速度数值的1/6,所以在月球上用弹簧秤测得的重力也只是在地球上测得的数值的1/6。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重力是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2.教学目标

  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3)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过实验来研究的,其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有指导意义,所以列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及时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演示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三、学法指导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夏夜多美》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乐的夏天,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在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这个童话故事在本册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的------”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夏夜景色美,同时也领悟到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语言描述:小朋友们,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过去了,火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在夏天的夜晚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想去看看吧!)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带着好奇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2、听看结合,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动画,配音乐,渲染烘托气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说出本课讲了哪几种可爱的小动物,贴出图片,再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3、图文结合,读中悟情

  教学时,教师引导读中悟情,图文结合,着重学习小蚂蚁与睡莲姑姑的对话。这时用多媒体出示对话,让学生分角色反复体会朗读,在读中受到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两种小动物送小蚂蚁回家的时候,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夏夜的美丽,从中领悟到文中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4、朗读训练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通过想象读、思考读、体会读等方式进行感知课文内容.一年级学生物朗读训练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接着进行跟录音读,模仿读,想象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描述,想象夏夜的美,进行领悟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进美丽的夏夜.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读,边读边思考:“星星为什么高兴?”

  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是囿于“只能意合,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5、创作想象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描绘一幅反映夏夜最美的图画。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作画时,教师可用上音乐渲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夏天的夜晚,幻想着夏夜色的美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夏夜的美丽景色。

  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