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0-31 17:45: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七课—《二方连续纹样》。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二方连续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是在学习了《单独纹样》的基础上所设置的图案课程,学好这一内容能为今后学习《重复构成》与《印制花布图案》等课打下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方连续纹样”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花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都使用了二方连续纹样来进行装饰。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二方连续纹样及构成形式。 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能设计二方连续纹样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高的审美情趣,并能用学到的知识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多种骨式

  本课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境激励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做法如下:

  1、 情境激励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较枯燥的概念知识,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甚至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我以竞赛游戏导入,把本课的知识点设计成“特点关”、“判断关”、“骨式关”与“应用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为竞赛形式,并把这一情境贯穿于整堂课,把课堂变成赛场。通过创设这种竞赛情境,把枯燥无味的说教变成了紧张刺激的游戏,学生在玩乐中整体感知了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完成了学习过程,同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 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配合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受,在各教学环节中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到动脑的`活动中来。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三、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叶圣陶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

  1、 引导合作探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四种基本骨式,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运用课件出示了多幅不同骨式的二方连续纹样,让学生进行讨论

  1)、这四幅二方连续纹样分别是以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如果用箭头来表现的话,你觉得应该怎样表示呢?

  等学生讨论结束以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来汇报。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学生是自己经过 “观察—思考—讨论”这样的过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对这一知识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样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 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方式:

  在本课的评价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提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欣赏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范图: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欣赏图片,使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探索发现,讨论研究规律

  (三)、尝试练习、探求制作方法

  布置作业:每人用学到的二方连续纹样的知识来装饰艺术节舞台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释:1、说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重点、难点;5、说教法与学法; 6、说教学过程;7、说板书设计; 8、说教学反思。

  一、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第一框,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而本课生命健康权是首要人身权利,人格尊严权是人身权利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学习本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就无法谈起,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了解、认识十分必要;由于受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自觉尊重他人既是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的要求,学会尊重他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人格尊严权利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增强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法律意识,能自学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新课标要求: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我确定本课重点为: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2、根据初二学生实际情况,因为人格尊严权中,名誉权最容易受到侵犯,所以我确定难点为: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五:教法与学法:

  1、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的教法是:合作探究法、情景案例分析法等。

  2、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首先从导入开始,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故事导入,有感而发,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学生阅读材料,根据这件事,在网上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老师指导学生加入网评,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出人格尊严不可辱,点明课题。

  2、学生列举身边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老师展示图片。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认识人格尊严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课文34的案例,让学生控掘生活中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例,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主意自主合作讨论学习,老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见解,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认识人格尊严不可辱,归纳人格尊严的含义、地位及其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指导学生阅读法律条文,呈现书上法律条文。

  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名誉权最容易受到他人的侵犯。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名誉权。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小组评价,生活再现,从评价活动谈个人名誉。

  小组任选几位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引导得出名誉的含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好的名誉的益处,明白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良好表现。

  2、七嘴八舌,情景辨析,带着问题分析案例。

  (1)组织学生看书,36----37案例:受冤枉的大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老师点拨:使学生懂得: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老师进一步提问,面对不公平的评价你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与学生一起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指出侵害名誉的危害。

  (2)、再通过38页案例分析,填写表格内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侵犯名誉权的行为的表现及其后果。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懂得我们享有法律规定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从而突破难点。

  (三)尊严无价,知识延伸,拓展提高

  展示“尊严无价”材料,学生阅读后思考,自主探讨, 从中让学生懂得维护自己、他人尊严,升华到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得到增强,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争做一名有尊严的中国人!

  (四) 为了巩固重点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树立维权意识,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突破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设计了知识运用“维权行动”

  七、根据板书设计实用性,直观性原则,我的`板书设计是: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 人格尊严权含义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表现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2、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

  3、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4、名誉权的法律保障

  八、说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色在于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新课导入上,我选取广州白云机场中乘客与乞丐发生的故事为素材,激发学生思考:乞丐也有尊严吗?本故事较能吸引学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一定会有不少同学提出自己独特个性的见解,自然就得出“人格尊严不能辱”这一教学主题。再如在教学“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这一知识点时,整堂课我设计了许多师生互动活动。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讨论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只是作出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力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容量太大,有些知识点欠深入,学生回答问题可能会只顾及部分学生,没有照顾到全体。

  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尊严是一个人支撑信仰与生命的骨架;尊严是一个民族永不下跪、永不屈服的铮铮铁骨,是人类走向文明,走向兴旺发达的希望和灵魂。中华民族是一个相依相存的民族,中有互相维护和建构做人尊严,这个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有尊严的伟大民族!谢谢!

说课稿 篇3

  第二节质量

  从容说课

  “质量”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的含义.

  本节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质量”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必须使学生明白:这不是质量的定义.

  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下天平的使用,应该给学生详细地介绍天平的使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

  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师]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

  [生]这些东西都是物体.

  [师]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

  [生]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

  [师]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

  [生]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

  [生]我明白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师]非常正确.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的实物,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师]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子及教室的门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老师这儿的钢尺、钢钉是用钢做成的,铁块、铁钉及铁锤也是由同一种材料——铁做成的.那么桌、椅和门,尺和钉有什么不同呢?

  [生]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生]它们的用途也不相同.

  [师]还有什么也不同呢?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生]门、桌、椅中用的木材不一样多.

  [生]钢钉和钢尺中用的钢的多少也不一样.

  [生]应该说是物体中含(用)的物质的多少是不同的.

  [师]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ass).质量用“”表示.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同.

  [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里听说过质量这个词呢?

  [生甲]××电视质量优.

  [生乙]保证质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和那些质量相同吗?

  [生]不同,今天所学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品质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师]好,刚才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总结了它所代表的含义.接下来,我们看看质量这个物理量有什么特性.

  我们还以这把尺子为例.

  [师]首先,我们把它弄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尺子弄弯以后,里面所包含的钢这种物质是不会变的,而且钢的含量也没变.

  [师]很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师]然后我们给这把尺子加高温度,让它熔化掉,质量变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尺子熔化了,就是说这把尺子由固态变为液态,但里面所含钢的量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质量不变.

  [师]那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态的改变而改变.

  [师]把尺子交给同学,让大家往后传递这把尺子,在传递过程中,尺子发生什么变化?

  [生]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师]尺子的质量变了吗?

  [生]没有,因为虽然尺子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尺子本身所含的钢的量没有变,因而尺子的质量没有变.

  [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质量的属性,大家总结一下.

  [生]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形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我们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甲]千克.

  [生乙]不对,是克.

  [生丙]不对,是两、斤.

  [师]大家说得都对,质量的单位很多,而且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单位,这样交流起来很不方便,1900年,国际计量大会统一出了一套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用字母“g”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单位:如克(g)、毫克(g)、微克(μg)、吨(t).

  刚才同学们说的斤和两是我国的质量单位,大家知道我国的质量单位和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吗?

  [生]1斤= 0.5 g 1斤=10两

  [师]很好,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换算是以千分制递进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一点,再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想想质量的单位换算应是什么关系呢?

  [生]1吨=1000千克 1t=1000 g=103g 1千克=1000克

  1g=1000g=103g 1克=1000毫克 1 g=1000 g=103g

  1毫克=1000微克 1 g=1000 μg=103μg

  [师]现在请同学们关注我们教材中P9的“小数据”,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谁知道这些物体的质量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生]在小数据栏的最上一行标有“g”,因此,数据栏中的数据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师]请同学们从数据栏中查出氢原子和一元硬币的质量,并将其单位换算成以克(g)、毫克(g)、微克(μg)为单位;查出新生儿及成人的质量.将其换算成以“斤”为单位;查出大象和轮船的质量,换算成以吨(t)为单位.

  (请三名同学分别板演,全体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讲评)

  氢原子:=1×10-27g=1×10-27×103g

  =1×10-24g=1×10-21g=1×10-18μg

  一元硬币:=1×10-2g=1×10-2×103g=10g

  新生儿:=3g=3×2斤=6斤

  成人:=60g=60×2斤=120斤

  大家:=6.0×103g=6 t

  轮船:=107g=107×10-3t=104t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生]我体重差不多五十五公斤,就是55 g.

  [师]同学们的体重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

  [生]有专门测体重的体重计,也可以用磅秤来测.

  [师]同学们还了解有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吗?

  [生]有台秤、戥子电子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用途.比如,菜市场用台秤,药店用戥子,商店、超市用电子秤.

  [师]实验中用什么呢?知道吗?

  [生]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2.天平

  [师](出示天平)同学们先来认识天平.

  (也可以用投影仪将天平的结构图放大,便于学生观察)

  [投影]托盘天平

  天平的最下部分是底座;从底座向上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的中间有一刀口把横梁支撑起来,使它可以自由摆动;在横梁的中间还有一个向上的指针;靠近指针尖端有一个分度盘;在横梁的右端有一个调节螺母;此外还有两个天平盘,用刀口和支架支撑在横梁的两端:每架天平还有自己的.一套砝码.

  [师]同学们在使用天平测质量,操作之前必须熟记下面的要求.

  [投影]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测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因为手上有汗泥,将砝码弄湿、弄脏后会使砝码生锈、损坏,其质量会发生变化.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容易腐蚀天平托盘,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想想做做]天平的使用方法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提示,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学会天平的使用.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后同学们交流、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

  [生]天平在使用前必须先调平.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或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

  [生]在使用平衡螺母调平时,如指针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往右拧;反之,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拧.

  [师]调平衡后,怎样用天平测质量呢?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调平衡后,天平不能再动了.测物体质量时,一般要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就要使用游码.

  [生]仔细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若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则天平再次平衡,砝码盘中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我们用下面的顺口溜表示出来,看合不合适.

  [投影]天平的调节和使用(36字)

  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

  [生]为什么使用天平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换过来不能测吗?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起讨论.

  [生]我认为左码右物也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只不过砝码放右盘时,增减砝码符合一般人的操作习惯,操作方便而已.

  [生]我也认为左码右物能测质量,但是计算结果时,应从砝码质量中减去游码的质量,才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师]关于天平的使用,谁还有问题要补充?

  [生]测量结束后,砝码应用镊子放回砝码盒中,游码也要拨回到零位.

  [生]还有在取放砝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天平的刀口.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如果都清楚了,同学们可以继续用天平完成教材P11中的测量内容.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按教材提示的方法分别用天平测出物体前后的质量,并进行比较.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活动,最后交流结果)

  [生]将塑料瓶剪成碎片后的质量与瓶原来的质量相同.

  [生]白糖和水的总质量和将白糖溶于水后的质量也相等.

  [生]通过这两个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充分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三、小结

  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答案略

  五、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投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本课使用较轻的沙包来组织教学,目的就是想通过学生自我的尝试、比较、提高的一个探索过程,更有利于逐步改进投掷的技术动作,为以后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种玉米”为达配教材,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同时也是主教材的一个巩固和延伸,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学情分析

  1、从儿童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二年级儿童骨骼、关节、肌肉发育不完善,爆发力差,上下肢协调性差;灵敏和柔韧性是这段时期重点发展的项目。

  2、从儿童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二年级儿童在认识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感知事物时,无意性的情况明显,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学生的意注力易分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肩上屈肘,背后过肩。

  2、教学难点:快速挥臂动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体育项目来源于对生活的感知,并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针对本节课,在主教材原地正面投掷沙包的教学中,采用创造、模仿、想象、体验等手段,先让学生掷纸飞机,然后在练习沙包。最后配个游戏:种“玉米”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先学,然后再教给孩子们标准的投掷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不仅能掌握正确投掷动作,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象融入课中,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张扬个性的风格,增强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美好情感。

  1、教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游戏法、谈话引导法、动作示范法等,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运动激情。

  2、学法:在本节课中,学生采用想象、游戏、体验、模仿、互助等方法,自主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以原地正面投掷沙包为主线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采取不同方位的集合与解散练习,并强调小组到达指定地点的速度,此环节提高了学生注意力,同时取到了热身的作用,还培养了小组内的凝聚力。其次设计了“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一方面能充分活动手腕、手指等关节,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更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本课主教材的练习中去。

  在教材的学练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先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投掷动作。第二环节,让同学示范,教师推荐原地正面投掷沙包的动作,引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结合教师的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然后集中归纳动作要领,通过自主创练——模仿体验——归纳新知这样一个过程,加深了学生理解接受新事物、新动作的印象。通过两人合作学习,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气氛,促进了正确动作技术的定型。让学生能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小组展示,师生间的相互评价,来肯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的一项运动技能,同时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到在运动中做主人的快乐,并通过玩来达到掌握原地正面投掷沙包动作技能的目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在练中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参与的习惯,增强自信心,增进团体合作意识。

  辅助教材选择了“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将投沙包的动作引用到游戏当中,跑、投结合,巩固投掷动作,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很好的配合了本课的主教材,同时也符合体育课程上、下肢达配的教学规律。

  最后,随音乐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身心放松,小结中对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给予了表扬,对学生间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给予了肯定,对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了一项运动技能给予了掌声。

  六、预期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原地正面投掷沙包动作有85%的学生完全掌握,有关15%的学生能够完成。同时本班的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增强。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方面,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培养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G大调小步舞曲》是上音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欣赏内容,本课力求培养学生感知乐曲主题段落变化的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现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设定:1)复习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2)认识:小步舞曲;3)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

  本课教学重点: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感知乐曲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所表现的情绪。

  本课教学难点: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乐曲。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说目标

  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中,感知乐曲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情绪。

  2、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n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小步舞曲”为主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小步舞曲”知识信息。

  2、学生会用体验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奏、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初步体验“小步舞曲”音乐特点。

  n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小步舞曲”。

  2、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方式表现乐曲《G大调小步舞曲》。

  三、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力,在音乐表现方面,如:歌唱、律动、使用打击乐器和吹奏口风琴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设计多处采用综合性音乐表现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信、有表情地参与表演活动,并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有效的评价。

  学生在上一教时中已初步会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并能用打击乐器、口风琴、律动等方式表现歌曲。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复习、评价、改进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歌曲表现能力并为新授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生在课余已自主查寻、收集了“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信息,对“小步舞曲”有了一些初浅、零星的认识。本节课中学生在竞赛、交流、体验的教学过程中,

  完善、深入地了解“小步舞曲”知识信息以及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程序

  n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谱软件、竞赛记分物、小提琴。

  2、学具准备:

  口风琴、打击乐器。

  3、补充资料:

  “小步舞”影象资料、“进行曲”音响资料、“圆舞曲”音响资料。

  4、学生预习:

  自主查寻、收集“小步舞曲”的知识信息。

  n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了听赏、感知、体验、讨论、分析、实践等教学方法。

  n教学剖析

  1、利用学生资源,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动作等,是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学生资源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学生们求知欲强,情感丰富,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但是学生的音乐能力往往又参差不齐,各具所长。合作学习正是一种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被充分激发,学习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1)小组学习资源

  本节课中多处设有合作表演环节中,按表演内容(唱、奏、演等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倾向,自由选择表演项目。这样的教学有了难易坡度,学生能顺利完成自选学习任务,在展示环节中也能满怀热情地交流成果。小组学习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2)学生特长资源

  学生课余学习获取的特长技能也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资源。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的音乐兴趣特长及学习程度,在教学中为特长学生铺设展示的平台。本课的欣赏导入教学环节,教师请钢琴和小提琴特长生,课余练习演奏《G大调小步舞曲》主题片段,在课堂上为大家演奏。这种教学方式比欣赏世界一流乐队的演奏效果都要好,因为现场的演奏与学生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使其有亲切感,演奏学生的表情、身体语言、情感投入使同学的情感产生共鸣,既增强了演奏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主学习,激发学习乐趣

  网络具有超时空性,将世界上各领域的知识实现了无缝链接,因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络中的动态资料,形象生动、图文声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置身于开放的络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兴致盎然,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本课的“认识小步舞曲”环节,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教师将知识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只能扮演听众的角色,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也接触不到广泛的信息资源。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环境,将学习延伸至课外,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上网搜索“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根据自身需求,不仅最大限度地获取了知识信息,而且在搜集、筛选、整理、分析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积淀,也使学生获取了自主习得知识的乐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挖掘教材资源,体验学习,激发学习情趣

  教材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实施音乐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应充分开发和挖掘教材内涵,盘活教材资源。学习情趣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

  《G大调小步舞曲》是教材中的欣赏内容,乐曲轻盈典雅、旋律优美动人。教学中教师合理组织教材的单元内容,由唱“小步舞曲”旋律改变的儿童歌曲导入,到欣赏乐曲,再根据“小步舞曲”主题补充教材资源——影象资料“小步舞”片段。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补充教材使学生充分体验“小步舞曲”高贵典雅的特性,引起学生共鸣,领悟音乐的美感,愉悦身心,获取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情趣。

说课稿 篇6

  1. 首先让学生知道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由于吃食物的方法不同-------------有生吃的、熟吃的,这样就会影响我们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从而引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应该怎样合理食用呢?

  2.学生知道问题后,让他们观察书上的图画,也可以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交流后进行发言,让大家知道更多的食物知识。

  3.大家知道了许多生吃的食物和熟吃的食物后,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问题上来。

  老师事先已经把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放在桌子上,请每个组的同学从生的马铃薯仔细观察起在到熟的马铃薯,方法用:看、问、捏、尝(卫生常识事先交代过)。

  仔细观察后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适当补充完善。

  之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准备好的`玉米,并讨论发言。

  老师给学生指出: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有营养,但是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玉米也一样)

  4、把学生比较植物生食和熟食的注意力转移到动物的生食和熟食上来。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生的鸡肉( 方法:看、问、撕),让学生猜测如果把鸡肉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然后用镊子夹着鸡肉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熟以后进行仔细的观察(方法:看、问、撕、尝)。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和发言,然后进行小结:生的鸡肉有腥味,颜色是红的,不容易被撕开,有细菌,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不利于消化和吸收。熟的鸡肉有香味,容易被撕开,细菌被杀死了,里面的蛋白质和脂肪加热后发生了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了。

  5. 让学生阅读50页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生食和熟食的各有各的好处)

  6. 做练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