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10-31 12:57: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范文四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范文四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个孩子所画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山的家乡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平平的家乡在平原,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青青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通俗诗和风景画。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情况,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时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认识“原、本、市”等3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4两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小节,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关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难点在于用模仿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 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3、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4、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学生,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教学时间:2课时

  三、说教具准备

  相关生字的卡片、课件

  四、说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提示课题

  一堂新授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与文本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学生与文本的心距离近了,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让他们欣赏自己家乡的景色,让他们感受到美,然后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让学生大吃一惊,为自己有这样美的家乡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爱。观察了这么美的景色,学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看着美丽的家乡发发感叹,说说自己内心的心理话。在此同时,教师教师板书课题《家乡》。

  (二)初步理解,感知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中五位小朋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图上的五位小朋友打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文本中小朋友的距离,仿佛这些小朋友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2、他们也和你们一样也爱自己的家乡,想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完整课题。《画家乡》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3、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儿吗?课件出示课文的录音及动画,学生欣赏课文内容。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这五位小朋友就在他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挖掘了学生已知经验,实现学文的自然过渡)。

  4、用“——的家乡在——”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随着学生的回答相应做出板书。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学习生字“原、市”两个生字。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一节课十几个字的识字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我在这儿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方法,以便使这些学生更容易的记住生字。)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读完说说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最想去谁的家乡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打破了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2、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例进行教学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美了?

  (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3、4句话,欣赏平原的美景,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在品味中读文,促使学生经历一个深读体验的过程,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受到了家乡美的熏陶。)

  (3)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平平是怎样做的呢?学习最后一句话。同时学习生字“奔”。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5)扮演导游,练习说话

  平平的家乡是那么美,老师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瞧,有一批游客来到了平平的家乡——平原,平平正在草原上奔跑呢!谁愿意来扮演平平, 做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呢?老师给你的词语用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词语:又平坦又宽广、金黄的、绿油油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成群、数也数不清、要做出色的导游,我们先得熟悉导游词,小导游们快准备一下吧。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活动指向既在课内,又在课外,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有效地开发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发现规律,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1、说说平平在写自己的家乡的时候是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的?

  2、结合开头的图片说说自己的家乡。然后进行评议。(当成作业在课外把它写下来)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利用教材进行仿说、仿写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口,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较好的效果。就语文教学而言,从学习古代、外国的经验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模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模仿也是一种创造。仿写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在仿写过程中,可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仿写学到家,可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运用到写话中,无异于如虎添翼,让文章锦上添花,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写话就像走迷宫一样难,那仿写就是为学生指明走出迷宫的正确方向。一年级的写话,是整个小学阶段写作的起点,在这时就抓住教学的契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教法、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3、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三、说教学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语言。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例:《赠汪伦》

  2.请同学来帮个忙,请你把诗题写在黑板上。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板书:送)

  4.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5.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小组)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注释了解诗的大意。质疑问难;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师:学好拉,自信些学好拉?好,交流交流,把你学到的、理解的告诉大家。不能保守阿。教师相机引导、点拨。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1、故人----开口就说故人,友情的非同一般,已在这亲切的称呼中显示出来;2、西辞(明白孟浩然是东下扬州)3、扩展:拱手言别----老朋友辞别,会怎么说?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6.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看去,白蒙蒙的,如烟雾。因而古代有一句话柳絮如烟。(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桑叶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风送红雨,碧波扬白帆。这是古代诗人结伴同游的季节。)2、这样的描写,能说明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在这白花竞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无法联袂同游,这其间含有无限的感慨。为什么呢?因为诗友孟浩然所去的扬州,正是唐代的繁华地区,那是珠连绣户,弦管声歌,多么令人神往。)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意蕴,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笼罩在淡蓝色的薄雾中,雾气时聚时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

  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孤帆:孤单单的一叶帆。这里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帆来代替船。帆形声字,巾表意,凡表声兼表意(凡是船帆的象形)2、远影:远远的帆影,指帆影远去。3、碧空:湛蓝的天空。4、尽:没有了,消失了。5、唯:只。有的诗书用惟,可以通用。6、天际:天边。7、说说两句诗诗意。8、这两句诗,紧扣诗题中的送字,写得充分饱满。诗人用了十分经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最动人的江上送行画面。诗人眼看着孟浩然登上了孤独的小舟,风鼓白帆,船身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但诗人并没有立即离去,他久久伫立江岸,深情地凝视着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李白此时会默念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课文插图空白处写上一两句话。(拓展)9、想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诵读这两句诗句呢?

  7.品析碧空尽唯的含义。

  (1)品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仁立凝望远帆的情景。

  (2)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朋友感情之深。

  (3)从最后一句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对挚友的一片深情。

  (4)指导朗读后两句。学生自读,自评,评后再读。师引读,板书:情深意长。

  (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三、回归整体

  1、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从诗句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从那些诗句可以体会到?

  1)自由组合练习读。2)展示个性指名读。3)师生互动背诵读。4)回顾全诗,归纳升华。a.归纳总结全诗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b.略读第二首诗。c.激发学生体会第二首诗及其他送别诗的兴趣。

  四、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我们学习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下面老师出示的四首古诗,连同课文中的两首诗,都是唐盛时期唐人送别诗的代表作。请大家选择朗读背诵,看谁积累的多。

  别董大(高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五、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5.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6.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7.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8.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9.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理解诗句的意境。

  4.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1)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那今天我们共度了四十分钟,董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双方的神情会是怎样?(2)他们会说些什么?心里会怎样想?又会做些什么?(3)当时周围的环境如何?(4)当小船愈行愈远的时候,李白这是会怎样?(5)孟浩然对于这次出行,他会对李白有何交代?为什么此时的诗人久久的伫立不愿离去呢?

  五、说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

  送

  情深意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课的板书简化了课文的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思路,突出作者的思想,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做到了板书的目的性、条理性、概括性,既紧扣课文内容,挑选关键词语提纲挈领,又给学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间。

说课稿 篇3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职业在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这个内容可以选择的活动内容很多,如:勤劳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职业等等,今天我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长大了干什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表达的方法来了解生活中的职业。

  2.教育价值:这个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孩子常常会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组织专门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从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活动中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讲述大人的职业,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3.年龄判断:本次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经验,大班幼儿的丰富经验正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动中需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形成,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大人的职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在这里教师还提供了录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录像的播放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懂得要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各种职业。

  (能力、情感目标: 难点,幼儿对于各种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了解到自己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但是幼儿缺乏要“懂得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后教师都有简单的小结,通过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课前初步了解大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2.了解社会上其他职业。

  (活动前了解各类职业是做前期准备,在师幼交流中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各类职业。)

  3.笔、白纸。(是为了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下面的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做铺垫。)

  4.大人介绍自己职业的录像。(充分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及表达欲望。)

  四、教学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活动前以提问的方式来引题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但是对于各类职业是怎样工作的,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了解的,因此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

  (二)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

  1.师:你们爸爸妈妈的职业有很多种,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教师小结:你的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你的妈妈是老师,交给学生知识;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坏人,你们的爸爸妈妈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教学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这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能力较弱幼儿需要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其了解。)

  (三)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师幼交流、集体交流。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帮助幼儿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2.幼儿绘画理想职业,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能力较弱幼儿。)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讲述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教师会选择特别的职业,请这些幼儿进行介绍。)

  4.教师小结。

  (当幼儿介绍完自己理想的职业后,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完成理想,引导幼儿懂得要努力学习,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理想职业。)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理想职业张贴在区域角中,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要好好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活动延伸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整理和复习的开始。内容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总复习是将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回忆,进行系统整理,所以教材并未从知识的发源处着手,而是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出发,既注意本节知识的系统化,而且注意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教学目的是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十进制计数法。重点是融会贯通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是难点。但由于是复习内容,所以显得不太难。

  二、说过程。

  1、联系实际,自然导入。数学是一门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学科。许多时候,我们都将它人为地纯理论、枯燥化。“数的意义”本是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太紧的知识点,但在分析数的出现场合后,我选择了学生家庭情况的实际性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效性,利用报纸上刊登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导入。

  2、紧抓联系,完善归纳。复习数的意义的同时,重点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分析、整理,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完善知识结构。

  3、全体作用,促进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说方法。

  1、开放教学,培养素质。

  当今教研的潮流是提倡开放式教学,包括提开放性的问题,布置开放性的操作内容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扩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养成从各方面、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中,我注意设计开放式问题,在教师设置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回答,教师在此前提下不人为地设置思维框架,同时注意放手后的收拢,让学生放而不乱,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启发引导,挖掘联系。

  2÷9这个例子我一共用了2次,一在分数意义的导入,二在无限小数的分类前。第一次利用2÷9不能用整数表示计算结果,顺利引出分数;第二次利用2÷9引出0。222……,通过启发诱导学生观察小数位数,从而引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的分类却不牵强附会。

  四、说设计。

  1、谈话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同学们了解一下你家里有几口人,谁想告诉大家? 学生2—3人发言。

  (2)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能了解他们家的大致情况。20xx年xx月,我们国家也进行了一次每个家庭情况的调查了解,也就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为我们了解国家人口数量、结构及变化趋势,为以后制订国家政策都提供了依据。

  (3)出示放大图。这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得的部分数据。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中有哪几种数呢?学生回答。

  (4)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将有关数的意义内容进行整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经过整理后,我们要能理解和掌握并灵活运用数的意义。

  2、(1)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呢?举些例子。(像1、2、3、4……)

  (2)自然数可以用来表示什么?(物体的个数)

  (3)关于自然数你还想说些什么?(最小、最大、个数、单位等)

  3、(1)用自然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当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自然数表示?我们说0也是自然数。

  (2)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在自然数中还有比0小的吗?

  (3)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该怎样排?0要排在哪里?为什么?

  (4)我们知道,自然数也是整数的一种,大家猜猜看,有没有其他的整数呢?(比0小的整数)比0小的整数以后初中会学到,相信大家会学得更好。

  (5)关于整数,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最大、最小)

  4、(1)2÷9这个算式能用整数来表示它的商吗?你想用什表示?

  (2)有了分数就可以表示2÷9的商,那么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呢?单位“1”可以指什么?意义中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3)这个分数应该如何书写呢?单位“1”是多少?(举例) 看什么决定分数单位?

  (4)若用a、b表示分子、分母,则分数表示为,有什么要求吗?(b0)a可不可以等于0?a=0时,分数值是多少?

  (5)指2÷9=,两个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这个等式中你看出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相当于”说明什么?

  (6)看,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大小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分数?分子不小于分母,即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什么分数?(举例)

  (7)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值与1比有什么特点?

  (8)你还有什么要说吗?(带分数)指出:由假分数改写而来。

  5、(1)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什么?表示这样的几份呢?

  (2)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小数)

  (3)由此可以看出,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4)2÷9=,它的商能不能用小数表示?

  (5)指0.222……大家观察,数一数,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它的小数位数怎么样?这样的小数叫什么小数?小数位数有限的呢?根据小数位数可以把小数分为哪两类?

  (6)你能举出几个无限小数吗?你发现了什么?(循环、混循环、纯循环)

  6、

  (1)说出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想一想它们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几?也就是满几进一?指出:十进制计数法。

  (2)关于十进制计数法请看课本,并填表格。

  7、(1)你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

  (2)关于百分数的意义,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3)还学过什么数?

  8、数有许多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要理解掌握好,以便更好运用。

最新推荐